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列式之后,是武技演练,共有四项:军武拳,擒拿格斗,拼刺,硬气功。
军武拳之创建者,关爵帅卓凡是也。
这套拳,刚劲有力,攻守兼备,招数精炼,易学易练。
一共十六式,什么弓步冲拳、穿喉弹踢、马步横打、内拨上钩、交叉侧踹、外拨横钩……等等!这些招数,怎么这么眼熟?这……靠!这不就是原时空**的军体拳嘛!呃……是的,这个军武拳,关卓凡百分百盗版原时空的军体拳,就连名字,也只改了一个字。
原时空的军体拳,共有三套,关卓凡在大一军训的时候,学的是第一套。
当时劲头很大,练的有板有眼,颇下了一番功夫。
大二、大三的时候,兴趣未失,时不时地会捡起来玩玩。
不过,到了读研的时候,基本上就搁下来了。
穿越之后,他重新将这套军体拳捡了起来,日夕操练。
这么做,原因有二:第一,关卓凡的这位本体,原是喜爱打熬气力、舞枪弄棒的,对魂体从异时空带来的唯一一套武技,有天然的兴趣。
第二,本时空的医疗水准,和原时空完全不能比,可不敢随便生病。
关卓凡平时事务极其繁忙,没有强壮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亦不能支持。
所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于关卓凡来说,实乃重中之重。
习练军体拳,不存在器材、场地的要求,十分方便,关卓凡便把它当成了强体健身的重要手段,因此愈练愈精。
打城南马队始,关卓凡便痛感,中**队的日常操练,不论是技战术的训练还是体能体质的锻炼,都极度缺乏标准的、科学的、系统的方法。
这方面,西法练兵之后,开始改观;美国一行,算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不过,和他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比,差距还是相当之大的。
军体拳,既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又有克敌制胜的功效,还可以培养士兵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作风,这些,都在原时空的军事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既然身怀如此利器,如何不用?天津会议之后,关卓凡在轩军全军大力推广标准化建设,军武拳和正步一起,进入轩军操典。
关卓凡开始强推这套军武拳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暗中嘀咕的。
爵帅用兵如神,天纵英明,这些当然都是不消说的,可这个功夫嘛……但很快,反响出来了,全军自下而上,尤其广大基层官兵,对军武拳,竟是一面倒交口称誉。
许多打小就习武的人,都衷心表示:这套拳,一招一式,皆不可易!哎哟,俺们爵帅,原来还是一位武术大家啊。
于是,大伙儿都说,这就叫能者无所不能了!我轩军六万将士,对关爵帅本就崇之若神,这下子,更加是欢喜赞叹,五体投地,仰之弥高了!此刻,大校场上,六百个兵,横三十个,纵二十个,前后左右各距丈许,排出了一个大大的方阵。
这六百个兵,个个精中选精,人人魁梧剽悍,脱了军帽,去了大衣,扎上绑腿,一身短打,也没做什么动作,单单往场中一站,便杀气腾腾,慑人心魄。
令官一声大喝:开始!轰得一声,大校场中,暴诺如雷。
紧接着,六百人双手抱拳,齐齐向外一推,开练了!军武拳的招式,洗练无华,御姐在大内,也见识过摔角扑击等更花哨的把戏,她不是练家子,原本看不出军武拳的好处。
但是,这六百人精气神太足,动作太过齐整,六百人齐齐施为,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挟风带雷之势;加上做的是分解动作,每一发力,必暴吼一声,声震四野,就更叫人有魂摇魄动之感了!一套拳演毕,圣母皇太后慈颜大悦,挥手示意,六百军士高呼:乌拉——!乌拉——!乌拉——!军武拳后,是擒拿格斗,这个可就好看得多了。
先是演练倒功,一共五项:前倒、后倒、侧倒、前扑、大后倒。
每一项的倒功,都是这么一个程序:第一排先行动作,从右首边第一个兵开始——对于阅兵台而言,就是左首边第一个——三十个兵,一个接一个,像骨牌一般,直挺挺地摔向坚硬的地面;然后,第二排三十个兵一齐动作,摔向地面;接着第三排、第四排……一排排犹如波浪,直到第二十排。
最后,六百个兵站起身来,齐齐大吼一声,同时动作,再来一倒!这个花样,圣母皇太后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血肉之躯,就那么硬生生地摔到夯得极实的黄土地上,这个……不疼吗?!特别是那个前扑和大后倒!前扑是高高跃起,从半空中平平地摔将下来;大后倒则是一跃而起,半空中扭身向后,扑倒在地——这个,圣母皇太后就不止目眩神摇,简直张口结舌了!大校场中,狮吼豹跃;阅兵台上,那袭小小明黄面纱,不断微微晃动。
站在旁边的关卓凡,清楚地感觉到:面纱之后,花容变色,挢舌难下。
倒功之后,六百军士,两两结对,分成三百对,演练擒敌捕俘之技。
其实这个环节,才算擒拿格斗的精华,但前面的种种倒功,震撼过甚,到了这里,御姐反倒恍惚了。
倒功的训练,也是关卓凡的私货。
当然,大一军训的时候,关爵帅只练过一个前倒——不过没关系,其余的动作,他只需连比带划,自然有专业人士,能够领会领导意图,设计动作,付诸实践。
倒功,特别是难度较低的前倒、后倒、侧倒,和军武拳一样,按照关爵帅的要求,进入操典,成为轩军士兵必备的基本功。
关卓凡认为,练倒功,既可以训练士兵的抗摔打能力,减少在实战中受伤的概率;也可以锻炼士兵的勇气和坚忍,实为优秀士兵淬火成钢必由之途。
至于擒敌捕俘之技,也是一整套的东西。
原时空,军体拳只是入门的功夫,基层士兵要学的,还有捕俘拳、擒敌拳,等等。
不过,这些东东,关卓凡可就没有学过了。
他组织了一个高级别的小组,自己亲任组长,第一副组长张勇,第二副组长施罗德,任务是召集相关人士,设计出一套标准化的擒敌捕俘招数。
关卓凡提出的要求,是以直、准、狠三字为要,一招一式,不带任何花巧,务求一击即中,一招制敌。
不久之后,张勇拿出了第一套方案。
两个练家子士兵演练后,关卓凡冷冷说道:哟,张军门,您打算拉队去跑马解吗?旁边的施罗德,中国话还说不好,听得一愣,关卓凡改用英语,说道:我是说,你们二位,打算拿这个办一个马戏团吗?二将面红耳赤,这才真正明白爵帅要的是什么。
回去之后,痛定思痛,闭门造车,前前后后,五易其稿,才算在关卓凡那里勉强通过。
关卓凡的理想,是弄出一套山寨版以色列格斗术,现在的这套东西,距这个目标还远着,只能先捏着鼻子用了。
唉,不是我看轻中国武术,说到实战,是真有问题啊。
*如果您觉得《乱清》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谢谢支持!( 本书网址:https://m.keeps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