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长期供应

2025-04-03 10:03:40

本来谢洛夫打定主意是要给日本人一个厉害,但对方拿出了让他心动的条件,苏联汽车产业确实不如对方,这是事实,如果谢洛夫一时的气愤硬是无视,这不是一个好安全干部的标准,不行的地方就应该承认。

苏联比较厉害的是和坦克相关的拖拉机产业,可这个东西无法让民众开着拉风。

从大势上面来讲,苏联的国力越强大,以后受到的技术封锁肯定会越来越多,所以要趁着苏联还不是这么强大的时候,把技术储备最好,如果自己国家能力暂时不够,借用一下日本的技术也是可以的。

谢洛夫不知道后世苏联受到封锁的行业技术中,有没有汽车,但现在肯定没有。

苏联民众最为熟悉的伏尔加轿车,其实是美国福特公司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援助。

这个时间也就是前几年的事情,在福特公司的技术援助下,高尔基汽车厂生产出以前苏联母亲河命名的伏尔加牌汽车,该车被誉为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和社会主义的高级汽车,并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七十五个国家。

伏尔加牌轿车具有经久耐用、马力强劲的特点,受到了各国车迷的喜爱,比利时人称它为车轮上的坦克,英国人称之为能负重的马。

既然福特公司可以提供技术对苏联支持,那日本应该也没有问题。

苏联需要的技术,进口是不可能的,日本是敌国,扩大进口就相当于扩大和对方的依赖度,这是苏联最忌讳的问题,绝对是严防死守的。

丰田和三菱就算是提供技术支持,汽车仍然会在苏联国内生产。

要是没有今天这档子事,苏联也会着力引进国外技术及设备,只不过对象不是日本,几年后会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法国雷诺公司合作,新建生产轿车的伏尔加汽车厂,产品品牌为拉达。

同时,通过技术引进,建立了年产十五万辆重型卡车和二十五万台柴油发动机的卡马河汽车厂。

此阶段后期为产量稳定的成熟期,轿车新品种不断增加。

七十年代,前苏联汽车产量突破了两百万万辆,随后到达二百三十万辆,居世界第五位,轿车产量比重从四十年代的十分之一到达了一半多。

苏联汽车工业达到了发展历史的高峰。

不过不是今天早上受到的一封统计数据,谢洛夫真的不会想到这个问题。

早上谢尔瓦诺夫送来了一封统计数据,上面写着克格勃在全国的分支机构今年的汽车维修费,四千万卢布。

看到这份账单的时候谢洛夫都凌乱了,怎么就能花这么多钱?还有一共从供应部门领取的轮胎,一百一十万只轮胎。

这些车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在不间断的跑么?就算是这样也不会用这么多轮胎吧?经过简单的计算之后,谢洛夫断定这其中有猫腻,至于是什么猫腻,肯定是国企的固有毛病,浪费……一定要让技术管理总局把行车记录仪尽早的弄出来,这太可怕了!送走了两个日本人之后,谢洛夫让财政经费部继续给监控器材上拨款,四千万卢布,这只是汽车维修费的费用,算上其他费用,克格勃的支出不能想象,这是一年的,情况要持续个十年八年,这笔钱足够让技术管理总局连行车记录仪的生产线都建好再直接按在汽车上。

头,明天勃列日涅夫书记将会召开会议,需要准备一下么?谢尔瓦诺夫走进来询问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准备。

不用准备,勃列日涅夫书记召开的是生产会议,我只是过去旁听一下,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准备!谢洛夫让谢尔瓦诺夫盯着日本人的动静,剩下的事情自己处理。

从回到书记处开始,勃列日涅夫有时候会遵照赫鲁晓夫的意思召开会议,有着组织权利的勃列日涅夫这次召开的会议是和柯西金一起主持的,参加的主要是苏联部长会议下属的各大生产部门。

包括煤炭部、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个大部门,当然还有农业部。

谢洛夫真的只是旁听,下午他还要参加谢列平主持的司法会议,煤炭部的同志需要注意一下,目前今年完成的进度还不到计划的进程,耽误生产会对我们国家的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第一书记对煤炭的供给非常关心,我们不要让第一书记失望!勃列日涅夫书记,柯西金第一副主席,煤炭开采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是运输和老煤矿的储量不足以继续支撑。

而西伯利亚的煤矿还需要时间才能投产。

煤炭部部长面带难色的说出了自己的困难。

工作有困难需要克服,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国家的煤炭储量很高,困难不能成为煤炭部没有完成计划的借口。

勃列日涅夫虽然在指责,但口气远谈不上严厉。

苏联的煤炭储量,如果按照六十年代世界的记录,应该占据了世界储量的百分之四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不过主要能开采的煤矿集中在乌克兰。

苏联百分之九十的煤矿都在西伯利亚,而且苏联国内的露天煤矿屈指可数,几乎都快到北极圈了。

其实从成本和气候上,煤炭部的同志已经做的足够好,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认为主要还是我们国家的露天煤矿太少的原因,这件事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谢洛夫想了一下开口为煤炭部部长打起辅助。

尤拉,关于生产方面你还是不太了解,但如果你有些建议的话,我愿意听一听!勃列日涅夫的声音听不出来任何情绪,在这种公开场合他一直表现出原因听从别人意见的样子。

因为情报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在会议结束之后,我愿意在私下场合向勃列日涅夫书记和柯西金第一副主席汇报!谢洛夫偶然想起了一个地方,是一座蒙古的煤矿,之所以还能记起来是因为,中国在这座煤矿上吃过亏。

不要看苏联对待蒙古一般,但其实就算后来苏联解体,蒙古也一直有着亲俄的传统。

不但政府层面是这样,就算是民间也有这种土壤。

让蒙古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选一个,蒙古肯定不会选择中国。

好,会议结束之后,我和柯西金同志会和你谈谈的!勃列日涅夫点头继续开会,还有一个重中之重就是农业问题,今年苏联的气候偏向干旱,粮食生产有些不如预期,在专门说了一下保证粮食产量的事情之后,这次的生产会议结束。

在蒙古靠近中国的边界地区,我们第二总局的同志曾经说过有一块地方,似乎蕴藏着煤炭资源,不过这封报告说的有些含糊其辞,现在我决定派人去考察一下。

谢洛夫把自己的消息说了出来。

蒙古的克格勃工作并非是对外情报总局指挥,而是国内防谍总局指挥。

这是谢洛夫升任克格勃主席后的工作调整,反正苏联一直认为蒙古是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那就没有必要让第一总局专门分出精力去做,蒙古对苏联是不设防的,国内防谍总局做工作正好。

【http://www.repanso.com】网盘百度云搜索资源,搜小说,搜电影就是好用。

有把握么?勃列日涅夫本身的性格对于这种不确定的东西不是很看好,但考虑克格勃主席一般不会说谎,所以才又问了一句。

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内蒙地区煤炭的储量,还是很有把握的!谢洛夫口中的煤矿是塔本陶勒盖煤矿,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位于蒙古国,矿区煤炭储藏面积达四百平方公里,煤层厚度一百多米,共十六层,该煤矿属优质炼焦用煤,原煤出焦率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世界上的紧缺煤种。

提一下中国,让勃列日涅夫心中的重视陡然提升,谈了几句之后让谢洛夫确认消息是否属实,如果开采难度不大,这将是一块很好的能源来源地,我们的工作会更加顺利!当然会顺利,靠近中国边界的地区,气候肯定比西伯利亚要优越的多。

在修建一条铁路连接乌兰巴托到伊尔库茨克,就可以进入苏联的煤炭供应网络。

晚上参加完司法会议的谢洛夫,回到卢比杨卡后给驻蒙古的克格勃机构发电,立刻去蒙古南戈壁省进行合适煤矿的情况,地点一旦确定马上提交报告。

要不是蒙古后来用这座煤矿卡中国的脖子,谢洛夫肯定不会记得这块地方。

现在卡脖子的条件不存在,蒙古没有和苏联叫板的条件?凭什么?就凭蒙古中央委员中三分之一的妻子都是俄罗斯人么?那些俄罗斯妻子中,里面也潜伏着克格勃的间谍,只要有异动,就会被苏联换掉。

谢洛夫主席,我已经和我们社长沟通过了,对于汽车合作的意向,其实三菱一直都很有兴趣,现在有了这个机会,我们愿意和美国福特一样提供技术和苏联汽车厂家进行合作,这是意向书!中富道隆刚刚到卢比杨卡就拿出了意向书让谢洛夫观看。

我们只解决我们的问题,汽车方面的事情有相关部门的同志处理。

谢洛夫没有打开意向书而是说道,剩下的事情你可以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地方党委谈了!我希望是长期合作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