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的风向变了△麦克阿瑟与奎松的最后一别△欧文斯坦利山的挑战△日军首败米恩湾△麦克阿瑟:必须进攻!进攻!再进攻!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伊里安岛东半部,西邻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南隔托雷斯海峡与澳大利亚相望。
包括附近的俾斯麦群岛、布干维尔群岛, 路易西亚德群岛等岛屿,总面积为 46 万多平方公里,有人口 300 万左右。
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大都为陡峭的山地,其中以马勒山为主要山脉的高 度均在海拔 4000 米以上,最高峰威廉山海拔 4694 米,高耸云端的山峰,在辽阔的南太平洋上异峰突起,俯瞰着四周的汪洋大海,似一道天然的屏障, 阻挡着日本人南下的步伐,护卫着澳大利亚北方的安全。
日本人要向南扩张,就得拔去这个横在前进路上的钉子。
澳大利亚要免遭侵略,则必须依托这道天险来进行顽强的抵抗。
于是乎,两支大军都在悄然无声地向着南太平洋上的这个岛屿云集,万里辽阔的大洋正酝酿着一场空前激烈的大厮杀。
在以后二年多的时间中,这 个点缀着棕桐树的岛屿和遍布热带丛林的碧海山崖,将是一个发生一系列冲突的血腥战场。
又有谁能想到,此间发生近一系列战事,将决定整个太平洋 战争的命运⋯⋯。
当麦克阿瑟忙于在澳大利亚重建军队时,日军大本营已继续开始实施向 南推进的新一轮的战略进攻计划了。
日军计划使用几百架飞机、一支巡洋舰队、三艘航空母舰和 20 多支陆军 部队,于 5 月 3 日或 5 月 5日左右,在新几内亚、新不列颠、所罗门群岛登 陆。
首先将他们控制下的新几内亚的莱城和萨拉奠阿基地,扩展到已布亚半岛南端的莫尔兹比港,然后,再接着进军所罗门群岛,控制珊瑚海至澳大利 亚的通道,并且提供一个空军基地,以便南进占领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继而占领斐济,造成切断美国海上通道的威胁。
4 月 28 日,麦克阿瑟接到澳大利亚海岸警卫队的报告,一艘日本运兵船 和一些水上飞机在所罗门群岛上游肖特岛新建立了一个前进基地。
在墨尔本的总司令部的地图上,清楚地显示出,肖特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紧靠巴 布亚新几内亚的东岸。
麦克阿瑟立即拿起电话机,要通了蒙特雷大楼的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情报 处,命令卡斯特密码破译队迅速核实海岸警卫队发回的报告。
当天上午 1O 点 13 分,卡斯特密码分队的队长鲁道夫·费比恩上尉 驱车来到孟席斯饭店,在三楼临时作战室里,向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萨特兰当面进行了汇报。
费比恩上尉手拿一根小指挥棒,面对着一幅大比例尺的地图, 向参谋长报告说,这个海岸警卫组织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防备德国的袭击就已建立。
在最近的一年中,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为对付日本海军日益 猖狂的活动,重新恢复并加强了这个警卫组织,在由白人居住者和本地人所在的所罗门群岛和散布在惮斯麦海峡的其它岛屿上建立了一个广阔的秘密无 线电监听台、站网,形成了澳大利亚海军、以及皇家军队参谋部的重要的情报来源。
卡斯特自从巴丹撤到澳大利亚后,通过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情报处,也同这个组织沟通了联系。
目前,他们的所有电台都已开机, 24 小时 不停地监视着日军的动向。
费比恩汇报未了,萨特兰命令他回去后,要亲自掌握重要方向的情况, 任何日本海军活动的蛛丝马迹都要随时向司令部报告。
4 月 29 日凌晨,孟席斯饭店三层临时作战室里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 声。
当值班军官一把抓起听筒,话筒里就传出费比恩上尉焦虑的声音:请马上叫醒萨特兰将军,我有紧急情况报告。
原来在几分钟前,卡斯特分队破获了一份重要的日军作战命令。
现 在,费比恩上尉未等最后抄写完毕,就赶忙给萨特兰打电话。
当萨特兰一了解到情报的重要性,就命令费比恩无论如何要在向海军太平洋舰队发出这份 情报前,将副本送一份到孟席斯饭店来。
上午 8 点 30 分,麦克阿瑟准时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萨特兰手拿情报夹子 向他汇报了今天早上卡斯特分队送来重要情报:麦帅,准确他说我们认为这是一份日军将在最近发起攻势的作战命令,它所提供的日军下一步的 作战意图,基本上是可信的。
他们将在 5 月初,兵分两路,发动一次两栖作战的钳形攻击,以大部兵力首先从我们北部顶端的巴布亚的莫尔兹比港动 手,一股较小的兵力将在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登陆,在那里建立水上飞机场,以支援莫尔兹比港作战。
麦克阿瑟一边听着他的参谋长的报告,一边仔细地察看地图,分析着日 军的战略企图:位于巴布亚西南角的莫尔兹比港,离澳大利亚最北端的昆士 兰海滩只有 270英里水路,如果日军夺取了这个港口,日本轰炸机就可以在 不到 2 小时内飞临澳大利亚本上,因而使日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向澳大利亚本上发起攻击,占领澳大利亚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整个一上午,由澳大利亚海岸警卫组织无线电发回的情报源源不断: 日本海军大型编队经过了布于维尔岛; 日本海军南下舰队驶过了向新乔治亚岛;发现日本海军的主力翔鹤号、瑞鹤号重型航空母舰;又有 3 架零式战斗机返口了祥凤号轻型航母⋯⋯ 几乎所有的情报都在向麦克阿瑟传达着一个明确的信息发现敌情。
一条看不见的电波,在墨尔本——珍珠港——华盛顿之间来口不停的工作着,有关挫败莫尔兹比港的作战方案和计划的电报嘀嘀嗒嗒昼夜不断。
5 月 2 日,华盛顿批准由麦克阿瑟和尼米兹联合采取反击行动,当天, 澳大利亚部署在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上的 50 名皇家海军海岸警卫队员,奉命放弃了那里的水上飞机基地,撤回了澳大利亚本土。
5 月 3 日,麦克阿瑟在墨尔本的司令部收到情报:日军攻占了佛罗里达 岛。
同时,麦克阿瑟向弗里曼特尔基地和布里斯班基地的潜艇部队下达了攻击日军舰队的命令。
并指示空军司令派出轰炸机对莱城、腊包尔、布干维尔 的日军基地,派出侦察机严密监视日军舰队的动向。
4 日拂晓,瓜达尔卡纳尔岛西南 100 英里的珊瑚海海面上,阴云密布。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首先向图拉吉海面的日军舰队发起了攻击,拉开了海战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的大较量。
在紧随其后的几天当中,美、日两国海军在珊瑚海开展了激烈的混战, 波光粼粼的海面被冲天的大火和浓雾所遮掩。
麦克阿瑟派出的轰炸机编队,由于飞行员技术水平差,再加上气候条件不良,在混战中竟将炸弹误投向自己的舰艇。
当时,一支由美、澳海军的 3 艘巡洋舰和 2 艘驱逐舰混编而成的 小型舰队,正奉麦克阿瑟的指令,驶向所罗门海域,配合尼米兹的舰队作战。
不料遭到自己空军的轰炸,虽然舰艇没有被自己的飞机击沉,但 9 名水兵被 炸死。
7 日下午,派出的侦察机发回报告,正在驶向莫尔兹比港的日本海军编 队,全部调转了航向,朝珊瑚海驶去。
麦克阿瑟的司令部里,立即出现了一 种轻松的气氛。
3天来,压在每个参谋人员心里的石头都放了下来,澳大利 亚总算又躲过了一关,至少现在安全了。
战至 8 日上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日本海军的祥凤号轻型 航母被击沉, 77 架飞机被毁坏, 1074 人身亡。
美国海军 42000吨的重型 航母列克星敦号被击沉、约克城号航母被击伤,损失了 66 架飞机,543 人阵亡。
尽管战果统计显示,美国海军的损失比日本海军的损失大,日 本也宣称自己为胜利者,给美军以重大的杀伤。
但是日本人的主要目的——入侵莫尔兹比港的意图却没有达到,这是日本人自太平洋战场开战以来碰到 的头一回厄运。
一个月以后,美、日两国海军又在太平洋的中部进行了一场大海战,由 此而彻底改变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形势。
从珊瑚海海战后,卡斯特密码破译队更是开足了马力工作。
5 月 18 日,他们又成功地破译了日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AL 行动计划和AR行动计划。
5 月 21 日,尼米兹召集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成员研究了对付的方 案。
24 日,罗斯福总统十分难得地出席了海军召开的会议,批准了海军的作战方案。
6 月 1 日,日本联合舰队的全部力量约 145 艘舰只,启程出海,驶向中 途岛。
而美国海军一支大型编队,其中包括企业号、大黄蜂号,以及从南太平洋匆匆忙忙抽调来的约克城号三艘航母在内,也向珍珠港驶 来。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墨尔本,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里,也密切注视着这 场即将发生的大海战。
根据麦克阿瑟的命令,作战室里专门设置了标有中途岛附近海面的地图;卡斯特分队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向往常一样,成为 麦克阿瑟了解太平洋形势的主要手段。
麦克阿瑟心里清楚,这一战至关重要,无论战果的好坏,都将给他造成很大的影响。
唯一使他不安的是,由于他手 里没有航空母舰,不能亲自去指挥这场重大的海战。
所以,当他收到卡斯特破译队送来的有关日本人决定不管采取什么 行动,都将进一步向所罗门群岛推进的情报后,麦克阿瑟立即向华盛顿发出电报。
他在电报中,焦急地向美国的最高决策者们陈述,日本人为了切断美 国和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必将夺取除图拉吉之外的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萨拉莫亚。
因此,麦克阿瑟提出,尽可能派给他更多的增援部队,并且要 有 2 艘航空母舰、 1000 架飞机、3 个师的步兵,他要在西南太平洋同日军进行决战。
但眼下,麦克阿瑟还只能呆在远离太平洋中部的墨尔本,旁观这 场由别人指挥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
6 月 3 日上午,在中途岛以西大约 700 英里的上空执行侦察任务的一架 美国海军卡塔利娜式水上飞机,透过雾和厚云发现了日本海军的庞大编队。
中途岛美国陆军的 B—17 轰炸机,接到警报后,立即从这座环形珊瑚岛 上的机场跑道紧急升空,开始了这场大海战。
此役较量的结果,日本海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损失了 4 艘航空母舰、1 艘重型巡洋舰、 340 架作战飞机、 2400 名水兵和最好的海军飞行员。
而美国则丢下了一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和 150 架飞机。
在不到一个月内,美国海军连续在珊瑚海和中途岛给予了日本海军以沉 重打击,使之再也无法恢复元气,极大地削弱了日本任意在海上发动进攻的能力。
正如麦克阿瑟自己所记叙的那样:这次决定性的胜利恢复了太平洋海军的均势,消除了对夏威夷以及美 国西海岸的威胁。
从此,除了曾在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登陆外,敌人的作战计划只限于太平洋的南部和西南太平洋地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专门研究这场战争海上作战的英国海军历史学 家沃尔特勋爵曾形象他说到,经中途岛一战,太平洋战争的风向开始转了。
日军在中途岛遭到惨败后,迫使东京的帝国参谋本部彻底改变了他们在 太平洋的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
然而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不但不打算收缩战线,反而继续伸展其侵略的魔掌,挺险南下,重新恢复因珊瑚海海战耽搁了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的莫尔兹比港战役,其矛头直指米恩湾。
日本帝国参谋本部于 6 月 12 日颁发一道新命令,任命天皇侍从长的弟弟百武秦吉中将,担任执行其南进战略先头部队的帝国陆军 17 军的指挥官。
日 本陆军参谋本部认为,海军部在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现在该轮到陆军来完成帝国未尽的南下事业了。
由于已经丧失了海上控制权,这回陆军部制定的RI 计划将首次不再 依赖于海军提供的支援,而利用陆军自身来完成任务。
因此,陆军部决定,先将位于新不列颠岛腊包尔附近的 17 军,西运至由已布亚北部的布纳和戈 登,从那里登陆后,再翻越欧文斯坦尼山脉,攻占莫尔兹比港。
对日军的下一步计划,由于有卡斯特破译密码分队的每日情况要报, 使麦克阿瑟早有所料,但他的主要助手之一、情报官查尔斯·威比洛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位情报官对卡特斯的情报似乎总是心存疑虑,他认为日 军不可能翻越几乎不可逾越的欧文斯但尼山脉,也不相信日军有足够的力量对莫尔兹比港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他不断地向麦克阿瑟报告:日军陆上 的武装行动,从后勤保证困难、通信联络不顺畅和地形复杂的观点看,是值 得怀疑的。
由于远离战线,麦克阿瑟虽然能从战略高度洞察到日本帝国的战略企 图,但身边主要助手的不同意见,也增加了他定出正确决心的难度。
一方面,麦克阿瑟很快就发布命令,在米恩湾上方的布纳秘密修建一处前进基地,作 为袭击北面被日军占领的莱城港和萨拉莫阿港,从而牢牢地控制巴布亚半岛。
另一方面,他似乎又忽视了对莫尔兹比港的防守,只放了一个由多数是 毫无作战经验的士兵组成的澳大利亚旅,以及少量的美国工兵和防空部队。
7 月初,日军开始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边的新不列颠岛集结兵力,大批 满载乓员和物资的运输舰和补给船,涌进了新不列颠岛的腊包尔。
几乎与此同时,麦克阿瑟派往布纳修建基地的澳大利亚人发回了日军准备攻占莫尔兹 比港的信息。
对于日军统帅部的南下战略意图,美国的战略决策层也有察觉,7 月 2 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西南太平洋总部发布命令,要麦克阿瑟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巴布亚的战略要点,并批准麦克阿瑟将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从现 在的墨尔本,北移至澳大利亚中部的布里斯班。
这样,大战又将来临的那股特有的紧张空气,使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 匆匆结束了半年来在墨尔本渡过的相对平静的生活,在进行繁忙搬迁的同时,着手布置具体的作战计划工作。
就在麦克阿瑟即将启程北上之时,菲律宾流亡政府总统奎松也应罗斯福 总统的邀请前往美国访问。
自菲律宾沦陷以后,澳大利亚政府向奎松发出了邀请,欢迎他和他的政府前往那里,继续领导和组织菲律宾人民抗击日本法 西斯的斗争。
麦克阿瑟奉命到澳大利亚组织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武装力量后,也来到了 墨尔本,和奎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凡有重大战事麦克阿瑟都及时向奎松通报,而奎松也将菲律宾游击队掌握的情况报告给麦克阿瑟,并根据麦克阿瑟 的统一布置,向他在国内的抵抗力量发出命令。
所以,在奎松、麦克阿瑟和柯廷之间有一种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特殊关系。
奎松动身的那天,澳大利亚总理柯廷在墨尔本港的码头上,为奎松举行 了欢送仪式,澳大利亚政府官员、菲律宾流亡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中那些由巴丹来的军官们纷纷前来参加欢送仪式。
麦克阿瑟和柯廷一直陪同身体虚弱的奎松,从码头下到他的客舱,就在 麦克阿瑟一行起身告辞的时候,奎松总统突然转过身来对着麦克阿瑟大声地问道:希望您能告诉我真话,您能解放我的祖国和人民吗?麦克阿瑟不加思索地立即回答:我一定要做到!我希望当我站在马尼 拉时,菲律宾总统和澳大利亚总理与我并肩站在一起。
当时正在参加普选的柯廷总理也激动地向奎松说:那时的总理不一定 是我,但我愿意以私人的身份获此殊荣。
澳大利亚总理不能保证在场,但我可以对您保证,约翰·柯廷一定到场。
奎松总统被麦克阿瑟和柯廷一番热情的话语所感动,他眼含热泪深有感 触地望着这两位与他并肩战斗,度过艰难岁月的战友,只是轻轻他说了一句愿上帝保佑。
可是,在场的人,包括麦克阿瑟在内,谁都没有想到,此次相送,竟是这三位高级领导人的最后一次聚会了。
1945 年初,当麦克阿瑟实现自己对 奎松总统许下的诺言,率部杀回菲律宾时,奎松、柯廷这两位战时领导人都己先后与世长辞。
三人相约的誓言,只剩下麦克阿瑟独自一人实现。
要早知 道是这样的结局的话,此时此刻,麦克阿瑟肯定会更加认真地揣摸奎松总统在开船前向他所问的那番话的真实意图了。
麦克阿瑟目送着奎松总统的轮船,渐渐地消失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刚 才对奎松总统所做的诺言一直在心里回荡,一定要尽早地从日本人手中夺回菲律宾,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而眼下摆在他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他划 定的战线上挡住日本人继续南进的势头。
麦克阿瑟回到孟席斯饭店后,立刻向下属发布命令:向布里斯班出发。
大干一场的时候到了,麦克阿瑟要与日本人决一高低。
澳大利亚东海岸,布里斯班市。
这是澳大利亚中部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澳洲大陆著名的大分水岭横卧在它的北面,高耸的新英格兰山脉屹立在它的南面,往东就是刚刚才硝烟散 尽的珊瑚海。
纵贯澳大利亚南北的沿海铁路和通向澳洲内陆的西去铁路也在此交汇,这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战略要地。
就冲这一点,麦克阿瑟挑选布里斯班,做为他的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的所在地;现在他的司令部已经在一幢原来属于澳大利亚相互节俭保 险公司的大楼里安营扎寨,楼顶新架设的无线电天线,日夜不停地收集、发送着各种各样的与作战有关的信息。
在麦克阿瑟的办公室里,宽大的办公桌上除了两部电话机外,别无其它 陈设,在桌子对面的墙上,悬挂着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的画像,整个办公室显得庄严而整洁。
麦克阿瑟手里捏着他那个从不离身的玉米芯做 成的烟斗,一直不停地在已经踩出了一道新印痕的地毯上来口地踱来踱去,思索着巴布亚新几内亚急剧变化的形势。
当麦克阿瑟还在墨尔本时,就接到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的了望 台战役计划。
这个计划规定,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下一步作战分为三个阶段: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夺取圣克鲁斯群岛、图拉吉岛及其附近要地;战役 第二阶段,则是从巴布亚半岛至萨拉莫阿和莱城一线的作战;战役第三阶段,则以上述作战为跳板,攻占腊包尔这个日军在南太平洋的顽固堡垒。
了望 台计划还进一步明确,8 月 1 日为发起作战的 D 日。
该战役除第一阶段作战归尼米兹指挥外,其余两个阶段的作战由麦克阿瑟统一指挥。
但是,仅仅过了几天,日军堀井支队抢先开始行动,打乱了这项计划所 提出的一厢情愿的作战时间表。
7 月 10 日,麦克阿瑟派出的一个 6 人小组前往新几内亚进行了现地侦 察。
发回的报告表明,一条被当地人叫出科科达的崎岖小道,由半岛南端的莫尔兹比港,婉蜒穿过欧文斯但尼山,曲折地伸向新几内亚半岛东北角海岸。
这条陡峭的山道,对于防守莫尔兹比港,具有重要的意义。
麦克阿瑟迅速批准了司令部根据侦察报告所拟制计划,这项代号为天 意行动计划,计划向科科达小道派去 3000 名澳大利亚军队,秘密翻过密林中的小道,增援当地的民兵,并在那里赶修一个简易机场。
但是百武秦吉将军却赶在了前头。
7 月 18 日,百武秦吉将军在腊包尔码 头,为他派出的南海分遣队送行。
这个支队由堀井富太郎少将指挥,全部由马来西亚参加过战斗的老兵组成,具有丰富的热带丛林地作战的经验。
当麦克阿瑟接到澳大利亚侦察机发回的这一情况时,他知道时间已经不 允许他的部队按天意行动计划的部署展开了。
于是,他马上命令美、澳空军从空中进行拦截,迟滞掘并南下支队的行动。
美、澳空军马上派出 B—17 轰炸机,从离新几内亚最近的敦斯维尔基地 起飞,轰炸日军南下支队的船队。
但是,由于航程太远,这些被称为飞行堡垒的轰炸机在海上,连日军船队影子都未能见到,就折回了敦斯维尔, 未能阻止日军船队的前进。
经过海上 5 天的航程,掘井少将按预定计划,于 7 月 22 日来到了新几内 亚的布纳海面。
经过几次短暂的炮火袭击,首批 3000名日军突击队员蜂拥上 岸,驱散在那里负责警卫的少数澳大利亚民兵,只付出了轻微的伤亡,就一 举登陆成功。
麦克阿瑟又命令空军采取行动,待 B—17 轰炸机改变航向,飞到布纳时 已经为时晚矣,掘井的大批人马已经登陆,尽管轰炸机轰沉了一艘运输船和一艘登陆舰,但也是杯水车薪,改变不了大的气候了。
布纳,是百武秦吉中将为掘井支队选定的穿越巴布亚山间小道的出发基 地。
几天内, 13000 多名日军和 1000 多名随军担架手,全部登陆完毕,做好了进攻前的一切准备。
这时正值每年一度的雨季,每日连绵不断的细雨,几天不散的浓雾,浸 透了丛林深谷,陡峭的山路终日泥泞不堪。
23 日晨,日军第 41 团的一个先遣队奉掘井少将之命,踏上了征服科科达小道,开始了这次罕见的、最为 艰难的行军。
这个先遣队的每个士兵除了所携带的枪支和随身物资外,还有一把带孔 的特制小铲和一把大砍刀。
只见丛林深处,一个手挥大砍刀的日军士兵走在前头,使劲地在丛林中砍出一条路来,直到精疲力尽为止。
一个人倒下去后, 另一个人马上又补上来。
等大砍刀辟出一条路来后,等在后面的部队已经将野炮、机枪等重武器拆卸开来,交给了民工搬运。
就这样,第 41 团先遣队的 士兵们,一寸一寸、一米一米地为大部队的开进,极为艰苦地开辟着翻越欧文斯坦尼山脉的道路。
由于麦克阿瑟的天意行动计划没有能实现,担负保卫科科达小道任 务的澳大利亚指挥官威廉·欧文中校,就只有靠自己少得可怜的力量来进行 殊死的抵抗,7 月29 日,当欧文中校指挥的几百名澳大利亚士兵和巴布亚民 兵,撤过科科达小道横跨在库马西河上的铁索桥后,随着欧文中校一声令下,铁索桥被砍断铁索后,坠入到库西马河的湍急河水之中。
可是,紧追在后的日军南进支队,迅速又在河上架起一座新桥,凶猛的 日军越过库西马河后,竞放开歌喉,唱着歌在后面追赶欧文的部队。
惯于丛林作战的崛井少将,绕过澳军守住的几个孤立据点,像一群蚂蚁一样,沿着 自己开辟出来的林问小道,抄近路骚扰欧文步步后退的部队。
到了 8 月中旬,堀井率领的部队已经攀上了科科达小道最陡峭的部分,离欧文斯但尼山顶 峰,只有一步之遥了。
再往前挪动一步,翻过主峰,被欧文斯坦尼山脉所挡住的莫尔兹比港,就能垂手可得了。
麦克阿瑟一刻不停地注视着欧文斯坦尼山脉的战事。
残酷的现实摆在麦克阿瑟面前:在实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的作战计划前,必须不得不首先驱逐沿欧文斯但尼山脉南进的堀井支队。
而半月来的战 斗证明,堀井所率领的部队有着顽强的战斗力,要比预料中的日军更加肆无 忌惮。
当前,澳大利亚部队从欧文斯但尼山脉节节后退的事实,也说明从巴丹 半岛就伴随着麦克阿瑟的阴影似乎还未褪尽。
欧文斯但尼山将像巴丹——科里吉多一样,向麦克阿瑟提出了又一次重大的挑战。
就在这时,澳大利亚最高统帅机构中,一些悲观人士已经做出了让人沮 丧的结论:新几内亚将会失守,日军将很快渡过海峡,入侵澳大利亚。
于是,那个已经被麦克阿瑟所抨击过的布里斯班计划呼声再起。
麦克阿瑟被激怒了。
他对澳大利亚新闻界发表讲话:我所领导的事业 已经失败了一次,我要尽最大的努力避免第二次失败。
麦克阿瑟还立即向柯廷总理通了电话,以准备辞去总司令为由,要他明确制止这种失败主义的 言论。
关键的时刻,麦克阿瑟的夫人琼又一次挺身而出,以她自己的勇敢行动, 帮助他的丈夫度过难关。
琼带着儿子小阿瑟立即从远离战事的墨尔本动身,飞往北部城市布里斯班,住进了尘土飞扬的伦农旅馆。
日军抢先在巴布亚登陆,确实增加了麦克阿瑟的困难。
不仅使盟军失去 了首先到达布纳,以取得先期之利的机会;而且在对新几内亚的日军发起攻击前,还面临着把由堀井带来的一万多名精锐日军赶出已布亚的任务。
然而,麦克阿瑟以其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透过这场突如其来灾难 的背后洞察到,欧文斯但尼山脉险恶的自然条件必将增加日军进攻的困难,再加之崛井支队是孤军深入,猛烈的攻势不会持续太长。
到了 8 月下旬,日军面临澳大利亚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节节阻击,不断地 付出很大的代价,精疲力尽地沿着空气稀薄、阳光灼热的欧文斯但尼山丛林中的崎岖小道艰难地向前跋涉。
堀井支队的士兵们被连续不断的战斗和行军 弄得疲惫不堪,许多人由于缺乏食物、睡眠和栖身之地而极度虚弱。
堀井支队的一名士兵在日记中写道:这儿的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在没有道路的丛 林中行进,丛林不堪形容。
口渴想喝水,肚子空空的。
麦克阿瑟的密码破译队,很快就从掘井发给百武秦吉的电报中,获悉了 这一情况,向麦克阿瑟做了报告。
麦克阿瑟本人及其他的司令部,立刻受到了一种鼓舞。
尤其是跟随麦克阿瑟在巴丹半岛熬过来的人,对炎热丛林地作 战所受的折磨,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恐惧感。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下该轮到小日本鬼子好受的了!也就是在这几天,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情报,送到了麦克阿瑟的办公室。
日军为了策应堀井翻越欧文斯但尼山的行动,企图在二线的米恩港登陆。
因为麦克阿瑟及时向那里增派了部队,开始修建了 3 个机场,并派出了澳大利 亚将军西里尔·克洛斯统一指挥那里的防务。
然而,日本人对此却全然不知,他们严重地低估了米恩港的防御力量,从破获的电报中看出,日本人只派出 了明显小于防守力量的兵力来攻打这个重要的港口。
麦克阿瑟立即电令克洛斯少将,命令他务必不要过早地暴露其全部的兵力,持重待机。
日本人果然上当了。
8 月 25 日, 1500 名日军大摇大摆地在米恩港登陆。
出乎日军指挥官的意料,严阵以待的澳大利亚守军,在滩头阵地上,以猛烈的火力给他们以迎头痛击。
早已做好准备的 B—17 轰炸机,这一次及时、准 确地将炸弹投在了日军运送登陆兵的舰船中,浅海滩中升起股股烟柱。
4 天以后,日军又向米恩港增派 770 名援兵,企图强行突破澳大利亚军 队在滩头布下的阵地。
克洛斯少将利用地形之利,以逸待劳,不失时机在增强前沿阵地的防御力量,消耗日军的战斗力。
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日军终 因后济不力,拼到弹尽粮绝,也没有在米恩港的防御阵地中撕开口子,残存 的部队只好将600 多具同伴的尸体抛在海滩的荒沙之中,仓皇逃离了战场。
信息传来,麦克阿瑟和他的司令部欢欣鼓舞。
克洛斯防守米恩港的成功, 虽然谈不上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却使日本海军在这次战争中首次被阻挡在海滩上。
尽管堀井支队仍然在欧文斯坦尼山脉的丛山陡坡之中蠕动,但麦克阿 瑟似乎已胜券在握。
好消息接踵而来。
澳大利亚在北非沙漠中久经考验的第 7 师,在澳大利亚著名将领布莱米 的指挥下,克服了运输工具不足等困难,开始在巴布亚大规模的登陆。
由美国派来的艾奇伯格将军,完成了对驻澳美军地面部队的整组。
现在 运抵澳大利亚的两个美军师,第 32 师和第 41 师,已经合编成美军第 1 军团,理顺了指挥关系,形成了真正有作战能力的部队。
可能正是因为这位艾奇伯 格将军,是在麦克阿瑟受到具大压力时送去这一预示着好兆头的消息,所以,从此以后艾奇伯格将军就成为了麦克阿瑟麾下一名最受信赖的将军。
而肯尼将军负责的空军经过他旋风似的整顿后,也已开始扭转了技术低 下,士气不振的状况,这支即将成为第 5 航空队的空军力量,已经可以承担起一些关键性的作用了。
肯尼向麦克阿瑟报告说,现在他的空军既可用来轰 炸巴布亚北部的日军基地,也可用来骚扰在欧文斯坦尼山脉挺进的堀井支队。
同时,肯尼还向麦克阿瑟送交了一份空投方案,这个方案计划动用运输 机,向科科达小道上顽强抗击敌军的澳大利亚部队空投供应品。
此时的麦克阿瑟更显得信心百倍了。
他在布里斯班那幢保险公司的陈旧 大楼里,老练地向围在那里的记者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
麦克阿瑟在讲演中,大量运用了柏拉图、林肯等先知们的名言,使记者们听起来与其说是在 介绍当前严峻的战场形势,不如说是在宣读一篇感人的诗章。
会议结束许久以后,麦克阿瑟那激昂的声音还在他们的耳边回响:我们必须进攻、进攻、 再进攻!此时,澳大利亚军队已经将步步紧逼的堀井阻挡了下来,在欧文斯坦尼 山脉的伊米塔山峰建立了稳定的防线。
而日军则由于离发起进攻的出发基地布纳越来越远,补给线也愈拉愈长,因轰炸、患病、粮食短缺而死亡的人数 却在愈日增多,堀井已经支撑到最后一刻了。
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记下的日记,叙述了日军在欧文斯坦尼所遭遇的惨状:1、我所指挥的部队不断地追击敌军。
在爱奥里白华的库战中,我们粉 碎了敌人的最后抵抗。
今天,我们牢牢地控制了这个地区的高地,这是向莫尔兹比港进军的最后据点了。
2、三个多星期以来,每一支部队都强行通过了密林深谷,翻越险峰,涉 渡过没膝深的沼泽,攀登悬崖峭壁,追击敌军。
我们所忍受的困难是常人所难想像的,我对大量的伤亡人员表示深切的同情。
3、我们一定要给莫尔兹比港以打击。
但敌方仍然在慢慢地运动着,其真 实意图尚难预料,而我们自己也还没有恢复元气。
我们需要时间巩固阵地,整补兵力,补充必需的物资,恢复体力,再准备进攻。
4、此次行动,我将投入全部的力量。
时机到了!麦克阿瑟迅速定下决 心,将掘井从巴布亚赶出去。
布莱米将军指挥澳大利亚第 6、第 7 师,从正面阻击掘井部队进攻矛头。
艾奇伯格率部绕过天险,迂回到日军的侧后,从 背后袭击堀井。
两支大军就像两把巨形的剪刀,合围欧文斯坦尼山。
为节约时间,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麦克阿瑟的左右手艾奇伯格和肯尼, 实施了美国陆军首次在战场上大规模空运部队的先例。
两位将军密切合作, 用飞机将第 32师的 126 团和 128 团,从空中穿越欧文斯坦尼山,完成了对堀 井支队的合围。
10 月底,麦克阿瑟投入巴布亚的兵力已达 5 个师。
这些部队从三个方向 向日军发起进攻,经过一个月的激战,盟军将堀井的部队压缩到了狭窄的海岸线上。
而堀井本人在率残部仓促向布纳的退却途中,落水溺毙。
到了 11 月下旬,日军意识到了所面临的危险绝境:他们一旦丧失在巴布 亚北海岸的空军基地,那么,沿新几内亚这条轴线南下的企图就会化为泡影。
因此,臼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这块生死攸关的阵地,在过去的儿个星 期内,日军有计划地利用起伏的地形、干躁的土质构筑了非常坚固的阵地,迫使进攻一万的任何迂回运动都不得不在淤泥和沼泽中进行。
所以,最后阶段的作战异常残酷,双方在战斗中多次出现了胶着在一起 的场面。
由于不能迅速结束战斗,作战消耗与日俱增,使得本来就很突出的后勤保障问题显得更为尖锐。
从澳大利亚到巴布亚的补给线,连绵长达 2700 英里,只得依靠有限的空中运输来提供及时的补给。
新组建的第三航空队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他们克服天气恶劣所带来 的不利条件,从莫尔兹比港将前线部队所需的口粮、武器、弹药以及军需器材,用飞机运到前线机场,或者空投给运动着的部队。
但是,由于连续好几 天阴云密布,飞机不能穿过厚厚的云层,影响了进攻顺利发展。
11 月 19 日,当盟军部队向布纳推进时,由于缺乏弹药而被迫退却。
连日的阴雨,加上潮湿闷热的丛林、沼泽,使热带疾病迅速流传开来。
盟军官兵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气候和缺乏粮食而引起的饥饿中,发病率明显提高,非战斗减员的病号塞满了随军医院。
由于攻击敌军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布莱米将军向麦克阿瑟提出建议, 能否在日军所占领的布纳侧后,实施水陆两栖登陆作战。
但没有足够的登陆艇和配合登陆的其它大型舰艇的火力支援,麦克阿瑟无法采纳前线指挥官的 建议。
一时间,布莱米、艾奇伯格伸向巴布亚北海岸的两支箭头,被日军顽强 的抵抗挡在了北海岸前的防御阵地前。
陷入僵局的战事,令麦克阿瑟非常恼怒,现在充斥他头脑里的只有一个 念头,这就是进攻、进攻、永不停顿的进攻。
对麦克阿瑟来说,他不仅要把眼下这股日军从已布亚赶下海去,更为重 要的是,为尽早实现打回菲律宾去的信念,使他一刻也不能容忍像这样还没有打出去就被拖住了脚步的窝囊样。
一想到这里,麦克阿瑟果断定下决心, 由他亲自到前线去指挥战斗。
11 月 16 日,麦克阿瑟率萨特兰、肯尼、威洛比等主要助手,乘飞机离开布里斯班,在莫尔兹比港开设了前进指挥所。
麦克阿瑟一下飞机,就命艾奇伯格到前指来参加会议,研究打破僵局的办法。
麦克阿瑟在莫尔兹比港的前进指挥所坐落在一座小山上,是一幢不规整的二层小楼,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莫尔兹比港。
几天后,在二楼面向港湾的一个太阳台上,麦克阿瑟与艾奇伯格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会议。
麦克阿瑟当着与会人员的面,激动地告诉艾奇伯格,他准 备将所有的预备队统统调往巴布亚,交给文奇伯格指挥。
并要艾奇伯格想方设法,鼓舞起前线官兵的作战热情和斗志。
他对艾奇伯格说:鲍比,我要 让你到布纳去当司令官,而且授权你撤换那些全部不会打仗的军官。
如有必要,让中士负责营里的工作,让下士负责连的工作——只要会打仗,谁都可 以。
时间对于我们至为重要,这伙日军在任何一个晚上都会得到增援。
会议临终时,麦克阿瑟紧握着艾奇伯格的手,再一次叮咛着:鲍比, 我要你夺取戈纳,否则就别活着回来。
事情很快起了变化,北海岸的僵局迅速被打破了。
12 月 7 日,瓦齐将军指挥的澳大利亚第 7 师逼近了戈纳外围的防线、与 日军在发出恶臭的沼泽之中展开了血腥的肉搏战。
在残酷的白刃战中,瓦齐将军的士兵们顽强地从日军手中夺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散兵坑和土堡。
包围圈越来越小,力加固掩体的强度,一些日本兵把自己同伴的尸体也 当做建筑材料,堆放在工事的外面。
以至在战斗的最后一息,许多日本兵都戴上了防毒面具,以抵挡这些尸体所散出的恶臭。
第三天破晓,瓦齐将军向 麦克阿瑟发出电报:戈纳已经被占领!瓦齐在戈纳的得手,使麦克阿瑟对艾奇伯格对布纳的进攻速度感到不 满。
他一个电报接一个电报的催促艾奇伯格,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拿下布纳。
他在 12 月13 日的电报中对艾奇伯格说,时间对我们越来越不利。
经过一个星期的血战,艾奇伯格终于前出到了布纳的外围。
就在 13 日夜 间,一位名叫赫尔曼·博茨克的中士带领 12 名志愿者,在日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突破口。
艾奇伯格抓注这个时机,派出了 4 辆轻型坦克,一举攻破了 日军在布纳防线。
14 日上午,麦克阿瑟接到了艾奇伯格发来的报告。
虽然,布纳的日军还在拼死的抵抗,没有彻底地放下手中武器,但向其 提供增援的日军舰队和空军都遭到了盟军的打击,难以再给他们什么增援了。
布纳,已经成为美、澳联军的瓮中之鳖。
麦克阿瑟获悉艾奇伯格突破布纳外围的消息后,未等到艾奇伯格和瓦齐 扫清戈纳和布纳之间的日军残余,就立即向华盛顿发去了战报:布纳村已被攻克,我军于今日晨 10 时占领该地。
敌人的海军企图再度 增援布纳地区的地面部队,发动一支包括两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的护航队以及大量的驳船,进行一次登陆。
我们的空军拦截了这支护航队,在猛烈的 轰炸和扫射中,敌人的登陆驳船全都被击沉或受伤,幸存者企图泅渡到岸上去,伤亡惨重。
逃跑的船只又遭到埋伏,敌人的空军也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由此看来,我们已经挡住了敌人的一个主要行动。
最后的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疯狂的日军困兽犹斗。
兵力占优势的盟军同这些垂死的日军逐房、逐 屋的争夺,一直战斗至翌年的 1 月 2 日,才最终迫使日军缴械投降。
布纳的胜利,是麦克阿瑟自菲律宾同日军打交道以来,在战场上夺取的 最大的一次胜利。
当接到这个消息时,麦克阿瑟打内心里发出一声深深的感叹:巴丹的死鬼今晚可以安眠了。
他马上向艾奇伯格发去了贺信,并于1 月 9 日向参加指挥这次战役的全体将士颁布了嘉奖令:我荣幸地表彰在巴布亚战役中,全体将士们所表现出的果敢的勇气、 无与伦比的杰出指挥,使之功勋卓著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我要感谢布莱米上将、肯尼中将、赫尼中将、艾奇伯格中将、萨特兰少将、瓦齐少将、威洛比 准将、怀特黑德准将、沃克尔准将、伍德准将和空军上校加林。
如果没有以上各位坚定的指挥精神,就不可能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
他 们千辛万苦,出色地带领部队作战,赢得了我的至高赞颂。
尽管在各方面的准备都不充裕,但他们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囱力更生地克服种种困难,勇 敢顽强地打垮了一个强大、好战、显然拥有优厚资源与潜力的敌人。
其他作出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有管理军需的迪克·马歇尔将军,总工程 师凯西将军以及他的副手斯维得拉普将军,第 1 军团参谋长拜尔斯将军,还有指挥独立大队的麦克尼德。
打了胜仗的部队,士气高涨。
麦克阿瑟又命令艾奇伯格,负责指挥在巴 布亚的全部美、澳军队,向巴布亚北端的萨纳南达发起代号为扫荡战役 的攻势。
1 月11 日,艾奇伯格开始了行动,在付出了 3500 人伤亡的代价后, 于 22 日合围萨纳南达的日军。
至此,长达 6 个月的巴布亚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也标志着参谋长联席会议原定的 1942 年 7 月应该达到的第一阶段目标,在往 后推迟了将近半年后终于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