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谢洛夫这种无孔不入的介入能力更加让人惊叹,他好想知道苏丹的军方担心什么一样,借由苏丹对埃及的恐惧打开了大门,还有就是从中国进口ak47的仿制品给苏丹军方用,简直太有意思了!但从革命的角度考虑是不是有些有损于我们国家的形象?科兹洛夫也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心病,国内的粮食问题被严密封锁中,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根本不是秘密,苏联的浮夸风已经刮了好几年,鉴于目前国内的农业环境考虑,应该进行一些调整了。
这有什么?我们的东方同志不是很高兴苏联有求于他们么?这次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开的相当不顺利,苏联和中国的态度处在一种看起来已经明显不合,但为了社会主义的大局着想,还都在克制自己的想法不要太过分的阶段。
谢洛夫小小的糊弄了一下中国,让赫鲁晓夫瞬间就觉得这个小同志很不错。
从中国的角度上这是苏联提出的请求,而中国是帮忙的,但在赫鲁晓夫看中国对于苏联的要求还是比较尊重的。
所以这件本身谢洛夫只是单纯考虑到成本的小事,却至少让两个国家的一部分认为,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还都是需要对方的,很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是这件事的胜利者。
请原谅他一个克格勃副主席的格调还比较低,无法理解赫鲁晓夫他们那种决定国家命运的大人物,到底心中是怎么想的。
还有关于林业经济发展的概述,已经从当地企业的计划员交到了梁赞州计划经济委员会、最后到达了苏联中央计划经济与发展委员会手中。
其中有些问题还需要讨论,但基本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梁赞州只要有了成绩马上就会在条件相似的地方实行。
你又给了一批苏丹学生的名额到苏联学习?你是准备影响到苏丹一批人的思想?略有恢复的瓦莉娅听了自己丈夫的话很快问道,输出革命用的?病刚好就给我添乱?谢洛夫伸手捏了捏妻子的高鼻梁,却没有用多大的力气,这个动作还是挑逗的意味居多。
太聪明的毛妹也不好,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他拆台。
不过像是这种留学生我认为还是集中管理比较好,不能让他们想从苏联学什么就学什么,单独划出来一批资源专门教育留学生比较好,当然确实有真材实料的学生还是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业,我们也不能扼杀人才,这点可以交给留学生自己选择。
瓦莉娅根据自己的工作给出了这些建议,不说这些谢洛夫都忘了,自己的妻子是人民教育部的副部长。
瓦莉娅这些建议不是帮助国家节省成本,而是怕这些留学生毕不了业,以现在从苏丹看到的情况来看,教育水平和苏联的教育体系差的程度可以用地球和太阳对比。
这个国家最有知识的人才也不一定有多强。
作为谢洛夫的枕边人,瓦莉娅对自己丈夫的水平还是有一定认识的,除了汉语以及国际局势的分析和克格勃相关的专业之外,剩下专门学习过的钢琴只能说会弹,素描只能说会画。
至于其他那些应该掌握的知识简直少得可怜,数学完全就是初一学生的水平,苏联如果有两亿人的话,自己的丈夫应该排在一亿五左右。
很多关于统筹和计算方面的工作,她在家的时候都是由她做的,她不在家的时候就是克格勃的秘书处在做,某种意义上来讲,克格勃的工作最适合谢洛夫,换一个工作他就和废物没什么区别,当然这些话瓦莉娅不会说出来。
偏偏谢洛夫相当的自我感觉良好,幸亏克格勃有各种专业的机构可以撑得起他的胡思乱想,等真到了他实践的时候就蒙圈了,梁赞州的计划经济报告才送到莫斯科就是证明。
瓦莉娅所想的都是某个方面,不代表自己的丈夫真的是个废物,像是对于输出革命的认识,谢洛夫工作之后自从开始之后,一改二战后苏联援助别国那种软绵绵的样子。
对除了欧洲之外的国家输出革命的时候,一定会调集克格勃的肃反工作者建立起来强大的内务部体系配合着所在国的共产党组织工作,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不遗余力进行的男女平等,种族平等,扫除文盲的政策与行动,让全人类的文明水平大大提升。
当然,这一切能进行的前提,还是土改和反资。
当时到各个封建乡村去做男女平等等工作是何其困难,不少人都被地方传统势力残忍杀害。
还有斩首示众,碎尸万段的,女性党员有被强暴然后杀掉的。
对付这群人,不使用军队和暴力,不用土改去除地方封建势力,是不行的。
某些边享受革命成果边反对当年暴力革命和土改的人了,简直何不食肉糜。
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演讲一番就能实现目标了,想改变这世界,很多时候是要流血掉头的。
既然那些包括宗教、宗族、等等等等的反动势力一定要维护所谓的传统价值,那就不要怪克格勃不客气了,谢洛夫手中的老派的肃反工作者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
一个国家在共产主义国家的手中,至少比在一群神棍、军阀和资本家手中强,欧美发展了几百年才培养出来一个扛得住压迫的民众,以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只要被稍稍的压迫一下就会生不如死,真正的资本主义强国也就这么几个国家,剩下那一百多个大都是穷的连裤子都穿不起。
对于苏联这种国家来讲,美国那种集合整个资本主义强国的外力固然强大,但只要自己不出内部问题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唯一小心的就是苏联国内出现惦记国家财产的家伙。
如果谢洛夫没有记错的话,某一年的俄罗斯首富就是叶利钦那个契丹人的外孙子。
至于叶利钦回忆录中写的被苏共官僚的豪宅震惊等等的话,简直让人恶心,和他相比勃列日涅夫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黑帮的官僚都可以算是共产主义者。
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黑帮充其量只能算是官僚,再差也比叶利钦那帮寡头要强的多。
就在成功的和苏丹签订协议同时,莫斯科的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大会闭幕了。
各方经激烈交锋和妥协让步,与会各党代表团通过共同努力与协商,会议最后通过了这个声明。
声明在肯定《莫斯科宣言》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形势,指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威力和国际影响急剧增长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更加衰落与腐朽,资本主义总危机也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的本性没有改变,美帝国主义是世界人民的敌人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为了制止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和战争威胁,需要建立最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
莫斯科声明从情报领域的分析上来讲,谢洛夫可以肯定这些参加大会的党派中肯定有美国人扶持出来的党派,这些党派也会把大会的过程传达给美国,这个过程就是中国和苏联虽然在大会上激烈的争论,但最终还是绝对在面对美国的时候保持团结。
苏联和苏丹签订友好合作条约的第二天,苏丹革命委员会的主席阿布德将军邀请苏联代表团在苏丹总理府做客,也是表达自己对于苏联的善意。
事实已经很明显了,既然南苏丹是英美势力在支持,他们这些军政府的将军只能依靠苏联来对抗。
看来阿布德将军对我们苏联的观感还不错,如果他能维持住苏丹的局势稳定,不失为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
病好了的瓦莉娅牵着自己丈夫的手,对着周围的将军点头示意,笑意盈盈地说道。
你啊,想的太简单了。
到时候我在和你聊这个问题!对于自己的女人,谢洛夫不太好说重话,如果换一个私下的场合他肯定会反驳妻子的观点。
在谢洛夫看来要么就永远都不动手,对全世界的变化不闻不问,要么出手就一定要建立共产主义政权,绝对不能把希望放在和解上面,军阀、部族、宗教势力这些东西一定要被消灭,不能向自己妻子说的那样看起来还不错就不闻不问。
苏联比美国强的地方就在于革命性,比资金比市场,苏联都处在弱势地位。
同样一个军政府,如果美国发现推翻苏丹军政府不容易也采取收买合作的态度,苏联其实是竞争不过的。
其实苏联和阿富汗的战争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苏联从开战开始就要以一种消灭封建主和部落势力的姿态进去,首先就要立刻宣布男女平等、土地改革、把富人打成阶级敌人开始清洗,配合着苏联红军的攻势,等到美国介入的时候想要找到支持的力量都不可能,因为这些敌对者都死了。
而事实上苏联这些都没有做,反而是杀掉了一直把斯大林作为榜样的阿明。
停止阿明进行的土地改革,同时对绿教采取忍让的态度,这种态度下苏联红军在能打也无济于事,政治上一个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连公有制都不敢在阿富汗实行,战争能赢才有鬼呢。
七十年代之后苏联完全把自己怎么起家的过程给忘了。
第235章 目标众多【http://www.pan58.com】网盘资源搜索,网盘搜索神器(小说,电影,电视剧)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之所以呈现保守的态势,和不敢彻底把宗教势力打成敌对分子有直接的关系,到了阿富汗战争时期的苏联,早和当初发誓解放世界的国家没有关系了,所想的只不过是从阿富汗扶持起来一个亲苏的傀儡,至于是不是共产党都没事。
目的是让阿富汗阻挡住革命之后的伊朗,可阿富汗宗教可比共产主义者的人数多多了。
这么保守的介入阿富汗战争中,瞻前顾后只会把敌人越打越多。
但就算是这样,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和美国的阿富汗战争相比,苏联也在所做的事情仍然比美国多,在进行战争的同时,苏联还在进行对阿富汗的建设。
落在阿明那种斯大林份子手中的阿富汗,总比落在宗教份子手中强。
苏丹的情况也是如此,这种能收买的军政府虽然可以亲苏联,但一样可以亲美国。
如果有一天阿布德将军发现美国人能给的比苏联多的时候,掉转枪口清洗亲苏势力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在谢洛夫的眼中,苏丹这种远离苏联本土的国家,一旦美苏真正的争夺起来,苏联是非常吃亏的,必须让苏丹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南方黑人是基督教徒、北方的苏丹人虽然也比较黑,但却是阿拉伯人。
这种宗教战争一旦打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别看苏联答应了苏丹的军事援助,但如果没有估计错,这场战争还有的打。
在没有动手之前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没有找到能替代阿布德将军的人选之前,谢洛夫不会流露出任何一点不满,如果这位苏丹革命委员会主席喜欢听一些恭维话,他同样不介意在这些苏丹的将军面前为阿布德背书,说一些关于伟大光荣正确的话,就比如现在。
苏联真正要命的地方不是计划经济、甚至不是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真正要命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控制的人口没有美国人多,世界很大,但环境不错人口素质同时挺好的地方却没有几个,欧洲方面这种情况最明显,除了苏联之外第二人口大国是波兰,波兰的人口只有法国人的一半,而法国人比联邦德国的人口还少,华约国家人口第三的罗马尼亚也只有不到两千万人。
希望我们两国的友谊就像我们之间的友谊一样牢固!谢洛夫握住阿布德将军的手,给在座的苏丹将军做出一副姿态,意思就是这个人是我们苏联罩着的。
实际上如果真的有人要反叛比阿布德将军更加亲苏的话,他也乐观其成。
苏丹得到了的军事援助和一些工厂的建立计划,甚至谢洛夫还通知阿布德将军苏联从印度弄了一批耕牛,准备运到苏丹补充一下苏丹的农业人力不足的情况。
其实苏丹也是有海岸线的,不过做港口有些差强人意。
闲聊了一会谢洛夫便透漏了自己将要回国的意思,一方面他真的很忙,一方面也是让苏丹方面放下戒心,把福利发放完毕之后就离开更有国际主义精神。
哪怕他迫切的希望苏丹变色,这个时候也必须装作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
说走就走,临走之前谢洛夫表示机场的建设也应该提上计划了,作为一个非洲大国的首都,喀土穆需要一座机场连接全世界的首都,负起一个大国的责任云云。
苏丹的机场仅仅能起飞军用飞机,必须说明是苏联的军用飞机,要是美国人那些比较难伺候的货,这里的条件可能支撑不起。
这是其他人,谢洛夫领着包括自己妻子在内的和克格勃相关的特工顺着尼罗河而下,去了阿斯旺,提起阿斯旺人们总能想起举世闻名的阿斯旺大坝,而这座举世闻名的水坝此时才刚刚建设,远远没有后世的壮阔美景。
列昂尼德的阿斯旺军事基地就在这里,列昂尼德是伊戈尔少将的副手,伊戈尔少将被谢洛夫召回国后,这座非常重要的军事基地就由他来指挥。
在谢洛夫这片时空中,苏联在埃及的据点主要在两方面,一个是北方的亚历山大港、另外一个就是这座在建设中大坝旁边的阿斯旺军事基地。
开罗的训练营地本身没有多少人。
这座军事基地属于克格勃下属内务部队的编制,现在是内卫军。
而不是苏联红军的军事基地,换句话说身为内卫军司令的谢洛夫,是基地司令列昂尼德少将的顶头上司。
苏丹靠近埃及边界的地区就属于沙漠地区了,所以为了粮食的保存,阿布德将军才会选择靠近埃及的边界建设粮库,在这里建设粮库出于多方的考虑,一层考虑就是苏联在这边有一个军事基地,在阿布德将军看来埃及军方是不会在苏联人眼皮底下威胁苏丹粮库的。
尼罗河对于苏丹和埃及两国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运输动脉,一旦阿斯旺大坝建成除了能带来经济价值之外,还有带来的就是关于水资源的纷争。
要知道埃及百分之九十七都是沙漠,可苏丹却不缺水。
谢洛夫好像看到了两个国家因为这件事情吵闹的未来,水资源也是一个巨大的武器,高原地区为什么对中国这么重要?那地方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上面住,政府却拼了命的也要维护住,不就是因为那里是众多大河的源头么。
控制了大河的上游,就相当于把下游国家掐住了脖子,后世印度和越南总是因为这个问题和中国争吵,但谁占据了谁说的算。
水资源对于埃及可比印度和越南碰到的情况严重多了,毕竟在雨季那两个国家不缺水,埃及可是全国都是沙漠。
几十年后埃及一定会因为当初让苏丹独立后悔的,就算是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这么想!搂着妻子下船的谢洛夫哈哈大笑道,如果他是纳赛尔,宁可发动战争把苏丹人都杀了也不会让苏丹独立,看看两国的自然条件吧,埃及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苏丹要草原有草原、要森林有森林、什么都不缺。
况且埃及的人口是苏丹的好几倍,如果苏丹不独立埃及甚至都有恢复阿拉伯帝国的希望,苏丹独立了,埃及就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国家,如果埃及不老实,苏联完全可以支持苏丹在修建一座大坝,断了埃及的水。
下船之后时间不长,军事基地就派人来接一行人,在这里的吉普车专门做了防沙处理。
可以在这种干燥的沙地上行进,苏联在家用轿车上面比欧美差了不少,但不是在整个系列上都落后,在越野车和重型卡车这方面,苏联是世界领先的。
列昂尼德少将比谢洛夫大三岁,可能是在埃及呆的时间比较长了,皮肤晒得比较黑,但无损于军人的果敢和坚强。
这是我的妻子!谢洛夫首先介绍了一下带着头巾的瓦莉娅,一行人进入了基地的大楼中,整个军事基地已经和他在这里的时候好了太多,那时谢洛夫在这里开垦的时候,这里连电都没有。
而现在则有了军事基地的样子。
苏丹的粮食问题就交给你了,这批苏丹出产的粮食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绝对不能出现一点差错明白么?谢洛夫很是严肃的命令道。
司令放心吧,我一定会保证这批粮食的安全!列昂尼德不是特工系统的干部,对于他来说谢洛夫是内卫军的司令,而不是克格勃的第一副主席。
当然这没什么区别,因为不论是哪个身份都能指挥他。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我就调你回苏联,有些事情需要连续性,伊戈尔目前在基辅工作,高加索地区的内务部队已经撤离,改编成了边防军区,你去高加索去做边防军司令!谢洛夫给列昂尼德画了一个大饼。
至于为什么要调到高加索,原因主要还是在土耳其。
土耳其这个国家封锁住了达达尼尔海峡,就等于是困住了苏联黑海舰队的南下路线。
苏联的南下路线太不利了,一定要想办法踢开土耳其这个绊脚石,这样苏联也就不用满世界的寻找港口作为海军基地。
对于历史上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谢洛夫秉承着坐观其成的态度旁观,而对不利于苏联的变化,他一定要搀和进去,就算是再差也不会差过历史上,所以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做一个搅屎棍呢?土耳其又不是钢铸铁打的国家,做好万全的准备等待机会一击致命,把土耳其肢解又不是不可能,大不了等个二十年,土耳其人迟早会按耐不住给谢洛夫下手的机会。
美国人都克制不了跳泥潭的诱惑冲进了越南战争中,土耳其人一时脑抽犯错误也是正常的。
对于土耳其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这不是一拍大脑的想法,只要给谢洛夫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土耳其人就会发现自己本来很安定的边界烽烟四起。
从他的角度上来讲,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是输出革命的好地方,唯一的区别只是力度的大小不同。
库尔德工人党也是个不错的社会主义政党,到时候让他们改成共产党的名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