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回宫,稍事休息之后,即刻召群臣朝会,商议应对戎夷围攻之事。
殿上,气氛沉重,不复迎接楚王时的热闹之态。
国中大饥,山戎至于阜山、阳丘;庸率群蛮叛楚,糜率百濮至选。
楚王坐在上首,道,众卿可有良策?话音落下,未几,一名大夫出来,道,臣以为,迁都阪高,可解此急。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反对,有人赞成。
群蛮群夷,气势汹汹。
山戎已下阳丘,訾枝危矣。
此地距郢不过二百里,一旦攻下,郢则难保,不若迁都,以暂避风险。
一旦郢失守,其害无穷,不若暂以退为守……好个以退为守!苏从冷笑,出列斥道,大敌当前,尔等不思征伐,反一意退却,是为可耻!大夫此言谬矣!立刻有人反驳道,我等皆为王事谋划,迁都亦乃权宜之策,何言可耻!退得一时,岂可保一世!这时,工尹蒍贾亦出列,道,臣以为,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
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此言出来,即刻引得一片赞同之声。
臣以为可!伍举即刻附议道。
苏从亦道,臣亦以为可!楚王看着,不发一语,却将目光看向一直未出声的司马鬬椒。
司马以为如何?楚王道。
鬬椒神色从容,将殿上众人环视,最后,向楚王一礼,臣以为,工尹之策甚善。
楚王定下心,即刻起身,朗声道,寡人已决,伐庸!说罢,散朝。
*****太阳落山,寺人点起烛火,将正宫的前堂照得明亮。
楚王设宴,与众臣一道,招待公孙荣和巴国使者。
乐师在堂下奏乐,寺人鱼贯而入,精美的食器摆满了各人的食案。
公孙荣手持醴酒,与楚王相敬,对饮而下。
秦楚乃姻亲之国,寡人素闻秦伯英名,惜未得面见。
公孙自秦国而来,不知秦伯近来身体安康否。
楚王坐在上首,和气地问道。
祖父安康,多谢大王。
公孙荣答道。
对面,鬬椒打量着他,将一块鱼肉放入口中。
他赞同楚王伐庸,不过与秦、巴结盟,却并非他的意愿。
楚王未与他商议便遣使求盟,令他很是不快。
听说公孙曾游历列国?鬬椒问。
公孙荣知道鬬椒是楚国司马,微笑道:余从君父之命,往来游学,不过数国。
晋、齐、鲁、燕,都去过么?北方诸国,余皆踏足。
公孙去过晋国?鬬椒微笑,余与范会素识,多年未见,不知其归晋后如何?这话出来,宴上众人皆看过来。
范会原本是晋卿,受文公重用。
约十年前,晋襄公薨,公子争位,范会受连累,出奔秦国,辅佐秦伯。
两年前,晋人担心范会助秦国为患,使计诈了秦伯,诱回范会。
此事,虽并未酿成战祸,却是一桩笑料。
鬬椒在宴上与公孙荣提起范会,难免让人感到意有所指。
下首,伍举和苏从对视,皆是诧异。
蒍贾瞥着鬬椒,缓缓饮一口酒,看向楚王,他并无表示。
公孙荣却神色不改,片刻,笑了笑。
范卿么,他说,余确曾拜会过,其在晋国广有贤名,秦晋近年来不曾交兵,亦乃范卿之力。
鬬椒见公孙荣年纪轻轻,却有一番沉着气度,颇有几分诧异。
他看一眼不远处的族弟鬬商,鬬商会意,向公孙荣道,余闻公子曾与戎狄交战,未知确否?公孙荣答道:正是。
秦国为天子扼守西北,与戎狄交战如家常之事。
鬬商继而道:余曾闻贵国战法,以马阵在前,车卒在后,冲乱敌阵以厮杀,戎狄闻之丧胆。
公孙荣微笑:此阵乃先公所创,曾重创戎人,收复大片疆域。
鬬商亦笑:余有一惑久矣,不得其解,未知可否请教公孙。
公孙荣道:愿闻其详。
吾闻贵国此番结盟,意在求铜。
鬬商笑笑,贵国战阵既如此了得,何须有铜。
众人皆变色。
鬬商这话太过,颇有不敬之意。
苏从皱眉,想驳斥两句,却被伍举按住。
他摇摇头,示意苏从看向上首。
楚王端坐,喜怒不辨,而旁边,鬬椒自顾饮酒,似无所闻。
公孙荣听了鬬商的话,笑了笑:秦国西有戎狄,东有晋,秦将卒虽勇,牲畜虽壮,奈何皆是血肉之躯。
我闻楚人以舟船纵横江泽,舟船布作水阵,可当万夫。
不知楚人破敌,亦仅以舟船么?鬬商有些讶色,却很快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铜,可为鼎簋,可为兵刃。
贵国除了牛马,不知还可为何事,值得楚人以铜相易?秦国所贸者,并非牛马。
公孙荣不紧不慢,我听闻古时作器之法,一器一范。
一件大鼎,须耗时六月,十范只得一件成器,是以工匠常怨劳而不获。
如今作器,分模铸之,大鼎月余可得。
同为作鼎,何以耗费悬殊?楚国南有蛮夷,东有吴,北有郑、宋,其后有晋,群雄环伺,与秦无异。
楚秦分居南北,便如分铸之模范,合力作器,牵制四方,其中之利,又岂止铜山牛马可比?此乃其一,公孙荣目光灼灼,其次,秦楚之间道路遥远,而晋国乃是近邻。
楚国向晋国供给铜料,却反不予盟国,岂非厚薄失当?听得此言,楚王微微扬眉。
堂上一阵安静,片刻,苏从首先大笑起来,拊掌。
众人纷纷拊起掌,交口称赞,有人高声道,公孙之言,实玉帛之质!气氛登时扭转,鬬椒结舌,脸色半红半白,看向鬬椒。
鬬椒神色不定,此时却也只得笑笑,心不甘情不愿地拍了两下掌。
楚王坐在上首,目光微微凝起。
他看着公孙荣,颇有另眼看待之感。
这位公孙年纪不大,但秦伯却放心将使楚之事交付与他,不是没有缘由的。
秦楚各居北南,同为远藩。
楚王道,先王远瞩,乃结秦楚之好,贸易互利,共讨外敌,亦乃诸公之智。
说罢,他让寺人添酒,向公孙荣举觞。
一番话不轻不重,正好做了台阶。
楚王示好,公孙荣也不能拂了主人的意,笑笑,举盏对众人一礼,把酒饮下。
*****阡陌来到王宫之后,寺人渠考虑着阡陌的身份,没有把她安排在后宫,而是像官署之人一样,让她住进了宫署的厢房里。
没有别人来管她,阡陌无所事事,在参观完附近几间宫室漂亮的结构和装饰之后,问寺人渠,有没有医术方面的典籍能让她看一看。
医术?寺人渠想了想,有些为难,道,我也不知,不过这宫署中有一间藏室,其中有不少典册。
看到阡陌露出欣喜之色,寺人渠忙道,那是少臧所辖,我可做不得主。
阡陌也知道寺人渠是个仆人,没什么权力,但还是希望试一试,恳求道,大王带我来,是为了治疫。
我看典册,也是为此,如今出征在即,大事为重,还请替我问询一二。
寺人渠听她这话也在理,叹口气,勉强答应下来。
掌藏室的少臧是个颇具学究气的老者,听了寺人渠的话,他疑惑地看看阡陌。
这是大王要带去治疫的医师,寺人渠说着,叹口气,听闻前方瘴疫甚猛,不知损了多少壮士,小人每每想起便是忧心,也做不得什么……他说得凄凄切切,眼看要举袖擦眼睛,少臧受不了地挥挥手,知晓了知晓了,既是大王带来之人,入内便是。
说罢,他让二人留在前室,自己入内,钻进数不清的架子里,好一会,抱着一堆简册出来。
医术典册,并无许多。
他放在案上,对阡陌道,典籍宝贵,不可带走,子须留在此处查阅。
阡陌高兴不已,答应下来,连声道谢。
*****夜色深了,散宴之后,寺人们掌着灯,搀扶步伐不稳的宾客们离开。
伍举将嘴里说着我未醉的苏从交给家老,待得他们离去,看看头顶,月正中天。
月光清明,幽蓝的天幕下,宫室巨大的屋顶如山陵一般,静谧而宏伟。
你不回去?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伍举回头见是楚王,连忙行礼。
不回了。
他说,小臣已派人送信回去,说今夜宿在王宫。
楚王知道他这般是为了什么,有些无奈,寡人又做了那挡箭之盾,嗯?伍举讪笑,忙道,不敢。
这时,一名寺人来到,对楚王说,他的母亲蔡姬要见他。
楚王答应,看看伍举,自嘲一笑,寡人亦有躲不得之事。
说罢,登了车,吩咐往蔡姬的延年宫而去。
伍举送了楚王,站了一会,径自回官署。
夜里,宫中安静,宫道上除了他,只偶尔有夜巡的士卒和寺人。
宫署中也已经安静下来,卫士见是他来,连忙开门。
伍举正走回自己的院子,不料路过藏室的时候,发现里面还亮着灯。
他与少臧平日相善,知道他是个到了时辰便不肯多留的人,不禁讶异,走过去。
藏室里面,少臧不在,案前却坐着一名女子,手里拿着简册,似乎看得费劲,眉头皱得拧起。
工妾陌?伍举看着她,愣了愣。
作者有话要说: 鬬通斗。
鬬般、鬬椒、鬬克黄、鬬商=斗般、斗椒、斗克黄、斗商。
我……我就是单纯觉得鬬字比较好看,反正又不用我自己写么~蒍贾那段是原话,我觉得改白了没什么气势,所以就不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