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吗?明知道他讨厌极了他, 还要一个劲儿的往他眼前凑,怎么这么欠呐?虞小墨大眼睛翻了翻,嘟着嘴凶巴巴对面前的人说:你给我让开点, 挡着我的盆栽晒太阳了!我今天不想练字,不想读书, 你少来烦我!姐姐不在, 他心情不好, 大哥也不知为何放松了对他的管教,他也懒得装乖,不喜欢柳空逐就不去上他的课,要不然真怕自己忍不住想揍他。
小公子真是越发顽劣了,读书习字是为了你好,你怎就不懂我的一番苦心呢?柳空逐轻叹,仿佛真是为了他好似的, 还探手想摸一下盆栽。
虞浓砚抱住盆栽挪开,警惕道:你想干嘛?别动手动脚!我只是看着苗子这么小, 怪可怜的, 想给它输点灵气罢了。
柳空逐缓缓笑起, 小公子为何这么紧张?一个盆栽而已, 我都碰不得吗?就是不让你碰!这是我姐姐给我的, 才不要让你的脏手摸到!虞浓砚冲他做了个鬼脸,抱着盆栽进了里间, 放在自己的床头柜上。
柳空逐看着他肉肉的小身影, 半点也不生气,小公子最好真的能守住这盆栽, 可千万不要让歹人夺了去。
留下这句意味不明的话, 他转身离开了虞浓砚的居所。
虞浓砚眉头一拧, 神经病,莫名其妙。
他一定要找机会和大哥好好说一说,这人精神状态真的有问题,让他来教自己读书,教坏了怎么办?他还是个单纯可爱的小娃娃呢!虞浓砚嘟着嘴爬上床抱着盆栽继续想,可能因为现在是夏天,所以它长得有些慢?到了明年春天,会不会长得快些?……落月渊地处靠南,是个春夏秋冬只热不冷的地方。
但是北州就不一样了,即便是八月盛夏,北州靠近三昧山的地方,终年白雪覆盖,是一点温意都不会留存的苦寒之地。
小迷就是被扔在三昧山下的孤儿,那会儿他该是刚出生,浑身皮儿还没长开呢,奶也没吃几口就被抛弃了。
而三昧山脚下看守山门的老和尚,在冰天雪地之中发现了这个小娃娃,秉着出家人的慈悲心肠,他将这小娃娃抱回了山里,看看山里谁有养孩子的经验,能将他抚养长大。
这真是难为三昧山的出家人了,他们大多都是在北州院念书,学的还是佛理,从小就洁身自好,且筑基后就进了三昧山,恋爱都没谈过,哪来的机会养孩子啊?再者,山里的僧人都是苦行僧,他们会在入山后强迫自己辟谷,三昧山里除了雪莲和几样自家种植的蔬菜,连颗辟谷丹都没有,拿什么喂小娃娃呀?他们当时就想着,要不将孩子送到北州院,找个靠谱的学司收养,也好过让他小小年纪,就跟着他们这群头上无毛的,在三妹山苦修。
老和尚去摇摇头,拉开包着孩子的布巾给他们看,你们瞧这孩子,一看就是刚出生不多时就被扔在雪地里,我捡到它时身上都发紫发僵了,险些一命呜呼,去北州院的路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这孩子来说呢?万一路上冻死了怎么办?老和尚说的极有道理,到底是个出生没多久的婴孩,即便有panpan灵气护着,身处刺骨风雪之中,也难以抗得过去。
而且佛家讲究个缘法,这孩子既然是在山脚下出现,那就是和三昧山有缘,最后白眉飘飘的主持老头说,孩子他来养,小迷才被正式留在了山里。
白眉主持年轻时也是个经历丰富的男人,他曾有过一段姻缘,也有过孩子。
虽然后来离了,孩子跟着他娘走了,但是比起山中其他老光棍,白眉主持无疑是最有经验的一个,这个抚养人的身份非他莫属。
他去天池取来了雪莲花,将花蕊中甘甜的汁水挤出来挤出来当奶喂他,如此,才慢慢将小迷抚养长大。
等小迷两岁了,未免他天天喝花汁吃花瓣菜叶会营养不良,一群大和尚才忍痛将他送去了北州院。
白眉主持不放心,还揽了北州院一门课,每旬都会下山去看看孩子,小迷又大了些后,也会经常和主持回去,看望疼爱他的僧人们。
所以小迷是早就定下要入山受戒,正式做和尚的,这次代表北州院参加完大比,他就没再回修院,和押送犯人的师兄们一起回了三昧山。
他进了山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白眉主持的禅房找他。
慈心爷爷!我回来啦!我给您带了好多好吃的!慈心爷爷,您在不在呀?白眉主持的法号为慈心,小迷是个乖巧又有礼貌的孩子,他虽然急着想见到慈心,但还是耐着性子,先敲门询问里头有没有人。
进来吧——等房里传来慈心和蔼的声音,小迷才咧嘴笑着,自己开门走了进去。
他颠颠地跑到慈心面前盘腿坐下,露出可爱的小虎牙道:爷爷,我回来啦!嗯……慈心虚虚抬眉,半耷拉着眼皮儿问小迷,如何?此次比赛可有什么收获?赛场之上可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小迷重重点了下头,给慈心说了大比的过程,说到自己输了时,他一点也不沮丧,还笑嘻嘻地夸了陈慕玉半晌,能遇到这样的对手,能有如此宝贵的比赛经历,他很知足。
慈心颔首,抬手摸了下小迷的光头,你能这么想是对的,平时我对你的教导没有白费,望你以后也谨记初心,莫要忘了,成败远没有经历来得可贵,苦修也没有在尘世走一朝来的收获丰盈。
除了小迷以外,三昧山从未收过年幼的弟子。
因为人在孩童时期,是对这个世界最好奇的阶段,他们应该多看看多接触不一样的事物,而不是自小关在山里,做一只井底之蛙。
佛祖有云,若心中有佛,处处便都是佛,所以山中弟子还会每隔十年入凡尘一回,心里有佛的自然会再回来,耽于世俗的,也不过是找到了自己新的归处。
小迷再次用力点头,慈心爷爷说的他一直铭记于心,爷爷您说得都对,这次去太初,我真的收获好大好大呀!我还带回来好多东西给您呢!慈心心中微讶,小迷出发前他没有给他任何财帛,所谓去时空空如也,来时也必定啥也没有啊?咋还能带东西回来呢?小东西不会在外头学了啥不好的,干了偷鸡摸狗的事儿吧?慈心心里有些紧张,一只眼睁大了些,偷瞄着小迷。
就见小迷从百宝袋里拿出一个硕大的木盒子,献宝似的摆在慈心跟前,打开,拿出了一盘盘……吃的?爷爷,这是素鸡、素鸭、素火腿,金汤小豆腐,蜜汁核桃仁,麦芽松子糖,三鲜山珍烩,什锦粉丝煲,南瓜五宝粥……小迷耐心地介绍着每一道菜,和念经似的,叨叨了好久。
木箱子是琼山研发的保鲜箱,有和乾坤袋一样的保鲜效果,只是内置空间不做变动,能放的菜数量有限。
但是搁里头的菜不管过了多久都是热乎,一拿出来就有各种霸道的香气,铺满了整个禅室。
也让自认苦修多年,定力超群的慈心,起了一点点的口腹之欲。
真的就一点点,没有再多了!慈心捋了捋自己的眉毛,不露声色道:这些都是哪里来的?那鸡鸭的一听就是荤腥之物,你怎能带回三昧山来呢?素的,爷爷!这些不是真的鸡鸭,都是用豆腐皮做的素食!小迷焦急比划,爷爷您放心,我这次带回来的菜都是咱们可以吃的,是东州院的朋友们送我的,不信您尝尝?没有杂质的,味道可好啦!豆腐?东州院?慈心挑起眉梢,可是临近琼山那修院?你方才说起他们,我还没反应过来,今年大比东州院倒是出人意料了。
嗯!东州院的人可好了!琼山的弟子也很亲切,您快趁热尝尝这些吃的,听说都是琼山的特产,也是特地为我们吃素的修行者研制的佳肴,冷了就不好吃啦!小迷急着催促,他是真的觉得很好吃,才会带回来分享给慈心的。
好,爷爷这就吃!慈心摸摸他的光头,也不再装腔作势,孩子的一片孝心,他自然是要成全的。
于是他拿起筷子,将这些美食一一尝了个遍,细细品味之后才放下筷子,满面红光道:确实口味极佳,琼山有心了。
不过这些佳肴看着制作工序就不简单,我们是苦行僧,还是莫要花太多心思在口腹之欲上——那可惜了。
小迷垂着脑袋沮丧道:琼山的虞姐姐本来说,会派人来我们三昧山,教伙头僧怎么做这些素菜的,我本来想爷爷吃着若喜欢就会答应她,这样山里的伙食也会好很多……慈心闻言话锋突然又一转,但是于我们来说是口腹之欲,于火头僧来说却是历练的机会,复杂的做菜工艺就是他们的苦修,为了他们我们忍忍又何妨呢?小迷一听立马抬起头笑了!爷爷说得对!山里引进这些素食是为了火头僧修行,我们不能这么自私,为了自己毁了他们的机遇!慈心赞许点头,就是如此,不过还有个问题,做这些菜的食材又该从哪里来呢?虞姐姐说会送我们种子!小迷立即道:我们可以在后山种呀!自给自足!三昧山是个很奇怪的地方,它半座山是大雪遮天蔽地,另一半却四季如春,很适合种植这蔬菜和药材。
他们虽然苦修,辟谷之后很少进食,但是药材却种了不少,僧人出去游历时都会带上些,以备不时之需。
这位虞道友真是心善,这么多好东西,竟然不求回报赠予我山,也是难得……其实慈心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他们三昧山和琼山素无往来,怎么这位道友突然又是送菜谱又是送种子呢?慈心也不是怀疑什么,只是三昧山偏居北州,很少与其他门派来往,突然遇上个这么好心的,有点难以置信罢了。
这时小迷挠挠光洁的脑袋,嘻嘻笑道:也不能说不求回报吧?虞姐姐希望我们去他们那儿建个寺庙,再派几名僧人去常驻,就像是三昧山的分部,替他们城里的百姓诵经传道,也替犯了杀生的修士祛除心中魔念。
三昧山最拿手是什么?是念经去魔气。
为什么犯了事儿的罪大恶极之人,都会被送来佛心塔关押?因为杀孽太重身缠因果的人,必定会滋生大量魔气,这种时候为他们诵经去魔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对于他们来说这便是最重的惩罚。
但魔气少的,多听听经文是可以洗涤心灵的。
琼山要组建军队,自然要做好一切后勤措施,心理治疗肯定也不能少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