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子夜歌 > 第74章 少将军

第74章 少将军

2025-04-03 04:34:40

大军出征,建康内外都在谈论这件事。

谢府里,谢玖兮靠在窗边晒太阳,懒洋洋听谢韫珠嚷嚷打仗的事:沈将军带着十万大军出发了,算上驻守淮阴的军队,足足有十五万!这么多人,肯定能将那些北蛮子打回老家,夺回陈郡。

谢家祖籍陈郡,姓谢的人这么多,但唯有陈郡谢氏才是清贵名流。

如今徐州投敌,陈郡名义上成了北魏的领土,这对谢家来说无异于被刨了祖坟。

因此谢家上下对这次战役十分关注,谢韫珠的未婚夫是将门,所以她对行军打仗之类的事非常热衷,在姐妹面前说得头头是道。

谢韫玉对那些军中官职并不感兴趣,她更关心这场战争对世家格局的影响。

谢韫玉问:听说这次萧家的两位郎君都上战场了?这个谢韫珠知道,她立即接道:对啊,萧子峰被封为中兵参军,跟着萧将军去淮阴支援,萧子铎封了个龙骧将军,率领两千五百人去青州。

谢韫玉皱眉:萧子锋才是嫡长子,萧子铎的官职怎么比萧子锋还大?中兵参军是僚属,主要用于出谋献策,并没有实际权力。

而龙骧将军虽然是一堆将军名号中不起眼的一个,但好歹有兵指挥。

谢韫珠挠挠脸,这显然在她的认知之外了,她摊手道:不知道,可能是他运气好吧。

她们两人说得投入,完全没注意到旁边谢玖兮的脸色。

当夜萧子铎来向她辞行时,谢玖兮什么都没说,支持他所有的雄心壮志。

但是,谢玖兮怎么可能不担心呢?尤其是当谢玖兮听到沈攸之和萧道共带十五万大军去攻打淮北,而去青州的竟然只有两千五百人。

谢玖兮知道萧子铎的能力,但其他人不知道,哪怕他是萧道的儿子也不能直接做主帅。

所以北上青州的大军由辅国将军粱稚指挥,萧子铎只是副将军,之一。

粱稚手下一共只有两千五百人,分给萧子铎的人手只会更少。

和淮北的军队比,这个数字堪称可怜。

谢玖兮冷冷道:青州刺史投降北魏,青州本地士兵再加上北魏支援,兵马何止十万?他们却只有两千五百人。

到了青州后,他们既要面对数十倍的敌人,还要攻城,每一步都在拿命搏,你们管这叫运气好?谢韫玉和谢韫珠看到谢玖兮这么激动,对视一眼,悠悠说风凉话:可是朝廷兵马粮食只有这么点,如今连年征战,土地荒芜,遍地都是逃民,能凑齐十万大军就已经很难得了。

淮北可是我们世家发兴之地,总不能舍本逐末,因小失大吧?在他们看来,出兵保护世家云集之地徐州,要远比支援远在北方、和胡人混居多年的青州重要。

谢玖兮明白兵力是有限的,征兵并不是她们上嘴皮碰下嘴皮,朝中绝大部分官员都出身世家,他们将资源倾斜给淮北,也情有可原。

但谢玖兮还是觉得遗憾,若失去了青州,刘宋前几代君王拼尽一生奠定的基业,就都毁于一旦了。

若无青州,南朝再不可能统一天下,收复北方故地将遥遥无期。

但似乎除了她,朝中没有人想着统一。

也是,相比于需要耗费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苦差,怎么比得上现成的功名利禄。

·萧子铎随着大军从东海登陆,齐地百姓听说朝廷援军到来,无不欢欣鼓舞。

虽然有民心支持,但他们要面对的局面却着实不乐观。

都城建康之外,分州、郡、县三级。

青州下辖济南、乐安、高密等九郡,共四十六县,治所东阳城。

青州最高长官为刺史,住在东阳城,其余郡长官为太守,各自守城。

元嘉北伐时,文帝也就是南阳公主的父亲、萧子铎的外祖父,为了拿到青州近乎拖垮国力,之后北魏数次想夺回青州,南北两方常年交手,各有胜负。

但这次不知怎么回事,北魏士兵如有神助,进攻猛烈且不知疲惫,宛如铜筋铁骨。

北魏士兵接连夺下好几座边境城池,青州刺史自知打不过,很快献城投降。

其余诸郡的太守听闻刺史投降了,也纷纷倒向北魏,只有极少几座城池的长官不愿意投敌,还在抵抗。

然而,青州第一、第二大的城池东阳、历城已被北魏人接手;高密、安丘二郡太守不愿意投降又不敢迎敌,弃城而逃;唯一一座稍有规模的城池东莱还在宋将手中,但东莱临海,十分不利于作战。

主将粱稚听着斥候传回来的消息,脸色十分凝重。

他们只带来两千五百人,一旦在野外遭遇魏军,定会全军覆没,他们需要尽快找到城池,据城作战。

粱稚想了想,毫无悬念地选择进攻距离他们最近又没有太守坐镇的高密城:传令下去,明日起向高密急行军,务必拿下高密。

一路上安安静静的萧子铎突然开口道:将军,我觉得此计有待商榷。

高密距离东阳不过三百里,可是高密太守脱逃,北魏迟迟没有派新人接手高密城,可能就是在守株待兔。

我们能顺利攻下高密城当然好,但一旦我们耽误了,很可能会被魏军全歼于城外。

粱稚很是意外地看向萧子铎,他从没有注意过这个少年,只知道这是萧道的儿子,军中所有士卒包括他,都觉得这不过又一个来军中镀金的世家子。

皇上看在萧家的颜面上,封萧子铎为龙骧将军,但粱稚压根没指望他能做出什么贡献。

没一想到他一张口,竟然对青州局势了如指掌,并不是粱稚印象中何不食肉糜的世家公子。

粱稚见他气度沉稳,胸有成竹,试着询问他兵法谋略,没想到越问越吃惊。

萧子铎对青州山川地形的掌握,甚至要超过粱稚。

粱稚收起轻视之心,认认真真问道:那依你之见,接下来该如何行动?萧子铎早就想好了,不假思索道:依然去高密,但只派先锋队靠近,佯装攻城不克,立刻后退。

主力军则埋伏在高密城外的峡谷中,待将追兵引入峡谷,便里应外合,伏击魏兵。

粱稚听着将信将疑:你怎么知道高密城外有峡谷?舆图中并没有标注。

萧子铎说:将军若不信,大可派斥候去探勘。

但魏兵未必会中计,以防万一,我们要留一条后路,好歹失利时能够撤退。

粱稚叫来斥候,让他按照萧子铎所说的路线侦查。

之后他完全收敛了玩笑之心,问:你认为应该如何留后路?萧子铎指向舆图,说:攻克不其。

如果我先前的假设正确,魏军想要以高密为饵诱我们入套,定会派兵截断我们的退路。

不其靠海又有港口,无论是行船回建康还是运送粮草辎重,必会经过不其。

一旦不其被夺,我们无法回朝,只会活活耗死在攻城战中。

所以,我猜测他们一定会绕到我们后方占领不其,我们要比他们更快进入不其城。

粱稚面露难色:可是我们只有两千五百人,若是再分兵,恐怕会两头落空。

我愿意带兵突袭不其城。

萧子铎说,将军不必分兵,只给我一百骑兵即可。

粱稚听到,脸上十分不可置信:你说什么?你说什么?留城内,拓跋绍起身,震惊道,你们竟然没有拿下不其?是。

守将不敢抬头,自己也觉得很迷幻,宋军派人夜袭不其城,我们到时,不其城已经被他们攻克了。

拓跋绍难以相信,宋军本来就孤军深入,竟然还敢分兵长途奔袭?带一百人攻城,领头的人怎么敢?拓跋绍不可思议问:领兵之人是谁?龙骧将军萧子铎。

萧子铎……拓跋绍觉得此人名字耳熟,他想了想,恍然大悟:壁月曾说一个叫萧子锋的无耻之徒在地陵暗算她,还将她推入秦兵堆中。

莫非,此人是萧子锋的兄弟?神器很可能就落在萧子锋手中,拓跋绍不敢大意,立刻决意捉拿此人,作为人质交换射日弓。

拓跋绍冷着脸站起来,戾气冲冲道:来人,派兵增援不其,一定要活捉此人!拓跋绍的军令还没有走出议事厅,另一道急报回来了。

报信的小兵脸色苍白,战战兢兢道:回禀郡王,我们在高密的伏兵中计,被宋军埋伏,死伤过半。

这是龙神传授秘法以来,北魏在战场上第一次受挫。

拓跋绍大受震惊,哪还顾得上围攻不其。

等他反应过来时,宋军靠着不其城补给,成功夺下高密。

萧子铎趁机联络东莱守将,东莱、高密、不其三城形成一个三角犄角,将半岛切成两半,和东阳城东西相望。

拓跋绍心知他可能遇上了一个大麻烦,再加上神器就在萧家手中,拓跋绍不敢自作主张,赶紧写信回平城,请求支援。

他们一定会派援兵来。

高密城内,萧子铎修长的手指从沙盘划过,说,我们人数少,城中粮草也不足以长久作战,我们必须趁他们等待援兵时,夺下东阳、历城二郡。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军中已无人敢轻视萧子铎。

虽然梁稚才是主帅,但有任何行动时,他都会询问萧子铎的意见。

萧子铎说要尽快夺下东阳、历城二城,梁稚何尝不想呢?梁稚叹道:东阳、历城高城深池,我们仅剩两千人,攻城谈何容易?萧子铎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乃下下之策。

青州刺史和历城太守原本便是宋朝官员,守城士兵也都是汉家儿郎,同室操戈,无论胜败都便宜了北魏人。

若能说服这两城归降,共击魏兵,才是上上之策。

朝廷之前也想过招降,梁稚此行特意带来了青州刺史沈修文的弟弟沈修静,就是存了劝降之心。

但前两天他让沈修静修书给沈修文,沈修文不为所动,不肯投降。

粱稚无奈道:我已经试过了,但沈修文心志甚坚,恐无法劝服。

萧子铎沉着道:我有一个主意,但要劳烦沈参军亲自去东阳走一趟。

没过几日,刺史沈修文便听到守城士兵传信,说一个叫沈修静的人没有带任何侍卫,独身来到东阳城下,要求与刺史叙旧。

沈修文长叹一声,终究是自己的兄弟,他不忍放箭将其射死,便命人开城门,放沈修静进来。

他们都对沈修静的来意心知肚明,沈修静坐下说了一会家常话,慢慢进入正题:阿兄,你本是汉人,何故披发左衽?沈修文早已准备好说辞,毫不犹豫道:自元嘉北伐以来,齐地征战连绵,百姓不堪其负。

只要能让百姓过得好,皇位上坐着谁不一样呢?北魏士兵勇猛,若我为了自己所谓的气节抵抗,无非是让无辜将士送命而已。

君子如水,当识时务,顺势而为。

沈修静看着面色平静,但心中不无惊憾。

来东阳之前,他曾和萧子铎模拟过劝降说辞,现在沈修文的反应正在萧子铎预料之中,甚至连话都没差多少。

沈修静按照萧子铎安排好的回答,说:原来是我错怪兄长了,兄长投降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为了城中百姓,为弟十分钦佩。

兄长的顾忌无非是北魏士兵勇猛,和他们交战死伤过重,但高密、不其之战已经证明,他们并非不可战胜。

兄长一心为了百姓好,但齐地百姓并不愿意被异族统治,兄长所想,何尝不是一厢情愿?兄长不妨重归宋朝,我们齐心协力击退北魏人,还百姓太平安宁,这才是民众愿意看到的。

沈修文沉默,沈修静见他犹豫,以为他在担心日后被清算,立刻担保道:兄长放心,等回建康后我们会一起为你作证,表明你叛君实非所愿,乃为了百姓不得已为之。

沈修文叹气,终于说出心底话:建康皇帝荒淫无道,暴虐嗜杀,实在不是明主。

北魏皇室通神仙之术,有神族庇佑,乃是天命所归。

良禽择木而栖,你我另投英主,才是明智之举啊。

你是说他们供奉的龙神?沈修静脸上露出隐晦之色,他悄悄拿出一封信,用袖子遮掩着放到沈修文手中,压低声音说,我奉主帅之命将这封信带给你。

主帅说信中内容乃是绝顶机密,连我都不知道,兄长切记阅后即毁,不可被任何人看到。

沈修静说完就告辞走了。

沈修文怀着疑窦打开信,然而里面只是一张白纸。

沈修文看向纸上的火漆,确定没有被人打开过。

他试过火烧、洒水等各种办法,但上面没有出现任何字迹。

沈修文觉得莫名其妙,然而第二日,城中的北魏人就来问他,梁稚和他说了什么。

沈修文如实相告,信中只是一张白纸。

但北魏人面露怀疑,并不肯相信。

电光火石之间,沈修文明白梁稚的意图了。

他无论如何都看不透信上的字迹,那是因为纸上本就无字。

他们冒着性命危险给他送来一封密信,东阳城众人亲眼看到沈修文接信,但他却说不出信上内容,北魏人会怎么想?就算沈修文将那张白纸如实捧到北魏人面前,他们也会怀疑他造假。

沈修文暗暗叹气,如此挑拨人心之计,实在恶毒,这是谁想出来的?沈修文无法自证,正觉得憋屈,这时候宋军前来攻城。

沈修文急于证明自己,亲自带兵和宋军作战,然而刚交战没多久宋军就大败撤退。

沈修文回城后看到北魏人越发怀疑的眼神,骤然惊醒,他又中计了。

他能想到靠打一场胜仗来证明自己没有背叛,魏人自然也能想到。

而宋军在这种时候攻城,是预判了沈修文和魏人的预判,包括宋军大败也是故意装出来的,就是为了挑拨他们两方。

沈修文只觉得心惊,南朝何时出了这种能人?算计人心,精准的简直令人害怕。

这场胜利来的如此轻松及时,无疑坐实了北魏的怀疑。

北魏起了疑心后,沈修文无论做什么都不对劲。

再这样下去沈修文唯有死路一条,沈修文没办法,只能杀了城中的北魏人,投降南朝。

南朝众人见萧子铎当真不费一兵一卒拿回了东阳城,对他越发信服,此后无论什么事都由萧子铎定夺。

萧子铎名为副将军,实际上已经成了灵魂主帅。

萧子铎进城后,对沈修文以礼相待,沈修文就算气恼被算计也没法再说什么。

他看着那个年轻俊美、年仅十五的少年,慨然长叹。

自古英雄出少年,南朝出了这等人物,或许意味着南朝气数不该绝吧。

东阳城是青州最大的城池,夺回东阳后,就只剩西边的历城了。

理所应当的,众人又去找萧子铎拿主意。

萧子铎只有一个身体,而青州有这么多城池,需要真正有行政经验的人去守。

招降历城太守,远比强攻划算的多。

他们在夏末来到青州,如今已至隆冬,齐地下了雪,很快就不再适宜行军打仗。

萧子铎没有浪费时间,立刻飞书传信给历城太守,告诉他沈文秀已经投降,东阳、高密、东莱等地已尽入宋军手中,他要想保命,就尽快投降。

放出飞鸽后,萧子铎立刻带一千人急行军,为了加快速度,他下令抛弃一切辎重,只带三天口粮。

入夜后,萧子铎命士兵一字排开,在夜晚举着火把进军。

历城太守接到劝降书后本就惴惴不安,晚上他刚入睡没多久,忽然接到士兵通报。

他披头散发登上城墙,看到远方山脉上火炬连绵不断,宛如百万之众。

历城太守被吓到了,赶紧送出降书。

萧子铎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且获得三十万斛粟以资军需。

他短短几个月连拔四城,收复青州大半失地,声威大震。

而这时候也到了滴水成冰之时,无论宋军还是北魏都不能再出兵。

萧子铎带着人守在城里,加固城墙,操练兵马,在本该是他故乡的齐鲁之地,度过了第一个没有母亲和皎皎的新年。

青州难得过了个安稳年。

除夕夜,脚下东阳城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万家灯火齐燃,萧子铎仿佛都能听到母亲温柔呵斥孩子的声音。

他独自站在城墙上,仰头看着盛大星空。

寒风掠过,将他身后猩红的披风吹得猎猎作响。

亲兵上前,小心提醒道:将军,冬夜风寒,您保重身体。

刺史在府中设了除夕宴,梁将军等人已经去了,所有人都等着您呢。

萧子铎摇摇头,声音化在风中,分不清风冷还是他的声音冷冽:多谢刺史好意,我想一个人在这里静静,就不去打扰了。

亲卫应是,恭敬退下。

面前这位少年年纪可能还不如军中士兵大,但见了他,没人敢轻慢。

子夜钟响、新旧交替时,萧子铎望着不舍昼夜滚滚奔涌的银河,轻声道:皎皎,新年快乐。

此刻建康城里完全没有除夕的喜庆。

沈攸之大军到达淮北后,将辎重、粮草留在武原,自己带军进攻彭城。

但彭城久未攻下,相反,他们的粮船及辎重却被魏军所破。

十二月,沈攸之决定撤退。

但今年冬天格外寒冷,天寒大雪,泗水冰封,他们的船被困在泗水上,无法前行。

没办法,沈攸之只能选择徒步南归,很多士兵被冻死在路上,失去手足的人有十分之七八,魏军乘势追击,宋军溃败,死伤惨重,枕尸三十余里。

多亏萧道及时接应,沈攸之才捡了一条命回来。

几乎集中了南朝所有精锐力量的淮北大军竟然惨败,建康大哗,反而是没寄予希望的青州送来捷报,萧子铎连克四城,以一个小到不可思议的伤亡率,基本收回青州疆域。

萧子铎这个名字迅速地在建康城中传播起来,到处都在讨论这位横空出世的少年将军。

兰陵萧氏声名大振,萧家超越原本的常胜将军沈攸之,成为南朝军中第一流。

年关过后,淮北大败的阴霾还没有消散,宫中又生变故。

被皇帝当狗对待的堂叔湘东王终于不堪其辱,以闹鬼之名诱皇帝去竹林堂,然后和亲信活活砍死了皇帝刘建业。

湘东王像是在长期的虐待中生出了精神疾病,他报仇后不是忙着自己称帝,而是冲到后宫,要杀了刘建业所有妃嫔。

谢玖兮黎明时突然被奔跑声吵醒,这时候她才知道昨夜宫中生变,皇帝被人砍死,多亏宫廷侍卫来得及时,大姐姐谢韫容才逃过一劫。

但湘东王发疯,细数刘建业十条罪状,说他不配为帝,并废除了谢韫容的皇后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