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筹建学府已然一年余了。
从最开始各大道观打秋风,到后面又从内帑挖肉,往里面添了不少。
一来二去,用了不少钱。
而作为皇帝少有亲自插手的事情,却是少见地几乎没有人放在心上。
看张居正一年多都没来转悠过一次,就知道其在朝臣心中,大概是什么地位——小皇帝过家家。
但与之相对地,皇帝本人对其似乎又极为重视。
亲手掐着钱袋子不说,还频繁视阅,乃至程大位一介不入流的小官,竟然也能直入西苑,从不受阻。
往日没时间也就罢了,今日张居正既然来了,难免好奇想随便转转。
面对学生的提议,徐阶虽然被岔开话题,有些恼怒,但还是勉强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两人象征性地喝了会茶,闲聊了一番家事,如张父身子如何,徐阶家人何时入京照料,需不需要弟子经常看顾云云。
该拉的家常拉完之后,二人便一同走出了房间。
四处观览起来。
张居正有心转移话题,便主动问着学院的事情。
老师,我听闻学院不学经典,只教术算?这也是朝臣只当这是皇帝的个人爱好,从未将其放在眼里的缘故。
不学经典,怎么科举?不科举,怎么做官?再者说数算,更是不值一提。
虽说由于大明朝禁天文、图谶之书,偶尔会牵连到数算,以至于数算在民间通常学不到什么精深本领。
但民间学不得,国子监却会教授啊——所习自《四子》本经外,兼及刘向说苑及律令、书、数、《御制大诰》。
这数算一途,但凡正统出身的学子,还没有学不到的。
市面上的禁书国子监亦有馆藏,民间不能招摇的数算人物,在国子监同样能混个杂学博士。
无非是因为科举不考,食之无味罢了。
所以皇帝所立学府这边专授数算,国子监学子路过,多是嘲讽一句牙慧。
徐阶摇了摇头,神色有些玩味:经典确是不学,但也不只数算,这半年除了数算外,东西逐渐多起来了。
既然说起数算,先带你看看数算罢。
学院地面是由青石板铺成,墙面刷成红墙。
没有老衙门沉淀多年的韵味,却自有一种崭新的感觉。
张居正跟在徐阶后面,四下打量。
不似国子监那等正经学府,三四十的举子大把人在,这边多是一些十余岁的少年,甚至五六岁的小孩也有。
徐阶瞥了一眼,解释道:这些大多是勋贵家的孩子,我来时,全是这些勋贵子弟,我虽别处招揽了些别的生源,但仍然以勋贵子为主。
多是一些传不到爵位的庶子,有枣没枣打两杆子。
张居正偶尔还能看到一些熟面孔,譬如英国公张溶家的孙子、泰宁侯陈良弼的小儿子。
他好奇道:陛下许了什么好处?私下里,有些话说得没那么顾及。
这位陛下画饼充饥的本事,那是一等一,凡给皇帝办过事的,多少都体验过。
徐阶这时候突然将鼻孔抬了抬,矜持道:我替陛下重新弄了套学制,年后应当就要到内阁拟票了。
张居正也不问,就静静看着徐阶。
徐阶矜持了一会,没听见动静,没好气啧了一声。
还是开口道:与官不同,没有品阶,只在学院内部通行,不与外转。
初为‘学生’,在院内研习便可得授,管住宿,每月二石大米,四季衣裳各两件。
话音刚落,就被张居正打断:百姓如何入学?有教无类?发米发衣裳不罕见,国子监、州学都有这个福利。
但是国子监是有门槛的,至少得中个举人,否则谁都能来领大米,百姓早就一拥而上了。
而他眼下似乎没看到有门槛。
徐阶否认了张居正这个猜想,缓缓道:生源都是经过挑选的,至少入学试过了才能入围,而且看陛下的意思,往后发展的下院,仍是要适当收取学费的。
张居正点了点头,示意徐阶继续说。
徐阶也不以为意,继续道:入试后,教授数学、白话文章、判断等通识。
学生寒暑各一考,学六年,共十二考,计二次不过则黜,余者论绩排序以毕业。
或可自返其家,或可由户部清吏司、钦天监、北直隶各处各府县,挑选作吏员,亦可留学院深造精研。
留院,则称‘学者’,精研数学、物理、农垦等各事。
彼辈有功果,由陛下亲自视阅,论功行赏。
功果小成者,赐两江学者,意为学贯黄河、长江,凭此殊荣,赐家宅一间,月俸照比七品。
功果大成者,赐四海学者,意为融汇四海,凭此殊荣,可入朝面圣,并赐宅邸一座,月俸照比四品。
张居正听罢,没听出什么稀奇。
名头起得再是响亮,也都是虚的,权力需要有主管对象,才能生效。
一堆名誉性质的封号,跟物质奖励,实在无甚前景。
这种事,别说内阁拟票了,就算吏部部议都不太有心情过分关注——反正是内帑出钱,没有什么扯皮的地方。
也就读个标题就盖章的水准。
张居正听到这里,已经不太有兴趣往后听还有什么封号了,只接回方才的话:所以一干勋贵,都将庶出送来,就是想混个学者封号,免得子嗣太多,家产不够分?徐阶面色古怪,重复了一遍:混?他一想到程大位屋子里那些密密麻麻,实在很难跟混能搭上边。
不过徐阶也没有解释什么。
两人步行在廊下,一时无言。
不多时,两人来到一间讲书堂,里间不时传来讲师断断续续的声音。
堂内有二十余名学生。
台上是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讲师,正一手拿着炭笔,一手在石板上写写画画。
或许是太过投入,又或许不通官场礼数,见到有大人物进来,也没什么反应,只面色沉着讲解着什么。
徐阶领着张居正从后门进去,悄然坐到了书堂最后一排座位的空座上。
前者介绍道:数算本身是程大位在教授,但陛下说那位是个好学者,不是个好老师,便授了程大位两江学者,让其好生编写教材、整理所学、专精专研。
这位讲师是程大位此前徽州商行的掌柜,名叫李燮,今年夏被请来学院。
张居正了然。
徽州嘛,是这样的。
自宋室南渡以来,衣冠南逃,芜、宣、徽州地区的商贸便日渐繁盛。
尤其在本朝,官商包销的纲运制兴起后,徽州那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商贸一发不可收拾,商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近年来徽州的进士,家里大多都是经商的。
商贸繁,对各大商行掌柜数算的要求也高了起来,同时有钱之后,多少能买到一些地位,某些数算禁书,也就不算是禁书了。
如此,数算自然也比别的地方要好上不少。
只听台上正在一边板书,一边发问:假如钱田,外周二十尺,径三尺,内钱眼方圆十二尺,圆周率取三,问该积若千?说话是这样说,但写出来字却更直白,假设有钱币形状的田亩一处,其外圆……这就罢了,似乎还有句读?至于上面那些、×、=的符号,自动被他屏蔽了。
张居正疑惑,低声问着徐阶:怎么还手口不一?句读又是怎么回事?徐阶撇了撇嘴:是陛下定的规矩,为了照顾民户,以及表达精准,课堂上只得白话板书,并且添加句读隔开。
过去学院一年的工作,几乎跟四夷馆没什么区别。
那就是翻译!大量的翻译!皇宫的典藏、官吏商行的私藏、国子监的馆藏,《黄帝九章》、《周髀算经》、《五经算法》、《算术恰遗》、《测圆海镜》、《弧矢算术》,几乎皇帝能找来的,全都拖过来翻译成了大白话。
以及淘换成皇帝跟程大位指定的符号。
将其一一对应起来。
听起来简单,但实际工作量却是巨大!学府本就缺人手,加上这事多少需要些数算功底。
进度自然缓慢,如今连一半都没完成。
只能且行且做——有时候还会抓学生来当苦力,赶一赶皇帝要求的进度。
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徐阶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评价皇帝的作为。
张居正似乎是理解了。
他微微颔首,感慨道:陛下为度田,当真是做足了功夫的。
这题不算难,他毕竟当初在州学也是认真听过选习的数算的。
甚至至于那些符号,连蒙带猜也看得懂些。
徐阶看了张居正一眼,轻声道:度田的难处,可不在于此。
有户部这么多官吏在,数算之辈,再少能差多少?即便没这个准备,无非就是用时久一些罢了,根本无关成败。
至于难的地方在哪里,两人心照不宣。
张居正听了,不由默然。
这才才试行了一个考成法,对他的弹劾就几乎没停过。
如今更是用出揭帖这等阴私手段。
要是真开始度田,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地步。
徐阶这又是变着法想拉他继续说回正事。
但张居正仍然时没有接茬,用沉默当做对徐阶的回答。
张居正这一闭嘴,徐阶也失了兴致,不再说话。
两人就这样静静坐着,听了半堂课的时间,张居正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他朝徐阶歉然一笑:方才入神了,走罢,去看看别的。
徐阶也不说什么,点了点头,两人便一同从后门摸了出去。
正好今日还有位皇亲国戚在此处上课,一同去看看。
徐阶走在前头,声音轻飘飘传来。
张居正疑惑:皇亲国戚?徐阶这下倒没卖关子:是陛下的表亲,李诚铭,最近很得圣宠。
说着,他便往前指了指。
也不算远,就在隔壁学堂。
两人又轻车熟路摸到后门。
不过因为李诚铭认识两人的缘故,生怕扰了课堂秩序,两人不约而同地站在门外斜靠倾听,并未进去的打算。
……昨天,有部分学生反映说得过于复杂,不明白何为主体,何为逻辑主词。
今天我且说得简单些,再尝试举例说明。
张居正侧身往里看了看。
果然是李诚铭在说话,只见其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这门课程目前不教别的,只教一点,那便是……他说着,便捏着炭笔,在石板上重重写下判断二字。
李诚铭习惯性地敲了敲石板,问道:判断一曰事实判断,二曰推理判断,二者亦有不同。
还是举例子,先说事实判断。
白马不是马,诸位,这句话对与不对?李诚铭在石板上再度写下白马非马四字。
这是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著名典故,马虽然是马,但白色的马,就不是马了。
这时候,立刻有大聪明学生搭话:先生!这话正确!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这就是照搬原文了,马是描述形状,白马是描述颜色,概念不同,白马自然不是马。
门外的张居正皱眉。
忍不住朝徐阶看去:如何还教授起诡辩了?要是这样,他可就要上奏取缔了。
徐阶摇了摇头,没吱声。
张居正只好继续听着。
只见李诚铭伸手示意人坐下,清了清嗓子道:此言不对。
这便是我所说的,主词表示个别,谓词表示一般。
白马是个别的,也就是所谓的独特颜色;马是一般的,也即是代表普遍的物种。
这个物种以不同的颜色、大小、老幼等姿态,而有所表现;同样,不同颜色、大小、老幼的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同属马这个物种,更不存在不表现共性的某一种颜色的马所以,这便是所谓的诡辩,而我们便可将其判断为‘错误’。
张居正在外面听着,松了一口气。
还以为是在教授什么诡辩学说,名家之理。
一旁的徐阶锐评道:这就是陛下说的言之有物。
这位皇亲国戚亲近圣上,耳濡目染也就多了,这些话说起来,一套是一套的。
两人在外面窃窃私语。
只听里面的声音再度传来。
我说,明日若是下雨,诸位便不来听讲。
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吩咐。
李诚铭顿了顿,环顾一众学生发问道:那么到了明日,诸位发现不曾下雨,诸位以为,是否定然要来听讲?众人迟疑片刻,而后纷纷点头。
李诚铭摇了摇头,用炭笔戳了戳石板,沉声道:谬矣!我只吩咐了下雨不来,若是未下雨,诸位如何作为,与我并无半点关系。
这便是,推理‘错误’。
相反地,人尽皆知,牛马都是四条腿,那么我说,八条腿的动物,定然不是牛马,对否?他笑眯眯看着一众学子。
上过一次当的学生,面面相觑,犹豫不定。
门外的张居正略微颔首:这个判断教得不差,言官应该多学学。
别说什么判断了,言官指鹿为马都能自称风闻奏事。
说罢,他朝徐阶侧了侧身子,示意再换下个地方听听。
徐阶会意,身子直了起来,再度前方带路。
还有两处‘实验室’,一处是农垦,一处是物理。
前者就是两块农田,不过不在这处,买在两条街外。
后者,就有些乱七八糟了,虽然在府里,但我正想着何时迁出去,经常搞得砰砰作响,附近百姓还以为在研制火器,上门说道好几回了。
张居正一听这话,自然是没兴趣跑两条街看什么农垦田。
他军户出身,小时候没少种地。
张居正一边让老师带路,一边随意问道:‘物理’这个名字,如何像是研究理学?理学理学,自然是研究万物之理。
否则也没格物说了。
名字很像,很难不让他问一句,是不是皇帝偷偷信上理学了——虽然理学是官方教材,但不必这么深信不疑的。
徐阶却摇了摇头,否定了张居正这个猜想:这名字虽有点像,但你这话万万别在陛下面前说。
张居正好奇道:这是为何?徐阶面色古怪,回忆着皇帝原话。
装模作样清了清嗓子:陛下说,都说了另起炉灶,旧学的东西真别来沾边,免得沾了晦气!今请无《万历明君》今请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4020小说网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m.xwur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