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

2025-04-03 04:31:52

这几年, 你就过这种日子啊?潘凤和白建国来到了闺女住的屋子里,见里面只有褪色的四角箱子,还有一张有些晃动的桌子, 板凳上黑乎乎的压根不能坐人。

炕上的被褥也不咋好,屋里处处透着窘迫。

地上还放着一碗苞米面糊糊, 碗都豁了个口子,一点都比不上城里用的碗好。

这是乡下特有的老陶碗, 粗糙的很。

潘凤脸上带着一股子赤/裸裸的嫌弃。

白淑华有些尴尬, 让她爹娘坐在炕上,炕上干净。

婉仪, 你也快坐。

白淑华招呼着这个表妹, 没有给她们倒水喝,知道她们都嫌弃。

淑华姐, 你也快坐吧, 姨和姨夫这些年都很挂念你。

崔婉仪脸上看不出一点嫌弃, 在炕上坐下了,潘凤和白建国还站着不肯坐。

娘,她们是谁啊?杨叶子躲在门口,往屋里瞅着,有些怕她们。

闺女, 快进来, 叫外婆外公,还有小姨。

白淑华向闺女招着手,杨叶子走了过来,挨个叫了人。

乖……潘凤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给了她。

没有抱这个外孙女。

都这么大了。

白建国看着闺女, 又看看这个外孙女, 忍不住感慨。

是啊。

白淑华见她爸妈对自己的闺女是个这态度, 心里有些不舒服。

她从箱子里拿出一个毛毯子,铺在了炕上,她爸妈这才坐了下来。

娘……杨小旺提着裤子走了进来,让他娘给他擦屁股。

屋里的味原本就不好闻,这些更难闻了。

婉仪,你先出去转转,我给他把屁股擦了。

她这个表妹自幼都是在城里长大,没有下过乡,白淑华怕熏到她,连忙把她往外面拉。

这过的啥日子啊。

潘凤捂住了鼻子,忍不住又说了一句。

刘大娘和张婶子她们去找杨水生和杨老汉去了。

崔婉仪站在大门口,打量着这个村子。

她穿的衣裳在村子里格外的显眼,谁路过都要往这瞅一眼。

知青处,周文和王红梅,以及梁场长都坐上了拖拉机。

小文,红梅,记得经常回来看看。

吴英子和刘庆花嘱咐着她们。

刘燕子和齐苗躲在大门口,眼里满是嫉妒。

齐斌在最后面,看着她走了,心里像失去了啥似的。

以前在一个院子住着,隔三差五还能见上一面,这下好了,一面都见不到了。

赵猴子巴不得她走哪,自从那事过去后,他就很刻意的避着她,就怕在院子里撞见。

平时都不咋爱出门了,老实的不行,其他知青都以为他转性了。

他手上的烫伤,到现在还是很狰狞,上次他可算是长了记性。

拖拉机轰轰轰的声音,引的崔婉仪忍不住抬头看去。

正好和周文对视了一眼。

就这一眼,崔婉仪很快的移开了目光。

刚刚那一瞬间,她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冥冥中感觉她还会和她再见,不知道心里为什么会冒出这样的念头。

婉仪。

白淑华从家里走了出来。

淑华姐,刚刚过去的是谁啊?你说的是周知青和王知青吧,她们要搬到农场去了。

咋了?你认识她们?白淑华看向这个表妹。

不认识,我就是随口问问。

崔婉仪走到门口的时候,目光才收回来。

……小周同志,你们看,前面就是咱农场了。

周文和王红梅顺着梁场长指的地方看去,只见还没到地方,门口就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南岭农场四个大字。

这农场不是一般的大,里面有千亩地,光拖拉机就有五辆,还有收割机。

里面住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来这插队的知青,一种是被下放到这的人。

养鸭场,养鸡场,养鹿场,鱼塘……还有青年食堂。

拖拉机在一处院子门口停了下来。

这里的的房子,有点像城里的大杂院,单身的男女青年,住宿舍,两口子分到大一点的房间。

像周文这样一个人住三间房,还单独带院子的,在农场那是极少数。

小周同志,你先收拾,等收拾好,咱坐拖拉机,看看咱农场。

梁场长把这个院子,年前就让人给收拾了出来。

一直等着这个周同志搬进来哪。

宋知青去了北陵,他说啥也要把他的家属给安顿好。

真是麻烦你了,梁场长。

不麻烦不麻烦,往后有啥事,直接来找我就行。

等人都走后,周文才到处看着,看着这个上辈子住了一年多的地方。

灶房,厕所,卧室……客厅的地上,放着几个大箱子。

是宋清河让人买的来的。

王红梅的东西少,收拾好后,就来周文这帮她一块收拾了。

这不是一天能收拾好的,周文只收拾的晚上能住,就和王红梅出去,一块逛农场去了。

那是谁啊,新来的吗?农场的人纷纷看向她们,忍不住议论着周文和王红梅是谁。

梁场长咋亲自带着她们啊?是啥身份?之前有这待遇的还是一个下放到农场的啥大人物。

这个大人物就住在周文的隔壁。

那个围着红围巾的,长的真漂亮,咱农场的沈蓉都比不上她。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的。

她们口中的沈蓉是被下放到这的一个教授的闺女,住在牛棚区里。

场长,不好了,咱农场的那台收割机出故障了。

大老远的就听见管机械的小刘朝这边喊。

梁场长一听顿时急了,那是农场唯一的一台收割机,还是从德国进口的。

他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才给他们农场要来一台。

可不要小看它,就这一台,能顶的上多少劳动力,南岭公社来借过几次,他都不肯外借。

这就是个金疙瘩,农场的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把它给用坏了。

农场每次用收割机,都要挣的梁场长的批准才能用。

这次说来都怪副场长,他一直想学收割机,就让小刘给他打开了停放收割机的屋子。

也不知道咋捯饬的,把收割机给捯饬坏了。

等梁场长和周文她们赶到机械房的时候,副场长柳天海急的头上都是汗,身上的棉袄都被汗给浸湿了。

老梁,老梁,这咋整啊,我没怎么碰,它就坏了……柳天海急的像火烧眉毛似的,见梁场长过来了,急忙走了过去。

早知道这家伙这么容易坏,他说啥也不碰它。

农场的技术员也在这看了半天,没看出啥头绪来。

他会修拖拉机,但不会整这德国的收割机,不敢修。

这可是进口的,这一片就他们农场有这一台。

老柳,你好端端的碰它干啥。

梁场长急的直挠头,围着收割机转悠了一圈,问技术员是哪坏了,技术员也不知道。

收割机上有德国的字,他看不懂,更别提修了。

我记得和收割机一块送来的不是还有个小本本吗,拿出来快看看。

收割机是梁场长的命根子,他这样一说,小刘急忙去找了。

这咋办,要不给上边发电报吧。

农场只有一个会开收割机的知青,当初被农场送到上面集中学习如何开拖拉机。

他也只会开,不会修,但说不定当初教他们的人会。

给上面发电报能有啥用,当初教他们开拖拉机的德国技术员早就走了。

梁场长要是给上面发电报,说不定还会把骂一顿。

当初他是左保证,右保证的,在领导面前卖可怜,这才把这个大家伙请回农场。

现在坏了,他都不知道咋和上面交代。

全国才进口六十七辆收割机,其中一辆在他这还坏了。

这都怪我。

柳副厂长自责的不行。

把那个小本本拿来也没用,咱这没有懂德语的。

那个小本本李技术员早就看过了。

听到他这样说,柳副场长心里顿时像吃了冰疙瘩一样,哇凉哇凉的,老梁,你该咋和上面说,就说吧,上面咋处置我,我都认。

柳副厂长蹲在了地上,眼眶发红。

这台收割机是农场集体的,国家集体的,被他给弄坏了。

王红梅没想到弄坏了这个东西,这么严重。

我看看吧,我能看懂点德语。

周文站了出来。

梁场长,柳副厂长,还有李技术员,包括王红梅,都纷纷不可思议的看向她。

尤其是柳副厂长,他擦了一把湿润的眼睛,从地上站了起来。

一个大男人,为了一台收割机,竟然急哭了。

你……同志,你真会德语?他看着她,就像看着救星似的。

周文点了点头,在城里学过一点。

等小刘把小本本拿过来后,梁场长一把抢过来递给了小周同志。

周文先翻了一遍,看了个大概,然后来到收割机旁边,梁场长和柳副厂长都巴巴的跟在她身后。

随后,周文把本本上的东西对照着收割机,给在场的人讲了一遍,尤其是李技术员。

同志,同志,你等我一下,我去拿个本子记下来。

李技术员急匆匆的跑出了机械房,鞋子在半道上都跑掉了,又回来捡鞋。

这个李江民咋了?这样的急。

李江民……旁人喊他,他就像没听见似的,一眨眼就跑了老远。

这是出啥事了?能出啥事,我看他就是不想理人,仗着自己会修个拖拉机,整天拿着下巴尖看人。

扛着锄头去地里翻地的知青们,说着李江民的不是。

你们听说没,咱农场搬进来新人了,还是梁场长亲自去接的人。

估计又是哪个下放过来的。

说话的人啃了一口手里的地瓜,没当一回事,走吧走吧,翻地去,听说食堂的萝卜被偷了,整天伙食这样差,也不说给咱改善改善……同志……这能修好吗?柳副场长小心翼翼的问道。

您叫我小周就行,这个不好说,不过应该没啥大问题,本子上说了这种情况。

柳副场长见她这样说,心里稍微的松了口气。

等李江民把本子拿过来后,周文一边说,他一边记,后面用了半个小时就找出来问题了。

修好的收割机在机械房门口正常的工作着。

柳副厂长差点喜极而泣。

周同志,真是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我我……要是没有这个周同志,收割机修不好,他可就成农场的罪人了。

好了好了,你下次要是再想学,就让农场的那个薛知青教教你。

梁守义拍了拍他的肩膀。

柳副厂长之前找过薛知青,也和他学过。

见他开着这样的轻松,他以为自己也学的差不多了,就想偷偷的过来试试,谁成想,出这事。

周同志,今天真是多亏了你在,走,这个点也该吃饭了,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这的食堂。

梁守义对这个小姑娘,简直刮目相看,原本只在火车上见过一次,也不怎么了解。

后面他受县长的委托去请宋知青,没想到她成了宋知青的爱人。

刚来这的第一天,就这样的不巧,碰上这样的事,又很巧她会德语。

这个时候,会德语的人无论在那,那都是高级人才。

周同志搬到他们农场,他们农场这下,可沾了她的光了。

周……周同志。

李江民叫住了她,周文停了下来,扭头看向追过来的李技术员。

李技术员看着她,脸微红的挠了挠头,周同志……我叫李江民。

梁场长一看这情况不对,连忙说道,小李啊,你再回去检查检查收割机,以防万一。

场长,收割机已经好了……李江民见梁场长这样说,只好遗憾的看了一眼面前的周同志,然后跑回去检查收割机去了。

老梁,你先带着周同志她们去食堂,我回家一趟这就来。

周文帮了他大忙,柳副厂长说啥今个也要请客,他回家拿钱和票证去了。

场长,这是谁啊?一路上,碰到的人,大多都是男知青,一个个都绕到了这边,故意和他们撞见。

这是新来的周知青,王知青。

这些人的心思,梁场长看的一清二楚,心里焦的不行。

宋知青把周同志托给他了,这群单身的男知青,一个个的往上凑。

不行,等明个他就要放出周知青已经登记结婚的风声。

作者有话说:三更在十二点,先睡吧,宝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