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表哥万福_犹似 > 第522章 何为谥号(求月票)

第522章 何为谥号(求月票)

2025-04-02 01:21:19

朝野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周厉王在世之时,封了定北王,号定王,镇守北境。

轮到殷怀玺,皇上在定北王的基础上,又加封了武穆,号武穆王,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汲冢周书》称: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

《谥法》称: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历史上获武穆二字追谥之人屈指可数,几乎每一个,都是旷烁古今的赫赫名将,岳飞就是在死后加谥了武穆。

武穆二字,在历朝历代有多大的份量,可见一斑。

皇上封了殷怀玺武穆王,这又是何等的器重?但问题是,武穆二字在历史上多为谥号。

何为谥号?是给死者追谥生前的事迹、品德、功过的追谥,上谥是歌功讼德,中谥也是缅怀追思,下谥就有贬低的意思。

之前皇上封殷厉行一字并肩王,号周厉王时。

朝中就有大臣跳出来反对,直指:厉字不德,有荒、暴、杀、恶之意,不应予以功臣。

皇上直言道:先皇为皇弟取名【厉】字,是取其严、肃、猛、磨、锋利之意,而皇弟多年来,如国之锋刀利刃,内镇国土之安详,外降邦外之凶悍,却是不负先皇期许,理应在追谥厉号,以示祖有德,己有功。

武穆肯定是上谥了,只是武穆二字多为死者追谥,活人不见有,殷怀玺人还活着,怎么就追封了武穆?是觉得唯有武穆这二字,才足以表达皇上对殷怀玺的看重?还是想让殷怀玺效前人之风采,武穆之功绩,为大周立汗马功劳?亦或者是有了周厉王前车之鉴,皇上是想以武穆二字震慑朝纲宵小,使之不敢欺殷怀玺年弱、残病之身?总之不管皇上到底是怎么样的,既然是加封了殷怀玺武穆定北王,那就是加封,朝野上下,无人敢多说半句。

消息传到宫外,进了虞幼窈耳里。

虞幼窈险些气哭了:狗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追封就追封,什么名号不能追加,非要给表哥追加这么一个莫名奇妙的封号?是觉得表哥活着碍了他眼了,还是嫌表哥身体太好了,希望表哥早死早超生?屋时支了碳炉,上面摆了铁丝制的烤架,鹿肉烤得色泽油亮,嗞嗞地响,屋里飘满了辛香的烤鹿肉味道,以及似有若无的葡萄酒香。

昨儿那头雄鹿个头不小,府里各人送了一些,还剩了一半余。

虞幼窈收集了鹿血,寻了古方泡了鹿血酒,也做了一些鹿血粉,对烤鹿肉也十分喜爱。

周令怀翻烤了鹿肉,觉得鹿肉烤得差不多了,就夹起来,用刀子切成了方便入口的小块,递给了虞幼窈:鹿肉烤好了,趁热吃。

虞幼窈气都气饱了:我哪还吃下去。

周令怀笑了:前朝有一位抗金名将岳武穆,你近来读了不少史书,可有看过他的生平事迹?虞幼窈点头:岳武穆战功赫赫,因功高震主,在除夕之夜,被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残酷杀害,后几经平反,长达了八十多年,才得以彻底昭雪!周令怀赞许道:史记没有白看,岳武穆死后14年,秦相寿终正寝,秦家失势,朝中主战派,看到了岳武穆平反的希望,要求为岳武穆平反,被高宗所拒。

虞幼窈向来聪慧,一点就透:因岳武穆之死,是高宗皇上造成,平反了岳武穆,高宗威严名声就过不去。

这一点和当初表哥为周厉王平反之时,又何其相似?!周令怀继续道:直到,金主撕毁和议,兴兵南侵,危亡之秋,主战派再次要求为岳武穆昭雪,高宗迫于无奈,只得作秀,将岳家流放诸人赦免,这一举措,与平反昭雪毫无关系,仅仅只是迫于形势,略施仁政,岳武穆始终背着所谓的奸党,谋反之名。

虞幼窈知道,这只是开始。

高宗退位,他的儿子孝宗登基,为了平衡当时,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势力,重新为岳武穆平反了冤情,然而在平反告词中,对岳飞之死却写得云山雾罩,承认了岳武穆之冤情,却又不肯明言直说,对岳武穆冤狱,未进行任何的甄别与复查,平反不够彻底,让岳武穆仍留污迹,被世人说道。

虞幼窈点头:高宗退位之后,以太上皇自居,退位不让权,孝宗受其父影响,对岳武穆的冤情,并没有太重视,只是碍于当时主战派的强烈要求,不得不如此作为,但平反不彻底,依然让岳武穆蒙受不白之冤。

孝宗十七年,朝廷才正式为岳武穆赐谥,太常寺拟请谥以忠愍(悯),被孝宗退回,令别拟定。

复议的结果是:兹按谥法,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谥武穆。

虞幼窈皱眉:岳武穆因谋反被冤死,武穆再有份量,名头再好听,可从忠愍(悯)降为武穆,这是孝宗对岳武穆的贬低,仍不算完全平反,对岳武穆来说,一个【忠】字,比任何字眼都来都重要。

周令怀颔首:之后,历经光宗,岳氏族人始终心意难平,牢记了【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不停地寻找平反的时机。

虞幼窈不是傻子,同样是被冤死的功臣良将,岳武穆却辗转经年,始终难以平反。

可周厉王一案,却几个月就平反干净了。

这真的只是因为,表哥平定山东,以及天下的悠悠众口吗?未必吧!当年,即便是金人都打到了江北,高宗皇帝仍然顾忌自己威严脸面,不肯为岳武穆平反,区区一个山东又算得了什么?周令怀继续道:直到宁宗即位,又历经了长达十余年,宁宗才追夺秦相的申王爵位和忠献谥号,改成了下谥谬丑,直指他的罪孽,然而好事永远多磨,随着主战派的失势,主和派再一次恢复秦相的爵位,武穆岳依然未得朝廷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