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关卓凡一进殿,小皇帝的目光就在落在他的身上,眼睛骨碌碌地直转。
这代表小皇帝对关卓凡的兴趣;可同时,你不晓得,这个不到十岁的男孩,到底在转多少念头?原时空的同治皇帝,因为早逝,被时人和后人给予了过多的同情,可关卓凡认为,同治固执偏狭,飞扬跳脱,实在算不得一个合格的皇帝。
喜爱浮华热闹,这一点,同治和他老妈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年纪大了之后,主张重修圆明园的,同治其实是最力的一个。
名义上当然是给太后颐养天年,但同治本人对这个园子的兴趣,绝不在慈禧之下。
一亲政,同治就开始着手做这个事情。
圆明园不是颐和园,真重修,国家财政是一定要破产的。
恭王反对,同治居然对他六叔拍桌子,大声咆哮:我把这个皇帝让给你做好不好?然后大发威风,撤掉恭王的一切差使——这还不够,居然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入不入八分辅国公。
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惊愤交谏,同治牛脾气上来,居然亲自拟旨,要将五军机、五御前等十位重臣,一起革掉。
这就不仅是倒行逆施,简直是丧心病狂了。
同治根本不明白:清朝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脱胎于满洲贵族共和,满洲亲贵,是政权的股东。
就算经过康、雍、乾三朝,股东的表决权,就比例而言,相对于皇帝这个董事长降低了,但依然还是董事。
同治这么干,等于要把所有的表决权,收到董事长一人手里。
这种行径,真正叫动摇国本,即以圣祖、世宗、高宗之盛年。
也绝不敢干。
他一个刚刚亲政,没有任何真正权力基础的毛头小子,就这么乱来,下场如何,用脚后跟也能想到。
早已撤帘的两宫皇太后,不跟皇帝打任何招呼,御弘德殿。
召见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当着皇帝的面,恢复了恭王的爵位差使。
皇帝亲拟的那道撤军机和御前的旨意,自然作废,连明发的机会都没有。
这其实相当于一场政变。
皇帝的权威大损,两宫的手重新伸回了政府中枢。
同治心灰意冷。
更加纵迹于花街柳巷,直接导致了他的早薨和两宫的再次垂帘。
穆宗的继任人选,有立长、立幼之争,立长皇帝亲政,立幼两宫垂帘。
慈禧当然希望立幼。
但关卓凡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是慈禧可以自专的。
实在是:一。
满洲亲贵被穆宗的糟糕表现吓到了;二,那些已经成年的爷,看来看去,没有一个靠谱的。
所以,宁肯选择一直善尽职责的两宫皇太后继续执政。
同治亲政,还办过一件极其荒唐的案子。
当时的乌鲁木齐提督叫成禄,镶蓝旗。
此人身为乌鲁木齐提督冇,却滞留甘肃高台。
坐视新疆糜烂,前后七年,迁延不进。
非但如此,还苛索驻地周围民众钱银三十余万两;士民抗议,成禄居然巫良为匪,纵兵虐杀二百余人,然后上报朝廷。
说自己打了一个胜仗。
左宗棠西征,查得情弊,上折严劾,成禄革职拿问。
但成禄是醇王的私人。
如此恶行,最后只拟了一个斩监候。
大伙儿都知道,这一候,脑袋就算保住了。
找个什么机会加恩,或等到大赦,就可以减刑,甚至释放。
一位甘肃籍的御史,叫吴可读的,悲愤之下,上折力争,内有警句:皇上先斩成禄之头,悬之汇街以谢甘肃百姓;然后再斩臣之头,悬之成氏之门,以谢成禄。
这几句话,激怒了同治,以为吴可读欺他年轻,才出此锥心刺耳之语。
于是,不但不杀成禄,反倒真要斩吴可读的头了!这就太荒唐了。
成禄的案由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只是量刑的尺度,因为这个杀言官,不成了桀纣了吗?两宫皇太后苦劝,但同治像后来对恭王那样,发了牛脾气,生母的话固然不听,一向敬爱的母后皇太后的话,也不听。
醇王主持,三法司会审,竟真办了吴可读死罪!到了画行的时候,大理寺少卿王家璧死活不肯下笔。
定死罪,需要三法司所有堂官,正、副都算上,全堂阙诺,缺一不可。
就因为王家璧不肯昧了良心,阿附上意,吴可读终于逃得一命,改了充军。
关卓凡认为,不客气的说:同治绝对有做桀纣的潜质。
他死的早,是中国人的福气;不然,原时空的中国,命途会更加多舛。
慈禧对儿子的教育,虽然竭尽全力,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简单粗暴,结果完全失败。
可以说,他妈的好处,同治一样没学到;他妈的坏处,同治学了个全。
关卓凡想,这样的人,也配做个皇帝么?倭仁这样的师傅,诚然是想改造小皇帝的——既然偏执狭隘,赏黜随心而无度,那么,就如倭仁说的,要广心胸,守制度;然后,天子将身为天下法则。
只不过,倭仁那一套,小皇帝听都听不懂,自然谈不上听不听得进去。
关卓凡回到军机处,除了值日的许庚身,其他几位,都不在军机直庐。
军机大臣各有本职,军机处每日要务一了,就得赶去处理本衙门的公事。
恭王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文祥去工部,宝鋆去户部,曹毓瑛去兵部。
许庚身如果不值日,就得去吏部。
而关卓凡,名义上,有个顾问委员会要对付,只是他几乎从不到部就是了。
许庚身濡墨援笔,正在练大卷子。
这个大卷子,指的是殿试的试卷。
殿试抡文。
除了文章要写得花团锦簇之外,字体讲究黑、大、光、圆,所谓馆阁体是也。
练大卷子,就是练这个馆阁体。
许庚身举人出身,向以未中进士为憾,几年前便有心发奋。
要考一个进士回来。
只是他既俗务缠身,又名士风流,始终安不下这个心来好好用功。
现在大军机都当上了,还没有一个进士傍身,实在有碍观瞻。
乃痛下决心,今年一定下场,非蟾宫折桂不可。
关卓凡曾经暗暗感慨:在当时的士人中。
许庚身算是开明派了;而座师、同年这些东东,对他的宦途进身,意义已经不大,但许庚身还是对科举带来的身份和荣誉心心念念。
看来,日后改革科举制度,委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许庚身见关卓凡进来,掷笔起身,笑道:关师傅下学了!饿了吧?请问贝子是回家吃,还是在这儿吃?在这儿吃,我这就叫小伙房给你做,想吃点什么?关卓凡笑着摆手:我在这里随便吃点——不过可不敢打搅你用功,我自个去小伙房里瞅一瞅。
话音刚落,便听见外面一把清亮尖细的嗓子冇在喊:两宫皇太后赏关贝子用饭,御膳房伺候!是安德海的声音。
关于更新与爆更从五月底开始,这本书的更新出现了一些波动,从原来的一天两更,变成了两更和一更交替,一更的时候说不定还更多一点。
狮子在这里,先说一声抱歉。
并不是说大家在订阅上没有支持——现在均订已经超过4200了。
这本书是穿清的小众题材,最近更新又不怎么稳定,大家还这样给面子,狮子心里的谢意,是由衷的。
狮子也希望加油,能让这本书的均订冲过5000,算是一桩奢侈的心愿。
狮子的工作发生了变化,简单地说,算是职责更重了。
从工作内容上来看,现在是这样一个特点:大部分时间,连周末在内,都会非变得常忙,但一个月内也有连续几天会相对清闲。
这真的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人在职场,身不由己,恳求各位书友能够海涵。
不管怎么说,发书九个月以来,即使再忙的时候,再艰难的情形,狮子也从没敢断更过一天,所以请大家放心,狮子一定会把这本书好好的写完。
说了这么多,再说下这个礼拜的更新安排。
这一周狮子会比较清闲,决心拿出一点诚意来。
1号2号,狮子放假,保证一天三更不少于9000字。
3号-7号,虽然不放假,也保证每天至少两更,不少于6000字。
若是那一天少了一章,请尽管来打狮子的脸。
若是哪一章少于3000字,也请尽管来打狮子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