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三公九卿!慕容赋纲脸上止不住的喜悦,如今是时候下旨讨伐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爱卿平身,朕急召诸位,皆因一事,此事在朕的心里一成忧疾,朕自深刻省悟一番,觉得有必要诏告天下,以告吾妹在天之灵。
天岚帝说得深切。
底下的大臣闻言,纷纷窃窃私语,先皇有四子一女,皇上若说妹妹,那么便只有长公主殿下了。
当日长公主和亲远嫁邵华,最后难产而死。
请皇上明示!众人皆拜。
朕的皇妹,远嫁邵华,却不想邵华帝如此狠心,分娩之后便将她毒杀,朕知道日前才查明此事,得知她有一女流落民间,李忌恶贼冒用吾妹名讳让朕以为那杨逸风便是皇妹失散的骨血,朕念血浓于水方才出兵解邵华危急,谁知,唉……慕容赋纲一副懊恼悔恨的模样。
因此朕想下诏,公开讨伐邵华。
不知皇上如何得知,当日长公主殿下所诞为女婴?丞相上前询问道。
这是皇妹的亲笔信,不想事隔多年,日前才落入朕的手中,唉!可怜我那皇妹。
慕容赋纲身体略微肥胖,因过了中年,肚子也隆了起来,哭起来一脸横肉,弯腰低泣显得有点吃力。
丞相虽一直参与,但也明慕容赋纲此举是想说服三公九卿同意公然出兵,若没有三公九卿的支持,天朝要是真的想打赢那也是苦战。
顾才率先发问,为慕容赋纲做点睛之笔。
邵华欺人太甚!臣同意起兵征讨,以显我天朝上国之威。
三公之首大司徒气氛道。
司徒大人,公开讨伐此事非同小可,稍不谨慎便会落得个师出无名,以大欺小之罪,到时怕是难以服众。
司空大人,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如今我等乃是为长公主殿下讨回一则公道,且李忌以我天朝嫡血为号令,助那杨逸风登上皇位,若不出兵讨伐,宣明立场,我们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天朝上国?若是那杨逸风作出什么伤风败德之事,辱了天朝名声,我天朝威严何在?此事不出兵讨伐,更待何时?大司徒也是分毫不让。
朕与皇妹自小相好,当日父皇决意要把她远嫁邵华,朕已极力反对,但奈何皇命难为,朕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妹远嫁,如今皇妹死得不明不白,若朕还不能替她沉冤昭雪,朕日后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天岚帝此时更显伤心欲绝,说着说着,不由泪流满面,最后不得不错开脸,掩面拭泪。
三公九卿平时虽不满慕容赋纲平时的暴政,此次出兵邵华已多次对其施压,但一想到那葬骨远方的长公主殿下,也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
臣等同意诏告天下,出兵讨伐邵华!为长公主沉冤昭雪。
三公九卿商议之后,由大司马作代表,道出意见。
朕代皇妹在此谢过诸位卿家。
当日,一则诏书传至全国各,众人皆是一片哗然,爱国的子民知道自己所敬爱的长公主原来是死于非命,气氛不已,纷纷慷慨从戎,誓言要为长公主报仇雪恨。
由此一出,天朝上国上下士气壮大无比。
远在军中的士兵们接到这一消息,轩然而起,誓要踏平邵华,为长公主殿下雪耻。
丞相,如今该如何是好?漕运总督不安地来回踱步。
天朝上国突然倒戈相向,之时今日原本作战的盟军一下子变成了敌人。
我要造的东西做好了么?李忌不答,反问。
大人,做那东西可是杀头的啊!漕运总督已是捏了把汗。
若没了它,我们最多只能掌控五万的兵力,还有一半必备有另外一半国玺调动,我命人一直寻找,都不见它的任何踪迹,既然无人找到,那便做一个新的,到时,假的也变成了真的。
这这……你照办便是,一切由我担着。
大人……都察院御史前几日告老还乡,如今职位还空着,这些天老夫正在寻觅人选推荐与皇上,曹大人若是认识什么贤才,举贤不避亲,大可举荐于本相。
下官一个为相爷办好此时。
漕运总督连忙道。
举贤纳士,乃本相协助皇上的本分。
下官即刻便去,明日便能给相爷一个交代。
漕运总督离开后,李忌坐在椅上,显得有些疲惫与苍老。
少时,突然奋起,桌上的糕点与茶水应声落地。
慕容赋纲!老夫定要让你付出代价!李忌咬着牙,狠狠道。
本来此次李忌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但是慕容赋纲搬书昭告天下,为了自己的霸业,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至亲。
牵扯到慕容沁,李忌便不会坐视不理,慕容沁便是李忌心中不可触犯的禁忌,任何牵涉到她,以她为借口,利用她的人,都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让周副将来见我。
是,老爷!大人!来人不过三十出头,一袭军装,看似平常,却也难掩其锋芒。
你跟着老夫多少年了?李忌轻问,似是在拉家常。
十年有余。
老夫这一生,这为一个人活过,如今也是为这个人,我想让你替我办最后一件事情,事情办完了,我便兑现的当初的诺言,还你自由。
大人请吩咐。
我想让你去杀了慕容赋纲。
李忌说及,眼中泛起凶光,脸上也是狠绝的狰狞是!杀了他,你就不必再回来了,只需差人把他的头颅送来此处。
是!去收拾吧。
卑职告退。
看着人转身,知道消失,李忌都默默地看着。
公主,李某要违背当年答应你的誓言了,不知泉下能否得到你的原谅。
李忌轻声喃呢,眼里尽是凄凄的哀伤与悲凉。
楚地战场,战鼓军角,响彻云霄,地上尸体叠着尸体,一层覆上一层。
李舸傲然而立,与百里之外的小如蝼蚁的冯不言对视。
天朝倒戈已过五日,五日之中双方大战了三场,双方士兵撕杀,死伤无数。
李舸不曾退半分,冯不言亦不曾进分毫。
李舸自兵极少,战场上听闻他的名号不多,江湖上却是有名的紧,冯不言初是见之,本以为此人虽为李忌之子,但出身江湖,实乃江湖莽夫不足畏惧,三天下来,城池久攻不下,方才知晓,此人亦是带兵贤才。
用计指挥,丝毫不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