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25-04-03 08:03:23

作者前言星移斗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半个世纪了。

在那场空前残酷、 惨烈的战争中,参战各国都涌现出一批文韬武略、能征善战的著名将领。

英国著名军事家路易斯·蒙巴顿就是这样一位声名卓著的战将。

蒙巴顿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

1900 年 6 月 25 日,他生于英国温莎的王 室家庭。

曾祖母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父亲巴登堡亲王路易斯原系德国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参加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 臣。

由于优裕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蒙巴顿从小就能说流利的德语 和法语。

13岁时,他便按照王室子弟正常的成长道路走进了奥斯本皇家海 军学校。

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刚刚起步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蒙巴顿的父亲因原籍为德国,在英国国内一片反德声浪和极不信任的气氛中,被 迫辞去了在皇家海军里的一切职务。

当时,少年蒙巴顿也因此备受歧视、屡遭侮辱。

不幸的境遇极大地刺激了他的进取心,从此一改往日悠闲贪玩和懒 散的毛病,刻苦攻读,进步飞速,最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于达特茅斯海军学院,成为一名正式的海军军官。

加入皇家海军后,蒙巴顿先后在雄狮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复 仇号等战列舰任初级军官。

1927 年起在地中海舰队任无线电通讯军官, 有过 20多项发明和改进措施,工作极为勤奋。

1934 年,他出任勇敢号 驱逐舰舰长;1939 年 8 月,担任凯利号新型驱逐舰舰长。

二战全面爆发后,蒙巴顿指挥凯利号驱逐舰参加了克里特岛海战,击沉了德国凯 克号等舰艇多艘。

1941 年 5 月,凯利号驱逐舰被德国飞机击沉,但蒙巴顿幸免于难。

1941 年 10 月,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丘吉尔任命蒙巴顿为联合作战总部 负责人,并指示他为进攻欧洲的登陆作战和而后向大陆推进的作战提出指导思想,训练两栖作战部队。

1942 年 8 月,蒙巴顿指挥部队对法国西北部的迪 耶普港实施了试探性袭击,这次登陆行动虽然失利,但为后来盟军诺曼底登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所以,在 1944 年 6 月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丘吉尔、 马歇尔等人致电蒙巴顿称:我们知道登陆作战的妙计和这次冒险的成功,都与你和你曾领导的联合作战总部的参谋人员的努力分不开。

1943 年 8 月,美英首脑在魁北克会议上决定,组建东南亚盟军司令部 并由蒙巴顿出任最高司令,统一指挥盟军的作战行动。

10 月,蒙巴顿前往印度德里就任新职,而实际上,他的主要作战方向是缅甸。

1944 年初,日 军驻缅方面军先后对若开和英帕尔地区发动进攻,蒙巴顿数次飞抵前线指挥战斗,使战局转危为安,并取得这两次战役的重大胜利。

至 1944 年底,蒙巴顿所辖的东南亚盟军多达至百万。

蒙巴顿不失时机 地制定盟军反攻计划。

盟军既从北缅向南推进、亦从西部向中部进攻。

蒙巴顿指导英印军队突袭敏铁拉、夺取曼德勒,最后于 1945 年 5 月收复了缅甸 首都仰光,此后,蒙巴顿立即准备发起拉链战役以收复马来亚,但因美 军对B 本投掷原子弹而未能完全如愿。

1945 年 9 月,蒙巴顿在新加坡接受东南亚日军的投降。

战争结束后,他被英王加封为缅甸的蒙巴顿伯爵。

1947 年 3 月至 1848年 6 月出任印度总督。

任内提出关于印度独立的蒙巴顿方案并于 1947 年 7 月获得英国议会批准。

该方案导致印巴分治及其两国为一些遗留问题的长期纠纷。

1948 年蒙巴顿返回英国海军任职。

先后担任英国地中海舰队第 一巡洋舰队司令、第四海务大臣、地中海舰队总司令等职。

1955 年至 1959年,出任英国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

1956 年,晋升为海军元帅。

1959 年,出任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 主席。

任内积极推行英军改革计划,重建有权威的国防部而撤销各军种的总部,使英军的指挥系统更有效能和集中统一。

1965 年,退出现役后,积极 参与各项公共事务。

1979 年,被爱尔兰共和军暗杀。

蒙巴顿戎马生涯 50 年,他能在同辈人中出类拔萃,最重要的一点是他 有别人无法同他相比的敬业精神。

从他 13 岁入海军学校那一天起,他就决心将自己的毕生贡献给海军事业,尽管他的理想多次被打断,但这种矢志不 渝的精神,决定了他在其他方面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蒙巴顿有显赫的贵族地位,也很富有,但这些都没有成为他的枷锁,一生仍勤奋、努力地工作, 这是难能可贵的。

蒙巴顿的另一大特点是顾全大局。

他几次被调离他所心爱的海军事业、 制定的几次作战计划被抛弃或被束之高阁,他也因此而苦闷和烦恼过,但是,他能着眼于大局,接受现实,从未因不合自己的心愿而消沉过。

他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注意分工合作、发挥将领们的各自特长,而 自己则提出总的指导思想。

譬如,在东南亚战区,蒙巴顿规定:组织单一军种的行动,陆、海、空的作战计划处长直接向各自的军种司令报告即可;组 织诸军种的联合行动,则必须以计划委员会的名义向他本人报告。

他提出的东南亚盟军作战指导思想主要有:当日军在丛林地带实施惯用的侧翼包围战 术时,盟军应坚守阵地而不能向补给线方向撤退,补给问题通过空投解决;乘日军认为雨季双方都会停火而无准备之机,实施雨季突击而扩大战果等。

这些新的指导思想,为取得几次重大战役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

蒙巴顿善于鼓舞士气也是他的一大优点。

他极端蔑视高级司令部人员 不与前线官兵接触的现象,所以,他能放下王室成员的架子,经常深入所属部队视察、访问、发表演讲,同各级军官和士兵会面、交谈,让每一个部属 都认识他,了解他,从他身上获取力量和信心。

从而,使他在官兵中享有崇 高的威望。

蒙巴顿的个人品质,也是口碑甚好的。

他慷慨大方,忠诚可靠,为人 排忧解难不辞辛苦。

他心地善良,喜欢所见过的所有人。

他讲究礼节,做事周到,善于体贴人。

他有惊人的忍耐力,总是随时准备听取他人的意见,到 了老年思想僵化时也是如此。

他是一个实干家,从不知道什么叫绝望而是随时准备从失败中爬起来,并重整旗鼓。

他总是以最大的自信力去确定前进的 目标,并选择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然后坚韧不拔地干下去。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与许多著名人物一样,蒙巴顿也有自己 的弱点和不足。

1973 年,他的好友朱克曼告诉蒙巴顿说,他正在写一篇有关他的文章,蒙巴顿表示非常高兴:没有谁比你更了解我了。

也没有谁能 像你一样最有效地揭露我的缺点,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无缺的。

是的,蒙巴顿并不完美无缺;他的虚荣心很强,升官欲、特别是对获得皇家海军的 高级职位的欲望,一直十分强烈;在生活和事业上,他是一个奔放不羁的男人,引起过人们的议论;在工作中有时过于急躁或受环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遭到过某些同事们的嫉恨,等等。

但正像英国著名传记作家菲利浦·齐格 勒所说:记住,无论如何,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岁月流逝,蒙巴顿与他经历的那场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为了使我 国读者对蒙巴顿的一生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了解,我们倾尽所能,将有关他的历史资料加以积累和整理,撰写了这本书。

我们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 真实而又形象地把蒙巴顿介绍给大家,但是由于资料与能力水平所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吕德宏 赵建中1994 年 12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