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乱清_青玉狮子 > 第一三九章 雨露均沾,恩纶广沛

第一三九章 雨露均沾,恩纶广沛

2025-04-03 08:01:15

黄玉敬愣了一愣,皇上的口气,有点儿……不大对呀?他一边儿转着念头,一边儿小心翼翼的说道:回皇上,御膳房巴结差使,是办了桌‘一等席’……顿了一顿,觑着两个主子的脸色,加倍的陪着小心,这个,呃,其实也是宫里的老规矩了……心里面儿纳闷:这桩差使,有哪儿办得不妥吗?‘一等席’?这个名字,关卓凡是第一次听到,有点儿好奇,那是什么?那是……皇帝秀眉微蹙,唉,怎么说呢?顿了一顿,是一桌子好大的席面!嗯……以前,皇阿玛赐过额娘几次‘一等席’,那个时候,我年纪还小,印象其实挺模糊的,具体有些什么菜肴,都不记得了,就记得,不必吃,看也看饱了!说到这儿,叹了口气,,我长大些了,记事儿了,反再没有见过‘一等席’了——额娘向皇阿玛辞了几次,说,就她和我两个,实在吃不了这许多,白白的浪费了这么多的山珍海味,可惜了了的!关卓凡真的有些好奇了,心想俺是学历史的,却并不晓得这个一等席是个什么模样——左右不过就是一桌子菜嘛,再怎么山珍海味,又能夸张到哪里去?如何看也看饱了?嗯,倒要见识一下。

菜肴既然已经备好了,关卓凡说道,就传吧,不然,搁着也是浪费。

也只好如此了!皇帝点了点头,看了看摆在梳化椅后头的餐台,若是‘一等席’的话,这张餐台,还真不一定施展得开,好罢,就摆在东暖阁罢!是!黄玉敬微微松了口气,赶紧退了出去,一边儿派人到御膳房去传膳,一边儿指挥摆席。

太监们先抬了两张大条桌子进东暖阁,每张都差不多有丈许长,拼在一起之后,差不多两丈的样子——这是餐桌了。

东暖阁没有摆梳化椅,也没有摆餐枱,因此,有足够的施展的空间。

紫禁城里的御膳房,分成了三处:一处在军机处以北、养心殿以南,俗称南膳房;一处在坤宁宫的东庑,俗称北膳房;还有一处,是南三所西边儿的御茶膳房,不过,这个御茶膳房,主要负责外朝的供应,出品的精致,不能跟供应内廷的南膳房、北膳房相提并论。

南膳房、北膳房,各有各的一摊儿,皇帝入宫后的第一次传膳,意义重大,南膳房、北膳房两家,都想将这个差使揽到自己这儿,也都事先走过黄玉敬的门子。

不过,黄玉敬很有分寸,既然是在乾清宫传膳,就该由北膳房伺候差使——北膳房在坤宁宫东庑,乾清宫、坤宁宫,同属后三宫,如果由南膳房办差,就是舍近求远了。

因此,他很客气的推掉了南膳房的红包,说,不必心急,等皇上登了基,开始视朝了,午膳十有**,都要在养心殿传的,到时候,不就是你们的差使了?南膳房的人心想,那可不一定,如果皇上下朝下的早的话,大约不会继续呆在养心殿,拖到传午膳吧?不过,黄玉敬的态度,虽然客气,却很坚决,南膳房的人只好作罢了。

乾清宫这边儿,摆好了桌椅、袱披以及全套的粉彩细瓷餐具之后,北膳房那边儿,一队二十余人的太监,人手一个大大的朱漆提盒,迤逦而出,上了交泰殿的台基,穿过乾清宫的穿堂,右转,鱼贯而入殿门。

一切都陈设好了,黄玉敬过西暖阁来请驾。

一进东暖阁,一眼扫过,关卓凡就微微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条长近两丈的餐桌之上,摆满了红字儿黄底儿的细瓷碗盘,仓促之间,不能细数,不过——怎么着也有六、七十样吧!他之前听皇帝和黄玉敬两个,说什么办了桌‘一等席’,就真的以为,这个一等席,只是一桌子好大的席面,其实,这哪里是一桌子?七桌子、八桌子都有了!唉,俺的想象力,还是有限啊!怪不得皇帝说,看也看饱了呢。

再仔细看过去,盛菜肴的碗盘中,都有一块银牌,看第一眼的时候,关卓凡还以为银牌上面镌着菜名,转念一想,不对——这是防毒用的!如果菜肴落了毒,银牌沾上了,就会变黑。

皇帝看丈夫的神情,对这一大桌子碗盘,并不是十分欣赏的样子,叹了口气,说道:你看,什么‘一等席’,就是这个样子了!黄玉敬的头皮,有点儿发麻了:这件差使,难道……办砸了?可是,篓子出在哪儿呢?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丽贵太妃说的很是,两个人怎么吃得了这许多的东西?皇上长大了,胃口自然大些了,我的胃口呢,想来也比丽贵太妃的要大些,可是,无论如何,也大不了这许多啊!这段话,他是用调侃的口气说的,黄玉敬尴尬的陪着笑,是,是!这样吧,关卓凡转向皇帝,我倒有个主意,皇上看看,可不可行?好啊,好啊!第一四零章 翠姑姑上头向臣下恩赐御膳,并不算太过稀奇的事情,譬如,恭亲王、轩亲王,都曾得到过这样的殊荣。

可是,以前,类似的恩典,都是给某个人的,像今天这样,施恩于整个机构或部门,是从所未有的。

何况,这个恩典,是同时向三个或四个衙门颁赐——上书房、南书房,可以合在一起算一个衙门,也可以分开来算两个衙门。

作为个人,这几个衙门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可能蒙恩受赐御膳的。

军机处中,只有军机大臣才有这个可能,军机章京以下,都没有这个可能。

内阁中,只有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才有这个可能,内阁学士的可能性都很小,再往下,更不必说了。

上书房、南书房的翰林,彼此之间的地位,相对平等,可是,也只有最当红的翰林,才有这样的可能。

像今天这样,施恩于整个衙门,该衙门中的在值人员,只要是有正式品级的朝臣,哪怕只是个从七品——譬如内阁的中书,也可以明正言顺,承恩受赐。

这一来,恩纶广沛的味况,立时就显现出来了!还有,要考虑到这个恩典的这样一层含义:这本来是皇帝自己享用的御膳,皇帝不独享,以之分赐群臣,则上下同乐的意味,也跟着出来了!另外,这个恩典,自然而然,毫无刻意为之的痕迹——本来就是肚子饿了,传个午膳,哪个晓得,御膳房整了一桌子六、七十样菜的一等席呢?于是,顺理成章的,这个恩典里头,又多了一层上位者不虚耗民力、不暴殄天物的意义。

今上俭德可敬的高大全形象,就这么树立起来啦。

上头恩赐御膳、食物,有的时候,不过两、三件点心,说到底只是一个象征,并无意真的要你大快朵颐。

然而,今天的这个恩典,却是实实在在的:六十来样菜肴,三一三十一之后,每个衙门,都能分到二十来样,可以摆他个两桌、三桌,足够整个衙门来次大会餐了。

当然,实际分配的时候,按照实际情形,做了一定的调整。

譬如,上书房、南书房的人数少,内阁的人数多,乃按照各衙门的实际在值的人数,做了适当的添减。

不然,内阁的那一份儿,未必不够吃,但上书房、南书房的那一份儿,却一定吃不了。

御赐的食物,是不可以浪费的,数量过多,反倒替上书房、南书房的翰林们增加了无谓的压力。

数十名太监,提着食盒,在内廷、外朝之间,川流奔走,相关人等,惊喜之下,谢恩之余,自然笑语欢声,国丧之中的紫禁城,竟是一片喜气流动。

向军机处、内阁和上书房、南书房颁赐御膳,似乎不算一件大事,但是,影响却颇为深远,朝野公论,新君尚未正式登基,新朝已是气象一新了!**等到颁赐御膳的差使全都办结了,已是过了未初时分,大冷的天儿,黄玉敬却忙出了一身的大汗。

他在乾清宫东庑的御茶房里,寻了一个僻静的所在,坐了下来,喘口气儿,喝点儿水,吃块饼子。

饼子吃到一半,两个太监笑嘻嘻的凑了上来。

这两个太监,都是黄玉敬的徒弟,一个姓王,名字有趣,叫做王花花;另一个姓赵,行二,大伙儿就叫他赵二。

王花花和赵二一人搬了一个小马扎,一左一右,在黄玉敬身边坐了下来,王花花伸出手来,师傅,你老人家乏了,我替你捏捏腿!是,是!赵二说道,师傅这边儿的这条腿,归我!说着,也伸出手来。

手还没有碰到黄玉敬的裤子,啪啪两声,黄玉敬左右开弓,都打开了,滚开!什么叫‘归你’?你们想卸我的胳膊腿儿啊?赵二嘿嘿一笑,这不是瞅着你老人家来回折腾的辛苦吗?黄玉敬哼了一声,我办的是正经差使,用不着你们来献殷勤!顿了顿,你那个姨表兄弟补苏拉的事儿,现在根本谈不上,别再来烦我了!未等小赵答话,转向王花花,你也是!我没有钱替你还赌债!自个儿赌输了,自个儿还起来!我姨表兄弟的事儿,赵二说道,不着急!反正,你老人家是乾清宫总管,早一点儿也好,迟一点儿也罢,不都是你老人家一句话的事儿?别做梦了!黄玉敬一声冷笑,我这个‘乾清宫总管’,只是个虚名儿,乾清宫正经的总管,是翠儿姑娘!微微一顿,加重了语气,这一层,你们的心水,可得清着点儿!不然到时候吃了亏,可别怪我没给你们打招呼!两个徒弟对视一眼,不由都点了点头。

那是,王花花说道,这个翠儿,是‘试婚格格’的出身,说到底,其实是轩王爷的庶福晋——嘿,这个身份,那还了得?没错了!黄玉敬说道,另外,皇上打小的时候,她就跟着皇上了,多少年的情义,其实……就跟皇上的姐姐差不多!王花花吞了吐舌头,厉害,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