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角逐世界 布什传 > 第二十三章 四次访华

第二十三章 四次访华

2025-04-03 08:03:25

·美国有求于中国·江泽民向布什介绍一棵百年雪松·江泽民说:美国政府光有口头承诺是不够的·李鹏说: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政策也应该不同·南海大气田供气了,布什是特邀客人 乔治·布什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曾经访问过中国。

海湾危机爆发后,布什政府为了顺利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开战授权,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 的压力有所减缓。

可是,当时民主党人占多数的美国国会却对中国变本加厉,以达到既打击中国又打击共和党政府的一箭双雕的目的。

1991 年 11 月,美国众议院以 409 票对 21 票通过了一项关于在 1992年有条件 地而不是无条件地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议案。

1992 年 2 月,美国参 议院也以 59 票对 29 票通过了这项议案。

3 月 2日,乔治·布什行使总统 否决权,否决了参众两院这项议案。

3 月 18 日,美国参议院以 60 票对38 票重新通过了这项议案,但由于与推翻总统否决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 数票还差 7 票而未能得逞。

乔治·布什离任后,1993 年 5 月 28 日,克林顿签署行政命令,把人 权问题作为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前提条件,规定中国如不按照美国的标准改善人权状况,1994 年将不再给予中国以最惠国待遇,从而把美中 贸易问题同中国的内政问题挂起钩来。

8 月 1 日,美国派出两艘搭载有武装直升飞机的军舰,在马六甲海峡附近追上中国货轮银河号,开始 了长达一个月的对银河号的跟踪、骚扰、拦截、检查。

8 月 25 日,美国国务院根据捕风捉影的所谓证据宣布:由于中国向巴基斯坦转让了 与 MII 型地对地导弹有关的部件和技术,违反了《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因此美国决定对中国和巴基斯坦进行二级制裁,在 两年内禁止向中国和巴基斯坦出口美国的高技术产品。

这个制裁从经济意义上说,主要是用来打击中国的,它使中国无法进口 10 亿美元的美国 高技术产品。

中国和巴基斯坦对美国的指控一致予以否认,并要美国拿出证据。

克林顿政府以情报的搜集和分析需要保密为借口,拒绝提 出证据。

于是,中美关系恶化。

乔治·布什和共和党政治家认为民主党政府这些举动,不利于美国 的长远战略利益的实现。

他们指出,美国近期起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求于中国:(1)美欧乌拉圭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为了迫使法国在农产品贸 易问题上对美国做出让步,有必要借助亚太国家的力量,而中国在亚太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美国企图在 1993 年底压朝鲜在核问 题上就范,如果中国因美中关系全面恶化而支持朝鲜,美国的企图将无法实现;(3)美国出兵索马里的行动陷入了困境,促使美国希望更多的 国家特别是中国支持美国策划和指挥的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3 年 10 月中旬以后,克林顿接连派助理国务卿、农业部长、助理 国防部长等官员访问中国,同中国有关部门谈判。

克林顿政府还提出,1994 年 1 月在巴黎举行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与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关 于人权问题的会谈,在华盛顿举行美中副外交部长级的军备控制会谈。

与此同时,克林顿政府又借口中国输美人 349 纺织品逃避配额限制,宣布扣减中国纺织品输美配额的四分之一,并决定于年底出台。

1994 年 1 月 13 日晚,乔治·布什应中国政府邀请,飞抵北京,开 始了退休后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

陪同他来访的,有前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

14 日下午,中国总理李鹏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乔 治·布什一行,对他担任美国副总统和总统期间为维护中美两国关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在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作出的选择表示赞赏。

乔 治·布什表示将继续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努力。

李鹏与他就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交换了意见,李鹏希望中美两国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 精神,使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

会见后,李鹏设晚宴款待乔治·布 什一行。

第二天上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了乔治·布什一行。

江泽民对乔治·布什说:中国的安定、发展与繁荣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中国的稳定与发 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需要中国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有影响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争取共同发展与繁荣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并都负有重大责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存在着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应当好起来才行, 这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也是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乔治·布什表示:美中关系非常重要,维护和加强这种关系符合双 方的共同利益。

会见结束后,江泽民邀请乔治·布什一行在中南海小花园参观散步。

散步间,江泽民向乔治·布什介绍了小花园中的奇花异木, 特别是一棵有百年树龄的大雪松。

1995 年 9 月初,乔治·布什受美国花旗银竹委派,到刚同美国建立 外交关系的越南发表演说。

9 月 8 日下午,他和芭芭拉从河内飞往北京, 参加将于11 日在北京开幕的第 44 届世界粮食生产会议。

这是他退休后 对中国的第二次访问。

这时,中美关系再次跌入低谷,政府和军队高级官员互访全部中断, 起因是美国政府公然允许台湾的总统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问美 国。

9 月 8 日晚上,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乔治·布 什夫妇,表示希望美国政府能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不要再给两国关系制造新的麻烦和障碍,为双边关系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气氛。

他说:布 什先生这次来中国,正值中美关系处于困难时期;中美双方经过多年谈判达成的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就是如何处理台湾问题,美国政府 6 月份 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损害了中美关系,也造成了海峡两岸关系的紧张;我们注意到了美国政府最近重申将 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主张,反对台湾独立,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中 方重视美方的这些表态,但是光有口头的承诺是不够的,我们要求美国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清除李登辉访问美国给中美关系造成的严 重后果,避免中美关系今后再出现大的起伏。

乔治·布什表示,他理解台湾问题在美中关系中是一个敏感问题,应当谨慎地加以处理;美中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保持良好的美中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是至关重要的;美中关系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他愿意为两国 关系的恢复和改善尽力。

三天后,中国总理李鹏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乔治·布什夫妇,重 申了江泽民所表示的中国政府的立场。

李鹏对乔治·布什表示:中美两国能否开展友好合作,完全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态度;在人口政策问题上, 不能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

李鹏指出: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关系,至少愿意与美国保持一种正常的国家关系,因为正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中 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

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背离了美国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作出的承诺,损害了中美关系的基础,也损 害了美国政府在国际上的信誉。

虽然美国政府最近重申了它将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 一台的主张,反对台湾独立,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但我们还要看到美国政府不仅有口头承诺,而且能采取实际行动消除李登辉访美造成的 严重影响,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重新回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正确轨道上来,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中国人民。

针对美国在中国人口政策 上对中国政府的指责,李鹏说:中国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不能不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

即使中国实行了计划生 育,每年净增人口仍然达到 1400 万。

中国政府每年要为这些新增人口提供足够的住房、粮食和教育,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比之下,美 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而耕地将近中国的 2 倍,两国的国情不同,政策也应该不同,怎么能用美国的标准来要求中国?如果让中国人 口无计划地增长下去,中国将永远处于落后状态,中国将会自己毁灭自己。

乔治·布什表示,他始终认为美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 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正在世界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应当与中国搞好关系,这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乔治·布什回国后,仅隔 4 个月又访问北京。

他这次访问中国,不 是受中国政府邀请,而是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邀请。

在乔治·布什担任总统期间,美国阿科公司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下属的对外石油勘 探公司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了合作勘探开发南海崖城 13—1 天然气田的合同。

这个大型天然气田储量达 1000 亿立方米,年产天然气 34 亿立方米,相当于整个四川盆地二分之一的天然气产量。

它于 1994 年 10月建成,试运投产一次成功,所产天然气大部分被香港买走。

1996 年 1 月 1 日,它正式向香港供气,作为发电燃料,年供气量 29 亿立方米,余 下5 亿立方米供海南省使用,可以稳定供气 20 年以上。

乔治·布什受邀 前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仪式。

1996 年 1 月 10 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了乔治·布 什夫妇。

双方互致问候后,江泽民说:过去一年对中美关系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我去年 10 月在纽约与克林顿举行的会晤和 11 月在日本同戈 尔副总统的会晤是富有成果的,对于恢复和改善中美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持和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 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如果台湾问题这个影响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 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希望美国政府今后能严格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处理台湾问题,确 保中美关系不再出现大的波折。

在同日举行的乔治·布什夫妇参加的庆祝南海崖城 13—1 天然气田 投产仪式上,中国总理李鹏再次谈到了中美关系。

他说: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些 分歧,我们希望共同点多于分歧。

中国愿意与美国保持和发展正常良好的关系,希望两国加强合作,减少麻烦,不搞对抗,这符合中美双方的 利益。

既然中美两国企业界能在像南海崖城 13—1 天然气田这样大型的项目上进行很好的合作,那么中美两国人民为什么就不能长期友好合作 下去呢?只要中美两国政府都能从长远的观点出发,采取明智的态度,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中美关系就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我们愿意 与美方共同作出努力,排除各种干扰,使中美关系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新 的进展。

乔治·布什也在庆祝仪式上发表了即席讲话,他说:美中关系对双 方都十分重要,自己对改善和发展美中关系充满信心。

南海崖城 13—1项目充分说明了美中两国进行合作的潜力,而美中两区在经济领域的合 作将为两国其他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他高兴地看到美中关系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改善和发展。

他希望在新的 一年里美中关系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并表示愿意为促进美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的努力。

乔治·布什离开北京后,去了香港。

他在香港美亚协会举行的演讲 会上说: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强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和美国要注定成为争权夺利的对手。

美国应该重开与中国的战略对话,以建立持久的 合作基础。

1996 年 4 月 8 日,乔治·布什又应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邀请, 第四次来中国访问。

国务院总理李鹏会见了布什。

李鹏对布什表示欢迎。

他说:布什先生离任后仍十分关心中美关系,并为增进中美之间的相 互了解和推进中美关系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对此表示赞赏。

我们希望布什先生能一如既往,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继续作出努力。

布 什表示,美中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布里两国关系在他的有生之年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他愿为此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

第二天,国家 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也会见了布什,希望他能继续运用自己的影响,为增进中美之间的了解和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江泽民说:布 什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中美关系,无论在位时还是卸任后都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为推动 双方经贸合作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布什说:保持和发展稳定的美中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

从长远看,我对美中关系的 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布什表示,他希望美中双方共同努力,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他愿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确实,布什离开白宫后的四次访问中国,为中美经贸合作,为中美 关系的改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乔治·布什年表1924 年 6 月 12 日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密尔顿市。

1941 年 上高中时,结识女友芭芭拉。

1942 年 高中毕业。

1942 年 6 月 12 日 在波士顿加入美国海军航空兵,任飞行学员。

1944 年 9 月 2 日 驾驶鱼雷轰炸机轰炸小笠原群岛时,被日军击落。

1945 年 1 月 6 日 与芭芭拉结为夫妻。

1945 年 11 月 进入耶鲁大学学习,专业是经济学。

1948 年 大学毕业,先后在两家公司任设备管理员和推销员。

1953 年 与人合组萨帕塔石油公司。

该公司不久分裂,他另组萨帕 塔近海石油公司1964 年 成为美国的百万富翁,并于同年以哈里斯县共和党主席的 身份当选为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1964 年 11 月 第一次竞选得克萨斯州美国参议员失败。

1966 年 2 月 辞去萨帕塔近海石油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弃 商从政。

同年,当选美国众议员。

1968 年 连选连任美国众议员。

1970 年 11 月 第二次竞选美国参议员失败。

1970 年 12 月 被美国总统尼克松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1971 年 10 月 25 日 阻止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 的努力失败。

1972 年 11 月 丢掉了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职位,改任美国共和党全 国委员会主席。

1973 年 8 月 参与了逼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引咎辞职的秘密活动。

1974 年 9 月 被代总统福特任命为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处主 任。

1975 年 被代总统福特任命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

1977 年 1 月 失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职务,飞回得克萨斯州,在 休斯敦第一世界银行董事会当挂名董事。

1979 年 5 月 1 日 宣布竞选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资格。

1980 年 7 月 16 日 被里根挑选为竞选伙伴。

1981 年 1 月 20 日 宣誓担任里根的副总统。

1983 年 10 月 参与里根派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决策。

1986 年3 月14日 参与里根派美国特混舰队入侵利比亚锡尔特湾的 决策。

1988 年 2 月 8 日 开始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资格的竞选。

1988 年 3 月 16 日 里根采纳乔治·布什关于出兵洪都拉斯、威胁尼 加拉瓜的建议。

1988 年 11 月 8 日 以绝对优势战胜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当 选美国总统。

1989 年 5 月 在得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发表的讲演中提出对苏 联、东欧的超越遏制战略。

1989 年 7 月 9 日 访问波兰,表示美国对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的 支持。

1989 年 7 月 12 日 访问匈牙利,赞扬匈牙利处于伟大的历史性变 革的开端。

1989 年 11 月 与戈尔巴乔夫举行马耳他会晤。

1989 年 12 月 17 日 决定派美军大规模入侵巴拿马,用武力推翻诺 列加政权。

1989 年 12 月 24 日 指示国务卿贝克发表声明说:如果华沙条约组 织成员国决定出兵罗马尼亚以帮助那里要求变革的力量的话,美国将给 予支持。

1990 年8 月 1日夜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

7日,乔治·布 什以美军总司令身份正式签署沙漠盾牌作战计划,美军进驻沙特阿拉伯 等国。

1990 年 11 月 22 日 前往沙特阿拉伯与美军共度感恩节。

1991 年 1 月 15 日 签署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开战、代号为沙漠风暴的 命令。

1991 年 1 月 17 日 海湾战争爆发。

1991 年 2 月 24 日 海湾战争的地面作战阶段开始,美军开始实施沙 漠军刀作战计划。

1991 年 2 月 27 日 宣布接受伊拉克求和,实行停火。

1991 年 3 月 6 日 向美国国会提出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计 划。

1991 年 5 月 决定在伊拉克北部的北纬 36 度以北地区建立联合国安全区。

1991 年 7 月 乔治·布什等西方国家首脑邀请戈尔巴乔夫列席在伦 敦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1991 年 8 月 19 日早晨 在缅因州休假地就苏联八一九事件发表声 明。

1991 年 8 月 19 日晚上 在白宫再次就苏联八一九事件发表声明。

1991 年 12 月 9 日 乔治·布什的发言人对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 斯决定解散苏联表示满意。

1991 年 12 月 26 日 在苏联解体当天给戈尔巴乔夫打电话。

1992 年 2 月 派国务卿贝克出访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并邀请土耳 其总理访问美国。

1992 年3 月31日 促使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对利比亚实行封锁 的决议。

1992 年 5 月 1 日 下令向洛杉矶市派遣正规军以镇压黑人反对种族 歧视的暴动。

1992 年5 月30日 促使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全面制裁南斯拉夫联 盟共和国决议。

同日,美国宣布冻结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在美国的各种 财产。

1992 年 7 月 开始同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独立候选人佩罗竞选下 届美国总统。

1992 年 8 月 26 日 决定在伊拉克南部北纬 32 度以南地区设立禁飞 区。

1992 年9 月19日 促使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驱 逐出联合国。

1992 年10 月9日 促使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在波黑共和国建立禁 飞区的决议。

1992 年 10 月 11、15、19 日 乔治·布什、克林顿、佩罗之间的电 视辩论分别举行。

1992 年 10 月底 指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提出 组建以美军为主体的多国部队进驻索马里的要求。

1992 年 11 月 3 日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失败。

1993 年 1 月 13、17、18、19 日 命令美国、英国、法国飞机大举轰 炸伊拉克。

1993 年 1 月 20 日 总统任期结束,离开白宫。

1994 年 1 月 13 日 退休后第一次访问中国。

1994 年 4 月 为支持约翰·沃纳而卷入共和党内的攻讦战。

1994 年 9 月 芭芭拉·布什的回忆录写完。

1995 年 5 月 出任加拿大多伦多巴里克金矿公司高级名誉顾问。

1995 年 9 月 受美国花旗银行委派赴越南发表演讲。

1995 年 9 月 8 日 退休后第二次访问中国。

1995 年 9 月 鼓励鲍威尔参加 1996 年总统竞选。

1996 年 1 月 10 日 退休后第三次访问中国。

1996 年 4 月 8 日 退休后第四次访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