首页 > 千山记 > ☆、第219章 积累~

☆、第219章 积累~

2025-04-03 13:48:34

五皇子心下很有几分郁闷,倒不是妻子的话扫了他刚刚大胜的兴致,只是,五皇子自己也想过今年回帝都陛见的事,他在闽地,自然也考虑过整个收服靖江王的战局。

在五皇子心里,此事舍他其谁啊。

结果,妻子给他提了个醒。

五皇子一想到这事儿可能不归他干,就郁闷哪。

好在如今事忙,五皇子也没多少郁闷时间,他想了想,与苏巡抚商量着怎么把折子写得更哀婉动人,好给闽地百姓多争取几年免税的事。

藩王府也不建了,五皇子与苏巡抚等道,银子用在刀刃上,又不是没住的地方。

王爷贤明。

苏巡抚也不会让一地藩王受委屈,道,待朝廷犒赏到了,先给殿下建府邸。

这个也不急。

五皇子私下叫了唐总督苏巡抚二人说了以后的安排,五皇子道,藩王三年一次陛见,父皇想来也想知道现在闽地的情势,估计会提前召我回帝都。

唐总督在五皇子手下干的这小三年,虽然俩人的理念也偶有冲突,但在感情上是很不错的。

唐总督道,如今形势大好,这里没外人,我说句实在话,正当趁此良机进一步遏制靖江权势。

都是高官,唐总督想过以后的局势发展,苏巡抚自然也想过,道,遏制靖江非闽地一地之事。

是啊。

我只是闽地藩王,靖江之事,非闽地一地之事。

咱们这里自己会在心里琢磨,朝廷那边儿估计也在筹备此事,以后怎么样,我也说不大好。

五皇子道。

苏巡抚就事论事,朝中若论对靖江的经验,无人能与王爷相比。

一则是闽王有才干,知人善用;二则闽王是真正与靖江王打过交道的。

苏巡抚想着,即使朝廷对靖江展开全面攻势,也应该有闽王一席之地。

五皇子谦虚道,朝中能人多矣,我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侥幸过了河,但其实经验也有限。

唐总督在朝多年,能做到总督之位,揣摩人心的本领是一等一的,唐总督道,要依王爷看,要进一步遏制靖江王权,怕是要多地联手的?唐总督自己也想过此事。

必然如此。

五皇子道,此战,也只是开端。

你们心里有个数,咱们闽地,不比鲁地、安徽,从来定庶,也不比江西,自来太平。

闽地这些年,战事不断,百姓们过得艰难。

如今这场战事,咱们胜了,百姓要恢复元气,也得几年。

你们都是好官,咱们定下的规矩,还是要坚持施行,海港那里的事,多留心。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唐总督听着都觉着不大好了,这味儿不大对啊,唐总督道,王爷回帝都陛见,有个三俩月也就回来了。

我跟苏巡远估量着,打仗耽误了不少工期,不过,七月底八月初的,海港也就差不离了,到时正赶上王爷回来。

五皇子笑,成,那待我回来,咱们一道去港口瞧瞧。

唐总督苏巡抚这才稍稍放心,觉着,大约是五皇子要回帝都陛见,有些不放心什么的。

五皇子与他皇爹感情深厚,猜他皇爹的心思一猜一个准,果然没几日就接到圣旨,令五皇子将闽地事宜安排好后就回帝都。

永安侯笑,殿下正好与我一道。

五皇子笑,那敢情好。

又道,让宇表兄一道回去吧,姑妈肯定也记挂着宇表兄呢。

他如今在王爷手下,还得王爷亲自下令才好。

永安侯对皇子们一向和气,当然,对五皇子是格外和气,儿子在五皇子麾下煅练出来了,永安侯自然得知五皇子的情。

五皇子笑,姑丈也太客气了。

不是客气,军中有军中的规矩,尤其咱们不是外人,更要注意。

永安侯道。

永安侯这个姑丈在皇子中一向风评不错,特别是有个不大讲理的姑妈比衬着,永安侯简直就是明事理的典范哪。

永安侯这般说,五皇子也就没再说什么,俩人说一回军中事,永安侯有些不好意思的悄与五皇子打听,阿宇在闽地可有亲近的女子?五皇子平日里也是个八卦的,他还真留心过,听永安侯问,也很为这位姑丈着急。

五皇子愁道,也不知怎地,阿宇九江都是人中龙凤,平日里身边儿连个侍妾都没有。

他们身边儿只有俩丫环,做些细致活计。

说到这兄弟俩身边的丫环,五皇子道,我特意叫王妃挑的好的,模样身段儿都是一等人,好几年了,他俩碰都没碰过。

永安侯简直愁死了。

事后,五皇子同谢莫如道,你说姑丈这等人家,表兄弟们也算出众,怎么就一半打光棍呢。

五皇子万分感慨,这也怪,只听说外头穷苦百姓娶不上媳妇,像姑丈这侯府公子也打光棍儿的,我看,整个帝都就他一家。

谢莫如道,这怎么说的好,人各有志吧。

五皇子是个热心肠的人,尤其与姑丈关系不错,李九江李宇兄弟又是他的心腹重臣,五皇子便生了个心思,你说,我给做个媒如何?什么媒?你觉着江姑娘如何?挺好,但是行云又不喜欢他们兄弟。

你怎么知道不喜欢,你问过?五皇子道,这不是我说大话,阿宇九江也算一等一的人才啦。

配江姑娘,也不算配不上。

不是配得上配不上的事。

谢莫如放下手中的凉茶,道,行云对他们没那个意思。

真的?你问过了?五皇子不死心的又问了一句,其实叫他说,江行云的确出众,但年岁有些大了。

当然,李宇李九江年岁都不小了,不过,男人只要有本事,黄花大闺女也是一抓一大把。

女人就不一样了,年岁大,亲事就难。

五皇子是觉着江行云委实是个有本事的人,才抓紧时间给江行云介绍自己麾个的钻石单身汉的。

不想,人家还不乐意。

问过了。

谢莫如道,我也早与她说过,不管她相中谁,只管与我说。

五皇子颇是失望,我觉着,阿宇九江都不错。

这事得看缘分。

像王爷说的,他们都好,只是缘分未到,不然以他们的出身,早该成家了。

谢莫如略宽慰五皇子几句,五皇子忽然神叨起来,道,你说,是不是姑丈家风水不好,犯光棍啊。

谢莫如向来严肃的人也没忍住一笑,嗔道,别胡说,永安侯不知如何苦恼,要不也不能问到王爷这里来。

王爷你还说这话。

五皇子笑,我也只是一说。

姑丈这样的人家,自是不愁儿子娶不上媳妇的,要我说,阿宇和九江眼光太高是真的。

王爷与他们相熟,不如问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您知道个大概,与永安侯说一说,也叫永安侯心里有个数。

五皇子深觉有理,道,以往天天操心军务政事,倒没问过他们,你这么一说,是得问问。

五皇子是个热心肠,又道,江姑娘喜欢什么样的,你知道不,我也给她留心。

谢莫如还真知道,她道,行云喜欢貌美的。

五皇子道,九江相貌还不成?不是我说,较之苏不语也半点儿不差的。

而且,五皇子认为李九江比苏不语更稳重可靠,苏不语这人,虽然同他媳妇熟,每次写信必然一口一个莫如妹妹,叫五皇子很是不爽。

当然,这次借兵安夫人,没少苏不语出力。

但如果,苏不语信上能客气些,称一声王妃就更好了。

谢莫如摇头,不成。

我的天哪,九江这样的相貌再不成,估计江姑娘一辈子得单着了。

五皇子这话一出,又挨了妻子一瞪,五皇子还道,看吧,说实话就是这样不讨喜。

怪道江行云宁肯出家做道姑也不愿意做他大哥的侧妃呢,凭江行云的审美,连李九江这样的美貌都看不中,就更看不中他大哥了。

五皇子觉着,江行云的眼界,真是难了。

夫妻俩说回八卦,谢莫如同五皇子商量,有件事,得王爷拿主意。

孩子们跟咱们一道回帝都,大郎几个的伴读可怎么办呢?五皇子一想也是,五皇子道,我问一问他们吧,大郎他们这一回去就是去宫里念书了,毕竟在一起一年多了。

要是他们乐意,就叫他们跟着大郎几个,吃住都在一起,也没什么。

要是想接孩子在身边也无妨,回帝都另给大郎他们寻伴读就是。

成。

谢莫如也是这个意思,虽然向个儿子身边的伴读不算出身太高,毕竟也相处过这些日子的。

他们要回帝都,总要问一声。

五皇子接着道,你倒给我提了醒,还有小唐他们,且得问问他们的打算。

小唐是愿意跟着五皇子的,他觉着自己在五皇子这里倍受重用,找到了人生价值。

而且,他还计划着去帝都考春闱,好找回上遭秋闱失的面子。

其实是五皇子想得多了,在五皇子行情看涨的时候,大家怎会不乐意跟着五皇子呢。

就是大郎几个的伴读,那些官员也没意见,就是有人担心,臣等身份低微,就怕小子们不堪服侍小殿下。

这是哪里话,要是孩子不好,也不能叫王妃选中,王妃的眼光,比我还好。

就是问问你们,这要与我们一道回帝都,你们舍不舍得叫孩子们同去。

去了就住在王府,与大郎他们一处到宫里念书。

不要说官职不如唐总督的,就是唐总督也挺愿意叫重孙同大郎几个去宫里接受皇家教育,大家觉着,闽王实在有良心,发达了回帝都也不忘咱们家的孩子。

不然,就是闽王放孩子们各回各家,大家其实也说不上啥。

王爷既要带孩子们同去,他们自然是愿意的。

这年代又不计划生育,家里孩子多,何况又是为了孩子的前程,没人不愿意。

五皇子见大家都乐意,就让他们各家先把孩子接回去亲香几日,免得家中妇人难舍。

当然,这些人也得再教导孩子们,跟着小殿下们到宫里念书更得懂规矩啥的。

苏巡抚更拜托五皇子,把他儿子带去给他爹瞧瞧。

五皇子笑,这自是应当的。

就是永安侯也觉着五皇子这一手不错,在任何时候,不忘旧人都是难得品质。

何况,这些人半点儿不旧,都是闽地得力之人。

哪怕五皇子本身人脉平平,能这样一点一滴慢慢积累,以后也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