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籍由 http://www.qingkan9.com/ 提供下载唉……众多叹息声响起。
这就是左相的力量,哪怕在最近一年中接连被方运打击,依然可以否决任何事项。
数十年的经营虽然动摇,但根基仍在。
文相姜河川看着左相柳山,道:柳相,身为景国百官之首,你对此事有何见解?柳相沉吟道:此事非同小可,本官以为,无论是欧侍郎的说法还是镇国公的说法,都有可取之处,但亦有疏漏之处。
本官的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阁中有十一位重臣反对,等于敲响警钟。
当然,赞同的是大多数,说明收复失地乃是人心所向。
方运不动声色,心中却暗骂柳山是老狐狸,这种外交辞令看似什么都没说,实际是什么都说了,这种措辞只是不想被别人抓住把柄。
大将军周君虎冷笑道:那左相大人是支持收复失地,还是反对收复失地?收复失地无可非议,但收复失地的时机遭到群臣反对,牵扯众多,依本官之见,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柳山此刻没有丝毫大学士的果决,反而像一位碌碌无为的老官僚。
众多官员面有怒色,左相明显就是用官僚们常用的拖字来处理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方运文战象州计划必然无法实施。
左相大人,您可知,布衣一怒,血溅五步,更遑论翰林!刚刚晋升翰林的何鲁东凝视柳山。
放肆!欧寞大喝。
这里是朝堂之上,你难道想威胁景国左相?你把这里当什么地方了?何将军,你随方运去了一趟进士猎场,难道就忘了尊卑、失了礼数!威胁当朝左相,你还有何面目在景国任职?也不怕碎了你的文胆!何将军慎言,晋升为翰林,不是你猖狂的理由!一众左相党出言指责。
何鲁东讥笑道:晋升翰林的确不是本将军猖狂的理由,但成为翰林。
却让本官有了铲除奸臣的可能!大胆狂徒!左相一党众官员无比愤怒,何鲁东这话何止是猖狂,简直变相承认要刺杀左相。
普通进士再强,也难以刺杀一位大学士,大学士的文胆和各种力量,足以在瞬间抵挡。
但是,一位翰林却不一样,尤其是何鲁东这种论唇枪舌剑远在普通翰林之上的将军,历经无数战斗,一旦刺杀大学士。
那大学士的死亡可能超过七成!刺杀大学士,至少诛三族!何鲁东昂首挺胸,淡然道:与其千族流血,不如三族代之。
你……众多文官气得说不出话来,这就是文官最忌惮也是最厌恶军中读书人的原因,军中读书人刺杀文官之事各国皆有,左相去年亦面临刺杀,后因为防护太过周全才让暗中的刺客放弃。
众官可以预见,一旦方运文战象州被阻拦。
只要有人稍加传扬,必然会有翰林铤而走险,刺杀左相。
尤其是曾经从军的老翰林,就算刺杀左相会被诛三族。
景国皇室也会偷偷保全一支血脉,这种事刑殿必然会视而不见。
在史书上,刺客和义士的地位远高于普通文官,乃是扬名的途径之一。
若非刺杀高文位之人代价太大而且难度高。
刺杀左相的景国读书人们能把左相府前的街道堵死!鲁东不可胡言乱语!姜河川皱眉斥责。
哪怕姜河川心中无比愤怒,也不想用这种方式达到目的。
在下……无参议之权,无复土之能。
但有锄奸之心!凡阻方虚圣收复失地,便与我何鲁东不共戴天!何鲁东年近五十,但军中习惯难改,满腔热血更胜青年。
柳山淡然道:既然何将军如此忠义,那西北军正值用人之际,你又已是翰林,可统领西北军,与妖蛮作战。
畜生……一个年轻的进士武将咬着牙咒骂,声音虽轻,但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左相党众官面色一沉,而柳山却面不改色。
方运望向柳山,眼睛微微眯起,不曾想柳山如此狠毒。
前年冬季,正是左相从中作梗,导致西北军大败,整军几乎被灭,十万军士最后只剩不足三万之数。
现如今哪怕西北军得到补充,也是蛮族首选目标之一。
何鲁东赴任后战死倒也罢了,一旦战败生还,必然会被左相治罪,生不如死。
右相曹德安轻咳一声,道:咱们回到正题。
以我之见,既然是千城升殿,百官共朝,此事理应由殿中百官共同决议。
不需七成赞同,只需要超过一半赞同便可施行。
右相说的是!对,理当如此!哼!左相一声冷哼把所有声音压下。
柳山的双眼细长,他看了看幕帘后的太后与国君,又看了看方运,最后看着右相曹德安,缓缓道:《景国律》中,并无百官决议。
这朝廷,也不是你曹德安的!一些官员几乎气炸了肺,柳山当众指责曹德安是虚,实际是在说他对景国依然有强大的掌控力。
这朝廷,还是他柳山的!柳山,是要拿方运立威!一旦今日压下方运,压下这位虚圣,那么左相党的地位水涨船高,那些墙头草自然闻风而动,势必让左相党恢复昔日的力量。
唉……一声叹息在奉天殿中回荡,正是太后的声音。
原本愤怒的官员不由得悲从心来,怒意完全转化为悲念。
宗圣与柳山联手在景国布局多年,直到现在依旧掌握景国大势,任何人都无法抵挡。
罢了……许多官员心灰意冷。
方运微微低着头,双拳紧握。
虚圣杀得死半圣的分身,却打不碎固若金汤的官僚体系。
就在此时,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响彻皇宫上空。
好久没进皇宫,差点迷路了。
唉,我景国乞丐青黄不接,老夫定当在奉天殿找几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百官转头回望。
就见一行人缓缓向皇宫走来,有著名的乞丐皇叔赵景空,有陈家家主陈铭鼎,有张衡世家的大儒张户,有公羊世家的大儒公羊尊,甚至还有已经多日足不出户的大元帅陈知虚……这支队伍别说在景国,哪怕放到文风最鼎盛的孔城中,都能掀起风浪。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