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他要像一棵树 > ☆、第32章 chapter033

☆、第32章 chapter033

2025-04-01 16:16:47

r033。

沈莹沉默,江岸也没站出来解释。

大家八卦了一会儿就没热情了。

等办公室里的人安静下来,沈莹又说:你们自然工作就好,要先拍一些你们日常工作的画面。

有个人说:这好几台摄像机架着,情不自禁地就想演,哪儿能自然啊!沈莹和摄像对视了一眼,无语。

其实人家这个质疑挺有道理的。

正常人面对摄像机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演。

而且,就算他们平时出去巡逻的时候英姿飒爽的,在办公室肯定不会那么死板。

沈莹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他们最自然的工作状态。

但台里要做歌功颂德的专题,哪儿能把这样的画面放出去啊?沈莹之前听过很多拍纪录片的人说过,要让被摄者习惯摄像机的存在。

有一个导演,要拍农民种地的片子,跟着农民在地里干了一年。

一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把摄像机架在田里,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了。

后来他找了个最合适的机会开了机,拍了一个很棒的片子。

这种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程序沈莹都懂,但她觉得为了一个这样的片子不值得。

别人那样,是拍纪录片。

她做的是专题,没必要下那么多功夫。

传媒业内对纪录片和专题片最主流的一种区分规律是这样的:纪录片还原现实,不靠解说词引导受众,多用长镜头;专题片有技巧地呈现事件,用解说词引导受众思维,多用大特写、近景。

国内的传媒制度,已经限制了专题片发展。

现在电视台做的基本都是专题式的纪录片。

之前她做过的那些片子,虽说是专题式,但记录的因素还是存在的。

现在这个,沈莹真是极度反感。

她就是不喜欢用这种浮夸的方式来褒奖人。

沈莹想了一会儿,说:那你们就演吧。

办公室里的人惊讶地看着沈莹,集体无语:……后来,江岸先笑了。

他远远地看着沈莹,说:你还跟以前一样。

沈莹问:什么样?江岸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沈莹说:哦,谢谢。

沈莹没给江岸继续说话的机会,她说:我和摄像大哥从明天开始跟着你们,希望大家多多照顾。

嗯,一定照顾。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

沈莹说:谢谢。

那我们先走了。

**从派出所出来,沈莹的心情一直不怎么样。

不是因为碰见前男友,而是……这个采访,她真不想做。

沈莹才二十四岁,这个年纪,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激/情的。

她不缺钱,也不求名,就是想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儿。

之前台里也给沈莹安排过一些她不怎么喜欢的采访任务,但是沈莹总能从这些任务里找到一些不一样的切入点。

这次,她完全找不到切入点。

沈莹对警察是很敬佩的,她觉得警察是很伟大。

但,一个群体的品质,从来不是需要用宣传来树立的。

……沈莹回到台里,已经到了下班时间。

跑东跑西忙活了一天,沈莹都忘记跟徐民成有约了。

当沈莹看到徐民成站在电视台门口等她的时候,她才想起来今天早上那条短信。

徐民成在这里等了有半个钟头了。

看沈莹一脸疲惫地出来,徐民成走上去扶住她的肩膀。

徐民成问:今天忙?沈莹说:哎,别提了。

台里领导给了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头疼死了。

徐民成拉着沈莹的手,一边走一边问:什么任务?能说么。

沈莹说:就省城a区的片儿警上xx台的新闻了,被表彰了。

然后台里就要借着这个机会大肆宣扬。

今天临时下来的任务,我都懵了。

这是沈莹第一次跟徐民成抱怨工作上的事儿。

徐民成之前一直以为沈莹对自己的职业热爱到了不分是非对错的地步。

因为她当初问了太多伤人自尊的问题。

徐民成沉默了一会儿,问她:你不是挺喜欢做这种的么?沈莹说:谁说的啊。

我可不喜欢。

徐民成说:我以为你喜欢。

沈莹说:你怎么又开始挤兑我了。

徐民成说:我没有。

沈莹说:你就有。

你肯定又想起来我在s县的时候发生的事儿了。

徐民成:……沈莹叹了一口气,跟徐民成解释:这个和之前根本就不一样。

我做艾滋病的专题,是想让社会关注这个群体、破除歧视。

我觉得我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

徐民成问:那你觉得这次的主题没意义?沈莹说:有什么意义啊。

一切需要以宣传为手段的高尚都不能算高尚。

真正的高尚不需要宣扬,大家都是有眼的。

徐民成说:别气了。

谁叫你做的工作就是这个。

沈莹反驳他:我的工作不是这个。

这个是领导强加给我的任务。

徐民成说:差不多。

反正记者不就是做这些的。

沈莹:……算了,不和你说了。

再说下去,他们两个又该吵架了。

沈莹和徐民成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都达不一致,所以两个人一般情况下就不会讨论这些。

今天沈莹也是烦躁得憋不住了,才和徐民成抱怨起来这个问题。

**徐民成和沈莹走到一家餐厅前,沈莹说:我饿了,咱俩吃饭去吧。

徐民成看了一眼餐厅的牌子,说:我想吃上回那个灌汤包。

沈莹说:那咱俩坐公车去那里吧。

徐民成说:你要是不想吃就算了。

沈莹摇摇头:想吃。

跟你一块儿,吃茼蒿都行。

徐民成笑了一声,接着两个人一块儿走到了公交车站牌处等车。

路上,沈莹一直靠着窗户看窗外。

徐民成盯着沈莹看,谁也没说话。

快到站的时候,徐民成突然跟沈莹说:你应该知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职业是哪几种吧?沈莹回过头看着徐民成:知道啊。

医疗人员,性/工作者。

徐民成说:还有。

沈莹问:还有?……沈莹的问题刚问完,公交车就到站了。

徐民成没回答她,两个人一块儿下了车,走到小吃街里坐下来,才继续这个话题。

是沈莹先问的。

她问:你刚才说的,还有什么高危职业?徐民成说:警察。

沈莹问:包括?徐民成说:民警、刑/警、特/警。

这三种,是最容易感染的。

沈莹想了想:好像挺有道理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啊?徐民成没回答沈莹的问题,他问她:其实,还有一个职业也容易感染。

你知道是什么么?沈莹摇头:我当然不知道。

能赐教么。

徐民成凑到沈莹耳边,轻轻地说:记者。

我对面这个记者。

沈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她抬起手来打了一下徐民成的肩膀,你别尽说荤/话。

徐民成没再跟沈莹继续开玩笑。

他说:警察挺危险的。

初中的一个兄弟,卖血没染上艾滋,上了警校,毕业做警察的时候染病了。

前几年去世了。

沈莹有些惊讶,缓冲了一会儿,她问:怎么回事儿?方便说么?徐民成说:有什么不方便的。

他半夜值班,接到报警电话,说有个地方有人强/奸。

后来他去了,嫌疑犯是个中年男人,抓捕的时候他把我兄弟的胳膊给抓破了。

审讯的时候,他跟我兄弟说他有艾滋病。

沈莹听着徐民成的描述,眉头紧皱。

徐民成看着沈莹,继续说:一个礼拜之后他就发烧了,身子也不行了,感冒一直没好。

自己去做了个检查,才知道是得艾滋了。

他跟他女朋友本来都要结婚了,因为这病分了。

后来他破罐子破摔,也不吃药,半死不活的。

迁就了不到一年就死了。

嗯……好像是八年前的事儿了。

沈莹听得难受,胸口堵得慌。

说完之后,徐民成叹了一口气。

你说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

沈莹脑袋一热,抬起头来接过徐民成的话。

她说:别人我不知道。

反正我活着就是为了遇见你。

徐民成看着沈莹的傻样儿,笑了。

这会儿,正好老板把灌汤包上来了。

徐民成给她夹了一个包子,说:吃吧。

吃的时候慢点儿,别烫着。

沈莹说:你怎么变这么体贴了。

徐民成说:为了你变的,行了吧。

沈莹满意地笑了,夹起徐民成夹过来的那个包子咬了一口。

虽然咬得够小心,但还是烫着嘴了。

沈莹每次吃灌汤包的时候都会被烫到。

被烫到的时候,沈莹就会想:以后再也不吃了。

但过一天,她又会想念灌汤包。

因为灌汤包太香太好吃了,就算被烫到,好像也是值得的。

徐民成看沈莹狰狞的表情,就知道她被烫了。

徐民成说:让你小心不小心。

沈莹说:没事儿,不疼。

徐民成说:你不疼我疼。

沈莹问:你哪儿疼啊?徐民成说:逗你玩儿,哪儿也不疼。

沈莹笑了:胡说八道,你肯定是心疼了。

看着我这样,你心疼了是吧。

徐民成低下头,吃你的灌汤包吧。

**跟徐民成说了一会儿话,沈莹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徐民成说的那个案例,对沈莹的启发挺大的。

她总算是从这种歌功颂德的主题里找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

沈莹觉得,徐民成比她更适合做这一行。

吃过饭,沈莹和徐民成坐上了回家的公交。

路上,沈莹又跟徐民成聊起了这个话题。

沈莹说:我觉得你好聪明。

徐民成说:我知道。

沈莹说:我跟你说正经的。

就是……你刚才帮我找到了一个我有兴趣的切入点。

为了表示感谢——徐民成说:为了表示感谢,你要怎么样?沈莹眨着眼睛看着徐民成,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咯。

徐民成抓住沈莹的手,低头看着她。

别撩我。

这是公交车上。

沈莹无辜地看着他:我哪儿撩你了啊。

是你自己靠上来的。

徐民成说:你刚才那句话是性/暗示,你觉得我听不出来?沈莹说:我没有啊,我绝对没有。

我不是那种人。

徐民成说:嗯,你跟别人不是。

跟我就是。

沈莹:……见沈莹乖乖闭了嘴,徐民成松开她,拉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徐民成和沈莹说:找找看吧,要是他们派出所正好有个因为出去制服恶势力染了艾滋病,你可以单独采访他。

这样比抓一群人好多了。

沈莹凑过去看着徐民成,用胳膊肘怼了他一下。

哎,你为什么给我出主意啊?你不是特别讨厌记者么?徐民成淡淡地说:单独见面的时候不想听你扯工作上的事儿。

你也知道,我不喜欢听。

沈莹不信:真的就因为这个?徐民成没看她:不然还因为什么。

沈莹说:因为心疼我啊,不想看我为了工作烦躁,然后你就绞尽脑汁帮我出主意。

徐民成嘴角僵硬:你这自恋的毛病从哪儿学的。

沈莹说:出厂自带的。

徐民成说:那你就用你出厂自带的脑子给自己回答吧。

反正你都有答案了。

沈莹笑得眼睛都弯了:成,我知道了。

……半个小时的车程,沈莹觉得一眨眼就过去了。

跟徐民成道别之后,沈莹回了家。

进门儿之后,爸妈在沙发上坐着看电视。

沈妈妈看沈莹回来,回过头问她:怎么又是这么晚?最近工作这么忙?其实沈莹也就是昨天和今天没回来吃晚饭。

但是沈妈妈已经习惯她每天准时回家了,两天没准时回来就觉得隔了很久。

沈莹跟他们说,最近工作忙,得加班。

两个家长本来就不愿意让沈莹在电视台工作,看这么辛苦,更不愿意了。

沈莹还没来得及回答,沈妈妈就说:真不知道你图什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要它干什么。

还不如当老师——沈莹扶额,这话她都说这么多遍了,怎么一点儿都不腻歪呢?沈莹说:妈,最近在弄片儿警的专题,我得跟着。

累死了,我先洗个澡睡了。

一次性说完这些话,沈莹就用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卧室。

沈妈妈看着沈莹的背影,一阵摇头。

她看着沈爸爸,抱怨道:真是,你看你女儿。

沈爸爸说:我也没办法。

管不了。

她是钻到牛角尖里了。

**回到卧室,沈莹换了睡衣,洗了个澡。

她没直接睡觉,而是打开电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

徐民成刚才提的那个切入点,挺不错的。

不过,沈莹不能确定真的有这么巧的事儿……沈莹没抱太大的希望,但是上网一搜,就搜到了相关资料。

a区民警大队前副队长,因执行任务感染艾滋。

下面还说,有关部门免了他们家孩子念书的费用,还定期发放补贴。

那篇通稿里,对这个副队长感染艾滋的过程只字未提,整篇都在歌颂他的气节、还有有关部门的负责。

沈莹看完之后气得笑了。

染了这种病,给他再多的补贴又能怎样。

钱能换回来他一家的安稳么?写这种稿子的人,根本就配不起记者这个称谓。

沈莹关上电脑,有感而发,拿起手机发了一条微博。

【从我踏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告诉自己,我要尽可能地为少数人说话。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敢为少数人说话的,才是真正的记者。

】沈莹没想到这篇微博会火。

一晚上就被转载了三万多次,上了二十四小时热门微博的推荐,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