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点+++++ > 第198章 日月为明

第198章 日月为明

2025-04-03 05:12:49

卓敬浑浊的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姜星火那张清逸俊朗的面容。

姜星火则神情专注地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图案,只不过这个三角,稍有些扁平。

做一个这样叫做‘扭秤’的金属器具,然后用韧性很好的金属线将其吊起来,中间系一面打磨好的小镜子,最好是琉璃镜,实在不行用好点的铜镜也行,最后左边和右边放同样的小铅球。

然后用光,或是烛火或是阳光之类的,照镜子,光就会反射到一个很远的地方,然后马上把光反射后出现光斑的位置。

姜星火从袖中又摸出了李景隆留给他的那枚八思巴文银币。

银币迎着阳光,果然把光线折射到了远处的地面。

小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卓敬马上问道。

姜星火继续捏着银币,说道: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物体之间由于质量不足,存在的万有引力是极其微弱,极其难以被人所肉眼观察的。

但是光不同。

姜星火缓缓解释:只要系着镜子的这根韧性很好的金属线发生了哪怕一丁点的变化,都会让原本停留在某一个位置的光,剎那间跑到远处。

而接下来,就是把两个一模一样但是质量大得多的铅球,放在用尺子量好的相等的位置,两个铅球需要距离靠近,但不能挨上。

而如果万有引力存在,那么铅球之间互相吸引,必然导致这个三角形的‘扭秤’发生微微偏移。

而只要‘扭秤’发生了偏移,哪怕非常微弱,只动了微不可查的一点点,那么韧性很好的金属线也会带着镜子同样发生偏移,镜子所折射的光,就会移动出较大的距离。

听完姜星火的解释,郑和与卓老头还没说什么,但朱高煦却率先提出了疑问。

这铁憨憨,智力得到了姜星火的后天训练后,明显提高了一大截。

姜先生,那怎么才能排除其他干扰呢?俺就是说,这个万有引力,是铅球之间相互吸引造成的,而不是什么其他的,比如风啊、人的力量啊之类的。

哦对了。

朱高煦拍了拍脑袋道,还有冷热变化,之前姜先生还说过冷的地方气压高,热的地方气压低。

听到这句话,姜星火默默地看向了朱高煦。

一时间,竟有些感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朽木可雕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乱七八糟的形容在姜星火的脑海里短暂地翻滚了过去。

总结起来只有两个字,欣慰。

傻徒弟终于变得聪明起来了。

姜星火继续道。

有办法的,弄个密室就行了,开个小窗户在外面看。

至于如何放置大铅球,完全可以用竹子、木头、金属等等做个滑轨,从外面投送进去。

然后密室里点一个蜡烛,较暗的地方,反而更容易观察光的运动。

听完,卓老头沉默几息,却是叹道。

这套证明的方法,确实可行,可惜所需的东西太多,在诏狱里是不能看到了。

朱高煦刚说想看今天就能看到,但坐在他身边的郑和,却不漏痕迹地拉了他一下。

朱高煦马上醒悟过来,郑和这是有说法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道衍那天找完卓敬后,就去让狱卒把郑和拉出来谈话。

而正是那场谈话,让郑和知道了道衍的用意。

为什么道衍要特意去找卓敬?当然不是因为卓敬是建文朝的侍郎,而是因为在解缙之前的时代,也就是道衍和袁珙刚三十来岁的时候,卓敬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卓敬文名愈盛,而且其人所学驳杂,思维开阔,绝非读傻了书的腐儒。

因此,道衍认为如果想要对抗程朱理学,那么卓敬或许是个不错的帮手。

毕竟,很多事情如果让姜圣都亲自出手的话,那也太没档次了。

两军对垒,哪有敌方偏将前来叫阵,我方主将迫于手下无人,就得次次亲自出手的道理?新歪脖子树下几人的种种计较,自然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密室中,此时气氛却是有些变化了起来。

——————去传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过来。

朱高炽的面色,前所未有地严肃。

听到大皇子殿下的吩咐,两名小吏郭琎和柴车对视了一眼,柴车起身去寻人,而郭琎则留在了座位上。

郭琎很清晰地看到,大皇子朱高炽此时的神情,就像是抹布要拧出水来一样。

非是郭琎学识不足形容不出来,而是这个形容,就已经是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描述了。

大皇子朱高炽胖胖的脸上,此时随着低头的动作,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肉肉发生了明显的下垂,一层层交迭在一起,汗水和油脂混合在一起,让他的脸亮到发光。

很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纪大人,就跟个受惊的小猫似地,迈着凌快的小碎步走了进来。

纪纲显然还没有从修墙失败的惨痛经历中回过神来,看着那堵年久失修的窃听扩音墙,眼眸中夹杂了一丝无可奈何的神色。

纪纲已经决定了,如果大皇子殿下还是执意要让他来修这根本修不好的破墙,他就干脆挑明了,就说修不好就完事了。

毕竟这件事,虽然怎么都是他背锅,可根源却不在他。

砌墙和维修的工匠,都被朱元璋给活埋了,他纪纲有啥能耐能修好呢?但出乎预料,墙那头的动静,在下一瞬间就传了过来。

纪纲松了口气,可几乎是一剎那,纪纲就瞪大了眼睛。

窃听扩音墙又能用了,大皇子殿下找自己干嘛呢?很快,朱高炽就给他解惑了。

朱高炽把他从墙对面听到的实验所需的东西,以及实验的原理,都原原本本地跟纪纲说了一通。

去,现在就去准备,今天就要看结果。

朱高炽一旦决意要做某件事,纪纲当然是拦不住的。

于是纪纲带着满肚子的疑惑从狭长的通道离开了密室,前去准备材料了。

密室里,朱高炽和两名小吏都陷入了沉默。

半晌过后,朱高炽方才悠悠开口道:今天的事情,记录在纸上,但是没人问你们,就当不知道,明白吗?郭琎和柴车的心头齐齐一凛。

两人连声答道:明白!朱高炽之所以这么说,便是因为从原则上讲,朱高炽不能也不敢欺瞒父皇,所以两名小吏必须把墙对面说的话记在纸上。

但是记在纸上,不代表皇帝就一定会看到,也不代表皇帝一定就能看得懂。

这便是朱高炽对姜星火存了一分保护的心思。

若是朱棣看了,那自然没话说,但若是开头就离开了的朱棣没看,或者说看不懂,那自然就避免了很大的波折。

毕竟日心说和万有引力这种东西,对天人感应学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天人感应这一套东西,就一直是维系皇权的根基,所以说,如果姜星火不能在日心说里,提出一套同样能维系皇权的东西。

那么朱棣看了,最好的反应就是不以为然,最坏的反应那就没人说得准了。

但无论如何,这个实验,朱高炽还是要做的。

因为对于万有引力是否存在的这个事情,朱高炽同样心中还有疑虑。

若是不存在,那么想来也就不会对皇权有所冲击了。

——————遗憾的是,朱高炽那愚蠢的欧豆豆,直到姜星火讲完了这一切才反应了过来。

朱高煦忽然后知后觉地问道:姜先生,如果日心说成立、万有引力存在,是不是天人感应就不成立了啊?此言一出,新歪脖子树下陷入了短暂地沉寂。

卓老头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燕逆的头号打手,竟然真的这么有长进,虽说后知后觉了点,但武夫能意识到这一点,明白这种敏感性非常强的问题,就已经实属不易了。

郑和则烦躁的挠了挠自己的长髯,朱高煦这憨货.然而,郑和下一瞬就尴尬在了原地。

粘上去的长髯,被挠掉了一小块,而且更糟糕地是,这种趋势似乎有了扩大的迹象。

不得已,郑和只好维持住了这个姿势。

好在此时倒也无人在意他,都在等着姜星火回答。

而朱高煦说出口,也同样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对。

毕竟,在朱高煦的认知里,此时两名小吏,应该正在隔壁奋笔疾书,忠实地记录着他们的谈话。

而这些文字,是会上交到父皇朱棣手里的。

姜星火诚实地点了点头。

日心说成立,万有引力存在,天人感应自然不攻自破。

别、别说了吧。

朱高煦忽然开始支支吾吾了起来。

姜星火反而笑道:有什么不能说的。

日月,为明啊。

随着姜星火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落下,隔壁内外,都陷入了思索。

所谓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其实就像是董仲舒魔改儒学一样,日心说魔改一下部分释义,好像也不是不可以为大明皇权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