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2025-04-03 08:06:26

七十五章萧以晖一进门就看到娇妻愁眉不展,宝贝妹妹却悠然自得的喝着茶。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萧以晖奇怪的问道。

没什么,妹妹刚从吴府回来。

李秋芬回道。

吴府?萧以晖更奇怪了,那回来后这两人怎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情。

难道是在吴府时发生什么事了?刚想发问,就见李秋芬朝他使了个眼色,他只好忍住心中的疑惑闭嘴不问了。

对了,妹妹,大哥有事跟你谈,你跟我来书房。

萧以晖说着,起身。

我疑惑的跟着起身,看了看他们两人,李秋芬笑着示意我跟上去。

神神秘秘的,搞什么?来到书房,萧以晖命萧东守在门口,不许人靠近,然后亲手把门关上。

哥,什么事啊?萧以晖从书桌的一个锁着的抽屉里拿出几本帐本,递给我。

我好奇的接过翻了翻,咦,这是。

哥,这个是什么?这些都是母亲当年的陪嫁。

她老人家离开长安时把这些东西留给我们的。

萧以晖的脸上有伤感,有思念,有感激,喏,这是在长安的四家铺子,两个田庄,一个五顷的,一个八顷的。

这是在洛阳的两个铺子,三个田庄,一个是六顷的,一个是五顷的,一个是有温泉的庄子。

噢,哥哥给我看这个做什么?这些都是母亲的陪嫁,这些年都是由你嫂子打理着。

现在你也大了,到时要出阁,总不能什么嫁妆都没有啊。

这会让你的夫家看不起的。

所以这些东西都留给你吧,给你添妆。

哥,不用了,这是母亲留给你的。

我不要。

我摇头道,现在的我钱虽然并不多,但手里的产业足够我和母亲吃喝的。

傻妹妹,历来母亲的嫁妆大半会留给女儿的,当时你们离开长安时,前途茫茫,落脚处都没有,实在是不方便管理这些东西。

所以当时我收了下来。

现在你们安定了下来,你年纪也大了,这些东西自然要给你的。

萧以晖摸摸我的头,笑道。

可是,哥哥。

放心收下吧,你嫂子那边她已经知道了,她也早就说过让我把这些东西给你的。

再说了,母亲嫁妆里的珠宝玉器、家具、金银器皿、瓷器等东西我都得了,就不给你了。

那些也值个二三万贯钱,我也不吃亏。

萧以晖笑呵呵的道。

哥哥,我。

好了,我们亲兄妹,不用分那么清楚的。

我又不缺钱用,任何开销都是官中的钱,每月还有月钱,萧家的产业还挺大的,你嫂子的嫁妆多着呢。

你不用担心这个。

那好吧,我先收下了。

谢谢哥哥。

这些产业放在这里,也没用。

傻丫头,你我兄妹用不着这个谢字,这本是你的东西。

萧以晖把帐本细细的给我说明,里里外外都说清楚。

说了许久,才全都交待清楚。

我收起帐本,放到一个红漆木盒中。

正想抱起朝外走,忽然想起一事来。

哥,萧家的产业都分布在哪里?萧家的产业?萧以晖奇怪的问道,都在长安洛阳这些地方。

怎么了?那嫂子的陪嫁呢?也在这些地方啊,长安城是帝都,洛阳城是东都,都非常繁华。

一般王公贵族,名门大家都会选在这里置些产业。

既能就近打理,收益也会比其他地方好些,怎么了?我犹豫了半响,这话该如何说呢?真伤脑筋。

这两个地方在安史之乱中都曾沦陷,所有财物都被叛贼洗劫一空,鸡犬不留。

我记得《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了这么一段话: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也就是说宫室被焚烧殆尽,百业荒废,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情景。

那所有的财产都会被毁的干干净净,片甲不留。

皇宫都不能避免,那萧家就更不用说了。

不好说啊,怎么办呢?我头疼不已。

我总不能说,过几年要战乱了,快收拾一下产业,做点准备吧。

那别人还不把我当成疯子,把我关起来啊。

玉儿,怎么了?没事吧。

哥,嫂子的陪嫁其实可以分散点,这样可以减少风险。

做生意的人都喜欢多开几个不同的铺子,就是这个道理。

我斟酌着用词,小心的提醒。

哦?玉儿怎么懂生意上的事?萧以晖奇怪的睁大眼睛。

我们在广州时,认识了一家商户,他家的女主人跟母亲处的很好。

他们家就不仅开绣庄,还开木工作坊,生意特别的好。

这些道理都是他家女主人说的。

我捡些能说的话,半真半假的说道。

是吗?那玉儿说说该分散到哪里去?萧以晖笑道,这个妹妹真的是大了,人又极聪明,不用他替她多担心了。

听这丫头多说说也好,看她这些年有多少长进。

反正到最后做不做都在自己。

我也不是很懂啦,不过做生意应该找比较热闹的地方,哎,比如蜀地就很不错,听说那里还建了宫殿,皇帝陛下喜欢的洛阳是个好地方,那蜀地也应该不错。

哥,你说呢?我搅尽脑汁才硬是搬出了一个理由,既要说的稍微有理些,但又不能说的太明。

累死我了。

是,玉儿说的都对。

萧以晖拍拍我的头,温和的笑道。

哎,我费尽心思想提醒他一下,他还这么敷衍我。

算了,我也没办法了。

富贵在天,我尽力了。

反正到时就算萧以晖一分钱都没有了,不是还有我吗?我名下的产业分点给他就是,吃饱穿暖肯定没问题。

带着帐本回到房中,杏儿倒了杯茶给我,姑娘,您跟大少爷说了吴家的事吗?没有。

我摇摇头,指着桌上的帐本,杏儿,明天你亲自跑一趟,把这些帐本交到赵生手里,让他把这些产业都脱手,换点布匹粮食。

其他的都换成金条。

悄悄的,不要引人注目。

这些产业是。

?杏儿翻了翻,奇怪不已,怎么一下子会多出这么多产业的。

姑娘的产业她一向都非常清楚,因为姑娘让她每月都要查一次帐的。

是哥哥刚才给的,是母亲的陪嫁之物。

我说道。

大少爷对您可真好。

杏儿笑嘻嘻的说道。

是啊。

我笑道:明天你乔装打扮一下,小心点,不要让人查觉。

是,姑娘。

杏儿点点头,只是这些产业都脱手了,不是太可惜了吗?这些产业的位置都非常好,别人求都求不到的。

我们可以专门请人过来打理的。

再好的地段有什么用?一把火一烧,就什么都没有了。

离广州太远,不太方便,就算请人专门管理,难免会引人觊觎。

到时我们鞭长莫及,无可奈何,还不如放到自己眼皮底下,保险些。

也是。

姑娘,杏儿明白了。

第二天响午时分,杏儿回来了,一进房,就把赵生的信给我。

抽出来,一目十行,原来是说要先上洛阳,把那里的产业先处理掉,前期收的药材之类的东西存放到程家的仓库里。

当初本来就说好用程家的船支运载货物回广州的。

既省事又安全。

他把温丙留下来,有什么事就找他去。

也好,这样行事,动作快一点,免得时间拖的太长,夜长梦多。

杏儿在一边神情恍惚,魂不守舍的。

看来是担心赵生的远离吧。

怎么了?杏儿。

我问道。

杏儿的脸一红,没什么,姑娘。

哦?我调皮的笑笑,真的没什么?姑娘。

杏儿有些羞窘。

好了,别担心,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我劝道。

等我们回了广州,就帮你们把婚事给办了。

要不是来长安,他们两个的亲事早就办好了。

都是因为要陪我来长安,才耽搁下来了。

杏儿脸更红了,跺跺脚,出房去了。

茶花捧了一碟茯苓糕进来,姑娘,杏儿姐姐的脸怎么这么红啊?我笑起来,你杏儿姐姐害羞了。

茶花奇怪的抬起头,但却没说什么,只是把甜糕递到我手边。

我咬了一口,问道:怎么想起做这个来?今天早上您去给老夫人请安时,奴婢跟小厨房里的嫂子们谈起各种点心。

说到这茯苓糕都没见过,更难得的是这糕点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最适合老人家吃了。

她们就求着奴婢把这道点心传给她们,日后好做给老夫人吃。

奴婢想姑娘肯定不会在意这种事的,就把这方子传给了她们,刚刚就做了这茯苓糕给她们呈样。

茶花一五一十的禀道。

我点点头,这茯苓糕现在还没有出世呢,要到清朝才会有这种点心。

我前世特别爱吃这个点心,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我经常会买上一份来吃。

在广州,跟贾氏学厨时,就想到了这茯苓糕,想方设法做了出来。

没想到一做出来,不仅母亲很喜欢吃,府里上上下下都挺喜欢的。

茶花就学着经常给我们做,她的手艺比贾氏还要好。

经常吃的我们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大少爷大少夫人那里送了吗?我问道,这道茯苓糕小孩子吃也比较好,绵儿拿来当零嘴还是很不错的。

送了。

阿惠呢?她在少夫人房里,正在和少夫人说些调理身体的办法,和各种相冲的食物之类。

难为她了,这么用心。

不仅要亲手煎药,还教李秋芬一些平常保养事宜。

真希望能早日调养好嫂子的身体,让她能早点有孕,最好能生下个男丁。

延续我们这房的血脉,安了哥哥的心,也安了嫂子自己的心。

最起码萧以晖不用再纳进妾室,李秋芬也能松口气。

只是这种事,只能尽人事,听天意了。

洛婶调理了那么久的身体,还未见有孕。

也不知道这段时间有没有喜信,早点有孕,也好让那个珊瑚不要那么嚣张和狂妄。

是不是做小三的,都是那副德行呢?开始时楚楚可怜,怯怯弱弱的,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等有了一男半女做倚仗后,就开始气焰高涨,想蹭掉正室自己上位了。

真他妈的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