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六十五章 天险!天险!

第六十五章 天险!天险!

2025-04-03 08:01:16

船政分舰队较之北京—东京舰队,舰只少,吨位小,确实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福州船政之防护,所恃者,主要却不是这支小小的训练舰队,而是闽江防。

而闽江防之所恃,摆在第一位的,还不是岸炮群火力之强大,而是闽江口至马尾的两岸夹江的天险。

关卓凡南下视察防务,在杭州大祭宋岳鄂武穆王,其后的一站,即为福州马尾。

冠军号在闽江口下锚,辅政王换乘船政分舰队的旗舰扬武号,溯流而上。

扬武的舰名,乃下水之时,尚爵郡王的辅政王亲拟,这两个字,虽然雄壮,不过,也只好算中规中矩,似不如冠军、射声之有来历——没有人想得到,扬武二字,其实大有来历,只是,这个来历,来自另一个时空。

原时空,一八八四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覆没于马尾江面的那支舰队的旗舰,即号扬武。

我武惟扬,身已逝,魂不灭。

当天,碧空如洗,关卓凡站在扬武号的舰桥上,举目四望,只见两岸群山连绵,景致如描如画,他非常敏感:如此好的景致,意味着——江面十分狭窄;而江面狭窄,意味着——此天险也!而且,这个天险,不是只有一处,而是一层又一层,一环又一环,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由闽江入海口上溯八十余里,方至福州船政所在的马尾;而由马尾至福州,还有近六十里的水路。

另外,闽江一过马尾,水位骤然变浅,二千吨以上船只,根本无法航行,于是,马尾便成了上溯福州贸易的船舶的碇泊地,成为福州港之所在。

马尾既扼闽江口至福州水路之要冲,则其重要性,除为福州船政、福州港之所在外,又多了一条:福州之咽喉锁钥。

至于马尾之得名——附近江水落潮时能看到一块形似马头的巨石,因此,这一段闽江,又被称为马头江,敷衍为马江;福州船政所在之地,位处在马头之后,就理所当然的被冠以了马尾之名。

好,让我们来看一看,闽江口至马尾的这至关重要的八十里水路,何以为关卓凡目为天险?且层层相连,环环相扣?闽江入海口偏北,有两个小岛,一曰川石岛,一曰熨斗岛——即后世之粗芦岛,川石岛在南,熨斗岛在北,两岛相夹之水道上,伫立着一座底部相连、上分五峰的礁石,曰五虎山,这段江面,因之而称五虎门,又称五虎把门。

五虎山将本就没有多宽的水道上再一分为二,南曰川石水道,北曰熨斗水道。

闽江出海的航道,除了川石水道、熨斗水道,还有熨斗岛和大陆之间的乌猪水道、川石岛和其后的琅岐岛之间的壶江水道,其中,壶江水道较川石水道、熨斗水道更宽阔些,然而,因为水深的关系,能够走大船的,却只有狭而险的川石水道、熨斗水道。

其中,以川石水道为闽江出海之主航道。

此乃闽江口的第一道天险。

川石岛和熨斗岛上,建有一主一副两座炮台。

川石岛较之熨斗岛,面积更小,不过,却更靠近闽江入海口之中央,位置更加重要,因此,川石岛炮台为主炮台,一身而兼对海防御和扼控五虎门之二责;而熨斗岛上的副炮台,则配合川石岛上的主炮台,对五虎山所在的川石、熨斗二水道,形成交叉火力,不留射击死角。

川石岛及其炮台的重要性,尚不止于此。

记性好的书友,该记得因为基隆产煤,上头对基隆厅的眷注,异乎寻常:不但在淡水、基隆之间,修了一条电报线路——这是台湾岛上的第一条电报线路;而且,更在淡水和海峡对面的福州之间,修了一条海底电缆,全长约一百一十七海里。

这是中国第一条越洋电报线路,其福州一端的接入点,就在川石岛。

详情见本书第十二卷《干戈戚杨》第一百八十章《基地昌隆,虎跃龙腾》。

即是说,川石岛炮台,不但要负责御敌于五虎门外,还要保护对连通台湾至关重要的川石电报站。

川石、熨斗二岛之后,是面积更大的琅岐岛——几乎将整个闽江口塞满了。

因为琅岐岛的大块头,即将入海的闽江,事实上被迫分成了南、北两条支流,南支曰梅花江,名字虽美,却没有什么大用——水深很浅,吨位略大些的船,便无法上溯;北支即马江,为闽江入海之主航道。

前文提及的四条水道,由北而南——乌猪水道、川石水道、熨斗水道、壶江水道,皆为马江出海之航道。

因此,闽江的防御,无关梅花江,只要将马江捯饬好了,便算大功告成。

好,咱们继续上溯。

过五虎门,即逢双龟锁口之险——江中出现两座相隔不远的礁盘,形似双龟,故曰双龟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