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事情,恭王勉强地笑了笑,我记得,逸轩说过,他立一个军令状——替自己、也替左宗棠,今年——同治六年年内,必定叫新疆重归****王化。
还说了句……什么来着?哦,‘金瓯已缺总须补,到时候,臣拿新疆,为两位皇太后同治七年元旦令辰贺’。
如是——顿了一顿,左季高的这个大学士,最迟今年年底,可就到手了。
到时候,宝鋆说道,非但军机处,就连内阁,也都是‘他’的人了!——至少,几乎没有能跟他唱反调的人了!六爷,这个局面,思之令人……心惊啊!恭王默然片刻,说道:总署那边,后来的情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宝鋆一愣:啊,你瞧我,这个话头,原是从总署那里起来的,兜兜转转一大圈,倒把总署搁到一边儿了!顿了顿,文博川把总署裁得差不多了,终于跑去朝内北小街了,我也不晓得他们俩是怎么谈的,总之,到了最后,确实谈出来一个‘合二为一’,只是,不是总署和顾问委员会‘合二为一’,而是总署和新设立的‘外务部’‘合二为一’——嘿!‘外务部’主责外交,宝鋆继续说道,无关外交的,自然就要剥离开去,就是说,总署就此被一分为二了!剥下来的这一块,放在哪里呢——放到顾问委员会里去!好,这一次,终于和顾问委员会‘合二为一’了。
可是,宝鋆苦笑了一下,自己先裁过了一轮,外交那一块,又并入了‘外务部’,余下的这点儿家当,还能值多少?往顾问委员会里一扔,真叫羊入虎口,咕嘟几声,连块骨头都不剩不下的了!顿了顿,朝内北小街那边儿,貌似大方,说顾问委员会呢,原本也办外交的,这一块,也要拿出来,也要放进外务部去,‘事权一统’嘛!‘事权一统’是应该的,恭王说道,问题是,这个‘事权一统’后的‘外务部’,由谁来主其事呢?着啊!宝鋆大声说道,六爷,你这话,可是说到点子上了!顿了顿,‘外务部’设总理大臣一人,主其责,设会办大臣一人贰之,再往下,就是尚书了,品级等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朝内北小街假惺惺的,宝鋆微微冷笑,说要请旨,派文博川出任这个‘总理大臣’,但文博川坚决辞谢,说外交乃军国第一大计,非掌国王大臣不能领衔,一推二让,最终,朝内北小街‘勉如所请’,自个儿派了自个儿‘外务部’总理大臣的差,文博川呢,出任会办大臣副之。
会办大臣?恭王轻叹一声,上有总理大臣,下有尚书,博川这个会办大臣,恐怕……不大好干啊。
可不是?宝鋆说道,下边儿的尚书,自然什么都看轩邸的眼色,所谓‘会办大臣’,不过就是一个摆设罢了!顿了顿,不过,好看还是好看的——轩亲王的副手嘛!如果尚书……恭王沉吟说道,对了,‘外务部’尚书的人选定了么?定了,钱定舫。
这个名字,恭王并不十分熟悉,他怔了一小会儿,才想了起来:啊,钱定舫……钱鼎铭,这可是……真正的嫡系了。
这个钱定舫,宝鋆说道,说起来也是名门之后。
他是吴越王钱镠的第三十世孙,其父钱伯瑜——就是钱宝琛,做过湖南、江西两任巡抚的。
钱伯瑜和林文忠公过从甚密,林文忠公禁绝鸦片,他大力襄赞;林文忠公贬谪新疆,他托病致仕,同进同退——算是道光一朝的名臣了。
恭王露出讶异的神色,说道:钱伯瑜我晓得——不过,却不晓得钱定舫就是他的儿子,也不晓得,他们家,竟是吴越王的……我原本也是不晓得的,宝鋆说道,钱定舫从上海来到北京的时候,不声不哈,台面上都不大见得到这个人,那个时候——说到这儿,微微冷笑:他在顾问委员会里主持那个‘调置司’——六爷,这个‘调置司’的花样,你是晓得的吧?恭王点了点头。
那就是朝内北小街弄出来的一个‘小吏部’!宝鋆说道,干着撬吏部的墙角的活儿,自然能多低调就多低调——‘闷声大发财’嘛!现在不同了,‘署理外务部尚书’!嘿嘿,大伙儿都会问,这钱鼎铭是谁啊?以前没怎么听说过啊?怎么,一夜之间,卿相之位了?这,是不是太快了些啊?为平息悠悠之口,自然是要大肆宣扬其人的……‘来头’的。
钱定舫之左迁,恭王说道,确实是快了点儿。
可是,宝鋆说道,若细论履历品级,你还拿不住他的短儿呢!顿了顿,这个钱定舫,是跟着轩邸打长毛起家的,一直呆在轩邸的幕中,但凡有‘保案’,必定有他的一笔,轩邸从美利坚回来的时候,他已经保到参议道了。
打过了回匪、捻匪,加了按察使的衔;打过了日本,赏了二品顶戴;从上海到北京,入顾问委员会,主持‘调置司’,加了侍郎的衔——他的这个‘外务部尚书’,是‘署理’,不是‘真除’,以他目下的品级,最多只算升了一级,台面上看去,亦不为太过的。
恭王轻轻的嗯了一声。
六爷,人家一步一步,走得是快,可稳稳当当的,不摇不晃!旁人最多暗自嘀咕,轩邸‘任用私人’什么的,台面上,可没法子攻讦他坏了朝廷的体制。
顿了顿,还有,设立‘外务部’,泰西各国一致叫好——这倒不不稀奇;稀奇的是,对钱定舫出任外务部尚书,也是一致叫好,说什么……哦,‘表示衷心的欢迎’——这可就有些稀奇了!也许……是瞅着朝内北小街的面子?刚开始的时候,宝鋆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再仔细想想,不大对头呀,英吉利、美利坚、普鲁士、奥地利这些国家,是给朝内北小街的面子的——这不消说;可别的国家呢?法兰西、俄罗斯也跟着叫好呢,难道他们,也一般的给朝内北小街的面子?这,有点儿说不通啊!这……也是。
我私下底请教了法国公使馆的一个‘一等秘书’,他说,这位钱大人,在上海的时候,在‘外交圈’里,就小有名气了,当时,轩邸和洋人打交道,不少事情,都由钱定舫出面办理,他和上海的各国领事,都熟识的。
顿了顿,据说,先头,钱定舫是一个洋字儿也不懂的,为了和洋人打交道,快四十岁的人了,从头学了起来,几年下来,英国话、法国话,居然都给他学通了,俄罗斯话也能说一点儿,这一层,在洋人的‘外交圈’里,算是传为佳话了——这一点上,不论哪一国的洋人,都佩服他!哦……从上海到了北京,你别看钱定舫不怎么和朝臣们来往,私下底,却是各国公使的常客,彼此打得火热!——六爷,你说,他出任‘外务部’尚书,洋人们怎么能够不‘表示衷心的欢迎’呢?就是说,那边儿,早有……是啊,早有布置!六爷,你瞧瞧,这算计,不是‘国手布局’是什么?顿了顿,继续说道:‘他’刚到北京的时候——我是说,‘他’刚刚入直军机的时候,一个心腹都没有带过来,现在好了,可了劲儿地安插自己的人,尤其是这几个月——别的都不说,单凭这一点,就不对劲儿!这几个月……这几个月,‘西边儿’不在,只有老实头的‘东边儿’一个人,又弄了个‘黄白折’制度出来,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天赐良机,还不抓实了?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有这个店了!默然片刻,恭王又问道:‘他’……还安插了什么自己的人吗?多了!譬如刑部!刑部?方子颖在刑部,宝鋆说道,做副堂做的好好的,咱们原本想着,他能够补上正堂的缺,不想前些日子,礼部侍郎出缺,‘上头’就把子颖调到礼部去了,这个事儿,六爷,你已是晓得的了。
嗯。
在恭系里,方鼎锐的情形,和曹毓瑛、许庚身非常相似,都是军机章京出身,角色也类似,都是谋士一类。
在辛酉政变中,亦同曹、许二人一般,与闻机密。
许庚身、曹毓瑛两个,先后叛到了关系那边,方鼎锐在恭系中的位置,无形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刑部的汉尚书的缺,一直空着,满尚书麟昌庸庸碌碌,管不来事儿,刑部的事务,事实上是由方鼎锐抓总的。
恭王和宝鋆的算盘,本来打得挺好:再过段时间,火候差不多了,就想个法子,叫方鼎锐补正堂的缺,把刑部真正拿在手里。
方鼎锐调礼部,这下子,前功尽弃了。
但上头这个安排,你挑不出什么短儿来,因为在台面上,方鼎锐不但是平级调动,甚至可以认为是升了半级。
六部之中,吏、户、礼、兵、刑、工,论地位,吏部居首,接下来就轮到户部和礼部了。
户部掌天下财赋,论重要性,自然在礼部之上,但若论清要显贵,礼部却在整天和铜钱打交道的户部之上,因此,习惯上,礼部的地位比户部要高,仅次于吏部。
刑部的地位,犹在兵部之后,所以,方鼎锐由刑部侍郎转礼部侍郎,就个人仕途而言,虽然是平级调动,却算是左迁。
不过,再往上走,情况就不同了。
方鼎锐有接刑部正堂的可能,但绝无接礼部正堂的可能。
这是因为,礼部尚书极重资历,能坐这个位子的,必然是望重士林的大佬,翰林出身是最起码的要求,方鼎锐和曹毓瑛、许庚身一样,不过举人出身,进士都没有中过,更别说点翰林了。
谁来接子颖的缺,宝鋆说道,六爷,你大约还不晓得吧?不晓得。
这个人,宝鋆说道,你十有**,没有听说过——齐明堂,齐秉融。
恭王微微皱起了眉头,说道:齐秉融?似乎……有一点点印象,可是……摇了摇头:实在想不起来了。
不过,宝鋆说道,若说起齐某人原本的缺分,你大约就能够想得起来了——江苏廉政专员。
啊……是他……这,又是一个真正的嫡系了。
当初,宝鋆说道,轩邸弄出个‘廉政专员’的花样,咱们聊起来,还觉得‘挺有趣的’。
本来,朝廷经制中,并没有这个名衔,全靠六爷你一力主张,江苏才能够破了这个例,没想到——说到这儿,一声冷笑:现在,这个齐矮子,居然踩进来北京,踩到了咱们头上!这真叫——顿了顿,养虎为患了!养虎为患?这个齐秉融,不算最大的那只老虎吧?恭王心中感慨,嘴上却说道:佩蘅,话不能……也不必这么说——此一时,彼一时嘛。
还有,什么‘矮子’不‘矮子’的,这个话,不好听。
我不是在你这儿嘛,宝鋆说道,出了碧云寺,自然就会叫他‘齐明堂’的。
对了,提起‘矮子’二字,还有好一段说头,目下的京城官场,都传开了!哦?这个齐秉融,原本是镇洋县的正堂,后来因为闹亏空,丢了差使——不过,现在外边儿都在说,齐某人任上的亏空,其实不关他自个儿的事儿,是‘流摊’到了他的头上,赔不出来,才被撤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