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秋季,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
京都的邻村刘村洪水泛滥,百姓纷纷逃到山上去躲避。
前些时日皇帝曾派工部尚书姒大人到发洪灾的地方治水,姒大人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即填土筑堤,堵塞漏洞。
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结果弄得堤毁墙塌,劳民伤财,一事无成。
皇帝发现此事不可草率而为,便在早朝与文武百官一同商讨。
季斐然小声对身旁的大臣说:姒大人还真是好玩,当堆泥人呢。
身旁的人正想悄悄回一句话,扫了一眼皇帝,飞速把头埋了下去。
季斐然还用肘关节碰了碰他:不要害羞。
皇上清了清喉咙:季大人,不如大声说出来让大家都听到。
季天策抬头正欲说话,立刻又闭了嘴,回头看自己的儿子。
季斐然冲他眨眼,看了一眼皇上,嘴型在说爹,皇上叫您呢。
皇上敲敲龙椅:季斐然,朕是在叫你。
众大臣皆垂首忍笑。
季斐然恍然点头:皇上,您在叫我哪?皇上气极,差点扔出二字屁话,忍了许久才道:正是。
季斐然道:微臣的意思是,像姒大人那样做,只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肯定无法制止洪灾。
站第一排的游信飞速回过头,狐疑地看着季斐然。
皇上道:哦?爱卿可有万全之策?季斐然道:寻根拔树方可治本。
与季斐然同排的凌秉主低哼一句:口说无凭。
皇上点头道:凌爱卿说的没有错,季大人总要给点具体方案才是。
凌秉主面露惊愕之色,不过多时便将脸埋下。
游信眉头渐渐收紧,直盯着季斐然。
季斐然微笑道:朝中有几位大人精通《水经注》。
皇上不妨安排他们前往洪灾源头进行治水。
游信的脸板得更难看了。
皇上挑眉道:爱卿这是在毛遂自荐么。
季斐然道:不然。
微臣对《水经注》只略懂皮毛。
皇上道:那好,你说说,还有什么人。
季斐然看了一眼归衡启:归大人虽属礼部,却攻过这方面学术知识,想来一定适合。
归衡启哆哆嗦嗦看了他一眼,叹气。
皇上缓缓点头:嗯,还有呢。
季斐然道:若微臣没记错,工部左侍郎王大人中举之时的文章曾大量引用《水经注》上的句子。
皇上疑道:有这等事?王大人恨恨地瞪了一眼季斐然。
季斐然道:还有一人……话未说完,圣上不提名便金口难开的常中堂竟然发话了:没错,还有一人便是游大人。
莫说是精读,就是叫他把《水经注》倒着写一遍也没有问题。
季斐然笑道:没错,微臣想说的也是游大人。
意料之中。
游信干脆不看季斐然,转过头一个人生闷气。
皇上迟疑道:这……常及道:游大人的才情与学识令人佩服,经史子集四书五经皆倒背如流。
在建功立业以前坚决不成亲的信念更令人佩服,真正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皇上看了一眼游信,面有愠色,但很快平静下来:说得没错。
游信淡然道:自胜者雄。
若有美色诱惑,子望怕是无法全心投入于国事。
常大人此言实在是抬举子望了。
说完又不经意瞥了一眼季斐然,见那人笑得得意洋洋,轻轻吐了一口气,忍。
常及道:游大学士的话真是发人深省,催人自醒。
皇上,微臣还有一个提议。
季斐然道,最好再派上一个武将一起前去,比较权威的,能使百姓服从的。
皇上笑得别有深意:你这不明摆着要封尧去么。
这下封尧也跟着回头怒视季斐然了。
季斐然道:微臣不过就事论事。
游信上前一步,躬身道:下官只会些许防洪之术,不懂治水。
请皇上三思。
皇上笑道:游大人一直都是如此谦逊,精神可嘉。
游信语塞,只得又退回去。
季爱卿虽有私心,不过说的确实有理。
皇上击桌道,好,就这么定罢。
先派几人去刘村安抚村民,再往洛阳那边寻源治水。
不过……游信,封尧,归衡启,王雁,人数太多,且都是重臣,还是减一个吧。
归衡启的目光闪闪发亮,王雁的眼中又燃起了曙光,游信无甚反应,封尧直叹气,季斐然双手合十乞福上苍……不,是皇上把游信和封尧弄走。
王雁,你还是留在长安。
皇上一语定江山。
王雁差点跪下来谢恩,归衡启跟着封尧一起叹气,季斐然的两只眼睛直弯了起来。
游信还是平平淡淡地看着他。
皇上想了想道:既然这个建议是季爱卿提出来的……季斐然还没来得及接话,皇上就断然道:那季爱卿,你也跟着他们一起去罢!游信回首一笑。
季斐然的下巴咔嚓一声,脱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