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南京一周后,池信接到MSF申请通过的邮件,进入前线救援人员的人才库,又过了两周,接到人力资源部门匹配的救援项目,前往伊国摩尔市,到此,用时差不多快三个月才完成。
采买了一些日常用品后池信开始打包行李,临走前一天王梵过来看她,顺便二次把猫接走。
我这个二妈啊,比你强多了。
你是正室,我才是后妈。
池信狠撸猫头,把它两只眼睛的眼角撸得上扬到极致,特别搞笑。
不都说猫像主人吗?我咋没看出来南南哪里像那个挨千刀的。
它像我。
,池信纠正。
王梵把猫拎过去,按住它想要逃跑的胖屁屁,问:你这次去帕市,见到柳山南了吗?见了。
猫耳朵被揪起,你去找他啦?没有,去慕士塔格峰路上碰见的,他执行任务,没说话。
真特么绝情啊!池信笑得无奈,翻着手里王梵送过来的衣服,你又给我买的啥?抓绒啊。
那边特别热你知道不?热吗?王梵眨眨眼,带着吧,万一冷呢?一片心意,池信把它塞进行李箱。
明天家里人都送你不?嗯,劝不听,非要送。
行,明早我过来接上他们,然后再接你。
池信长出口气,不用了,一大家呢,你那车坐不下。
王梵看着行李箱塞满,突然才意识到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真要远行了,不禁伤感。
……从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飞到伊国摩尔市,中间经历了三次转机,折腾两天后到达的时候池信感觉双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必须在机场休息两天才行,真心走不动。
根据人力资源那边提供的信息,会有一名工作人员过来接她,在异国特色的机场出口,池信等了大概半个小时才等到人。
请问你叫池信吗?突然听到英语中夹杂的名字,池信抬头,看见一位个子高大,肤色黝黑的男人,他穿着带MSFlogo的工作服,车上也有相同标志。
我是池信,苏哈是吗?男人点头微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没事。
池信左右手各一个行李箱,苏哈帮她拿到车上,往MSF医疗营地驶去。
……路上,苏哈热情地给池信介绍自己,介绍这片土地。
他今年三十四岁,本地人,在上一份工作失业后感觉生活无望的时候在人才市场向MSF提交了申请,被聘为翻译。
伊国常年战乱,在2017年的一次军事行动中,多个国际组织来到这里,最开始,MSF并不被当地所接受,后来MSF陆续为社群提供急需的医疗服务,慢慢才驻扎下来。
MSF在伊国有七百多名员工,其中九成是本地人,苏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曾在四个不同岗位工作过,但都是非医疗岗。
讲到这里,苏哈问池信,你准备好了吗?什么?工作吗?苏哈用力点下头,参加MSF需要巨大的抗压能力,如果没准备好,随时都会崩溃,当然即使你准备好了,也可能崩溃,我们一路都是这么过来的,而且,虽然战争结束了,偶尔还会有少数武装冲突发生,要时刻注意安全。
其实池信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听说过MSF,来之前也查了大量资料,报名非一时冲动,所以她当然有准备,就是不知道这份准备在遇到实际情况发生的时候管不管用。
……经过一座桥的时候,苏哈说:这座桥曾在空袭中被毁,战后经过了修复,才又能正常使用。
池信向外望,这座桥看起来有年头了,下面有河水流过,也不知道叫什么河,其实不仅是桥,战争之后,需要修复的地方太多了,包括人心。
我们的医疗营地有华人吗?有一位,来自你们中国香港。
听到有同胞在,池信忽然没那么紧张了,要是遇到什么不会的可以向这位同胞请教,疲惫情绪缓和了好多。
他叫薛畅,是行动支援经理,等到了我给你们介绍,正好今天他在。
谢谢。
经过四十分钟的路程,池信终于抵达MSF在摩尔市的医疗营地,下车后她第一眼看到的是外墙上一个巨大的MSF涂鸦标志,走到门口时有位门卫从岗亭中走出来。
嗨!莱思,这位是我们的新伙伴,池信,她来自中国南京。
池信放下行李,伸过手去,你好,池信。
你好,我叫莱思,欢迎你。
她应该也是本地人,有着本地的打扮和长相,头上裹着纱巾。
苏哈给池信介绍说:莱思是医疗营地的守卫,所有出入的人,除紧急情况外都要跟她登记。
打完招呼,莱思又回到工作岗位,苏哈带池信做好登记后走进去。
医疗营地的房子只有一层,样式简单,结构单一,和周边的房屋轻易就能区分开,苏哈指着西面一间敞开的门,说:这是你的宿舍,和一位护士一起住,先把行李放这吧,我带你去见其他人。
好。
进屋后,池信扫视一圈,屋内的设施同样简单,但很干净,放下行李后,池信随苏哈参观各个区域。
走出宿舍最先看到的是一辆刚从外面回来的车,司机下来做好登记后看见他们,招了招手。
亚洲人面孔,准确的说应该就是苏哈提过的那位叫薛畅的行动支援经理。
他知道池信,还没等苏哈介绍,先开口了,池信你好,我叫薛畅。
中文问候,把苏哈听得一愣一愣。
介绍完,他跟苏哈说那边有情况需要他过去一趟,带池信参观的任务转落在薛畅身上了。
等苏哈走了,他对池信说:可算来个同胞了,我在这说英语嘴唇都快磨破了。
池信一脸问号,听苏哈说你是香港的,怎么普通话这么好啊?我爸妈一直在四川做生意,十岁开始我就从香港搬到成都和我爸妈一起生活了,也算半个瓜娃子。
池信笑笑,当下觉得薛畅会是个有趣的人。
走,我带你认识大家。
最先去的是核心区域——医疗诊区,池信看到一位医生还有两位护士,大家只是简单招呼一下,便各自忙去了,他们国籍不同,但都比较友好。
这位医生是妇产科兼麻醉科医生,再加上池信这位外科医生,多数症状及手术都没问题。
走出诊区,薛畅说:这的医疗条件你也看到了,和三甲医院没法比,战乱的时候条件更差,今年已经好多了,各项设施依次建立,因为我们和医院不同,所以不需要配备那么齐全的人员,前面是厨房。
透过打开的窗户,池信看到一位黑人大叔在洗菜。
这位是厨师长瑞拉,他工作非常认真,厨房日常会遵守最高的安全卫生标准。
你好,池信。
厨师长胖胖的,看着做菜就会好吃的样子,他放下菜筐,擦了擦沾水的手,从窗户伸出来,和池信握了下。
欢迎你来到这里加入我们。
谢谢。
离开厨房,薛畅把整个医疗营地各个区域的功能给池信讲了一遍,除了前面那些,还有药库、实验室等,讲完后他又说:人力资源负责人出去办事了,要明天才回来,有什么事你都可以找我。
池信点头,问:这里有网络吗?有的。
那我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工作?明天吗?薛畅摇头,不用那么急,知道你飞过来很累,可以适应两天再进入工作就好,前面那位外科医生今天刚走,你俩算是无缝衔接。
池信松了口气,她之前出国都是旅行,工作还是第一次,所以特别需要适应。
对了,还有这个。
薛畅把池信领到中间的一处房子,很高,但很封闭,只有上方有几个小口,用作通风。
想到来时苏哈说的话,池信问,这间房是为了临时躲避冲突的吗?薛畅点头,对,不过你放心,现在情况好多了,基本用不到,只是告诉你一下用途。
怕池信担忧,薛畅特意安慰她。
……参观完,池信回屋收拾行李,之前见过的澳籍医生回来,站在门口,说:池信,你好,刚刚在忙,没有和你聊天。
池信正蹲在地上开箱,赶紧站起来,没关系,工作要紧。
这位医生叫丽萨,金发碧眼,身材也高挑,比池信起码要高出一头,年龄应该也比她大很多,至少大出十几岁。
这边的柜子是你的,都可以用,以后你和我就是同屋了。
池信笑着说谢,今天下飞机到现在说了不知多少次了。
那你先收拾,我继续工作去了。
嗯,好。
等丽萨走了,池信用湿巾把柜子里外擦了一遍,再把平时常用的物品和衣服拿出来放到柜子里,柜门上还插着一把钥匙,不过也没锁的必要。
收拾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薛畅手里拿着两瓶矿泉水过来敲门。
请进。
池信把最后一件衣服叠完,抬头看见薛畅递过来的矿泉水。
谢谢。
从下飞机到现在还一口水没喝呢,她接过拧开,一口气喝光大半瓶。
这里炎热,你要记得经常补充水分。
薛畅说完看着关上的行李箱,问:都收拾好了吗?好了。
薛畅刚要叫她吃饭,丽萨突然跑过来,说:刚送来一位患者,脚踝被弹片扎伤,流了很多血。
池信第一反应得赶紧过去,至于薛畅说的休息两天,全忘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