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被无罪释放了,但他一点也不领蒋经国的情,因为他认为自己根本就没罪,父亲是父亲,自己是自己,都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了,还搞株连那一套落后的东西,没意思。
蒋经国约见了陈北,谆谆教诲,给他讲了明末郑芝龙父子的故事,郑芝龙降清做了汉奸却被清廷满门抄斩于北京菜市口,郑成功坚持抗清,收复台湾,成了民族英雄。
随即陈北晋升了一级军衔,从空军少校升为中校,调往台湾某基地履新,他知道,此去台湾,便再也见不到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了。
……解放军席卷江北,南泰县也在过兵,第二野战军的部队浩浩荡荡从西边开过来,途经县城稍事休整,县委一干人忙着接待,烧开水,做干粮,组织支前民夫队。
县城中的大戏台附近,围满了士兵,喝水抽烟,聊天扯谈,乱哄哄一片,地方上的民兵凑在一旁,羡慕的看着野战军们手上的家伙。
程栓柱也在这群民兵中,打败日本后他本已解甲归田,可是国民党反动派搜刮地方,无恶不作,他又重新拿起武器,跟着共产党游击队打国民党。
二野的武器确实不错,日本铁帽子,三八枪,轻重机枪的配比也可以,但比起当年的抗日救国军还差点意思,所以程栓柱不像其他民兵那样眼馋。
一个大头兵摆弄着手中簇新的步枪,斜眼瞥着这帮土鳖民兵,卖弄道:知道这是什么枪?民兵们玩过老套筒、三八大盖,却没见过这种步枪,一个个脑袋晃得如同拨浪鼓。
程栓柱头也不转,自顾自说道:美国造大八粒半自动,一杆枪能压小鬼子一个班,早年用过,好是好,就是子弹不好踅摸。
大头兵眼睛一亮:行啊小子,有点见识。
年轻的民兵们叽叽喳喳:那是,俺们拴柱哥是抗日的老战士了,枪法在俺们县里他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一听这话,大兵们来了兴趣,野战军的兵都是精兵,最重视射击,一个班长模样的汉子打量程栓柱两眼,提出要和他比试比试。
程栓柱不愿意比,确切的说,是不屑比试,他能看得出来,这些兵至多能算精确射手,距离神枪手还差的远呢。
他不愿意比,大兵们反而来了劲,民兵们也怂恿他比一比,长长气势,可程栓柱大马金刀的坐着,任凭他们唾沫说干也不愿意比。
不敢比,你就是个孬种。
一个大兵故意激他。
程栓柱眼睛都不眨:随你怎么说,俺就是不比。
正吵吵着,一位解放军的首长骑马路过,见这边热闹,下马走来,随手将缰绳拴在一块石碑上,那座石碑上面写着:赵子铭烈士殉难处。
首长穿着日本黄皮鞋,鞋带松了,踩在石碑上系鞋带,看见上面的字不禁奇道:这人谁呀?咋没听过。
县里的陪同干部道:是以前江北抗日救国军的一个什么司令。
首长哦了一声,道:原来是个土匪啊。
也就没再多说什么,走过来笑呵呵问道:同志们,聊什么呢这么起劲?一个老兵道:李团长,地方上的民兵同志自称枪法如神,俺们想和他比比哩。
李团长道:比枪法,好啊。
老兵道:人家不愿意啊。
李团长道:地方上的同志是怕枪响了扰民,没关系,我给你们做主,可以放两枪,热闹热闹。
这回程栓柱没有推让,站出来说:比就比,不过没有彩头就没意思了。
李团长道:你要是赢了,我就招你当野战军,渡江打反动派去。
民兵们顿时兴奋的不行,当野战军的战士可比乡下民兵威风多了,将来指不定多大出息呢。
可是程栓柱却很冷静,只说了一个字:中。
团里推选一个老兵,用一杆崭新的三八枪打电线杆上的瓷壶,立姿无依托射击,一枪命中,确实枪法了得。
老兵打完,得意的看着程栓柱。
程栓柱端起步枪,看了看电线杆上另一个瓷壶,看似随意的一抬枪口,瞄都没瞄,枪响之后,电线断了。
好枪法!李团长带头鼓掌,民兵里也藏龙卧虎啊,小同志你枪法这么好,干脆跟我当个警卫员吧。
程栓柱道:警卫员?俺不干。
民兵们都急的要死,恨不得替他答应,打着灯笼找不来的机会啊,怎么说不要就不要,程栓柱真是个憨货。
李团长很纳闷,眯起眼睛道:小同志,你为什么不愿意给我当警卫员,是舍不得家里的老婆,还是怕累怕苦啊?程栓柱摇头:都不是。
李团长道:那我倒要问问了,到底为的啥?程栓柱注视着李团长的双眼,一字一顿道:因为,你不趁。
李团长差点呆住,战士们也都傻眼了,这个民兵疯了吧,怎么突然就骂人了。
程栓柱继续道:俺是赵子铭赵司令的警卫员,你这样的给赵司令提鞋都不配,怎么能让俺当警卫员。
原来如此,李团长回头看了看那个土匪的墓碑,再看看程栓柱,阴沉着脸点点头。
县委的同志没料到突然有此变故,急的话都说的不利索了:李团长,不是,不是那个意思,我说,程栓柱他这个人脑子有毛病的。
民兵们也噤若寒蝉,心说这回程栓柱可倒了霉了。
程栓柱却一脸的不在乎。
忽然李团长哈哈大笑起来:有种,是个爷们,我喜欢!他返身回去,来到赵子铭遇难处的石碑前,解下缰绳,手一招:拿酒来。
通讯员解下军用水壶递过,李团长打开瓶塞,在石碑前洒了三道,酒香四溢。
赵司令,以前俺不认识你,得罪了,你有这样的警卫员,那你肯定也是个汉子,爷们,这酒就当俺赔罪了。
众人都吁了一口气,李团长也是个真性情的好汉啊。
李团长从部下手中拿了一支崭新的三八大盖,连同子弹带一起递给程栓柱:既然你不愿意参军,就好好当民兵吧,这支枪是我给你的礼物。
程栓柱也不矫情,接了枪,道一声谢,不卑不亢。
县委干部灵机一动,上前对李团长说:李团长缺警卫员,我们县委有个通讯员,小伙子机灵的很,还有点文化,不如给您当个警卫员。
李团长略一皱眉,考虑到在渡江战役中还需要地方的大力援助,便道:好吧。
县委干部大喜,朝远处招呼:小关,关山海,快过来。
……北泰城外,源源不断的解放军如同铁流般涌来,第二野战军江北独立纵队在武长青和叶雪峰的率领下与起义的交警总队会师了。
刘骁勇代表江东交警向江纵的首长敬礼,叶雪峰还礼后和他热情握手:欢迎归队,刘骁勇同志。
上级对于江东交警如何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结论?刘骁勇迫不及待的提出这个问题,这是陈寿盖龙泉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叶雪峰道:原则上不打乱,不混编,组成新的江东省军区,可以让陈子锟将军,或者别的人来做这个司令,我们最多派一些政工干部。
刘骁勇喜道:这样的话太好了,大家就不用担心了。
叶雪峰道:我们共产党人最讲义气,他们对得起我们,我们也绝不会让他们失望,好了,咱们谈一谈怎么抢修铁桥,尽快渡江的事情吧。
共产党人果然说话算数,没有吞并江东交警三个精锐总队,只是授予他们江北军分区独立师的番号,建制是压缩了一下,但也能接受,刘骁勇担任了独立师的副师长,兼第一团团长,算是委以重任。
北泰解放,市民们欢聚街头,敲锣打鼓欢迎解放军入城,按中原局上级首长指示,北泰市政当局,警察系统一切留用,依然是原班人马。
叶雪峰来到江北联合机械公司和炼铁厂视察,所有生产设备完好无损,工人干劲十足,原材料也很充裕,他满意的说:你们为国家保留了一笔财富,这个功劳是要记在史册上的。
陪同视察的代市长萧郎忧心忡忡道:大军什么时候发起渡江战役啊,陈将军现在江南打游击,被国民党重兵围剿,形势严峻啊。
叶雪峰爽朗大笑:萧市长,你怎么比我还急,渡江战役要看党中央的决策和兄弟部队的协调配合,百万人马横渡长江,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怎能仓促而行,至于陈将军的安危,完全不用担心,我军在江南有游击队活动,他们会施以援手的。
萧郎道:那我就放心了。
忽然一个工作人员气喘吁吁跑来:萧市长,不好了,部队在砍树。
萧郎道:慌什么,砍树怎么了。
工作人员道:他们砍的是江滩上的香樟树,说要造木船渡江。
萧郎明白了,道:叶政委,江滩上的树木是防洪用的,已经生长了二十余年,每年夏天市民乘凉都到这儿去,如果部队需要木材的话,我建议砍伐云山上的树木。
叶雪峰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快,旋即笑道:好吧,我立刻下令让他们停止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