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046.《长安错》 > 正文 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太后指婚

正文 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太后指婚

2025-04-02 10:24:54

崔玄是绝不想娶清儿的,那清儿虽然美艳诱人,却深有心机,他可不想天天在家斗心眼玩。

清儿自也看不上他,这崔玄空生了一副好容貌,有个好出身,却心底单纯,没有上进心,跟了这样的老公,还不窝囊死?所以听到千金公主说道是太后的意思之时,两人都如同五雷轰顶一般,表情非常痛苦。

千金没有想到自己一心撮合的良缘在他们看来竟是畏途,想起自己和温挺的悲惨婚姻,也不觉灰心。

她退一步想,玄的事暂且由他去,愿意找什么样的就去找什么样的去吧,反正现在他也没有犯病之虞了。

倒是武若青如此钟情清儿,倒要帮他一帮。

想到这里,便叫道:若青,你在门外看什么呢?进来说话吧。

武若青如梦初醒,表情疑惑着从门外进来,自我解嘲的笑道:奇怪,平白觉得那字好亲切,不觉就走了神。

公主叫我进来何事呢?武清儿嘲笑道:那字是神仙写的,所以你才会看走了神!武若青宠溺的看着她一笑,没有说话。

崔玄还在挂念着祖母说的太后指婚的话,不觉大感头痛。

看到武若青,心生一计,凑到他耳边道:武公子,你有所不知,我奶奶进宫求了太后,要把清儿许配给我呢。

我想我们兄弟一场,我不能夺友之妻吧,所以透个信儿给你,你可要抓紧想办法啊。

武若青一震:什么,我这就进宫求见太后,请求恢复我的本姓,然后向清儿求婚。

崔玄喜得咧嘴一笑。

挠挠头。

若无其事地转过去了。

武若青转身望了清儿一眼。

道:清儿姑娘。

我知道你眼里没有我。

觉得我没有临淄王身份高贵。

但临淄王已有妻室。

你即使嫁过去。

你是侧室。

而我武若青还未娶妻。

你要是嫁给我。

我用心捧着你。

绝不叫你受半点委屈。

清儿笑道:我都相信你。

可是你也姓武。

我们怎能成亲呢?瓜田李下。

还是不要叫人说闲话地好。

千金公主插口道:清儿啊。

我作为你地长辈。

有一句话说给你。

听不听由你。

你看啊。

崔玄是崔门大宗地独苗。

又是温氏地嫡系正派。

出身是没得说了。

人物如何。

你也亲眼所见。

太后也颇有意思要把你指定给他。

我觉得你们挺般配地。

你放开了说。

你觉得怎么样?清儿皱了一下眉头。

道:好是好。

但我真地不适应崔公子那样地人。

千金公主叹道:唉。

儿这孩子心机单纯。

没有政治野心。

确实不适合你。

我就回禀太后不勉强你们了。

她不动声色的为自己找着台阶,一边暗暗观察武清儿的神色。

武清儿果然喜出望外,如释重负一般,对千金公主盈盈下拜致谢道:多谢公主海量,宽恕清儿亵慢之罪。

千金公主知道二人果是无缘。

便一心帮武若青完成心愿起来,道:你看若青如何?清儿心思这千金公主真够多事的,哪里有一人提二媒的?难道我武清儿就非要在你千金公主手里成就姻缘不成?看来我今天这个宴会是来错了。

心里思量着,便道:公主,武公子是不错,但我们是兄妹行,会惹人耻笑的。

武若青道:只要你愿意,我这就进宫去求太后恢复我的本姓,求娶你为妻。

清儿在他们的挤兑之下,退无可退。

只好转移话题道:我去看看临淄王好了没有。

说完抽身而去。

武若青恼地握紧拳头。

往柱子上砸去。

千金公主望着他,道:我感觉这清儿好似对临淄王颇有意呢。

武若青道:那临淄王有什么好?守着一个苇娘。

还和她打情骂俏,这样的男人能托付终生吗?千金公主幽幽道:临淄王为什么就没有恶报呢?武若青一愣。

随即恨恨道:是的,他一定会遭到恶报的!他不知珍惜感情,为人薄幸寡情,一定会有报应的!千金公主道:你若是真想娶到清儿,就赶快进宫,求太后改你的本姓,申诉你的愿望,太后会同意的。

武若青如梦初醒,别了千金公主,便往皇宫中去。

武后刚刚处理完肃州百姓王瑞进献奉天承运,武氏为王地符石之事,心中一阵得意。

眼见得文武大臣们闻风而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改朝换代之前的前奏之声了。

外州的百姓在官员的指点和煽惑之下,纷纷进献符瑞之物,劝太后代天行命,亲自登基为帝。

整个天下竟都是一个呼声了,要武氏革新唐命,建立新朝了。

听说武若青来见,更是高兴,有心与他共同分享这喜悦,便命人快传。

武若青进来后,刚刚张口请了安。

武后便命人将符石拿给他看。

武若青细细读了,笑道:这事史书上记载的多了,骗骗小民可以,太后怎么也信这个?武后不觉就把脸阴沉了下来,把符石取了回来后,小心的放在案几上,问道:你来何事?武若青早已打好了腹稿,此时侃侃而谈,道:侄孙此次前来,是为了恢复本姓贺兰。

想我贺兰氏,如今只有我这一个后代,却不能奉祖先正朔,反令祖父祖母成为泉下饿鬼,无人祭祀,岂不可怜!既违太后爱姐初衷,又伤若青子孙之孝。

天下讥议纷纷,都说太后排斥同宗,私亲姐家,又说若青贪恋富贵,为求朝廷世爵,自卖姓氏,种种言论,噪杂难听。

不一而足。

请太后明察,恢复侄孙本姓,息小民无知之言。

武后静静的看着他,感到非常奇怪。

不明白他为何这么没有眼光,竟然会在武氏就要临朝之前,来提恢复本姓地事情。

真是一个混账,和他那个爹爹武敏之一样,是个扶不起来的东西!她微微笑道:你说的不无道理。

只是你若是恢复了本姓。

又怎么做得周国公呢?这可是太后娘家才有的恩典啊。

武若青一愣,道:侄孙不要做周国公也罢。

武后又是一笑:难道你不想想,如若朝廷不日发生大变,你还可能凭借这个姓氏为王呢?武若青一个从巴州小地来的青年,哪能听懂悟出武后的弦外之音。

能当上周国公都已是妄想,更别说南面道孤了。

他以为武后是打趣自己,便也跟着嗤地一声,笑道:封王我也不稀罕。

总不能让祖先成为无祀之人吧。

武后放声大笑:好一个孝顺地孩子!也好,你不要姓武也好,但我要如何封你倒是一个问题了。

武若青以为武后喜欢,便想趁热打铁,道:太后,孙子想随太后赏个什么,都是好的。

总比还在巴州受苦的好。

就是有一样事,挂在孙子心间,来时娘再三嘱咐,要我禀告太后。

武后见他打住不说,便问道:什么事,你说。

武若青道:是侄孙的婚事。

母亲说侄孙如今已经十七岁了。

家里缺个一起奉祀宗庙的人。

但因侄孙是太后的至亲,她不敢做主为侄孙定下,因此嘱咐侄孙这次进宫一定请求太后指婚,把这事给定下来。

武后沉思了一下,问道:你要求改姓和娶亲都是你母亲嘱咐的吗?武若青点头道:是。

武后笑着骂道:你母亲小户人家出身,见识自然不高。

不过你既然和她一样看法,我倒也不好强拦。

你说你要娶妻,也好,传我的旨意,叫千金公主定下人选。

我知道钦点就是了。

只是一点。

你这一不是我地侄孙,便不是周国公地身份了。

妻家地门第就不能过于挑剔了。

武若青一心想板上钉钉,把事立即办妥。

便道:千金公主已是知道了侄孙母子的打算,她前日还说,承嗣大哥有个女儿叫做清儿地,长的聪明俊俏,说是太后要是同意,她就帮我说去,亲上做亲,不比什么好?武后眼睛一亮:你见过清武若青被她地眼神逼的连连摇头道:我怎么会见过她?是千金公主说地。

武后懒懒道:也罢,既是你做不成武家的后代,做个武家的女婿也是好的。

也该有你的福禄。

去吧。

叫你那糊涂的娘安心。

就说,太后全都照她的要求做了,就是希望她今后莫要后悔。

武若青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办地如此顺利,不觉手舞足蹈,喜形于色。

山呼谢恩之后,便要匆匆离去。

武后叫住他道:你空口无凭怎么办?料那武承嗣也不会听你的。

婉儿,你来给若青拟个旨意,随他一起去见千金和承嗣,我这好事就做到底吧。

待到婉儿拟好旨意,二人一起奔赴千金公主府第。

千金公主一行人还正围在临淄王床前说笑,一个仆人飞跑着进来,报道:公主!快!太后有旨,传令接旨呢!千金公主心知是武若青请旨回来了,便笑道:你们稍待片刻,我去去就回。

正安排着,婉儿已经捧着旨意,和武若青一起进来了。

众人一起跪下,山呼太后万岁。

婉儿面沉如水,宣道:太后有旨,千金公主、武若青、武承嗣、武清儿接旨。

千金公主道:上官,承嗣不在,你宣吧,我把旨意转述给他就是。

上官婉儿点点头,道:武若青,本姓贺兰,并非武氏。

原因元庆等人获罪岭南,武氏乏嗣,故以武若青之父贺兰敏之入嗣武门。

今承嗣、三思武门后代昌大还京,岂能令武氏有孙,而贺兰无后?特推恩武若青复其本姓贺兰。

又贺兰、武氏本是两姓之好,哀家实不忍人亡亲断,特旨武承嗣之女武清儿嫁与武若青为妻,永续旧好,即着由千金公主料理此事,务必尽心尽美,曲尽崇礼外家之意,钦此。

千金公主、武若青高声道:臣领旨!武清儿面如土色,叫住上官婉儿道:昭仪请慢走,小女子有下情禀告太后,求昭仪代为转达。

小女子听说一日为兄,终生为兄。

我与武若青一直以兄妹相称,人人知道我们乃是同宗,一旦成其夫妇,小女子恐怕路人说武氏有**之事,为人不齿。

上官婉儿却不管他们这些闲帐,看了一眼千金公主,见千金对她摇头,便道:我只负责传旨,你若有话,可直接进宫对太后说,请恕婉儿不能从命吧。

武清儿是怎么看武若青怎么不顺眼,此时看着他眉开眼笑的样子,简直恨不得拿锤子一下子一下子的把他敲到地下去。

荷花那边也早有人报去说是公子和宫里的一个女官来传旨了,她慌忙跑过来,看是出了什么事。

来了方知道,原来是儿子改姓了,太后还给指了婚,是武承嗣那厮的女儿武清儿。

她看着武清儿模样还好,但听她语气看她态度,仿佛是极其不想与儿子婚配似地。

什么好稀罕的!你们不稀罕我们,我们还不稀罕你呢。

于是,一心要为儿子赌回这口气,跑到清儿身边,上上下下撇着嘴看:这就是武承嗣那厮的女儿吗?以为是什么样个人物,原来小妖精似的!若青,你怎么不好好求求太后,怎么给你挑了这么个主儿!我可是不敢要这样的媳妇!武清儿看着荷花挤眉弄眼的荒唐模样,不由捂住脸哭着跑出去。

武若青气的脸色发白,一边埋怨母亲,一边叫道:清儿,清儿,你不要走!便跟着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