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8章 说服

2025-04-02 01:04:47

院子里一有动静,大院这边的三房都醒了,不一会儿小钱氏和冯氏几个都开门出来。

她们一起,烧水的事自然就轮不到满宝来做了。

一对少年少女站在院子里对上大家了然的目光,瞬间尴尬得不行,俩人全都面色通红。

小钱氏开口道:满宝,你请善少爷先去屋里坐着,嫂子给你烧水。

俩人齐齐松了一口气,满宝应了一声后便带着白善去隔壁的小院。

白善脸上发烧,他其实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见一见满宝而已,这会儿见到了,说完了最紧要的事,他反而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白善挠了挠脑袋,看向她的书架,随手抽了一本书道:我走了?满宝红着脸点头,挥手道:快走吧。

白善在老周家大人们意味深长的目光中红着脸溜了,满宝也红着脸去打热水回来洗脸,她决定今天不见白善了。

白善也不好意思再来见满宝,至少今天是不好意思再来了。

于是大家便各自在家里玩儿。

一直在家里等着他们的白二郎迟迟不见人上门,不得不到隔壁找白善,你在家里干嘛呢?白善扬了扬手上的书道:看书。

白二郎就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忍不住又看一眼,确定后问道:这书不是拿倒了吗?你是在学着怎么看倒过来的字?他一头雾水,学这个有什么用?白善面无表情的把书倒回来,然后把书合起来放在一旁,问道:一大早的,有什么事吗?白二郎抬头看天上的太阳,不早了吧,我们去找满宝拜个早年?白善拒绝,今天还是别去了,明天吧。

白二郎惊奇不已,你竟然不去?白善轻咳一声,道:大年初一,还是不出门的好。

白二郎:……白善略有些窘迫的移开脸,转开话题,你明天要去你舅舅家拜年吗?不去了,今年就我爹和我娘过去,白二郎小声道:我舅妈想把我表姐许给我哥,我哥这边不答应,他们又想把表妹许给我,所以我和我哥今年都得躲着点儿。

白善明白,点头道:那明天再去拜年吧。

可是这样一来,今天就好无聊啊。

俩人对视一眼,都找不到事情做,不想读书,不想写书……白二郎皱眉问白善,为什么一定要明天才能去找满宝拜年?今天多好的日子呀,明天他们家人很多吧……俩人这边闲得很,满宝却很忙。

她先找了大哥,坐在他身边道:大哥,我和立学(三头)说了要带他去京城读书,你觉着怎么样?周大郎一愣,问道:三头吗?满宝点头。

他怀疑的看着满宝,三头能读好书?他可调皮得很,不怎么坐得住。

我看过他的功课,比立重立威读书时候可强多了,满宝道:村里的学堂已经不怎么适合他了,就算不去京城,他也该去县城里读书了。

她道:既然都要离家读书,不如去更好一点的地方,京城的先生和书都比县城多很多。

那里聪明人也更多,他见到的都是聪明人,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周大郎:是这样吗?周大郎就三个孩子,大头周立重今年留在京城看铺子没回来,下次要回来估计得年尾了。

大丫出嫁了,三头再走,他身边可真的没孩子了。

不过周大郎也只犹豫了一下便点头,行吧,这事得和你大嫂说一声。

反正他们夫妻俩现在还年轻,父母也都还在,并不用孩子跟在身边孝敬。

满宝就道:大嫂已经知道了,只要大哥答应就行。

周大郎:……你大嫂什么时候知道的,我怎么不知道?满宝便笑嘻嘻的撞了撞大哥的肩膀,这不是大哥没答应,大嫂不好说吗?现在大哥答应了,晚上大嫂会和你说的。

周大郎:……找完了周大郎,满宝转身就去找周二郎,也和他说悄悄话,二哥,三丫她说她不读书了。

周二郎不信,不可能,上次她娘让她回家和你大嫂学厨艺,她还说以后要去县城读书呢。

周二郎有些头疼,以前三丫挺乖的,胆子也有点儿小,结果每次二丫回来都悄悄的撺掇她,然后她就越来越喜欢读书,人也变得机灵强硬了不少。

这本是好事,但太强硬了就是坏事了。

满宝道:是真的,所以我要带她在身边,打算教她医术。

周二郎一愣,问道:学医术吗?她能学?怎么不能,她比三头还聪明呢,读书也比三头厉害,肯定可以学会的。

周二郎便想也不想的点头道:行,你带她去吧。

周二郎都答应了,更别说冯氏了。

她是最想让女儿学会一门手艺的人,学厨艺和做账都很好,但如果可以和小姑学医术,那就更好了。

冯氏高兴的往三丫的红包里多塞了几个铜板。

然后满宝去找周三郎。

周三郎一听说三头和三丫都跟着去京城,便想也不想的点头同意四头跟着去了。

老周头和钱氏是最后知道的。

满宝直接一句话通知他们,大哥,二哥和三哥他们都答应了。

老周头:……他最先反应过来,问道:他们花销的钱谁出?满宝笑眯眯道:爹,我出去花销的钱也都是公中出的,那当然还是公中出了。

别看满宝钱多,似乎不用家里出什么钱,但他们在路上的花销,到京城租住的房子,都是周五郎和白家商量着三家分担,用的都是老周头给的钱。

他们到京城后每个月交给容易做饭做菜的钱也都是周五郎交的,更别说满宝穿的衣服,鞋子之类的,这些都是二丫找人给做的。

钱当然也是周五郎付的了。

他们这一家子在京城的花销也都是从公中出,二丫记账的时候都会记上的。

老周头:……钱氏心里暗暗算了一笔账,对老周头道:没事,京城的铺子应该能负担得起。

所以,相当于京城铺子赚的钱,分到公中的基本要花光,不可能再给到家里了。

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