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这条消息,在看看制定中的进攻欧洲计划,总书记越发的发现,进攻欧洲计划应该是自己那天多喝了两杯的产物。
明明就是喝多了忘记了,以现在石油价格的下降态势,中东战争的爆发的可能性,比他策划的战争大多了。
怎么办呢?总书记也很绝望啊!局势的演变到底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哪怕谢洛夫已经是总书记,当然计划不会废弃,条件成熟的时候,突袭联邦德国的行动还要启动。
南阿塞拜疆想要合并苏联的思潮,迫使他不得不把进攻欧洲线作为一个备案,来思考中东问题。
就像他说的,这绝对不是好事。
对于苏联这个国家来讲,全部都是不利因素。
现在都八十年代了,哪怕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人愿意,苏联也不能做出对国家名声损害巨大的事情,何况这会改变苏联的人口结构,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可有上千万。
苏联并不是中国、印度那种主体民族或者宗教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家。
苏联民族这个概念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苏联不能这么做,要不然突袭土耳其的时候,谢洛夫也不会对当地的土耳其人进行驱逐。
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在现阶段只是一个概念,在普通人口中听起来很美好而已。
世界革命你可找错人了,出门左转找托派,总书记就不送你了。
嘴巴上谢洛夫没事也会喊两句世界革命形式大好,给国际托派一个念想同时吓唬吓唬欧美国家。
实际他一直都在严格执行斯大林提出一国建立社会主义论,最多加上东欧……这么一个激烈对抗的时候,总书记现在扶贫的国家已经够多了。
别指望谢洛夫能做的更多,这件事要葛罗米柯同志在正式场合中,给人民党政府一个正式保证。
斩断阿塞拜疆人的念想,必要的时候支持人民党压制这种言论。
切布里科夫大将点点头,他明白其中的意思,苏联民族的概念没有真正确立之前,任何扩大领土的事情都不能考虑,哪怕是别的民族主动加入也不行。
辛辛苦苦的建立起来完善的社会,一转眼和平教徒成了国家的多数?这是嫌肃反工作者的刀不够快么?和平教教徒,不能被信任,一个都不行。
这是原来在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上,谢洛夫说的话,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是两种思想的人,彼此没有共同语言,想法天南地北,不是我们压制他们,就是他们迫害我们。
有机会就要清理,清理的数量,上不封顶……如果这个地球上苏联一家独大,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谢洛夫还跟你废话?直接禁止沙特进口粮食,在中东制造一场大饥荒,端掉这个没事就知道对别国捐赠清真寺的祸乱源头。
我知道了,我会和伊朗安全部门沟通。
切布里科夫大将明白,总书记其实并不是仇视和平教,而是包括所有宗教。
也不是单独反对某个国家的移民,而是全部反对。
在肃反工作者的眼中,不会刻意区分你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只需要你会造成危害就可以了。
看来中东的事端会先爆发!谢洛夫洒然一笑,初衷不改,他还是想要和美军较量一下,只不过看来战场应该是中东,而不是欧洲。
欧洲的计划并没有放弃,基本的条件还需要创造,中导条约这个加锁必须清除。
现在摆在总书记眼前的事情是,他需要把对美国种种的不利因素在一到两年内爆发出来。
巴格拉米扬大将第二次见到谢洛夫的时候,进攻欧洲那个喝多的计划已经提都不提,反而着重讨论了中东问题。
现在的石油价格只是在缓慢回落,和最高峰的三十四美元相比已经回落了不少,可还能对伊拉克、伊朗两国造成致命危害。
真正的石油大战还没有打响,谢洛夫都替里根着急,还不赶紧拿出广场协议的霸气,让沙特配合美国的战略行动,削弱苏联这群资源丰富但是工业部怎么强大的盟友?可他是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不是美国总统,不能帮助里根做这些事。
他能做的只有等,石油价格不降,欧洲本土本身就缺乏资源,在被美国吸血之后复苏肯定遥遥无期。
打压是有价格也是让西欧的工业规模发挥出来,帮助自己的盟友减少生产成本。
国际产业环环相扣,要达成这个目的,美国就不能让石油价格还这么高。
不然美国做的动作就不是剪羊毛,联邦德国和日本很可能直接被美国抽血抽死。
美国不能这么做,所以还要帮助联邦德国和日本把矛盾转移出去,石油资源丰厚的国家不少,但都没有沙特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
油比水便宜可能略有夸张,可谁都知道沙特的生产成本确实比其他国家低的多。
可你特么倒是动啊!谢洛夫心中着急,总不能让他主动支持伊拉克把科威特干了。
苏联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还要不要了。
师承赫鲁晓夫的谢洛夫在恐吓方面不需要任何人教,时不时就站出来吓唬人,可经过了赫鲁晓夫时代的世界,也有一定的免疫力。
战后的大战争,苏联打过一场,美国打过两场。
十年前来国际还算是平静,众多吃瓜群众认为倒霉的地方在于,美国和苏联同时出现了一对这样的领导人。
西欧国家兴高采烈的让我们和美国人削减中程导弹,我是真的不能理解。
巴格拉米扬大将还是纠结这个问题,明明认为势均力敌的敌人,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决策。
他们宁可被我们最强大的坦克集团军威胁,也不愿意被核导弹指着脑袋,这就是西欧和美国不同的地方。
谢洛夫耸耸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空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都声势强大,西欧国家见过共产党执政是什么样子,觉得也不会怎么样。
葡萄牙的生活虽说和经济强国无法相比,可和邻居西班牙也不落下风。
为什么谢洛夫总打算进攻联邦德国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联邦德国没有强大的共产党势力,苏联曾经尝试过弄出来一个代言人,失败了。
其实和军方沟通还是方向的问题,总书记喝多了那天暂时只注意到了最重要的欧洲,忘记了其实中东同样重要。
国防部对于谢洛夫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当然也是元帅,不过他这个元帅只指挥过一次西方八一,还输给了乌斯季诺夫。
现在已经是一九八五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年份,历史上这一年戈地图上台。
苏联开始了朝着地狱一去不复返的狂奔,作为一个反例,谢洛夫必须尽可能的和戈地图反着来。
戈地图因为第一年才刚刚上台,所以暂时还无法一下子把苏联弄成负增长,所以这位美国间谍第一年的基本功绩是这样的,直接对苏联最强大的几个部门发难。
大幅削减国防、安全和支柱军工企业的预算。
上台以后,他没有批准过一份军事采购合同,导致武装部队得不到新式武器装备。
内政部和克格勃得到的拨款同样少得可怜,搞得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士气十分低落。
对加盟共和国,总书记也抛弃了前苏联以往的慷慨,一上任就削减对它们的财政援助,而此前三分之二的共和国都能从中央财政获得拨款。
被断了粮的共和国不再买莫斯科的账。
苏联年年增加军费的时候和美国对抗的有来有往,等到削减军费的时候经济却开始雪崩,戈地图也真是完成了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
苏联能和美国对抗这么多年,肯定有自己的优势,不可能全是劣势。
有些部门是连小孩子都能看到的优势部门,比如苏联武装力量、克格勃、内务部这些强力部门。
从俄历新年之后,就不断有部门领导出现在谢洛夫的面前,强调自己部门是多么的重要,谢洛夫能够理解这种感觉,以前的自己也同样和这些人一样。
就算是重新回到了百分之十的增长率,谢洛夫也不能做到有求必应。
据我所知,计划经济委员会因为一些代替性工作的减少,人员不但没有增加而且正在减少,他们要这么多钱干什么?谢洛夫歪着头询问吉洪诺夫,吉洪诺夫没有回答,似乎到了八十岁之后,这位苏联的经济掌门人精力有些不够用了。
控制住把对方推醒的想法,总书记本着尊重老同志的姿态当做没有看见,问了辅助吉洪诺夫的雷日科夫,同样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不耐烦的道,博布科夫大将,给我调查清楚。
明白,给我一天时间。
两个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一般一个会在克里姆林宫,一个在卢比杨卡坐镇,一个月一换,这个月轮到博布科夫。
谢洛夫面色冷漠的扫了一圈,除了睡着的吉洪诺夫,没人敢迎接这道目光,清了一下嗓子,关于军费和安全费用,我已经有了计划。
雷日科夫同志,释放一个消息,说疑似发现大型油田!谢洛夫还是准备帮里根一把,总等待不是他的风格。
【http://www.repanso.com】网盘百度云搜索资源,搜小说,搜电影就是好用。
第928章 里根出招[http://www.repanso.com]百度云搜索引擎,找小说、找电影、追剧。
可我们没有发现新的大型油田。
雷日科夫作为一个技术官僚,还不像外交部或者是宣传部的干部可以迅速领会总书记讲话精髓,需要多学习一下,这种坐火箭升上来的干部就是这样,难怪真的掌权后各种水土不服。
所以我才说疑似!稳定人心的同时也有其他做的作用。
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地大物博,所有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除非是迪拜和刚果金那种对比。
苏联人民也当然希望听到一点好消息,艰苦奋斗当然可贵,可换作任何一个人,都更加喜欢躺着数钱。
这条消息主要还是对美国释放的,谢洛夫不能扯着里根的耳朵说你该打压油价了,只能通过这样一条新闻提醒一下自己的对手。
发现第二个秋明油田是不可能的,但是苏联境内确实还有可以开采的油田,在中西伯利亚,所以说这也不算是造谣。
目前市面上没有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吧?谢洛夫问向雷日科夫,他对苏联利用行政手段压价十分不满,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就是逼着苏联的对外要寻找更多的支持。
苏联自己一个国家的能力不足以支持现在的低物价,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内的增长其实不如赫鲁晓夫时期,能让普通人感觉到生活品质的提高。
自然是有赖于苏联趁着美国收缩掀起全球攻势,扶持了很多亲苏国家补齐苏联的短板。
茶叶供应比较紧张,尤其是红茶,库存下降到非常危险的地步。
雷日科夫挑选了供应最紧张的几种产品。
苏联人有喝茶的传统,平均是美国人的六倍,中国的两倍多。
只有红茶能喝么?不行的话进口一些绿茶。
中国的绿茶产量是红茶的好几倍,绿茶也很有好处,比如说!谢洛夫思考了片刻,想想绿茶的优点,总书记不喝茶,所以需要多想一会,信口胡诌道比如说你看中国人的肥胖率,这就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关系,还是中国目前还很穷吃不起,一般的苏联人会知道?还不是政府怎么宣传,普通人就怎么听着。
还不行的话,就只能散布一些虚假消息,比如总书记平时就是喝绿茶的,不但喝绿茶,还去找绿茶婊……进口之后一定要定价的高一点,就说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了!宣传上可以寻找一些历史因素和中国的传说,就说原来是供给皇室的。
这个责任当然不是总书记的,供应给皇帝的贡茶,价格贵一点完全可以接受。
能骗几年是几年。
赫鲁晓夫往往通过感染力把对方忽悠的找不到北,谢洛夫没有这种感染力,可论及制造假证据,整个苏联还没有人比他更加专业,只要他一口咬定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几乎是一夜之间,中西伯利亚勘探出大型油田的事就传遍了苏联,正式渠道只有共青团真理报的寥寥数笔,克格勃的假宣传部现在越来越有八股取士的风范,一句话都能分析出来天地至理,更何况这是好几句话。
借着这件事同时传播的还有西伯利亚宝库论,苏联的未来在于西伯利亚的开发等等。
根据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苏联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二。
谢洛夫作为总书记摇旗呐喊肯定不太合适,想来想去把能力不怎么样,资历完全没有的雷日科夫推出去,为这种论调再加一把火,只要西伯利亚的潜力充分发挥,苏联就会成为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家,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实现与否,就在于西伯利亚的潜力能不能完全发挥,到时候苏联将远远超过所有国家。
总书记需要一些人热血喷张,脑袋一热奉献出来自己的青春,进行东部大开发。
忽悠普通人去那边为国家风险。
人们口口相传中那个美丽的西伯利亚,其实只存在国家领导人以国家为蓝图的计划,还有诗人吟唱的诗篇当中,看起来很美好。
真到了那边,普通人就知道那里对于人类是多么不友好了。
中国尚且制止不了东北人口不断的减少,苏联要是开放,不出三十年,西伯利亚的各个中小城市,就会全部成为切尔诺贝利,绝佳的废土电影取景地。
当一件事成为热点话题,普通人如果不加入讨论,就会显得自己逼格不够高。
尤其是中央经济部部长雷日科夫被总书记推出来顶雷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被中央装扮成了巨大的彩色泡沫,一些西伯利亚地方党委书记也加入到了这场热潮当中。
表示自己领导的地方就是需要改变的处女地,急需人才改变。
苏联掀起的开发西伯利亚热潮,以及描绘起来的种种蓝图,种种宏伟计划。
很快传到了最大敌人美国的耳朵中,美国媒体对苏联的关心程度,就和苏联宣传部对美国的关心程度一样,相反他们都对自己国家没多大关心。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谢洛夫在会见民主德国领导人时候,评价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话,也同样在扩散。
这就是说所谓的联邦德国总理,只不过是里根手中的一条狗,还是没有解开链子的那种。
【http://www.pan58.com】网盘资源搜索,网盘搜索神器(小说,电影,电视剧)就好像民主德国不是一样!这句话只能在私下说,正式场合里根对谢洛夫公开侮辱一个经济大国的领袖表示震惊,理直气壮的指责谢洛夫不像是一个沉稳的大国领导人。
你也不是!勃列日涅夫肯定不会搭理里根,可惜谢洛夫的导师是赫鲁晓夫那个大忽悠,拉着里根天天打嘴炮,连同自己的名声都败坏也不能让里根留下高大上的印象。
国际上如果只有里根一个人表演,面对的是勃列日涅夫或者是安德罗波夫的话,这两位绝对不会把精力放在嘴巴占便宜上,两人都岁数大了。
但不反驳任由里根尽情表演,给各国造成的印象就是,美国咄咄逼人苏联没有反应。
碰上了一个同样嘴炮不虚对方的谢洛夫,国际社会能看到敌意,同样也看到了类似赫鲁晓夫的苏联领导人,却看不到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
两个人的表演,就体现不出来里根冷战斗士的形象了,双主角自然会分散里根本来应该获得的注意力。
好莱坞出身的里根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哪怕美国的舆论已经把对方这个前所未有的对手定义成了反派,可他也必须承认这个反派似乎太强大了一点,就不能蠢一点么?当苏联中央经济部部长雷日科夫召开评估西伯利亚价值会议的时候,里根坐不住了。
西伯利亚确实不好开发,可要是有了成果,谁都不会小看利用西伯利亚资源的苏联。
里根本身就有打压油价的想法,只是所有的决策都有一个先来后到,不能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政策、刚刚弄完广场协议的里根,还要看看各种后续,正面后果和反面效果。
然后才做出下一个决策进行补充。
可苏联开发西伯利亚的举动,让准备再等等的里根开始认真考虑。
苏联的领土是美国的两倍多,虽然在冻土带不好发展农业,可资源是一点不少的,不但不少而且算是少见资源丰厚的地方,现在苏联都这么强大了,在利用上西伯利亚的资源,美国应对的会更加吃力。
苏联地大物博,而且苏联的制度确实政府权力太大,真要动员人力开发西伯利亚,真的有成功的可能。
里根不喜欢任何苏联可能增强实力的消息,当然也包括开发西伯利亚的消息,马上招来了自己的亲密战友,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
苏联那些冷酷无情的决策者,当然能制定出来这种政策。
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面对谢洛夫的时候也十分吃力,自己虽然挤进了白宫决策层,可对方已经成了总书记。
克格勃得到的支持比中央情报局更多。
那个大特务头子想的到是不错,可是他忘了一件事。
里根深沉地笑道,西伯利亚的各种资源开采成本可非常大,成本最低的国家是我们美国的盟友。
凯西一愣,然后微微点头。
里根同样点点头,两个星期后,里根宣布访问沙特。
和沙特国王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会面。
刚刚见面里根就提出,需要沙特提高石油产量,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
最大程度上向世界市场提供石油,将现在的世界石油价格压低。
现在的石油价格下,很多国家都能对沙特进行冲击,包括苏联、墨西哥、甚至伊朗。
逆向冲击这些产油国,则会击败这些对手,让世界石油的价格控制在沙特自己手中。
里根毫不讳言地说道。
[http://www.repanso.com]百度云搜索引擎,找小说、找电影、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