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消草长,柳绿莺飞,眼看寒气尽去,立春将至,旷野之上却无耕牛农人,只有两列车阵迎面对持。
战车之上,甲士如山,背挺肩平,面无惧色;战车之下,步卒举戈,顿足怒目,昂扬肃穆。
三十乘分左右排开,竟有一触即发之势。
立在车上,田须无只觉心跳怦怦,掌中冒汗,哪怕甲胄在身无法抑制腿上颤颤。
在他正前方,有一君子冠胄带甲,按剑扶轼,一军之人不能胜其勇也!何为威仪有度,何为盛气玉色,直到此刻,他才有了切身体会!然而那人没有给他缓一口气的时间,只见旌旗一挥,鼓声响起,对面战马嘶鸣,车轮滚滚,向着己方冲来。
压住阵角!田须无高声喝道,一边让车右发布命令,一边举起了手中长弓。
两阵相距数百步,还要再近些才能射中敌人。
然而越是靠近,车阵的威压越是迫人,百步之遥,已能看到对面甲士那满面戾气,怒张长弓。
吾不惧!吾亦能中!把所有杂念摒弃脑后,田须无齿列锁紧,扯开了弓弦,战车颠簸,并不容易站稳,然而此刻他却巍峨不动,只凝视着前方同样拉弓的敌人。
八十步、七十步、六十步……他已能看清对面敌人眼中的杀机,是时候了!嗖的一声,箭矢离弦,射中了对面甲士,在肩胛处留下一个白白印点。
中了!田须无面露喜色,却不忘再次拉弓,又射一箭,可惜偏了些许。
此刻两车已经近在咫尺,没有闲暇再射。
田须无立刻取过长戈,直指敌人:与吾杀!他的气势也随血腥腾起,然而对面敌军更强一些,那列阵的步卒已经到了近前,向着己方倒卷。
车上甲士一个又一个中箭倒下,戈矛如林,当胸刺下,惨呼声连连。
渐渐,车阵开始乱了,背后步卒再不能敌,开始四散逃窜,身边战车大多也失了御手,停滞不前,田须无却不愿退却,面上涨红,舞动沉重长戈,只再杀几人,然而一双利眼锁在了他身上,只见白羽一闪,没入了眉心。
冷汗都下来了,田须无盯着插在胄边的箭杆,双腿一软,险些没跌坐在地,然而此刻,对面那持弓者已经放下长弓,冷冷对他道:血勇可依,却不能鲁莽,眼看败阵,掩旗鸣金才是正道。
阿兄……田须无泪都快下来了,就算是没有箭头的木箭,也不能冲着面门射啊!直到此刻,细观战场,才发现两军阵前并无血迹,只有一些断掉的长戈和箭杆。
这是田恒刚刚想出的操练之法,把铜戈换成木杆,去掉伤人的矛尖、箭尖,以不会伤人的兵器列阵搏杀,既能锻炼阵法,使人见识真正的阵仗,也能减少损伤,不至于害了性命。
可谓上佳的练兵之法。
田恒也不管可怜巴巴的弟弟,已命令车右鸣金收兵,让人重整阵容。
田须无看着对方有条不紊的动作,和那很快又聚在一处的兵士,面露羡慕神色:阿兄这边的兵马,果真更强一些。
田恒瞪他一眼:明日你我换阵,你领这队兵马。
田须无脸立刻垮了下来:阿兄我错了,是我指挥失当,未能掌好车阵步卒。
见他垂头丧气,头盔上还插着根箭的倒霉模样,田恒唇边终于显出些笑意:这次对战,可学会了什么?田须无迟疑片刻:车兵似施展不开……这是他最为惊讶的地方。
到了真正对战的时候,车兵发挥的作用全无想象中大,到了阵前竟有些碍手碍脚。
若是步卒勇武,持戈围住车兵,端是凶险。
只是,似有些不合礼法……觉得步卒攻击士人,有些失礼?田恒一眼看穿了那小子所想,嗤笑一声,终于教会了你不等旁人先射,怎么又卡在这上面了?讲究君子礼仪,也要等你当了上卿后再说。
田须无面上一红,想起之前兄长的训斥。
也不怪他,军礼烦琐,不越礼、不违制,才是他们学习六仪时率先掌握的。
譬如杀人时要稍稍掩目,以示仁德;对射时不能射的太快,要等敌人准备好后公平交技;战场上遇到敌国的国君,要下车叩拜献礼;以及不能伤害、折辱国君,以免落得非礼之名。
这可是所有君子自小学会的,然而到了阿兄嘴里,却成了无用之举。
不过阿兄有一点说的不错,无法成为上卿,一国颜面与他何干?还是活下来更重要些。
想了想,田须无又道:若是车兵不好施展,以后岂不是谁的步卒强,谁就能胜?这个自然。
田恒答的干脆,初时一乘不过五十步卒,现在已经变成七十五人,而楚军还要多上二十五人,一乘足有百名步卒,因此才越战越勇,灭国数十,称霸南境。
以后列国对战,除了增加车乘,就是添兵了,步卒越强,胜算越大。
难怪阿兄要先练步卒!田须无总算摸到了点用兵法门,若是步卒横强,伐鲁岂不大获全胜?谁说练兵是为了伐鲁?田恒反问。
田须无一噎,简直不知该如何作答。
不是要联合楚军攻伐鲁、卫吗?怎么突然说不是为了伐鲁?齐楚联盟,鲁卫自然要寻晋侯庇佑。
一旦对鲁宣战,就是晋军大兵压境之时。
田恒眉峰一蹙,齐兵未必能胜晋兵。
家中兵卒有他亲自操练,还要自己带队才能让兵士不乱,换成旁人,还不知会是何等模样。
若论个人勇武,齐人自是不逊晋人,但是列阵对敌,就是另一码事了。
阿兄……田须无顿时有些慌神,那吾等当如何?一双鹰眸望了过来,田恒傲然道:自是阵前立功!那神情中,又哪有畏惧之色?田须无只觉血都烧了起来:吾必同阿兄并肩!等打赢了我,再上战场吧。
田恒倒是没有火上添油的意思,只冷冷撂下一句。
田须无立刻蔫了:这,这怕是不能……就是不能他才这样说,一个十二三岁的稚子,上阵有何用处?田恒一哂:收拢兵马,有伤的送去田庄。
毕竟是对战,就算用的是全是木头,也有伤人的可能。
送去田庄交给大巫诊治,也是应有之义。
见阿兄就要驱车离去,田须无赶忙问道:阿兄,明日还比吗?再练两场,就开始春耕。
田恒扔下这句话,就扬长而去。
后面田须无恨得跺脚,春耕还是其次,他可是知道阿兄已经准备好了船,只等春耕农忙开始,就要出门玩耍呢。
到时候他肯定没法跟上,阿兄也是,怎地对个大巫比对寻常女郎还要好上三分?田恒可不管弟弟如何腹诽,直接驱车赶回庄上。
这演习的法子,还是子苓建议的呢,正好跟她讲讲练兵效果。
然而刚驶进院门,田恒就皱起了眉头,只见院中停了辆奢华安车,竟然是宫中样式。
宫里怎会派人到田氏封邑?心头升起些不祥预感,田恒跳下马车,也不让人通报,快步走向正房。
当推开门扉时,已有个尖利惊呼响起:田君终于归来了,小人等的好苦!那是个头戴纱冠,面白无须的寺人,看了眼坐在一旁,眉头紧皱的楚子苓,田恒面上也没了笑容,毫不客气的在对方面前坐下:公子环差你来,所为何事?他本就身材高大,如今甲胄未去,更是魄力惊人。
那寺人吓得一抖,连忙解释道:田君勿忧,小人是奉公子之命,来请大巫的。
实在是公子之母声夫人身体有恙,想寻个巫者瞧瞧。
这话说的,齐宫里巫医还不够多吗?声夫人有病,何必跑到乡下庄子,专门来找子苓?公子环的心思,怕是并不简单!他眉峰紧锁,还想说些什么,谁料一旁坐着的楚子苓伸出了手,止住了他的话头,问道:敢问声夫人所患何病,非要寻我这个乡间巫者?那寺人有些犹豫,但是看了看两人不善面色,终于还是咬了咬牙:实不相瞒,声夫人似遇了妖邪,有些不好……妖邪?田恒和楚子苓对视一眼,目中都有了讶色。
这可是大病啊,而且影响极为不佳,甚至可能引得齐侯厌弃,连累公子环不得继嗣。
难怪会心急火燎的差人寻她,毕竟当时是楚子苓救了那小子的撞邪恶症。
只是这样一来,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是去还是不去呢?看了田恒一眼,楚子苓转头对那寺人道:吾去,只是不得对旁人说,我是巫者。
子苓!田恒忍不住叫道。
楚子苓却冲他摇了摇头,示意稍安勿躁。
那寺人倒是有些喜出望外:此事无妨,不说也好!他们还恨不得不让旁人知晓此事呢,要不也不会找个大夫供奉的家巫。
听到这话,田恒突然也噤声了,望向座上沉稳如昔的女子,原来,她已猜出了公子环的打算。
专门来找子苓,正是不想惊动宫巫,神不知鬼不觉的解决此事。
若真如此,倒是个施恩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