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配专治不服[快穿]❤金推 > 第512章 年代文里的极品小姑

第512章 年代文里的极品小姑

2025-04-02 01:11:46

顾棠走进了教室,这时候大学还没开始扩招,经济学院今年的新生一共5个班,除了经济专业两个班,剩下金融、国际经济贸易和会计三个专业都只有一个班。

155人全在教室里坐着。

这个年代能上大学是非常难的事情,教室里的一百多学生态度都非常好,基本没什么迟到早退、卡点进教室、一边听课一边吃早饭的事情。

迎着这一百多尊敬的目光,顾棠走上了讲台,整了整别在领子边上的话筒。

大家好,我是顾棠,你们《经济学基础》的老师,这门课是经济学院的基础课,会贯穿整个大一的教学。

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事情可以来找我。

顾棠先倒了杯水,粉笔泡了泡才开始在黑板上写字,有效减少粉尘。

总之既然要当老师,还是个短期内用不到PPT的老师,劳动保护也是很重要的。

她转过身去的时候,教室里稍微起了点嘈杂的声音,留学阿美莉卡的作者!她已经稍微有点知名度了。

其中经济专业的同学应该已经认识我了,我还同时担任经济专业两个班的辅导员。

第一节课,我们的任务主要有两个。

第一,弄明白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几种分类,各大流派,以及主要分支跟发展方向。

第二,经济学能干什么,以及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虽然现在大学生还包就业,但是可以预计,教室里这155人毕业的时候,就得自己找工作了。

为了避免他们将来懵逼,顾棠决定在第一节课就先讲讲就业,虽然可能多数人都听不进去,而且也有可能听不懂,但是留下这么一个印象,未来不至于完全抓瞎。

毕竟现在的学生都是笔记党,大四面临找工作的时候,今天的课堂笔记肯定都还在。

顾棠的教学工作开展的不错,下课之后还有人拿了她出版的小说过来要签名,顾棠没有拒绝,都给他们签了。

到了十月份,顾棠的《不可避免的阵痛》写好了,一篇长综述,一篇专著。

当然综述的名字就没用阵痛了,就是正正经经的《改革开放与技术革新对我国现有产业的影响》。

顾棠把稿子先给吕院长看了看,您有推荐的杂志社吗?这得有一万字了吧?吕院长粗略看了看厚度,问道。

一万两千字。

顾棠道。

行,我先看看再说。

一万两千字,吕院长足足看了三天,写了半本的笔记,叫顾棠过去的时候,神色很是凝重。

质量非常高,帮助很大。

你的专著写好了没有?初稿已经完成了,正在精修,全文预计在22万字左右。

文章写的非常好,连错别字都没有,我没什么可改的。

吕院长表情严肃中带着一丝笑意,发吧,《经济学研究》。

当天下午顾棠就把稿子投出去了。

顾棠忙忙碌碌的,顾宜香现在也挺忙的。

她是有点心虚的,她现在住在高家,又没收入,高喜俊还时不时给她点零花钱。

于晓雨更是信任她,我给你钱你就拿着。

我跟老高都得上班,都是周末买菜,一买就是一星期的,我们两个老的也就罢了,你说喜俊怎么能吃不新鲜的菜呢?现在好了,有你在,你平常看书看烦了就出去溜达溜达,顺便就把菜买了。

于晓雨直接给了她一百块,顾宜香哪儿见过这么多钱啊?她整个人都慌了。

高喜俊还一脸责怪,给你你就拿着,大大方方的!别整天坐着,最多看一个小时的书就起来活动活动。

顾宜香是完全没领会到这里头的猫腻,所以这几个月下来,她学会了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

当然跟保姆还是有区别的,毕竟她不拿工资。

一个四口之家,家务是不可能少的,尤其是洗衣服这块。

现在的洗衣机还是双缸半自动的那种,声音大,还得在旁边看着,她根本没时间看书的。

不过她自己没察觉复习效果不太好,因为还有高喜俊监督她,隔三差五的还会问她一点基础问题。

不错。

高喜俊看着她虽然没偏出十万八千里,但是明显不正确的答案,镇定如常。

咱们这半年的时间是过一遍基础,等过年之后我再去给你找点习题集提高一下,这样肯定没问题。

顾宜香不要太感激他们,再一想大学四年下来,怎么也得四千多了,那就——再拖一遍地吧。

高喜俊喜欢吃菜花,一会儿出去买点新鲜菜,晚上给他做个菜花炒肉片。

不过出去买菜的时候,出了点幺蛾子,至少对顾宜香来说是幺蛾子。

顾棠的《留学生涯》这本书卖得特别好,出版社一开始是大书店铺货,后来又加印20万册,并且为了图书博览会再次加印20万册之后,连街边的报刊亭也有了这本书的踪迹。

顾宜香就是路过报刊亭的时候发现不对的。

老板一边看书一边在笑,顾宜香下意识就多看了一眼。

这一眼就看见了小黑板上第一排的大字。

顾棠新书到货!顾宜香倒抽一口冷气,直接冲着报刊亭走了过去,老板……顾棠的书。

15.8。

老板从下头抽了一本出来,放在了台面上。

顾宜香十分想说她不配,但是她不敢,顾宜香掏了钱,提着东西坐在旁边路边,花了不到一个小时把这本书翻完了。

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顾宜香完全没看进去。

什么玩意儿?哗众取宠,没有文学性,就是给人逗闷子的,完全没有文笔,就是无病呻吟!阿美莉卡怎么可能不好,不好那么多人想去!顾宜香火冒三丈,尤其是她的文学梦比顾棠比了下去,她再说自己文笔好,文字优美,但是——顾宜香气不过,直接把书撕了,又扔在地上狠狠跺了两脚,这才回去。

这书也不便宜,顾宜香这么一搞,买菜的钱不够了,第二天就又问于晓雨要钱去了。

于晓雨当面没说什么,私底下狠狠把她骂了一顿,这女人留不得了,吃咱们的住咱们的,还敢有小动作偷藏钱?高喜俊倒是没觉得她能私藏钱,两人住一间屋子,她能藏什么?那就肯定是偷偷出去吃好的了!我们委屈她了?她跟咱们吃的一样!高喜俊没反驳这个说法,他也觉得挺有道理的,这两天顾宜香的确是有点不太正常。

他想了想,再看看,不行就让她记账。

但是已经有了这个印象,而且钱数的确对不上,他们是怎么看顾宜香都有问题。

顾宜香这两天的确是有点心慌,但绝对不像高家人以为的是偷钱,顾宜香觉得他们都是一家人了,既然是一家人,花个15.8又能怎么样呢?她现在担心的其实是高喜俊后悔。

虽然她未来可期,以后也一定会比她小姑姑优秀的,但是现在看来,顾棠是稍微比她强一点的。

高喜俊会不会又去喜欢顾棠了?要知道他本来就是她小姑父的。

有了这个担心,顾宜香这两天分外的卖力,反而加重了高家人的怀疑。

总之原本就有的裂痕是进一步扩大了。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顾宜香跟这些人挺般配的。

因为高家人也偷偷去买了顾棠的书,明明是一家人,但是因为互相体贴,不好明着说,最终给顾棠贡献了五本销量,而且还是稿费10%的五本,就让人忍不住想说一声谢谢。

十一月,顾棠的综述发表,引了相关领域广泛的讨论,还带动当期的《经济学研究》加印了一次。

西海大学虽然是个偏向理工科的大学,但是这次出名竟然是因为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吕院长就非常开心,院系内的大会上,还专门表扬了顾棠。

我最近接到不少电话,想让咱们举办一次研讨会。

你这个文章写得恰到好处,写了方向写了提纲,具体细节写的不够深入。

不过我是不会答应的。

吕院长笑了起来,我都回绝了。

你马上就要出书了,现在开研讨会先把东西都讲出去,这本专著怎么办?等专著上市咱们倒是可以开个研讨会。

等会议结束,吕院长还专门叫顾棠去了他的办公室,吩咐道:校长昨天专门吩咐的,上头也有人对你这篇文章挺感兴趣的,这本专著一定要好好审核。

就不用给我看了,校长说了,要你自己的观点,不要被别人影响。

这一次再出书,待遇跟上次就不太一样了。

上回顾棠是去出版社自己谈的,这次不用她过去,编辑主动上门了。

办公室里坐着西海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咱们合作已经很好了,你前一本书就是我们出的,这一本我们也会全力以赴的。

而且这一本是专著,没什么出版社比大学的出版社更好了。

明年有图书博览会,这两本书会是我们出版社主推的项目。

顾棠还没怎么说话呢,那边编辑就开始一路恭维了。

其实顾棠也没打算换地方,不过还没谈到具体的条件,办公室电话响了,是《经济学研究》杂志社,他们也想要这本专著的出版权。

我们杂志社是很有诚心的,出版专著,我们才是专业的。

我们对提高你的学术水平非常有帮助。

办公室这么大点地方,这会儿的电话说是听筒,其实还有点外放的效果,西海大学出版社的人也听见了。

他立即就说了最高的条件,按照1万册出,稿费30%。

虽然对钱这个东西不是特别看重,但是从这个待遇的确是能看出来出版社非常重视她,顾棠婉拒了《经济学研究》杂志社。

不好意思,我这边已经决定好出版社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合作。

没两天,顾棠把合同拿回家,又去对面的酒店订了一桌菜送来,跟老两口好好吃了一顿。

顾大志看见合同一开始还有点不太满意,怎么才一万册?这出版社太小家子气了,你上本书卖得多好?顾棠就喜欢他这个态度,这是学术专著,一般人看不懂的,读者群体有限,一般人出学术专著,基本就是三五千的印数。

所以印数相对比较低,稿费会很高。

顾大志跟成佳惠立即就高兴了。

还是我女儿有本事。

他们看不懂肯定是他们的问题。

这笔稿费到手,顾棠的个人存款已经突破了50万大关。

趁着过年的功夫,她又给家里置换了一批新家具,把原先他们用的三合板衣柜也都换了。

顾大志是更加满意了,每天去厂里三句话之内,肯定就会来一句,我女儿啊……你们羡慕不来。

厂里的人都挺羡慕,都笑眯眯地围着顾大志恭维。

别的不说,自打厂子上了正轨,他们这工资也涨了,奖金也发了,今年过年厂子给置办的年货,最得意的是一人半头羊,上次这么大手笔,至少都在15年以前了。

还是顾师傅命好。

有这么个女儿,剩下两个儿子不争气,我也就没什么可求的了。

这话传到顾二兴耳朵里,他表面上依旧装着笑嘻嘻的样子,我是不如我妹妹,我脑子就没她聪明,我也没生在好时候。

但是私底下,他又去找他大哥顾一隆一顿抱怨。

她赚钱比喝水还容易,要说咱爸没在里头出力我是不信的。

这么跟你说吧,她出书赚的钱,比咱们两个工作到现在,赚的所有钱都要多。

不能吧?顾一隆脸色都变了。

哼,怎么不能?咱们那个好妹妹,在机械厂也算是名人,再说稿费这事儿,就算打听不出来具体的,大概比例也是有的。

就她那本书,每买出去一本,她就能赚一块多。

这不就几十万了?有一瞬间,顾一隆的呼吸都停止了。

顾二兴吃了口面,若无其事道:你没买吧?你没给她贡献钱吧?那肯定不会买!顾一隆反应非常激烈,就她那破书,谁会花钱?那就好。

顾二兴岔开了话题。

这个反应……所以他也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