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业协会里分着南北两派, 北边以汝窑为首,越窑从之,南边分青瓷和建盏, 而青瓷在宋朝崛起时,曾干翻过一系列前辈行首,在景德镇没出名前, 青瓷是最大的赢家。
康乾曾有幸跟着爷爷康大成去过瓷业协会举办的年会总结,见识了菜场吵架一样的老头老太太,就为着两派谁的历史更悠久,谁家瓷品更闻名的话题, 争辩的犹如斗眼鸡, 大师风范在一个个卷袖子的动作里荡然无存, 那涉及自己专业领域的地位问题, 直接抛了谦逊和蔼, 引经据典的就差把祖宗挖出来站台,热闹的根本不似高端的学术交流,纯纯就是打嘴仗过瘾来的。
后来他才知道, 这帮子大师当真就是来过嘴瘾的, 因为一个个在自家窑口权威太高, 说什么都不会有人反驳, 久了除了授徒时还能说点话,其余时候基本就没有可对话的人,知识层面不在一个水平上, 有些话说给徒弟听也只会得到一句恭维,他们来年会, 就是想把攒了一年的槽点给吐出来的, 别看架势摆的跟马上要打起来似的, 其实都不过是在虚张声势,人家吵的是个心情,是积了好久的倾诉欲。
真正有效的交流场面,在年会上是看不见的,得去拜山,比如有两人在年会上吵对了路,互相对彼此的见解有更深一层的探讨,这个时候,不服气的一方就会递贴携自己的最得意之作上门交流,属于友好的技术互助,就我不会盗学你的技术,但会从中提炼你技术的优越性,同样,我技术的优点也随你概括,双方都能从中学到一些可规避的缺陷,扬长避短。
技术需要交流,交流才能精进,除了各家独门釉方,底基的素胚模板都一样的,胚料和釉料不同,各地的矿土资源限制着窑口的瓷胚变换,古人制陶都讲究个就地取材,烧瓷就更没有舍近求远的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瓷的发展也是有地区风格的,大师们的交流都懂界线,不会涉及各窑秘决,讲的是个诚信。
那些先头找来的大师本着友好交流的心态,没想直接抱着得意之作来炸门,头一次拜访,得双方对了眼才好在通过气的情况下携作品上门,这样比过之后,不论谁输谁赢都不会作气,以后还能当朋友,但康进财夫妻二人将人耍了一通,让那些打头阵的大师们对康乾存了计较之心,友好拜访直接就变成了敲山震虎,个个都怀着巨大怨气想要将康乾的窑口给压屁股底下去。
呜呼~,康乾惹着谁了?就被人这么上门撂场,当时就老大不高兴的沉了脸。
这些个来下战贴的徒弟们,明明感受到了他的窑口热浪滚滚,懂事的就该把时间往后让让,卡在这么个烧窑关键期,不说康乾没心情与他们磨叽,他们又凭什么敢直接往他脸上丢贴子?哦,是欺他没徒弟,欺负他眼跟前没有代接贴的场面人,就看他孤老一个,觉得替自家师傅长脸重要,直接开口让他敞山门,话说的客气,但态度却恁强硬,康乾再无所谓,也忍不了别人这样欺上门来的样子。
于敏多了解他,一看他开始挽袖子,就知道这老头要炸,当即蹦了半步上前挡住康乾,对着说话客气举止却不甚客气的众人道,你们也太心急了,我都说叫你们山下等山下等,你们怎么不听人话就自己上来了?这不是着急闹矛盾么?而且你们看,康大爷这样子,像是知道有人来找他交流学问么?人家从建窑开始就没下过山,一直在山上守着窑口,一步都没出过门,你们不能把被人忽悠的账算他头上,老人家多冤呐!康乾跟后头翻了个白眼,直接将人往旁边拨,对着领头站出来说话那人道,我请你们来了么?你们师傅不打招呼就来,还笨的被那一家傻子忽悠,怪谁?怪我?但凡他们长个嘴去镇里打听打听都不会挨宰,现在躺床上的就该是我那不孝子,你们既让人跑进了派出所,气没地出就来我这出,我是活该?还是你们看我孤老头一个没人敢与你们掰扯?欺负人也得看看山头,这是我的地盘,谁允许你们在我的地盘上撒野的?说话这么不客气,你们师傅就是这么教你们的?哪来的葱,搁我这里装什么大蒜瓣,滚蛋。
于敏一捂脸,赶紧让跟来的两个同事上前拦道,生怕这些人被康乾言语一激火大动手,而那些人在康乾开口后就知道自己站错了风口,不管事情是怎么引起的,有一句话康乾是说对的,那就是这里是他的地盘,他们这么声势逼人的来,确实不够磊落。
可来都来了,如果不讨个准信,被人耍着玩的恶气是真要憋死人,就是回去也不好跟师傅交待,毕竟出来的时候,可都是抱着替师出头的心情来的,没有这么被顶两句就缩脑袋的孬样,回去是要被人笑话的。
场面一时尴尬的安静了下来,那领头的左右望望,最后把拱手礼换成了弯腰礼,态度一下子谦卑了起来,我们代替师傅向康大师下拜贴,希望康大师能敞开山门,不吝赐教。
说的话和先前一样,但口吻不似先前强硬,更兼了身后陆续随他一起弯腰行礼的人,呼啦啦一片,竟齐齐的以子侄礼拜了康乾,诚恳到康乾不答应就跟怕了这些人的师傅一样,把先礼后兵倒了一个个,却也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就是架着康乾,叫他不应也得应。
康乾是那种事到临头会怂的人么?必然不是。
就这些人的师傅,年会上又不是没见过,当年就辩不过他爷爷,基本都去他家山头拜过贴,各人的老底他早摸清了,用他爷爷的话讲,就都是一群爱交流肯钻研的老实人,属于勤能补拙的非天赋者,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年久沉淀出来的资历和经验,你不能说他们的技艺不好,但总归少了一分灵性,吃祖上老本者众多。
可也正是这波人的坚持,带动了整个烧瓷市场的活性,他们或许烧不出能传世的名瓷,却是传承古作坊的中坚力量,是最能拥拓龙窑市场份额与气窑对抗的那批守窑人,如果可以,技术层面的一些指导是能漏给他们的。
康乾对这些逼上门来的徒弟没有太大恶意,放以前大家都是平辈论交,他不认识他们,却认识他们的师傅,说到底他还占了他们便宜,因此,对着一众朝他弯腰的前平辈学徒们,康乾也不好太让人难堪,只在心里又将康进财两口子骂了一顿。
这踏马办的叫个什么事?尽给老子竖敌了。
交流会被安排在了周末,康乾请了于敏带信,下山给郑合平打电话,让他周末将姚建舟和牛果接回来,他俩作为康乾的在役徒弟,没出师之前,有人来拜贴,理当该出面招待人的,如果兴之所致,就该轮到他们出头替师傅挣脸了,徒弟们的比拼不设高门槛,考验的是基础功夫,以及初胚上的点灵手法,也就是初级跳刀法。
牛果还没有学到跳刀,但姚建舟已经开始学了,康乾前面出的满工龙纹杯,底部镂的就是最基础的跳刀法,姚建舟试过几回,跳的,乱七八糟。
康乾喊他们回来,也没指望能让他们给自己挣脸,就是带他们感受一下这种交流方式,比总关着门自娱自乐要好,也让他们看看人外有人的境界,免得一点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底线。
而这种交流会本来该是属于私下里的小型研讨会,不需要报备也没必要弄人来维持秩序,但经过康进财两口子的传播搞事,闹的镇上跟过大节一样的,没两天就把康乾山门前的栅栏给挤坏了,为的就是提前踩点,好在当天占个有利地型近距离围观热闹。
没办法,康乾只得请了于敏打交流会报告,好让派出所安排人来维持秩序,免得人多再出个什么意外,他那窑里可还烧着瓷器,经不起这么不吉利的事情出现,他迷信,非常防备意外降临。
郑合平在县里接到电话,没等到周末自己就提前来了,说是郑金周末会回来,到时候让他去学校把两个孩子接回来,哦,郑金是送康招弟一行人回来,自己也顺便回个家。
小石头的手术做的非常成功,在医院养了两个月,目前一切都好,医生说是可以出院回家养了,康招弟心疼每天百多块的住院费,说什么也不肯再在医院呆,求了郑金办出院手续,带着康桃和小石头周末就回。
两天时间匆匆而过,康乾这天被姚奶奶拉着换了新买的中山装,头发被她提前一天拿剪刀修过,反了黑的发根与白梢渗杂,跟特意染的似的,透着些呼时髦感,看着就是儒雅睿智款的老大师,用郑合平的话说,有点老斯文败类感,焉坏焉坏的憋坏屁样。
康乾被他这形容词形容的脸色泛黑,他倒想开心呢,奈何窑里烧着百万块的瓷器,他根本一点都不想这个时候与人搞屁的交流,不是抹不开老情面,他恨不能直接关门拒客,可惜有了徒弟的他,没有任性的资本咯!他猛然懂了爷爷不耐烦交流,却每次都领着他去各家场子观摩的行为,似乎就有如今他这样的心情,都是为了徒弟铺路的不得已,用他爷爷的话说,他已经老了,万一以后徒弟遇到烧瓷上的难题需要请教人,有了今天的串联,就好套交情多了。
人□□故,不耐烦也得做啊!姚建舟受到康乾重点集训,对着胚车上快速转动的素胚练习跳刀,可惜效果不佳,胚车一停,素胚上刀锋过处一片狼藉,纹不成纹,线不成线,特别惨烈。
康乾捂眼,挥手,决定不叫他上场献丑了,就这手艺,老康家祖宗都要急的跳出来骂人。
焦敬业、李存厚等人如约而至,每个人身后都跟着个徒弟,且手上都拎有一个匣子,一看就是有备而来。
康乾在满窑晾晒着素胚的架圈里招待了他们,用上百个紫金土素胚器皿给自己作了最好的背书,请坐。
焦敬业,六十有二,焦氏龙窑这一代的守窑人,天赋不顶高,绝对的老派手艺人,且对创新深恶痛绝,是个绝对的保守派,鼎、炉是他的拿手器型,那天惊讶于康乾晾晒架子上有许多鼎的徒弟就是他家的。
李存厚,五十八,李家龙窑的守窑人,天赋是李家这一辈里最好的,但也无法与康乾比,曾有一段时间特别想拐了康乾当徒弟,许诺了将来将李家龙窑传给他的诚意,而后被李家亲孙带人围攻,双方打了个鼻血直冒,收徒之事不了了之,康乾成了康家龙窑继承人当天,对着李家的孙子叫板宣布,有他在一天,李家龙窑只配给他垫桌底,眼下,那个当年和他打架的孙子也在行列当中。
还有另两人比较陌生,康乾只听过名字没见过人,而当时领头跟他叫嚣的人,正跟在其中一个,显见就是那人的徒弟,再看焦敬业跟李存厚也以那人为先的样子,身份呼之欲出,康乾心中一跳,见他面相果真与夺他家龙窑之人七分相似,一个名字显现出来。
万宝斋,万国朝亲叔父,南边的瓷业协会副会长,姚建舟的叔爷爷。
万家没有龙窑,万宝斋师从焦家龙窑,与焦敬业是师兄弟,也是在野的大师群里第一个去考国师资格证的人,凭着早年的宽松政策,一路串联到了副会长职位,手艺不见得多高,但寻仇钻营的本事却是单纯老匠人们不可比的,非常的八面玲珑,相当于官样文章里的在野代表,在野群里的官方传话筒,两边人有个什么意见,都是通过他来传达的。
他怎么来了?这……就是康大师吧?哈哈哈哈,果然,老当益壮啊!万宝斋一开口,就突出了自己的中心位置,那反客为主的架势透体而出。
康乾:……万家人啊,真是一脉相承的不要脸。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