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山记 > ☆、第213章 形势~~~~~

☆、第213章 形势~~~~~

2025-04-03 13:48:34

待海票的竟价会结束,江行云先行去王府回禀竟价结果,李九江带着小唐招呼着忙了这些天的大小官员去酒楼吃酒。

五皇子谢莫如听到竟价的结果都露出笑意,五皇子道,江姑娘也辛苦了,坐,吃水果。

五皇子对江行云一向很客气,一则江行云辣手,这是五皇子曾眼见过的;二则五皇子也注意自己的身份,江行云是个能做事的,也是他媳妇的闺蜜,五皇子不是个随意的性子,男女有别,故此五皇子一向郑重。

如今这般喜形于色,倒是少见。

江行云笑,谢殿下。

接着,江行云大致说出竟价的事,咱们准备的时间长,竟价也就半日。

倒是不竟价不知道,这些商贾可真肥。

谢莫如笑,可见海贸利润,不同寻常。

五皇子深以为然。

大家说会儿话,谢莫如就让江行云回去休息了。

这些天江行云也忙的够呛,很该好生歇一歇。

江行云还能歇几天,徐黄两家可是忙得不可开交,商贾的审核是他们做的,担保也是他们担保,现在这些竟价成功的商贾,有些银钱不凑手的,这两家还有放贷业务,故而一时忙的脚不沾地。

其实,开银号的也不只徐黄两家,但在诸多银号中,江行云独选中这两家,这两家也未辜负江行云的眼光,三天之内,银钱入库。

张长史亲自去银库那里监督,直待银箱全都抬了进去,张长史笑眯眯的过去同苏巡抚交割清楚。

建海港属于政务,这些修海港的银子,当然得给苏巡抚过目。

苏巡抚亦是高兴,道,有劳长史了。

岂敢,我分内之事。

张长史笑,能在闽地建一座港口,我这一辈子,也算没白活。

张长史正当壮年,真正营建港口,还得请长史与我一并监督……这工程上的事儿,最不能轻忽。

苏巡抚觉着,闽王这么痛快的将第一年的建设用银给巡抚衙门送了来,苏巡抚不是不开眼的人,建海港不是小事,自然要同藩王府商量的。

张长史又是跟闽王最早的长史,于藩王府中向有地位,苏巡抚也喜欢张长史这位老实人,觉着要做事就得张长史这样的。

张长史同苏巡抚打交道的时间长了,倒也不客气,俩人坐下就说起建海港的事来。

百姓出工一天多少钱,每天干多长时间,每餐供给多少,这些都得考虑。

闽地一派欣欣向荣,段四海的使者宁致远第二次来到闽安城。

宁致远此次来,先是对闽州港的修建表示了祝贺,二则宁致远再次给谢莫如带了封段四海的信。

谢莫如看过这封信后,笑道,多谢你们段大人的关心。

我家大人说的事……宁致远对谢莫如挺有好感,主要是谢莫如人品行事,世所罕见。

而且,说的话皆是光明正大之言,极容易令人心生好感。

谢莫如沉默片刻,方缓缓开口,道,致远,你应该知道,我在帝都,常因出身受到诘难。

宁致远立刻道,如果王妃担心保密措施,请王妃放心,我一定全权安排妥当。

不是这个。

谢莫如摆一摆手,我少时出门,便不断有人在我面前提及方家或辅圣旧事,但其实,我小时候,从未听母族的人说起过他们。

我十岁的时候,才听二叔说起,方知晓我的外家是谁。

那些在我面前提及方家旧事的人,或者以为我会对此念念不忘,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他们过逝时,我还没出生,我听到的,都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我对他们,其实没有特别深刻的感情。

所以,我实在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喜欢用他们的揣测来推断我。

这样的人,我与他们说,他们也不会明白。

谢莫如道,致远你不同,我知致远你当初定也有一段苦衷,但如果你心心念念计较于这段苦衷,想是不会有今日的宁致远。

王妃的意思是?那些旧事,我从未放在心上。

我曾对陛下说过,不论方家事还是辅圣功过,无非是权柄争夺,何偿又能分出对错?这话,我既然敢对陛下说,也不介意对你说。

你告诉你们段大人吧,我很高兴看到你们有今日,你们不容易,我也不容易。

我们的路不同,凡事,你们自当为自己考虑。

而我,也有我的立场所在。

我不会偷偷摸摸的去见任何人,如果他希望与我见面,他可以过来,或者,以后光明正大相见。

谢莫如道,我回一封信,你带给你们大人吧。

宁致远也没法子。

谢莫如写了回信,宁致远便回去了。

五皇子实在烦死这帮子海匪了,每次过来都要见他媳妇是怎么回事啊!偏生现在还不能与海匪翻脸,宁致远一走,五皇子就遛遛哒哒的过来了。

谢莫如将段四海的信交给五皇子,五皇子一见这信,也顾不得烦海匪,实在是这信上的内容,段四海提醒谢莫如,你这海港一建,必与靖江有一战。

段四海这信,除了相邀谢莫如见面,就是让谢莫如小心靖江战事的。

海匪这是给咱们通风报信么?五皇子实不能信段四海有这般好心。

谢莫如笑,防人之心不可有,建海港本就要小心些的。

王爷别忘了,永定侯也是在练兵两年左右,海军将成时遭逢大败。

要我说,靖江王倒似有个毛病,他比较喜欢在别人快要成功时给人以致命打击。

兴许是当初父皇降生给带来的心病。

太祖皇帝当年没儿子,靖江王虽是同母异父,好歹也是弟弟,当初真是当储君教导的。

谁知一朝穆元帝降生,靖江王多年努力立刻化为泡影。

吐槽回靖江王,五皇子问,段海匪这信,也不是没道理。

接着他将话一转,不过,再有道理你也不能去海上与他见面。

我宁可自己去,也不能叫你去冒这个险。

自己堂堂大男人,怎能叫妻子单独去海上见海匪,甭说段四海信中无恶意,谁会傻到把恶意写到信里啊!我已回绝了他。

回了他一封信,王爷看看,心里有个数。

谢莫如将信默一遍,给五皇子过目。

段四海信里透出善意,尤其提醒闽地,可能会与靖江有一场恶战的事,反正五皇子觉着,可得叫永定侯柳扶风加强沿海防守啊。

不过,他媳妇这回信就……谢莫如写得明白,一则是回绝段四海相邀之意,谢莫如写得明白:王妃之身,不易轻动。

对这一点,五皇子觉着自己与妻子深有默契,他妻子不是凡人,五皇子也不是介意女人做事的人,但,他不能让妻子冒这样的风险。

五皇子继续看,下面就是谢莫如对战事的回复,谢莫如写的是:段君悬于海外,先行观战,最为可靠。

倘闽地侥幸胜靖江,段君可一举拿下靖江海军,自此,海上再无段君敌手。

倘闽地大败,段君远志,非吾可测,君以己身为重则可。

成败凭天,不涉私怨,切切。

谢莫如的意思归结于一句话就是:段四海你看着办吧。

当然,谢莫如给了段四海不错的意见,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五皇子道,段四海会保持中立么?谢莫如道,这得看咱们是胜是败了。

五皇子立刻坐不住,去找属官们商量闽地布防的事了。

宁致远在闽地歇一日,第二天才回的岛上,段四海看到宁致远带回的这信,看过后只是微微一笑,宁致远一观后亦道,谢王妃的心思,当真神鬼莫测。

我还以为,她得劝大哥中立呢。

段四海将信折好,重放回信封,道,中立不是凭人劝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闽地与靖江这场较量,不论谁赢谁输,我必然要从咱们的利益考量。

宁致远道,大哥以为,这场纷争,谁胜谁负?你肯定以为我盼着闽地胜。

段四海却是道,宁远,其实,我倒是盼着靖江胜的。

宁致远要开口,段四海摆一摆手道,致远,刚出来那几年,我无时不想着回去报仇。

现在,不是没了血性,而是,去陆上烧杀抢掠,那不是报仇。

除非是去昭德殿砍下那贱人的脑袋,不然,劫杀百姓算是什么本事呢。

靖江王所谋,无非是皇位罢了,倘靖江成功,穆家就算完了。

宁致远叹,靖江形势复杂,便是我们有心联手,只怕靖江诚意有限。

有一样,谢王妃没说错,我们有了根基有了势力,自然不会任人驱使。

大哥认为,闽地胜算更大?宁致远道,我看谢王妃这封信,更像一出空城计,看似坦荡,让人误以为她为万全之策,反是束住手脚。

宁致远这样说,自有其理由,他道,闽地自永定侯一败,新军全部葬送。

如今补充的兵源,都是新征的。

我算着,闽地全部驻军在十万到十二万之间,再多是不可能的。

这点儿兵力,想对抗靖江,还稍嫌不足啊!你不要小看柳扶风,这不是个简单的人。

许多人说柳扶风是受闽王提携方有今日,这话何其可笑,闽王自己难道懂兵,闽王顶多是给了柳扶风机会。

柳扶风是真正的将才,李宇也不错,要是在别处,李宇早能出头的,他偏遇到了柳扶风,有柳扶风光芒在前,李宇就显得黯淡了些。

你算一算,闽地这几年的战事,虽都是小战,胜场最多的是柳扶风,其次就是李宇了。

永定侯将事平庸,也是个四平八稳,起码不拖后腿。

段四海淡淡点评道,战事上,以少胜多并不罕见,一败倾城也寻常。

端看他们各自运道如何吧。

不论闽地、靖江运道如何,段四海是决心要捡个大漏了。

段四海正与宁致远说两地形势,便有侍卫通报:三公子来访。

段四海与宁致远对视一眼,宁致远明白大哥的意思,道,我先去见见三公子。

段四海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