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清澜庄子里的人自然是十分感激的, 有个好主家,今年就能过个好年。
而侯府虽然只是减免了一半,却也是很多人夸的。
毕竟京城中不少高门大户, 都说如今这才三月, 麦子都还没种下去呢, 不损失收成, 也就是象征性的减了那么一成的地租,以防外边的人说他们不仁不义,不体恤。
施粥的时候,虽然只是稀粥,可还是有不少百姓过来领粥,可见古代若是遇到地震等大灾, 即使是京城附近的人, 也难免生计艰难。
秦清澜还在街上看见了头上插了根草的小女孩,日子过不下去了,百姓就要卖儿卖女, 还有卖妻子的,都不少见。
有的时候也不是他们缺那些钱,而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卖了女儿, 家里人能有口饭吃,女儿也能有口饭吃, 虽然入了奴籍, 可终究是能活下来。
能买人进去的家庭,总是不缺吃喝的。
有时她觉得实在可怜, 也会出手买下来, 买下来, 在侯府里,还有口饭吃,总还算是有个活路。
不过和往常那种救了个卖身葬父的女孩,立马就当做身边人不一样,这样救下来的人,都会被安排到府内调.教小丫头的地方,先学上一两年的规矩,能做事了,再往各处送,补之前缺了的人。
是断然进不到主子的屋子的。
等她从浆洗、洒扫、花园、厨房、针线慢慢的熬上来,也就从八九岁变成十几岁了,这个时候,也就不会被安排进主人的院子了,因为年纪大了。
自然也有极为出挑的,像是凝霜,就是秦清澜从庄子上救回来的,七八岁入的秦府,十岁就规矩、仪态、本事都很出挑,然后就被挑到了秦清澜的玉竹阁为三等女使。
如今也是她身边一等的女使,每个月二两银子,还有逢年过节的赏赐,过的十分滋润。
其实听雪,凝霜、雾雨她们三个,年纪也到了,秦清澜之前就想着要将她们放了身契嫁出去,可因为之前她怀孕,身边实在是不能没有人在,所以耽搁了,之后就是孩子出生,她反倒是更忙了。
等五天的粥发完了,京城中也多有其他人家陆陆续续的办起了粥棚,京兆尹和户部也在赈灾了,秦清澜也就回去了。
回去之后,她觉得首先还是要问问她们三个的意思,于是找了个时间,将三个人都叫过来,问道:你们如今也十□□了,家里可有为你们定好人家?听雪凝霜雾雨听到这话,有的是是惊讶,有的是茫然,有的是害羞。
雾雨性子急,自然是第一个发言:奴婢深受姑娘大恩,愿一直跟着姑娘。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颇有一种着急表忠心,害怕秦清澜不要她的感觉。
秦清澜拉住她的手,拍了拍以作安抚,然后对着三人说道:你放心,我不是要赶你们走,我巴不得你们都留下来,只是你们终究是年纪大了。
要不是最近也救了一些人,我都没发觉自己耽误你们到如今了,你要是不愿意,就留在府里,做一个管事的妈妈,我不会逼你们嫁人的。
将来若是你们想嫁人了,找到对的人了,就嫁人,找不到的话,一辈子不嫁也没什么。
秦清澜知道,大多数女子,在这个时代,都是要嫁人的,手底下的奴婢就更是了,主子高兴了,随便配一个小厮都行,即使她们三个是陪房,一般来说也只是嫁府里的管事,或者给主子做通房、妾室,可是她决计是不愿意陪房做通房的,这个选项绝不会有。
她们三个也应该都是没有这个意思的。
至于嫁人不嫁人,她愿意将选择的机会留给她们自己。
雾雨向秦清澜行了个礼,然后说道:奴婢也愿意跟着姑娘,奴婢家中是实在不得已才卖了奴婢的,但是如今家里的医馆也开起来了,侄子侄女也有不少,爹娘和祖父却是没了,每次姑娘都给了五两银子做帛金,奴婢深谢姑娘大恩,让爹娘和祖父得以厚葬,只是奴婢若是如今回去,只怕难以自处,求姑娘为奴婢指一门亲,奴婢相信姑娘。
这情况,难怪雾雨愿意跟着了,祖父和爹娘都没了,新开的医馆肯定是她哥哥的,他哥哥又新娶了嫂子,生了侄子侄女,她回去,会被安排着嫁人是没错,可嫁的人却全然不知好坏,恐怕只是随意嫁一个人,以后好坏,就只能看命了,若是好的,能和和美美过完一生也算不错,可大多数情况,随随便便挑选的人,一般能捡到好的,那就是撞了大运了。
若是她兄嫂为她着想,为她打算,那就应该在前两三年就开始相看,择定人选,然后再让雾雨求个恩典,将她放出去。
可她兄嫂全然没有这个意思,拖到现在,恐怕还等着雾雨往家里拿钱呢。
在府中做个管事妈妈,让秦清澜找人个人,其实对雾雨来说是个相对好选择。
你信我我知道的,之后一定替你找个好人家嫁了。
这个时候找个好人家那都是要精挑细选的,女子一生不容易,婚姻大事,千万不可以马虎了。
雾雨信任她,将这种人生大事都交给她,秦清澜自然不能辜负了她。
而听雪则是默默的不说话,她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她家里是为她挑了人家的,就等着秦清澜到了年龄将她放出去,可是这边姑娘怀孕生龙凤胎,自然也就没想起来这茬,听雪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嫁人,所以此时她实在是不知道要说什么。
秦清澜自然也发现了听雪的沉默,明白了她家里估计是给她挑了人家的,笑道:怎么还不好意思了,你爹娘要是给你选了人家,我定为你陪上厚厚的嫁妆,风光的送你出嫁。
听雪这才慢慢说道:是奴婢的爹,替奴婢挑了我们邻居家的哥哥,他如今已经中童生了,去年就说了的,可姑娘身边实在离不了人,奴婢不知道如何开口。
听雪原来是季氏给她的,也是她身边最得力的人,她要是离开秦清澜还真的是有点舍不得,毕竟是跟了自己好些年的人,但是她也不能阻挠了她们去嫁人,这个时代,女子不嫁人路太难走了,嫁人说不定还能容易一些。
我身边这么多人了,难道缺了你就不成了?放心吧,凝霜雾雨都在的,你爹娘既然选好了人家,那就去吧。
秦清澜说这话主要是还是为了听雪放心。
然后她又接着安抚道:邻居家的哥哥,想必小时候与你是青梅竹马,知根知底的,如今能考中童生,应该也是个上进的,再者他能等你两年,说明对你还是有情谊的,将来嫁过去了,日子一定能过的和和美美的。
以后有空了,来侯府看看我,还有凝霜雾雨她们俩,也算是全了这几年的情分了。
秦清澜走到床边拿出了一个小匣子,再从梳妆台的暗格里拿了钥匙开了锁,从里边取出了听雪的身契。
然后又给她在钱匣子里拿了两张一百两的银票,之后又在首饰盒里挑了金累丝镶红宝石吉祥如意步摇,还有四个加起来七八两重的大金镯子,以及一个芙蓉鸳鸯玉镯算是听雪的嫁妆。
听雪看着眼前一堆东西,连忙摆手:不成不成,姑娘,这太贵重了,奴婢不敢当。
季夫人原先送丫头出嫁都没这么多,三五十两银子已经很够了,再多的,姑娘您就算是给奴婢实在是受不起啊。
给你的,就是给你的,拿着吧,女人手里还是有点钱才好说话,嫁到别人家去当媳妇,没那么容易的,手里有点钱,万事不愁,之前我出阁前送她们出嫁,也都是给够了嫁妆的,你就别推辞了,觉得这个多,那就不要声张,压箱底就是了,以后总有用钱的时候的,我也就给你这一次罢了。
之前秦清澜出阁前,也是有一些人不跟了的,她想来不会在这种地方上小气,给丫头的绝不会少,给听雪的,自然是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听雪则是十分感动,她也是听是娘亲说过的,村里嫁女儿,不过三五两嫁妆,那都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只陪床被子就算完。
向来主人家赏奴婢嫁妆就算是多,也大多是为了份好名声,可她知道,姑娘是真的替她着想,觉得没有钱嫁了人,说话底气都不足才这样的。
有了这些钱,婆家都要高看她一眼。
到时候你去库房挑一块锦缎,亲自绣嫁衣,也就圆满了。
听雪家里肯定是舍不得花钱买好布的,倒也不是买不起,是觉得不值当,反正她库房里也不少,就给了听雪,让她体体面面的出嫁,就是最好的了。
是,奴婢深谢姑娘。
等之后你去销了籍,在自己家里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你以后日子过的开心,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了。
凝霜和雾雨则是更加放心了,她们俩觉得,姑娘能这么对听雪,那以后自然也会这么对自己,她们俩以后可算是不用发愁了。
而小女使中,茯苓听到听雪要嫁出去,秦清澜还给了不少嫁妆首饰这个消息,则更加殷勤,她是想被放了身契嫁出去的,若是有了钱,再加上自己长相不俗,何愁找不到好人家,顿时极为眼热,决心混成姑娘手下的一等女使。
就算是以后不如听雪,那给个三五十两,也是好的。
听雪的这桩喜事倒是将秦清澜因为这两天见多了苦的心稍稍安慰了一下。
只不过,没两天,她就又开始紧张了。
原因无他,京城传言,此次地震是因为上天对皇上不满引起的。
不管是因为什么有了这传言,又或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秦清澜知道,接下来这段时间,她是别想过安生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