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妇 > 第126章 小心思

第126章 小心思

2025-04-01 16:37:37

杨边疆坚决推掉了这个村支书, 其实还挺多人替他惋惜的,老刘则一脸恨铁不成钢地指着他说,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当前那个形势, 让他整天带着一帮子人,满村去抓妇女流产、抓二胎结扎?他可丢不起那个人。

本来他也没那么闲啊,自家厂子发展好好的, 又不指望当村干部咋样。

杨爸起先还有些不满意。

杨爸这种人生经历, 用他自己的话说, 抗日战争扛过枪,抗美援.朝过过江,想法还有几分老革.命的高度, 尤其当时的年代,他看重的是儿子前途而不光是钱途。

当村支书有啥不好?儿子当村支书自家也有面子,再者他小子年纪轻轻的,有那能力, 也有那资格, 完全可以带着村民们干出点作为来。

杨爸说,这小子, 这是怕耽误他自己挣钱啊。

钻到钱眼儿里去了。

杨妈妈却跟儿媳妇一个想法,先过好自家的小日子有啥不好?那个年代农村情况复杂, 加上计划生育确实不好管,杨妈妈觉得村干部得罪人不说, 儿子那样磊落坦荡的脾气, 也不适合。

一家人议论了一下, 杨边疆自己早已经拿定主意,听完了却也不当回事,他那个脾气,自己想好的事情,轻易不会再受别人的影响。

一转身,咱还是专心管好自家的厂子吧。

前排厂房很快建起来了,粉刷一新,设备进去,就可以用了,既然厂房多了,生产规模扩大了,自然还要招收一批工人,广告贴出去,第一天就来了几十号人报名,乡村闲人多啊,都想找条出路,很快又按计划招了二十名工人,先交给师父培训。

这次终于按照冯荞的设想,留出一间房子搞了小食堂。

其实也没多么麻烦,弄一套大锅大盆的炊具,就地取材,锯末炉子,盘两个大锅灶,厂里有的是可以烧火的废弃的树皮刨花碎木片,考虑到如今厂里已经八十多号人了,杨边疆一琢磨,索性就在附近村子请了两个人,只负责做一顿中午饭,解决工人的午餐。

厂子越来越大,都忙不过来了,不说别的,每天收支账目,杨边疆晚上都要算半天。

然后小两口一商量,索性再招一个专门的会计吧,管管账目、发发工资之类的。

会计不是别的,尤其要靠谱,小两口商量着就没四处贴广告,就想自己物色一个可靠的。

风声一传出去,立刻就有人找上来了。

先是同村一个婶婆推荐了自家亲侄子,找冯荞说的,冯荞考虑不合适,文化只有初中,就婉言拒绝了。

这天她抱着娃娃刚到公婆那边院子,大嫂一溜小跑来了。

他二婶,听说老二厂里在招会计?有这事儿。

冯荞应了一声,心说这女人不会打什么小算盘吧,果不其然,大嫂夸张地挤出一脸笑,一拍大腿:正好,你大哥这阵子还说呢,家里农活也不多,老二办厂子忙,他这当哥的,总该给老二帮帮忙才对。

别的活儿你大哥还怕干不了,算钱管账的事情他绝对能干。

打虎亲兄弟,他帮老二当会计,再可靠不过了。

冯荞:……这人到底怎么想的,就她男人那个初中没毕业的文化?她顿时厌恶,却又莫名想笑,琢磨着还没开口呢,大嫂一转头又开始攻略婆婆了。

妈,你说是不是?他在家也没啥事干,去给老二帮忙当会计,可比旁人放心多了。

不是我说,会计可不是随便找的,管账管钱呢,你找个外人能放心吗?他自己说了,他这亲大哥,可没有外人,自家人管账多牢靠。

妈,他帮老二干事业,你可得支持。

冯荞哪能不知道,婆婆那个包子性子,公公又不在家,就别指望她了。

再说,再差也是自己的儿子,婆婆明知道大儿子自家不成器,还是一直迁就贴补老大一家,冯荞自己日子好,也懒得去说。

公婆那种父母心态,说也不起作用,狠不下心,总不忍心眼看着老大一家饿死啊。

并且婆婆那种心态,似乎儿子就是好的,每每说起,都说大儿媳不好。

其实在冯荞看来,那两口子半斤八两,一路货,明明大哥自己立不起来,不求上进,全怪娶妻不贤?有这个道理吗。

冯荞承认婆婆是实在人,脾气也好,对她也挺好,可没啥见识,并不影响婆婆对大儿子一家包子容忍。

在冯荞看来,大嫂也就是看准了婆婆这包子迁就的性格。

看婆婆那犹豫的样子,怕还真觉得可以呢。

于是冯荞笑笑开了口:大嫂,会计的事已经说过了,文化低了不行,我们要找一个高中文化的,还得有经验的才行。

我记得大哥才上到初二吧,成绩差,自己就辍学了,实话实说,会计的事他可干不了。

嗐,那初中高中还有啥两样啊,反正就是算算帐、数数钱,你大哥有啥不行的。

大嫂眼睛瞟着婆婆,妈,你说是吧?你找个会计,自家人不行还有谁行啊,亲兄弟你再不放心,你还能把钱交给外人管?……这事情,我不掺和。

我们当爸妈的,只盼望儿女都好,儿女大了分家了,我们也不能乱当家。

这事情是人家边疆厂里的事,总得边疆和冯荞说了算。

杨妈妈觑着冯荞的脸色。

她二婶,你可想清楚了,你找个外人当会计怎么行?你说自家大哥帮你们管账,你还有啥不放心的?自己人当会计才可靠。

不是我说你,老二现在可有钱,你就不怕他招引野女人啥的?你大哥当会计管钱,把钱管得牢牢的,老二在外头花钱干啥你也好知道,把钱管住了,还省得他有钱找野女人呢。

呃……冯荞是真没憋住,憋不住就扑哧一笑,笑嘻嘻说道:大嫂,你要这么说,我可更不能让大哥干这个会计了。

你想啊,会计管钱,大哥有了钱要是找野女人,不就把你坑了吗,这可千万不行。

她一边忍不住想笑,一边就抱着娃娃起身走了,留下杨妈妈狠狠瞪了大嫂一眼,气得不知说她什么好。

☆☆☆☆☆☆☆☆……哎,你大嫂可真是个人才。

晚饭时候,跟杨边疆说起白天的事儿,冯荞忍不住还想笑,你说大嫂那种人还真是厉害,明明是想占人家便宜,打秋风,想好事儿,却还一副我都是为了帮你的姿态,真不知道她脸皮能有多厚,真把别人都当傻子呢。

杨边疆有一种想骂人的冲动,脏话到了嘴边,看看身旁抱着个大饼子的宝贝闺女,又憋了回去。

不能骂人,闺女正在咿咿呀呀学说话呢,要注意语言文明,要注意语言文明。

……你有那闲工夫理她。

杨边疆用筷子夹了一小块嫩菜叶,喂到娃娃嘴里,看着小人儿小嘴蠕动,有滋有味吃了,杨边疆再接再厉,又给她喂了一小块豆腐。

一岁半的娃娃已经长出了八颗漂亮的小白牙,最近两边又看到有萌出的新牙了,很好喂,肉末蛋羹蔬菜啥都吃,也不挑食,就是有一条,吃饭喜欢拣大的。

——比如那饼子吧,别看人家人小吃不完,你掰一小块给她不要,人家一定要抱个最大的,自己抱着个比她脑袋还大的面饼,努力啃啊啃。

娃娃,把这饼子给爸爸吃,行不?杨边疆哄她,你吃不完,把饼子给爸爸,爸爸喂你吃菜行不行?娃娃抱着饼子,抬头看看爸爸,笑出两个小酒窝,言简意赅给出一个字:吃。

不为所动,抱着个大饼子继续啃。

冯荞笑骂:这小东西,抱着个饼子都要比你人还大了,我看你怎么吃。

她给娃娃喂了一勺炖蛋,继续刚才的话题:你说你大哥也真是,整天闲的在村里找人打扑克,啥也不想干,晚上村部看电视,他们两口子比谁都积极。

你再去看看他们家的庄稼,豆子地里那杂草比豆苗长得还高。

自己不想干活不想吃苦,光想指望别人帮衬,原先依赖爸妈,如今又把主意打到你头上来了。

冯荞每次一说他大哥,杨边疆大约就觉得丢脸,不想多提。

都说家有长子,杨爸一辈子比人强,偏偏这个长子就是一坨扶不上墙的烂泥,也是够了。

别理他们。

杨边疆说,提他来气,看他娶的那个女人,提起来让人膈应。

不理他们就完了?冯荞说,我看这事怕还没完。

你大哥这几年混成这个样子,爸妈其实也着急无奈,我看今天妈那个态度,怕是也希望你拉他一把,再怎么说也是亲儿子,你如今有点能力,爸妈肯定希望你能管管的。

大哥大嫂跟你说你可以不理,要是爸妈也跟你说呢?烂泥扶不上墙,别人拉他一把就能有用?这事你别管,谁跟你说,你就说你不过问,只管往我身上推。

果然刚放下筷子,冯荞去收拾碗筷,杨边疆陪着闺女顺着院子溜达消食儿,隔着墙便听见大哥喊他。

边疆,你过来一下,有事儿找你。

哦,等我一下。

等冯荞洗碗收拾完了,杨边疆把娃娃交给冯荞,自己就去了隔壁。

冯荞留了个心眼儿,便抱着闺女,站在院里留意听着。

杨边疆一进堂屋,杨爸杨妈妈和大哥杨新疆都在,看样子也是刚刚吃完晚饭,桌上都还没来得及收拾了。

老二啊,你坐。

样新疆递了个板凳,开门见山说道,老二啊,你看我这整天也没个营生,刚才我也跟爸妈说了,是我不争气,我自己反思了,我也下了决心,往后不能再荒废了,一定要好好干,干出个人样儿来。

老二,村里人都知道你混得好,你得拉我一把呀。

嗯。

有决心就好。

杨边疆悠闲地抓了几颗生花生,自己剥开吃,顿了顿问,那你打算干点啥?想让我怎么帮你?我听说,你厂里要找个会计。

我寻思,我们是亲兄弟,找外人,当然不如自家人。

大哥大言不惭,边疆你放心,我也想过了,咱爸一辈子有身份,你也是混得有头有脸,我不能就这么荒废下去,给你们丢脸。

我给你当这个会计,一准好好干,帮你一起干事业。

见杨边疆没反应,却又慢悠悠剥了一颗花生吃,大哥沉不住气了。

老二,我可是你亲大哥,我好歹也上过初中,当会计算账我做的来,我又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

其实这些年我也不想这么荒废,这不是一直没找到路子吗。

往后我跟你一起干,你对我还有啥不放心的?爸妈,那你俩的意思呢?杨边疆轻松平淡地问了一句。

杨爸抽烟,皱着眉没吱声。

杨妈妈觑着杨爸的脸色,嚅嚅半天说:边疆,我寻思……让你大哥这么荒废下去也不是个法子,你看他家里日子都弄成啥样了。

要不……你就让他试试?试啥呀?杨爸把烟袋锅一磕,气哼哼骂道,让他给老二当会计?会计是闹着玩的?再让他捅出来啥漏子,把老二那个厂也捣鼓垮了?爸,你你……你怎么这么看我!大哥一张脸涨得发紫,我是真的想要好好干了,真的想振奋起来,我就这么荒废下去,你跟妈不也不操心吗。

屁!杨爸骂道,你想振奋,想好好干,我们都支持你,可为啥就得去给老二厂里当会计?游手好闲的货,自己不吃苦不出力,你有啥屁本事给老二当会计?杨爸骂够了一转脸,对杨边疆说:边疆啊,坐在这儿的确也没有外人,你大哥混成这样……我也替他发愁。

要不你看看这样,会计他不行,有啥别的活儿他能干的,你给他找一样,跟厂里别的工人一样,不许他胡来,更别让他躲懒。

爸妈都发话了,杨边疆吃掉手里自己剥的两粒花生米,拍干净手,很认真地想了想说:会计是真不行,我那个厂说大不大,可如今加上师哥师父和我自己,也有八十多口人呢,业务可也不算小,我这点初中文化,木工啥的我熟,账目上早就管得吃力了,忙不过来,才要请一个会计。

不是我瞧不起大哥,让他去,他恐怕真干不了。

我怎么干不了……爸,老二,咱们亲父子兄弟,你们都这么瞧不起我……让我那什么脸见人呀。

杨边疆头都没抬,就没搭理他,自顾自继续往下说。

而且我也只是请一个总账会计,总账会计只管账目,每天进账出账,很繁琐,还比如工人工资吧,多劳多得,每个人工资都不一样……总账会计不管现金的,他手里一分钱现金都没有。

现金这个,我眼下先自己管着。

杨边疆笑笑说,大哥你自己考虑能不能做?当会计不能管钱,听起来还很辛苦?他之前还幻想着只管数钱呢。

杨家老大半天没吭声。

爸,大哥要是真愿意振作奋发起来,好好干活,那我厂里还缺个人手。

杨边疆笑不出来,看着他那位大哥心里发沉,郁闷,他怎么就摊上这么个不成器的大哥呢,他板着脸说,厂里缺一个杂工,主要是打扫厂房,运送木料。

让我给你当勤杂工?大哥跳了起来,睁着眼质问,老二,你就这么瞧不起我?我是你亲哥吧?别的技术工,你会哪样?杨边疆冷淡反问。

你还有脸在这儿丢人现眼?我算看出来了,你说啥不想荒废往后认真干,你就想去老二厂里给他管钱,吃现成的,坐享其成!杨爸气得站起身,指着大儿子暴跳,扭头骂杨妈妈,你可看见了,就这样不争气的废物怂货,你还真当他能学好?老大啊,你还真是让我们失望!杨妈妈叹气无奈。

杨边疆心里摇头。

说实话,摊上这么个大哥他都嫌丢人,也实在替爸妈寒心,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被大哥一家拖累,要不是杨爸有些老革.命军人的补贴,怕是老两口都吃不上饭了。

爸妈要是艰难吃不上饭,他肯定不能坐视不管,最终拖累的,还不是他这个二儿子!所以说一个男人啊,自己立不起来,连累父母子女都跟着倒霉,亲戚都不得消停。

一个人能给亲人做的首要一件事,大约就是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不要给别人增加负担。

没人要求他兼济天下,请自力更生好吗。

☆☆☆☆☆☆☆☆杨边疆转过大门,回到一墙之隔的自家院子。

晚风沉醉,初夏的微风中带来阵阵花香,冯荞种的月季花开了。

其中有一株紫红的,花朵不大,开花却特别香,整个小院都浸在沁人心脾的花香之中。

月光下冯荞领着娃娃,正在吟唱一首乡间久远的童谣——小巴狗,上南山,起石头,拉金砖,盖瓦房,开大店……其实他们家宝贝闺女,还没学会说超过三个字的话呢,娃娃嘴里平常说的,就是各种叠词和单字。

但是妈妈吟唱的调子琅琅上口,小人儿也就咿咿呀呀地学着妈妈的调子,一句一句跟着说,至于她说的是啥,一般人可就听不明白了。

见他推门进来,冯荞就停下唱童谣,笑笑问道:咋样了?没事儿。

杨边疆顿了顿,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其实他要是真想好好干,我还真打算给他个能做的工作,好歹也让他混上一家人吃的。

冯荞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他大哥,笑笑没答话。

她这几年呆在村里的时间比杨边疆多,对大哥大嫂一家的事情,看得恐怕比杨边疆清楚。

那两口子典型的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似乎因为他们穷,父母养活他们就是理所当然,别人不帮他们就是无情无义。

冯荞也不是没想过帮他们,当然不是给钱给东西,她也曾经劝说大嫂跟她养鸭子呢,一片好意,想着大嫂要是多一条收入来源,自力更生,公婆就少受拖累,公婆日子也更舒心。

可是大嫂说什么,说养鸭子怕脏,怕丢,怕赔钱!冯荞当时说,你建个鸭舍,鸭子从河里回来就关进鸭舍,勤打扫,怎么会脏呢。

结果大嫂居然说,那你有钱帮我家建个鸭舍呗。

冯荞自此也就再不愿搭理这家人了。

冯荞的策略,对那些极品,改变不了,那就远离。

像她爸冯老三就是,一次次拿他没办法,改变不了,那就尽量离他远远的,你想去帮他?恐怕只会把自己也拖进泥潭里。

会计那个事儿,也有几个人选,我再看看。

大哥那种小心思倒给我提了醒儿,我想先设一个总账会计,现金我先自己管着。

你自己管着也累呀。

冯荞说,现在厂子扩大了,你也忙不过来的,不如再安排个人管现金吧。

反正厂里都是大笔出入为主,我先管一阵子。

杨边疆笑着搂住她的肩膀,把娘儿俩一起搂在怀里,身体亲昵地贴着她的背,把下巴贴着她的头发。

媳妇儿,我心里头最合适的现金会计,非你莫属。

我琢磨着,等一两年娃娃大了,你能抽出手来,你就能帮我管了,没有谁再比你这个小财迷适合管钱。

他的钱,可都是媳妇管出来的呢。

那你等吧,不嫌累你就慢慢等。

我先跟你说,我这阵子可正在琢磨生二胎的事儿呢,给娃娃添个弟弟妹妹做伴儿。

冯荞说着轻笑。

这事儿你急什么呀。

杨边疆说,我心里有数,不用你操心,会有办法的。

你当然不急了,又不用你生。

冯荞笑着嗔怪,娃娃这也一岁半了,再生个孩子的话,一起就带大了,我还省几年时间。

不然再等几年,我还不是继续呆在家带孩子。

杨边疆被媳妇一句话说的有些心神荡漾,不知怎么就想到歪地方去了,故意跟她较真儿:怎么就不用我生了?还不是咱们俩生的。

哎,媳妇儿,说句公道话,你生孩子我难道就没出力?我出力也不少啊。

不着调的货,冯荞笑骂:滚一边去!两口子在这说事儿,怀里抱着的娃娃就专心揪一朵月季花玩,花瓣一片一片揪下来,揪下来还放到小鼻子下边闻一闻,随手丢掉,再揪一片……揪光了一朵花,娃娃玩够了,把光秃秃的花托扔掉,转着头找新玩意儿。

四周一看,娃娃看到天上圆溜溜的月亮了,抬着小脑袋研究了半天,伸着小手一指:吃。

冯荞:……闺女啊,你是有多会吃?那个不能吃。

她轻轻摇着娃娃给她讲道理,那个是月亮,不能吃,知道了吗。

不能吃?娃娃仰头看着月亮,懂事的点着小脑袋,对着月亮张开小手,又来了一句:摘,炒。

哎……冯荞失笑,身后搂着娘儿俩的杨边疆已经闷声大笑起来。

小孩子牙牙学语,自己刚刚会走路,便会乱拿东西。

有时候她拿了生的瓜果蔬菜,冯荞就谆谆教导,告诉她:这个是生的,不能吃,要炒熟才能吃。

好嘛,那谁谁,别笑了,去把月亮摘下来给你闺女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