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泽的话令屋子里的人惊诧了一瞬。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落在这位温润如玉的年轻郎君身上。
容舒下意识捏紧了手里的书信。
钟氏紧紧皱起眉头, 就连高座上的容老夫人都不可置信地望着这个与她毫无血缘却惯来敬重她的长孙。
胡说——出乎意料的,这一声怒喝不是出自朱氏,而是出自高座上的容老夫人。
容泽望向满头银发的容老夫人, 温声道:祖母,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我与二叔不甘心三叔夺走了容家的爵位, 这才谋划了一切,投靠戚家与萧誉。
昭昭说得对,我不该为了报复就让无辜的人牵涉进来, 也不该将父亲的死归咎到三叔身上。
朱氏脸上的血色刹那间褪得一干二净,所有的镇定自若在这一刻寸寸皲裂。
没错,她教过容泽要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负责,却也教过他不要揽下旁人的罪过。
七八岁时, 一个小厮打碎了他书房里的砚台, 他怕那小厮受罚,便说那砚台是他打碎的,主动去她屋子领罚。
那时她便担心这孩子迟迟早早会被他那份温良给害了。
朱氏摇着头道:大郎,这不是你的错——阿娘, 此事你不必替我遮掩。
容泽截断了朱氏的话, 面色坦然而坚定,孩儿宁肯自戕, 也不愿连累母亲。
朱氏眼中热泪滚滚而落,她了解容泽,怎会听不出他话中的威胁。
这孩子是不是在怪她?她轻声呢喃道:泽哥儿, 你父亲是被害死的。
这不是大房的错!话落, 她抬起眼, 望着容老夫人与容珣的眸子里满是恨意。
是他们母子!为了得到本该落在你父亲头上的爵位, 害死了你父亲!容珣被她这目光看得一怔, 茫然道:大嫂此话是何意?我从不曾害过兄长。
你不必在这假惺惺!你兄长待你不薄,当初你非要闯进去掖庭救裴韵,你兄长二话不说便带你去救人,冒险性命危险给你们断尾,甚至还因此受了伤。
他那日若没有去掖庭,便不会落下病根,也不会让你娘寻到机会给他下毒!容珣脸色霎时一白,愣怔怔地扭过头,望着容老夫人。
胡说!容老夫人用力一拍,颤着身子站起身,道:我不曾给珺哥儿下过毒!大夫说了,珺哥儿是死于一场急病!不是急病!朱氏泪如雨下,切齿恨骂道:我曾亲自开棺找仵作验尸,容珺是中毒而亡的!他中毒那晚便只有你与我进过他屋子。
你怎么可以那么狠心?他一直拿你当做亲娘!容老夫人胸膛剧烈起伏,涨红着脸道:我亦是拿他当做我亲儿!我嫁入容家时,在阿姐病榻前起过誓,会对珺哥儿视如己出,若不然便叫我梁玉桐天打雷劈、不得好死!随着她的话一句一句落下,容老夫人唇角微抽,脸上松弛的肉剧烈抖动,竟是有了中风的征兆。
阿娘!容珣慌忙上前,扶住容老夫人。
容老夫人枯枝似的一双手死死抓住容珣的臂膀,目光依旧盯着朱氏,抖着唇道:我没有……害……珺哥儿。
她是个农家女,自小便要干各种重活帮补家计。
可父亲与阿娘什么都只紧着两个弟弟,为了给弟弟凑齐读书的束脩,甚至将她许配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商人做妾。
若不是阿姐派人来接走她,让她给容老太爷做填房,她只怕早就已经被那老商磋磨死了。
她不是个良善人,可她对阿姐对容老太爷的感激却是发自肺腑。
阿姐病逝前,她立下过毒誓,怎可能会害容珺?她从没害过容珺!容老夫人望着朱氏的那双眼红得几乎要滴出血泪来,脖子青筋迸发,仿佛一条条血色的蚯蚓在枯皱的皮里蠕动,这副骇人而狰狞的模样看得朱氏心脏怦怦直跳。
容老夫人将目光缓缓看向容珣,阿娘……不曾!容珣慌乱点头,眼泪随着他的动作一滴滴滚落。
他用力扶着老夫人摇摇欲坠的身子,望着朱氏哽咽道:大嫂可知我为何不愿将四郎记在珍娘名下?因为我早就打算将爵位留给大郎,这想法我与阿娘提过,阿娘从不曾反对过。
大嫂信我,阿娘绝不会害长兄!朱氏想说一声我不信,可看着容珣那副慌乱无措的模样,话哽在喉头,竟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容珣擦一把脸上的泪水,阿娘,我现在就让人去请大夫。
说罢便要背起容老夫人。
也就在这时,两道身影快步朝他行来。
容泽托住容老夫人的另一边手臂,温声道:三叔,此刻不便挪动祖母,你同侄儿一起把祖母放在罗汉榻上。
容珣正是六神无主的时候,听罢这话,不自觉地点了下头,与容泽一起将双目泛白的容老夫人放上榻。
趁着容泽与容珣放人的当口,容舒从腰封取出一颗药,碾碎了掺在茶水里,旋即解开容老夫人最上头衣襟上的一颗盘扣,一点一点将药喂进容老夫人嘴里。
这是孙医正给的药,对祖母的病症有缓解的效用。
容舒轻声解释着,望着双目渐渐合拢的容老夫人,目光复杂。
她原也以为祖母与大伯父的死有关,只方才祖母那模样,又不似作伪。
容珣望了望容舒,又望了望容泽,道:你们祖母断不会谋害旁人的性命,当年长兄死后,她还曾去祠堂,对着嫡母的灵牌磕头。
说着颓然站起,又道:至于我为何会知晓,是因着那夜除了大嫂与阿娘去看了长兄,我也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陪同我一起去。
容珣说到这便顿了顿,目光扫过容舒,落在朱氏身上,道:是舅兄,沈治。
沈治?朱氏回想起容珺病重时,沈治曾带着一大匣子的珍稀药材去沉茵院,脑中轰地一下,一口气差点儿没喘上来。
钟氏见状,寒着一张脸上前搀住她,一字一句道:你不能晕倒,我还有话要问你!话说得不客气,可扶着她的那双手却极稳。
朱氏缓缓侧头,低声道:你心里也猜到了不是么?邱石杨这名儿你大抵听二弟说过,他一直是二弟的人,当初便是他在青州救了沈治。
至于二弟为何要瞒着你,兴许是他与你父亲不愿意你分心,只想要你安心在承安侯府照拂几个孩子。
你在侯府里左右逢迎,既要讨好老夫人,又要去秋韵堂与裴姨娘打好关系,不就是为了三个孩子能有个好前程吗?二弟说过,若是这一次二皇子大事能成,他便能为你与孩子们挣下个将军头衔,日后你便是诰命夫人。
朱氏说罢便望向容泽,笑着道:大郎,你不必替阿娘顶罪。
阿娘说过,做错了事便要挺直腰杆去承担后果,此事,阿娘做了便会认。
说着便定定看向容珣,道:容珣,分家罢!这些罪大房认了!谁都不必认罪也不需要离开承安侯府,这些分明就是误会!容珣大声说着,旋即看向容舒,缓下声音道:昭昭,你大伯母、二伯父也是你的长辈,你将那庄头和手里的证据都交与我,这些事为父会处理。
容舒长这么大,头一回见容珣这般狼狈,涕泪四流,眼神凄然,望着容舒的目光就像是看着一根救命稻草。
她从怀里取出那些书信文书,轻轻地道:父亲可知这封信是从何处来?这是从曾经的二皇子府搜出来的,不仅仅是密信,还有这些年沈治偷偷运到上京,借由邱石杨与大伯母之手送进二皇子府的银子,俱都登记在册。
这些罪证早就被搜了出来,只不过是还未交到大理寺罢了。
这些书信账册都是顾长晋派人送到容舒手里的,有邱石杨的口供,有这些书信账册,承安侯府怎可能逃得了罪?容珣咚一下跪坐在地上。
此外,沈治还曾与四方岛的海寇勾结,购买了大批火器,想藏在大伯母的庄子里。
若是朝廷在庄子里搜出这些火器,父亲可知承安侯府会被定下何罪?是造反!容舒顿了顿,面色凝重道:皇上当年赐封容家侯府爵位时,曾赐下诰券。
眼下这局面,要么分家,大房、二房认罪;要么用诰券与爵位抵罪。
这一世沈治还未来得及将那批火器藏在大伯母庄子里,承安侯度的罪名会轻得多。
前世父亲在认罪后,大抵是归还了诰券,这才使得容家罪减一等,只判了流放之刑。
若容家愿意舍下一切,去大理寺自首,以嘉佑帝宽厚的性子,多半会从轻发落。
该如何做,她不会插手,也插不了手。
半个时辰后,容珣派人从太医院请来的御医抵达荷安堂,给容老夫人看病。
容珣一直在正屋里头陪着,直到御医给容老夫人施好针,喂好药,方从内室出来。
抬眼瞥见站在廊下的容舒,他脚步一顿,沙哑着声音道:怎地不回去清蘅院?我明儿便会离开承安侯府,离去之前,还有一事要父亲帮忙。
阿娘正在扬州处理舅舅的事,无暇分身,便让女儿替她走一趟。
这是和离书,阿娘已经在上头落了款,父亲落款后,明儿女儿便去顺天府加盖官印。
容舒揭开木邮筒的封戳,取出一封和离文书。
容珣一怔:你说这是什么?和离书,阿娘与父亲的和离书。
容舒淡淡道。
沈一珍要与我和离?她为何不亲自回来与我说? 容珣疲惫的脸上划过一丝惊怒,拔高了声嗓道。
因为阿娘有她要守护的家族,有她作为沈家人该尽的责任。
容舒望着容珣,目露失望道:父亲与阿娘成亲这么多年,竟然还不了解阿娘的为人。
阿娘不仅要查出舅舅的罪证,将舅舅交给官府问罪,还要将舅舅偷偷买下的那批火器找出来呈交给朝廷,以防有人利用这批火器作乱。
那我便在这里等她,等她亲自来与我说!容珣下颌绷紧,一副没得商量的姿态。
容舒始终不解,父亲为何始终不愿意放阿娘离去?前世如此,这一世亦是如此。
是因着他知晓大伯父的毒是舅舅下的,是以要阿娘为舅舅赎罪,还是因着旁的缘故?父亲可是恨上阿娘了?当初正是为了给阿娘送嫁妆,舅舅才会留在承安侯府,伺机给大伯父下毒。
容舒盯着容珣布满血丝的眼,道:父亲可是因着怨恨阿娘,这才不愿意同阿娘和离?雪沫子随风沾在脸庞上,容珣狠狠搓了一把脸。
不过半日,他身上那股文雅的气质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颓丧与茫然。
我不恨她。
他道:若要恨她,岂不是连我自己也要恨了?是我娶了她,也是我当初带沈治去看长兄。
话音停了片刻,容珣接着道:大嫂与大郎恨我是应该的。
长兄不会恨父亲。
方才长兄背大伯母回去沉茵院时,让我同父亲说,他们大房愿意分家,还望父亲为容家留下一条退路。
泽哥儿不恨他?雪花窸窸窣窣地落下。
容珣抬起头,茫然地望着那片暗沉的天幕。
父亲与长兄拿命相拼才挣下一个爵位,如今这爵位要在他手里弄丢吗?想起父亲劝他与珍娘成亲时,对容家未来那充满期盼的目光,容珣一颗心在这大雪纷飞的冬日里直直下沉。
我娶你娘时十分不甘愿,可是现在要我与她和离,我更加不甘愿。
容珣抬手挥去落在他面上的雪霰,我知她不喜我,但无妨,只要她冠着我的姓,这一辈子我们都是夫妻,来世我们依旧可以做夫妻。
昭昭,我不会与你娘和离。
容舒也不惊讶,只平静道: 明儿我依旧会去顺天府,若是不能去给这份和离书盖上官印,那我便会去状告父亲宠妾灭妻,恳请顺天府尹判你与阿娘义绝。
容珣垂下眼睫与她对视。
她目光平静,不避不闪,眸子里没有怨恨,也没有仇视,唯有决绝的不管不顾的坚定。
宠妾灭妻……容珣从不曾想过他竟然有被自己的长女威胁的一日。
父亲这么多年来都拎不清轻重,难道这一次就不能拎清一回,做一个有担当的承安侯,当断则断,当舍则舍?你凭什么不愿?你可曾做过一回好丈夫好父亲?没有!阿娘不欠你,我也不欠你。
凭什么我们不能离开这个带不来半点欢愉的地方?今日我没有将证据送往大理寺,而是给你们、给容家时间做决断,生恩已还!父亲若是不愿,可以,明儿我们在顺天府对簿公堂罢,总归承安侯宠妾灭妻的事在上京无人不知,也不差这么一桩笑谈。
实在不愿再听容珣自私透顶的话,容舒说罢这话便转身离去。
望着她被大雪淹没的身影,容珣捏紧手里的和离书,巨大的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
细白的雪绒越刮越大,容舒拢紧了身上的斗篷,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清蘅院去。
今夜的承安侯府格外的静,只有呼啸而过的风声,将这世间衬得愈发的静谧。
行至半路,身后一道身影缓缓靠近,下一瞬,一把绣着青竹的油纸伞撑在她头顶。
容舒脚步一缓,侧头望着容泽,轻声唤了声:阿兄。
容泽温和地嗯了声。
二人一路无言,到清蘅院时,容舒到底是忍不住问道:大伯母可还好?容泽轻轻一转,将伞面上的雪霰甩落,笑着道:阿娘无事,多年的心结放下,她说她今儿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容舒嗯了声。
容泽垂眸望她一眼,又道:昭昭做得很好。
容舒抬起眼。
来承安侯府之前,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会遭到这里所有人的谩骂与怨恨。
是以,她始终是平静的,不曾让自己的心绪乱过半分。
可此时容泽一句昭昭做得很好竟叫她瞬时红了眼眶。
今日若不是你来,阿娘兴许永远都不知父亲被害的真相,届时被沈治继续利用,还不知要犯下多少错。
阿娘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报仇,还有为了我的前程。
容泽道:说到底,我也有错。
当初我能进国子监便是戚家帮的忙,那时我便该察觉到蹊跷。
阿兄没有错。
容舒打断他,道:若是阿兄有错,那我也有错,我在扬州府住了那么久,早该察觉到舅舅的不妥。
上一辈的恩怨本就不该延续到下一辈,而他们也不该为父辈的过错而自责。
容泽清秀的眉眼缓缓舒展开,颔首道:昭昭说得对,我们都没有错。
天光被漫天的风雪切割得愈发昏暗,容舒站在廊下,望着容泽离去的背影,缓缓眨了眨眼,逼回眼底的泪意。
夜里容舒给沈一珍回信,忽然听盈雀匆匆进来道:姑娘,侯爷在外头等着。
容舒垂下眼,将羊毫放入笔洗里洗净,挂好,这才披上斗篷走了出去。
廊下灯色朦胧,容珣俊雅的脸好似半日间便苍老了许多岁。
昭昭,这和离文书,明儿你便拿去盖官印罢。
容珣低声道:等见到你娘了,便同她道,从前种种,皆是我之过,如今解怨释结,让她勿念。
容舒接过,张了张唇,想问容珣为何又改了主意。
可转念一想,知晓原因又有何用?她轻轻颔首,规规矩矩地福了一礼。
翌日一早,一辆青篷马车从麒麟东街驶向顺天府。
衙门一早便开了值,几个衙役正坐在廊下,缩着肩头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见前头行来一个身姿清窈、眉目如画的女子,忙打了个激灵,起身迎道:可是容大姑娘?容舒微讶,下意识道:是,几位官爷识得我?领头的一名衙役恭敬道:容大姑娘在扬州府的义举上京无人不知,小的怎会不识得?说着便用力一挥手,招呼身边的人道:快去备茶!吩咐妥当了,这才又哈了下腰,对容舒道:容姑娘随我去堂屋,今儿人少,府丞正闲着呢。
办理和离析产的府丞态度比那几名衙役还要殷勤,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便在那和离书上盖戳,笑吟吟道:容姑娘,令尊与令堂今日之和离已在官府登记在册,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多谢大人。
容舒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稳稳落地。
盈雀、盈月正在顺天府那两头石兽旁等着,见容舒出来,忙喜笑颜开地迎上去,道:姑娘,您在上京出名了!容舒不由得想起方才衙役口中的义举,忖了忖,便道:可是我在扬州开沈家粮仓的事传出来了?何止!盈雀抬着下颌,骄傲道:还有您为梁大人借粮备药、救助扬州百姓的事,咱们上京百姓都知晓了!都说姑娘您有沈老太爷的风骨呢!容舒眸光一动。
她在扬州府的事怎会在这个时候传得沸沸扬扬的呢?这是有人在给她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