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十年代小店主 > ☆、第174章 后续番外(十五)

☆、第174章 后续番外(十五)

2025-04-01 16:38:32

许南南很想搞清楚这事儿,可老古董似乎有意避开这个话题。

许南南也只好不问, 她觉得总有一天自己会知道的。

七八年的春节不知不觉的到来了。

因为改革开放了, 就连过年都显得热闹了许多。

家里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春节,许南南开始惦记着她新一年的计划。

林青柏的意思是让她别着急, 上面肯定会给答复的。

如果上面没反应,等开春之后, 许南南可以自己行动起来。

至于出国的人选,贺秋生这边也能找到合适的人。

贺秋生学生多, 很多从事外文方面工作的, 外文不错, 出国肯定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招商引资的事情,许南南在国内安排好, 这些人可以去国外找投资。

因为要忙工作的事儿,许南南就没多少时间照顾孩子们了。

大宝和二宝都是快十一岁了, 个子高高的,都像个大小伙了。

知道妈妈要忙大事,两孩子也比以前乖了。

就连上小学的三宝, 也不缠着许南南了,整天往大院的另外一户人家跑。

据说那家有个小孙女叫丹丹的,长的很可爱。

许南南搞不清楚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过还是很感谢三孩子如此支持她的。

许南南觉得,有了丈夫和孩子的全力支持,她感觉自己可以做一个女战士了。

不管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年后, 许南南没上班了,整天在书房里写策划,然后整理老古董给她弄的那些资料。

另外一边,收集古董的事情,她也找了魏小东继续做这件事情。

毕竟这些轻工业资料是她自己要用的,也不能用国家的东西。

许南南准备着上面政策落实之后,她就去南方边实地考察了。

结果上面政策没下来,倒是等到了上面的通知,跟着考察团一起去一趟南方那边。

负责人偷偷的和她透露,上面的目光现在集中在那块,如果你要做那些事情,那地方也最合适。

现在虽然改革开放了,国内的观念还是停留在过去,许南南的这些计划,除了南方那地方,其他地方还真是容易引起轰动。

许南南二话没说,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跟着考察团上了车子。

作为国内大城市,许南南以前也在深广两个城市待过的,特别是深市这边,她待了许多年。

这地方以后有多么繁华,现在就有多么落后。

沿岸地区都是打渔的渔村,连条好走的大道都没有。

这些年不停的有人从这里去香港,本地人也不多。

看着这地方,许南南都不敢相信这地方竟然是未来的深市。

这得多少双手,才能打造出未来的盛况啊。

再一次感慨国人的伟大。

考察团在这地方待了一个星期,又去了广市一带的沿海城市,许南南跟着一块,也不多话。

反正就是自己看。

等考察团回去的时候,她也跟着一块儿回去。

从出发,到回家,都快一个月了。

许南南自己也做了一些笔记,画了一些图,回家就埋头整理。

走了这一趟,实地考察,再加上听了那些专业人士的一些建议,许南南觉得这次真是受益匪浅,对她的计划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想法。

许南南在里面埋头苦干的时候,孩子们挤在书房门口,偷偷的往里面看。

也不敢发出声音。

爸爸说了,妈妈在做一件很大的事情。

以后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工作,就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了。

可不能打扰妈妈工作了。

等许南南忙完了,刚放下笔,三个孩子才把门给推开了,大宝端着茶走进来。

妈,喝茶。

二宝端着小蛋糕,妈,吃东西。

三宝走过去轻轻的给许南南揉着肩膀,妈,舒不舒服。

许南南突然发现,自己才出去每一个月呢,孩子们竟然这么贴心了。

就像她曾经幻想的小棉袄一样。

妈,你在做什么工作啊?二宝好奇道。

三宝道,爸爸忙,妈妈也忙。

大宝道,爸爸那是保家卫国,叔叔们说了,在咱们的隔壁有个不老实的家伙,他们得去把那些家伙打趴下。

许南南摸了摸三个孩子的脑袋。

不管爸爸妈妈做什么,都是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后你们长大了,也要记住,有多大的能耐,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千万不要走歪路。

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要不然我和你们爸爸就是白养了你们这些小混蛋了。

她最怕的就是孩子们学坏。

未来的诱惑那么多,等孩子们长大了,要是长歪了,她得哭死了。

妈,我要去参军,我保家卫国。

打那些不老实的家伙。

大宝挺直了腰杆道。

二宝眼睛发亮道,我要学二叔,做科研。

以后我要发明一种能飞的东西,妈去哪里都能坐着去,不用这么辛苦的坐车了。

那不就是飞机吗?大宝道。

那也是好的飞机。

二宝坚持道。

三宝对着手指头,我啥也不会咋办?他不喜欢打架,学习也不是最好的。

许南南笑着道,我们三宝不着急,以后想做什么都行,只要不是坏事,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可以做。

三月份,深市特区诞生。

许南南开始忙着选址和吸引外资的事儿。

上面到底还是给了许南南一些支持,比如在土地和政策上面,都给了一些照顾。

有了土地和技术,加上贺秋生找的那几个学生在国外联络,陆陆续续的有外资进入国内考察。

为了方便工作,许南南在深市一待就是大半年。

等工业区开始打地基了,许南南才回了京城。

到家的时候,于奶奶差点就哭了。

许南南原本脸色圆润,鹅蛋脸,结果回来瘦了一大圈,眼眶都凹下去了。

你说你这天天忙啥啊,真不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咋想的。

老太太年纪大了,也不能做饭了,让保姆给许南南顿了鸡汤。

中午林青柏也从军区赶回来了,看着许南南的样子,什么话也没说,紧紧的抱了好一会儿。

真不想让你做这些事情。

林青柏的声音有些沙哑。

许南南靠在他怀里,笑眯眯道,我不觉得辛苦啊。

你知道吗,人的潜力真的是无限激发的。

我以前以为我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结果越发掘越发现,我其实能做很多事儿。

看着那块荒芜的土地慢慢的建设起来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我很高兴自己能成为建设那块土地的其中一个人。

她抬起头看着林青柏,你什么时候有时间,也该去看看。

这可是一段宝贵的回忆。

林青柏在她眼睛上亲了一口。

两人都结婚多年了,算得上老夫老妻了。

可在他眼里,眼前这个小女人依然是他的小妮子。

偏偏这小妮子干的都是大事儿。

随着南方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影响全国。

一些胆大有远见的老百姓也开始看着南方那边了。

许南南才在家里休息了一个多月,许玲也从南江那边过来了。

这小妮子现在也长成大姑娘了,留着短发,身子苗条。

她和许南南还是有些像的,只不过她继承了许建生的几分,带着几分英气的美。

来了家里,知道姐夫林青柏不在家,许玲就开始玩疯了。

拉着三孩子出去玩,出去出去,小姨现在有钱了。

想吃啥就吃啥,别客气。

三个孩子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

家里虽然不缺吃穿,可许南南很少让他们在外面买东西,说是不让他们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可哪个孩子不希望能去商场里面买买买?许南南道,你别把他们惯坏了。

姐,我这几个大侄子咋会惯坏啊。

我告诉你,现在外面的孩子都这样。

就我们南江那地方,有几个钱的就开始宠孩子了,啥子南方买回来的衣服啊,鞋子啊,手表啊,可劲儿的买。

瞧我这几个大侄子,我看着都心疼。

别人家有的,咱家必须有。

三孩子感动的抱着她。

于是孩子们被带出去浪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的。

许南南发现买的东西这么多,皱眉道,怎么乱花钱,你每个月拿工资也辛苦。

要省着花。

姐,我现在不拿工资了,我辞职了。

许玲摆摆手道。

许南南诧异,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没和我说啊。

你不是在矿上干的很好吗?好啥啊,那小地方,我待着没意思。

就算当个工会主席,工资都不高,我做了几天觉得没意思,正好不是那政策下来了吗,我想了一晚上,就辞职不干了。

然后拿着之前存的工资去南方跑了一圈,姐,你不知道啊,那边洋货不少,还不需要外汇劵,我弄了几块电子手表回来倒腾,还小赚了一笔。

可比我工资多。

我又跑了两次。

这次来京城也是和你们打个招呼,回头我还得去忙呢。

听到许玲也去南方了,许南南惊讶道,你也去南方了?一个人?你这胆子也太大了。

一个小孩子去南方,这心也太大了。

然后又想起这孩子还没十岁就去做红小兵呢,心却是挺大的。

姐,我和你说,这人就得胆子大,要不然别人吃肉,咱就只能喝汤。

我觉得挺好的。

我还准备着再挣钱,在咱南江买个大房子呢。

我以后不住,让爸住。

说起许建生,许玲脸上叹气,我虽然以前挺讨厌他的,可现在看着人一天比一天老,又觉得他可怜。

许南南也心里也有些复杂。

其实对许建生,这些年她也没啥怨了。

她本身就不是真正的许南南,没这个资格怨谁。

之前也是对许建生不满罢了。

可后来许建生护着她,为了她和吴剑那些人拼命,她心里也就放下了。

虽然年节的时候也会给许建生送点吃穿的。

但是她也没法再次认许建生这个爸。

毕竟真正的许南南,已经死了。

只有她知道,有些事情,没法挽回了。

见许南南没咋说话,许玲就笑道,算了,咱不说了。

爸这边你们都别担心,有我呢,好歹他也养我这些年呢。

因为许玲到来,小满也从学校回来了,连李婉都过来了。

李婉是特意过来问李家两老的情况的。

林长征这边恢复原职之后,就准备着接两老过来。

可两老年纪大了,而且在老家生活了十多年了,已经很稳定了,不愿意再回去折腾了。

所以就拒绝了林长征这边,而是跟着许建生以前生活。

林长征他们每个月也寄生活费回去。

好着呢,能吃能睡的。

许玲笑道,没事的时候就回村里老家住几天,和那些老乡聊天。

让他们坐车还不乐意,自己走着去,走着回。

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折腾。

李婉笑道。

林长征道,让他们折腾,年纪大了就得折腾,越折腾越精神。

你让他们闲下来了,他们这精神还不行呢。

李婉也不多想了,让许玲回去的时候,再帮忙捎点东西回去。

一把年纪的人了,也不知道还能孝敬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