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皇帝的作色,张居正没有失去冷静。
他缓缓直起身,目视着皇帝:陛下非要办徐阶?朱翊钧回望过去,毫无掩饰地点头:若是徐少师安安退田,朕还能给他个体面,如今他这般作为,朕绝不能容他。
徐阶这一手,若是对上世宗,那必然是逃出生天了。
或者说,徐阶,已经就是想将自己逼到世宗的份上。
只要自己和光同尘,无论是威望,还是革新的号召力,天然就打了折扣。
一个和光同尘、大局为重的皇帝,是很难聚势的。
抛开这些不说……心里面的坎,才是更难过的一关。
这是很多皇帝的必经之路,登基时豪言壮语,后面就沉默不语。
就是因为过不去心里的坎,失去了心志。
徐阶,这是诛心!这是夺志!如此作为,不办徐阶,决然不能畅快。
得了皇帝的答案,张居正继续问道:陛下非要留海瑞?朱翊钧摇了摇头。
解释道:不是海瑞的事,是朕!不瞒元辅,当初朕嘱咐过海瑞,四品以上交给朕处置。
他不会为难朕,但朕若是和光同尘,必让海瑞失望,让百姓失望,让清流循吏失望!张卿,你扪心自问,你对朕的期许,难道就不会大打折扣?张居正认可:陛下言之有理。
继续问道:陛下非要所有涉案之人都定罪?朱翊钧没有直接回答。
反而看向张居正,开口道:元辅,这是革故鼎新的第一步。
不止是徐阶在看着,海瑞在看着,其他文武百官,都在看着。
此次南直隶一行,负天下大望。
若是虎头蛇尾……往后就难了。
张居正点了点头。
他面无表情,突然走到皇帝近前。
一把将皇帝正在翻阅的奏报,劈手夺过。
凛然道:那,臣倒是有言谏与陛下。
朱翊钧突然两手空空,只觉得莫名其妙。
他瞥了一眼不敬的张居正,没好作声呵斥。
旋即注意力又放在张居正话语中,好奇问道:元辅请说。
张居正这一次没有再避讳,低下头一一浏览起徐阶提到过的名字。
一边纵览,一边头也不抬道:陛下还未亲政,两宫监国,内阁辅政。
张居正将所有名讳都记在了心中,这才抬头看向皇帝,认真道:此事,合当由太后与微臣处理!朱翊钧一怔。
听了这话,不禁露出犹疑之色。
他气势都弱了不少,忍不住确认道:元辅想要揽过此事?张居正点了点头,与之相对的,整个人气势越来越足。
他肃然道:此事怨望,不能归于陛下。
半年共事,他已经摸透了皇帝的性情。
观其言语,其行止,多少有了些了解。
从支持考成法,召回海瑞清厘盐政,乃至于方才一番肺腑之言,这位少帝,可以说在历代皇帝中脱颖而出——坯子塑造的很好。
至少从现在看来,在他致仕后,皇帝是能继续扛旗新政的。
新党中,无论是吕调阳、申时行、王国光,乃至远在南直隶的王锡爵,对这位少帝支持新政的态度都很认可。
尤其是方才对海瑞的态度。
当真有几分矢志不改的味道。
这样一位少帝……若是非要强行操办此事,怨望归于己身——母子隔阂,君臣离心,勋贵怨愤。
往后亲政,要是举步维艰,才是枉费了!朱翊钧默然。
他这几日都在犹豫此事,就是觉得棘手。
却没想到张居正会主动接下这件事。
这事谁来办,谁就是众矢之的。
朱翊钧开口问道:先生想怎么做?张居正肃然道:按律办!南直隶的几件事,盐商鼓噪、士林震荡、漕运沉船,全以谋反论诛!王之诰包庇儿子杀人,后者依律重审。
其余贪污、贿官,该退赃的退,该贬的贬。
朱翊钧听了都忍不住热血沸腾。
好一个雷厉风行!但,可惜,这是不现实的。
牵扯这么深广,别说他张居正,就是自己这个皇帝,都不可能顶得住。
张居正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朱翊钧知道他还有下文,轻声道:先生何以教我?张居正微不可查地颔首,显然对皇帝的请教很是受用。
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还有三日改元了,陛下不是要大赦天下吗?臣以为,元宵后下诏,可以一并施恩。
朱翊钧一怔。
旋即点了点头。
跟后世不一样,按律办事,并不意味着定罪就要定罚。
虽说天下人都看着,但大赦天下也是大明律法的一环。
所以案子可以办,但人却能赦免。
但朱翊钧却没答话。
只听张居正继续道:如此案子就能办下去了,南直隶定罪谋反,大赦后降格论死。
京官贪污,也可因人赦罪。
严丝合缝,合乎律法,却又不会牵涉过广。
朱翊钧听到此处。
终于忍不住叹了口气:朕知道。
只是,怨望归于先生,恩德归于朕。
先生日后,恐怕就不好开展工作了。
这一点,朱翊钧也想过。
可即便大赦天下,虽不罚,却也定了罪,况且退赃是免不了的。
怨望少一些,却不会少太多。
终究需要一个人扛住。
张居正回味了一遍这个奇怪的词,理解过来之后,旋即抛诸脑后。
他认真看着皇帝:陛下,牵连不广,还能压得住一时。
臣……不在乎身后名。
说不在乎是不可能的,但,生前的事,总归比死后的事更重要。
朱翊钧陷入了沉思。
这么大的事,海瑞肯定办不了,也只能皇帝或者首辅能扛起来。
当然,监国太后也可以,但这不现实,把黑锅扔到不通政事的女人头上,朝臣一品就知道不对味,到头来找不到怨愤的对象,大不了一起恨,恨皇帝、恨首辅、恨朝廷。
这还不如一个人顶着。
但若是真让张居正去扛这事……朱翊钧抬头看了一眼张居正。
那这位首辅名声肯定臭完了。
毕竟,他徐阶的揭发里,也有这位首辅,若是还反过来还对同僚痛下杀手,那朝臣当中,乃至士林,民间,恐怕都没个好。
纵使自己给张居正的名声硬抬起来,也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届时野史里又会是什么三十二抬大轿的东西。
不仅如此,抗下这种事的首辅,有几个还能在这位置上继续干的?严嵩这种著名背锅侠,最后什么下场不言而喻。
以张居正对新法的执念,定然是不想致仕的。
这是在政治生涯,赌皇帝的人品啊!朱翊钧忍不住开口问道:先生这么信朕?张居正深深看了皇帝一眼:臣,不会不如海瑞那厮。
既然皇帝对海瑞都矢志不改,他张居正就更不会差了。
若是皇帝没有这心志,现在早就大局为重了。
这不是信皇帝,这是自信。
朱翊钧愣了一下,这才恍然。
这是方才他激动之下,质问张居正,难道才复起了海瑞,莫非又要让他致仕这类话。
话虽如此,但朱翊钧还是忍不住感慨。
这是傲气,也是实打实的信任。
但……自己可以说承诺过要全了这些人的身后名的。
如果真让张居正背锅,太容易被反攻倒算,自己活着还能护着,就怕自己一死,张居正就要被开棺戮尸。
若是世界线收束到这个份上,那也太无情了。
见皇帝没有言语,张居正再度行礼:陛下,那便如此吧。
正下拜要告退,突然发现被皇帝扶住。
只见皇帝神色复杂看着自己,喃喃道:让朕再想想,再想想。
朱翊钧仰起头,陷入思忖。
张居正不由劝道:陛下,只能如此了。
见皇帝不语,张居正难免有些感动。
他自己提出此事,自然也明白是什么后果。
若是换作前两位皇帝来了,必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如今皇帝犹豫不决,才足以让人感怀。
但是,大局在这里,能做的选择并不多。
张居正抓住皇帝扶他的手,恳切道:陛下,此事若装聋作哑,则有负天下大望。
若是要继续办案,则怨望过深。
如今除了臣,别无第二人能担了。
朱翊钧仍是不语。
过了好半晌。
他吐出一口浊气:先生,不瞒你说,若是内阁非要朕大局为重。
朕恐怕就会……即刻让海瑞带着抄家的银钱回京,拿着这笔钱,整备京营,哪怕就在这西苑遴选翰林院,重开三省,也要把这锅夹生饭吃下去。
张居正面色一变,就要开口。
朱翊钧按住他,继续说道:不过,如今既然先生与朕一心。
此事自不再提。
但……若是全让先生担了,朕也过不去心中的坎。
朕有些别的想法。
他顿了顿,认真看向张居正道:先生,伱说,这些怨望,朕真的接不下吗?……万历元年,一月初一。
淮安府衙。
徐阶安然地坐在一间书房内,在两副对联上,书写盈尺大字。
陈胤兆站在身侧好奇探头看徐阶行笔。
心中忍不住感慨一声好字。
徐阶师从聂豹,是王守仁之再传弟子,可以说根正苗红的师出名门。
嘉靖二年的探花,入了翰林院直冲青云,靠的就是一手好字好词。
他自语玄文入直,不是没有缘由的。
过了好半响,徐阶一气呵成,写完两幅,将笔搁置。
起身端详了好一会,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去吧,将对联贴在房门上。
徐阶朝陈胤兆吩咐道。
他是不介意住进大牢里的,但海瑞说三法司没定罪,他就还是超品老臣,特意腾了间府衙的后院给徐阶居住。
既来之则安之。
住都住下了,又逢过年,那便干脆写两幅对联,也好有个新年的氛围。
陈胤兆麻溜地接过,跑到门外贴对联去了。
徐阶则放松了下来,靠在太师椅上,闭目养身。
他被海瑞软禁起来,已经好些时日了。
但徐阶并不急迫。
这已经是他能做的极致了,再急迫也没用,反而折损寿元。
他如今很是大方地和盘托出,无论皇帝怎么看,至少在明面上,他是俯首系颈了。
最差也就给自己家抄了。
要是想诛杀自己,往后可就没人会跪得这么彻底了。
届时看看王崇古还敢不敢进京,不怕被事后诛杀吗?看看张居正的度田,还有没有老臣配合——他徐阶这等身份,这么配合,都难逃一死,谁敢配合?乃至于朝中大臣,谁没点案底在身上?能不怕一个杀戮成性的皇帝?这就叫死中求活!当他明白高拱被派来松江府,海瑞打杀他的家奴,背后都是谁的时候,徐阶就明白,皇帝要杀他。
兵变,没这个实力不说,少不了一个诛九族。
臣服,若是有这个选项的话,就不会是直接让高拱海瑞联袂南下,而是先让张居正来信了。
其余的什么抱团取暖,也未必一条心,远渡重洋,老骨头不想折腾。
思前想后,徐阶才想了个通透。
皇帝为什么要杀他?定然是为了度田!那便是一个革故鼎新的主。
对这种人,徐阶最懂了。
欲要革新之人,无不是有着一往无前之志!一旦退缩一次,就永远不能再站起来。
他懂,是因为,当初世宗就是如此。
矢志革新,但退缩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了心气。
甚至于……他徐阶,年轻时也同样是这样。
既然明白,对策就很清楚了,那就将大局绑在自己身上!皇帝要么勇往直前,革故鼎新,将所有人一起法办了。
要么就像世宗一样缩回去!就看皇帝怎么选了。
本来就是待宰羔羊,已经不会比这更差了。
徐阶一阵小憩的功夫,见那个看守他的勋贵世子还没回来,不由好奇坐了起来,朝外看去。
只见外间有个侍卫在与世子说着什么。
过了一会。
陈胤兆走了进来,朝徐阶客气道:徐少师,咱们去漕运衙门呆一呆。
徐阶立马反应过来:高拱那厮又来了?陈胤兆勉强地点了点头。
徐阶来了兴趣:走,带老夫去会会高拱。
自从他来海瑞这里投案,被高拱知道后,屡次三番来问海瑞要人。
而后得知徐阶揭发了无数人,甚至还有物证十八箱子,当场就要将箱子烧掉。
被海瑞拦下无果后,高拱更是隔三差五就来一趟。
陈胤兆连忙拦住他:徐少师,定安伯脾气不好,拿了刀来的,您还是悠着点。
徐阶一惊,暗骂一句莽夫,悻悻坐下。
二人正说着,海瑞突然迈步走了进来。
巡抚。
陈胤兆连忙见礼。
海瑞点了点头,温和道:今日过年,你自找你父亲吧,徐少师这里,我来陪他。
陈胤兆大喜;多谢巡抚!他小心退了房间,等到转角,这才转为奔走。
海瑞示意骆思恭去拿些吃食来,骆思恭犹豫了一下,只退到了房门外,唤来一名守卫做这事。
此时房间内没了人,海瑞才朝徐阶颔首示意:徐少师。
徐阶好奇道:高拱今日退去这么快?海瑞笑了笑:过年嘛,毕竟发妻还在家里等他。
徐阶恩了一声,语气感慨道:我府上的田亩,快被他瓜分干净了吧?他给皇帝说支持度田,那是他的表态。
现在皇帝还没回信,高拱就把事情办了的话,那就是高拱的能耐了。
海瑞摇了摇头:还在丈量造册,不过差不多快了,等厘清楚,就要开始归田了。
徐阶无奈地笑了笑。
两人几句攀谈,骆思恭手里拿着一壶酒,还有一盘面食,进了房间。
将东西放在桌上后,骆思恭就又到门口守着。
海瑞将盘中的饺子端到身前,给徐阶推过去一碗面。
府衙吃食没徐府好,徐少师将就一下。
徐阶有些意外地接过海瑞推过来的这碗面,疑惑道:这是?海瑞笑了笑,解释道:没别的意思,就是过年了,亲人不在,总得有点氛围。
徐阶意味难明:没想到海巡抚对我这般礼遇。
按理来说,他现在应该下狱的。
就算没定罪,也没必要伺候着,往柴房一扔也一样。
没想到又给厢房,又让他在书房随意写字看书,如今过年还有面食。
海瑞看着徐阶,面色复杂。
突然起身一拜:还未谢过徐少师当年搭救之恩。
徐阶一愣。
旋即反应过来。
当初海瑞谏言世宗,一度被下狱论死。
不少人为海瑞奔走求情,其中就有徐阶,或者说,以徐阶为首。
这自然是恩情。
只是徐阶没想到海瑞这个场景下来这么一出。
他坦然受了这一礼,忍不住调笑道:那海御史还屡次与我为难?先帝登基后,海瑞挑起了投献案。
如今新帝登基后,海瑞又过来查淮盐案。
很难看出海瑞感恩在心。
海瑞却摇了摇头:海瑞从不与谁为难。
大明自有律法在,海瑞,只行国法。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叹息:是少师屡干国法,才让海瑞不得不与少师为难。
徐阶顿了顿,点了点头,算是认下了这个说法。
而后拿起筷子,挑了一筷子在嘴里。
含糊道:那如今老夫提供了这般多的罪状,御史怎么不一一法办?他说罢,嚼了两口,感觉有些寡淡,又朝骆思恭要了醋。
还歉意地看向海瑞:年纪大了,味觉大不如前。
海瑞坐得笔直,静静看着徐阶进食。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徐阶的问题,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直到骆思恭拿着醋进来又出去。
海瑞才开口道:陛下嘱咐过我,四品以上,他亲自处置。
既然无权,自然不能自作主张。
徐阶往碗里倒了三下醋,又添了两下,而后递给海瑞:边吃边说吧,大过年的。
海瑞下意识接过徐阶递过来的醋。
沉默不语。
而后才回过神,倒在饺子上。
徐阶继续说道:巡抚似乎有心事?海瑞默默送了一个饺子在嘴里,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他不是不懂变通的人,但还是被十八箱物证,以及密密麻麻的涉案人员,给吓到了。
旁的不说,竟然连太后都涉及其中!他是希望皇帝全数法办呢?还是希望皇帝息事宁人呢?说实话,海瑞头一次感到这么两难。
徐阶却紧追不舍地追问道:巡抚是在想陛下会怎么处置?陛下会息事宁人,还是铁面无私?如今大家都在等,高拱在等、徐阶在等、海瑞自然也在等,都等着这位少帝的态度与决断。
海瑞又是长久的沉默。
徐阶也不以为意,将碗中的面食尽数吃净,还端起碗喝了口汤。
我相信圣上。
海瑞突然开口,徐阶一愣。
而后才反应过来海瑞是在回答他方才的问题。
只见海瑞看着自己,又重复道:我相信圣上。
还是码出来,不算请假哈,删假条惹(本章完)明日稍微晚一点更经典失眠,决定明天稍微晚点起,更新也晚点,提前说一下。
《万历明君》明日稍微晚一点更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4020小说网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m.xwur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