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会府平日繁忙,从司会到属吏,都在府中有住处。
阡陌的新住处也在司会府里,一间小小的后院,安置着司会府唯二的两个女人,一个是阡陌,另一个是煮食的仆妇,对面,就是庖厨。
对于这样的结果,阡陌并不感到意外,楚王一直在成全她,分开来不见面,对两个人都好。
寺人渠一个劲数落她,对着她的房子啧啧摇头,说要是他被楚王从高阳宫发落到这里,就投井算了。
阡陌却不为所动,她觉得自己的这个屋子很好,典型的楚国干阑式样,虽不大,却颇有趣味,背靠一座山丘,开了窗便是满眼的翠绿。
它原本是个放杂物的小仓库,为了安置阡陌,特地腾了出来。
阡陌跟司会请了假,自己动手,把房子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
木板被水擦干净之后,露出拙朴整洁的模样。
阡陌在铜山待过,知道这样的地方缺点在哪里。
她去找寺人渠,死皮赖脸地讨来一些高阳宫用剩的雄黄,洒在屋子的底下和角落,驱赶蛇虫。
夜晚,艾草燃烧的味道弥漫,阡陌冲了澡,坐在屋檐下晾头发,望着天上的星星。
两三个月来,这大概是她第一次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在高阳宫的时候,这个时间,楚王用过了膳,会在案前看简牍,等到差不多就寝的时间,就更衣洗漱。
她必须时刻伺候在旁,听着他阡陌阡陌地吩咐,一步也离不开。
现在,他大概也在做这些事吧,只不过换了伺候的人。
你可以有许多人陪伴……她仍然记得自己那时对他说的话。
阡陌躺在木板上,望着天空。
夜空朗朗,没有月亮,星星缀了漫天,好像无数人在对她眨眼睛。
忽然,流星划过,在视野中留下一道光痕。
犹如那日江上,夕阳里,那人发间坠落的水滴。
*****楚王似乎真的不打算再理会阡陌。
一连几天,阡陌跟着司会府的其他人一样,起居、工作,很有些上班的味道。
期间,除了寺人渠和荚会跑来看一看,无人打扰。
偶尔,阡陌会听到众人议论起楚王,某一件国事,楚王说了什么,大臣说了什么。
她听到楚王的时候,心会跳一下,然后,变得平静。
而当她开始慢慢习惯这样之后,阡陌觉得,自己的心轻松了许多。
司会府的事务涉及各处官署,阡陌时常跟着到处走。
许多人见到司会府里居然有这样的年轻女子,好奇不已,知道她的身份之后,亦多少有些意味深长的神色。
阡陌对待工作十分认真,每一份日成和月计都细细审过,做上备注。
发现不明之处,立刻向管事的人询问,核对清楚。
她大方识礼,说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官署的人见得她这般,都有些诧异,态度上也放得谨慎几分。
阡陌不断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计算方法的确比别人好一些,但是从前学的知识跟这个时代有差距,比如记账的方法之类,并不适用。
她把自己的问题总结出来,向计官请教,夜晚,则把记录下来的东西带回去,作为功课温习。
同院子的仆妇在王宫服侍多年,十分壮实能干,说话嗓门大些,对阡陌却是不差。
她看阡陌白天做事,晚上也做事,十分好奇。
你一个女子,却晓得识字,还可像男子一样入官署做事。
她问,看你年纪也不小,成婚了么?阡陌窘然,摇头,不曾。
仆妇讶然:你不像是寻常人家的女子,家中竟不曾为你操办?不曾。
阡陌答道,我一个人在楚国。
仆妇目光怜悯:怎这般狠心。
她也有两个女儿,都嫁走了,见阡陌孤独一人,便时常照料。
她负责司会府的膳食,阡陌闲下来的时候,也会帮她摘菜洗菜。
官署中出入自由,阡陌还去过荚的家里,也看过他祖父传下来的那处逆旅。
楚国雄踞南方,郢都是楚国最重要的城邑,四方来往频繁,旅业也应运而生。
阡陌看了看这处逆旅的位置,觉得荚的祖父其实是个很有眼光的人。
它就在郢都最繁忙的街上,来郢都办事的人,如果没有亲友投靠,又住不进官府的客舍,就可以住到这种民间的逆旅之中。
只是,旅业在这个时代还不算发达,旅馆的概念,也不过是有个地方睡觉吃饭,馆舍十分简单,铺盖都没有。
荚解释说,这是因为出门的人,一般都会做好露宿的准备,自带铺盖。
如果逆旅中置办被褥,要花掉一大笔钱不说,还要人力清洗,得不偿失。
阡陌知道布在这个时代有多值钱,再看看这旅馆破旧的房子,也不好再说什么。
荚的父母除了荚以外,还生了好几个孩子,他最小的弟弟还蹒跚学步,母亲的肚子已经又隆起来了。
阡陌来之前,已经问清楚了情况,在街上给他们买了礼物。
给孩子们的是一些些小食,给荚父母的是一小卷絺布,他们拿在手里,皆是高兴。
荚的父亲听说阡陌是司会府里的女史,对她亦是刮目相看。
闲聊中,阡陌说起荚当初随楚王征伐,救了她性命的事,荚的父亲叹了口气。
此事怨我,若非负债,断不会将荚抵给石促那恶人。
他自责道,原本说是让他做些力役,岂知他竟会让荚去充役。
阡陌听荚提过这个石促,是个有钱的贵族,也是他们家的债主。
如今荚已赎出,留在了王宫中,亦是好事。
她安慰道,我看这逆旅有地利,只是旧了些,子何不修葺修葺,有了宾客,自然会好起来。
荚的父亲摇头苦笑:我本不擅经商,为了这逆旅,一家远离田土,早觉得不好,多年来,不过苦苦支撑。
石促的债还未还清,他早有意收我这逆旅,我看实在撑不得,便索性与他,一家人回乡中去。
这话出来,荚和阡陌都讶然。
不可与他!荚皱眉,气愤地说,那是恶人,当初借债时便未安好心!阡陌问荚:不知这债有多少?荚答道:羊二十只。
阡陌默了一下。
二十只羊,在这个时代,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产。
对于她而言……她看看这逆旅,沉吟了一会,对荚的父亲说,子且莫着急,我在官署中也识得些人,可与子问上一问,若有人愿买下,岂非更好。
众人听得这话,皆是面露喜色。
荚的父母对阡陌谢了又谢,阡陌寒暄几句,看天色不早,与荚一起回去。
陌!路上,荚兴奋地问,你在官署中认得许多人么?阡陌点头:算是。
愿意亦二十只羊买那逆旅?阡陌苦笑:也许。
荚听了,笑嘻嘻的,高兴不已。
*****阡陌有点心虚,她其实对荚撒了一个小谎。
她到官署的日子不多,认识的人十分有限。
而且,想买逆旅的人,是她。
这些日子,当她意识到自己有了些自由了之后,开始有了一点计划。
自从离开了高阳宫,她的生活水准直线下降,从吃的到用的,只能说比在铜山时好了一些。
她深刻地意识到,无论哪个时代,没有靠山,就要有钱。
所以,她想做些事。
平日跟荚聊天,阡陌问过一些逆旅日常运作的事,觉得并不复杂。
而几日前,她在司败府,看到城门每日进出的外来人口之数有万余,不禁咋舌。
这么多的外地人,在郢都一定需要落脚的地方,于是,又查了城中馆舍的数量,发现并不算多。
直到今天出门逛了一圈,她明白过来。
这个时代,穷人占多数,夜里有着遮风避雨的地方就可以了,睡得舒不舒服,他们并不在乎。
贵人则有地位有钱,在郢都没有房子也有有亲友,还可以住到官办的客舍里去。
所以,对于民间的逆旅而言,主要的客户群是进郢都经商办事的平民,有点小钱,但又没有亲友,也住不进客舍的人。
从前,荚的祖父开明,生意为上,这逆旅做得还算红火。
可到了荚的父亲接手,他认为自己出身士人,不可与庶人为伍,便不再接待平民。
由此,客源大减,逆旅经营一年不如一年,而钱财匮乏之后,屋宅维护也跟不上,最后落得这般田地。
阡陌明白这些原因之后,很是欷歔。
但人各有志,她对这个逆旅很感兴趣,想接手过来。
唯一的障碍,是她没有钱。
那么,就要借钱。
跟谁借呢?她认识的最有钱的人,毫无疑问,是楚王。
阡陌只想了一下,就把他从名单里划掉了。
司会府里的人,虽然每天算这钱,但据那位仆妇八卦,其实家境都一般,不然不会来到这个辛苦的地方。
二十只羊,对于一般有钱的人来说,属于拿得出来,但肯定不会轻易去投资的数目,游说他们借钱,也会很辛苦。
很快,阡陌想到了另外一个人。
伍举。
她听寺人渠说过,伍举家中富庶,他本人也得到了椒地为封邑,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户。
阡陌心中敞亮,却又咬起指头。
话虽如此,怎样可以向他借到钱呢?*****思绪在脑子里打着转,阡陌回到司会府,才进院子,就看到仆妇在洗着什么,走过去看,却发现那一段一段白花花的,竟是几只鸭脖子。
怎会有鸭颈?她问。
仆妇笑笑,道,我方才去高阳宫,那边的庖人给的。
大王今日与大臣共膳,要做野鸭,偏偏大王最不喜食鸭颈,要去掉。
我恰好见到,便要了来。
阡陌了然。
回忆起来,楚王吃的鸡鸭,似乎真的是没有脖子的,她那时以为这是什么风俗,不想原来是他挑食……她收回心思,问你如何烹煮?还可如何,熬汤。
仆妇道。
阡陌忙道:交与我来做,如何?你?正是。
阡陌莞尔,你不是问我,我家乡有何美味?鸭颈便是其一。
*****夕阳如火,在天际坠落。
高阳宫中,灯火通明。
楚王端坐上首,乐声缓缓而悠扬。
来自樊国的游聃父,奉樊君之命出使楚国。
前番庸国擅动诸蛮夷作乱,楚国四面受敌,樊国虽是近邻,却未曾参与,令楚王很是赞赏。
此番游聃父来到,他亲自设宴款待,可谓给足了脸面。
寺人呈上食器,打开,肉香扑鼻。
今日宴上野味,皆出自云梦。
楚王道,卿且品尝。
游聃父忙谢道:云梦富饶,余在樊国亦是久闻,如今得大王款待,实乃幸甚。
楚王笑了笑,让寺人为宾客匕肉。
正说话间,一名寺人前来,在楚王耳边低语两句。
去了城中?楚王看他一眼。
正是。
为何?似乎去探望荚的家人……知晓了。
楚王淡淡道,喝一口酒,脸色平静。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你们没有觉得我在开虐么?真的没有么?(困惑脸)☆、第44第章阡陌的爷爷生平有两大爱好,一是故纸堆,一是美食。
他做的菜,远近闻名,人人称赞。
阡陌近朱者赤,厨艺方面也有两手。
比如卤鸭脖,手艺就是跟着爷爷学的。
她从前喜欢吃街上的鸭脖,爷爷就跟着钻研起来,自己琢磨出一套配方,味道也十分不错。
这个时代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辣椒,但楚人也喜爱香辛口味,其他的配料,大抵都能找到。
阡陌在厨房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瓦罐,请仆妇帮忙找齐了香料、糖麻烦些,她拿出一点继续,请仆妇去帮忙换些蜂蜜来。
万事俱备,火苗在灶里烧起,当浓郁的香味飘向四方的时候,不但仆妇笑眯眯的,一些夜宿府中不归的属吏也走过来张望,一脸期待地问仆妇,今夜做的什么菜。
鸭脖出锅之前,阡陌浇上蜜汁。
她尝了一小块,虽并不十分如意,但味道也差不多了。
被香味引诱而来的人早已经在旁边眼巴巴看着,垂涎三尺。
鸭脖只有几根,所幸人也不多,阡陌亲自出锅,斩成小段。
才盛出来,众人已经忍不住,一人一块拈起来尝,才入口,皆两眼发光。
这真是鸭颈?有人不相信地问仆妇。
当然是鸭颈。
可从前怎不见这般好吃?不好吃莫吃!仆妇笑骂:还回来!那人连忙告饶,众人嘻嘻哈哈。
煮何物?这么香?正当众人大快朵颐的时候,寺人渠忽而走了来,眼睛亮亮的。
众人招呼他,大方地让他也尝一块,寺人渠睁大眼睛。
陌,真是你做的?他吮着手指上残留的酱汁,有些不敢相信。
阡陌笑笑,好吃么?寺人渠连声称赞,即刻表示,如果明日楚王还吃野鸭,他就亲自将鸭颈送来。
话才说完,又有人提议,以后大家每人凑钱买食材,让阡陌天天煮一顿。
这话出来,一致通过。
阡陌讪然,心里却惦记着最要紧的事,把自己另外留出来的鸭脖用干荷叶包起来。
你去何处?寺人渠问。
不去何处,稍后就回来。
阡陌冲他一笑,走了出去。
寺人渠讶然,想追出去问清楚,又舍不得盘子里的鸭脖,只得坐回来,嘴里津津有味地啃着,若有所思。
*****阡陌打听得没错,伍举今日留在官署中夜宿,没有回家。
天已经暗下来了,伍举刚刚用过膳,正坐在灯下,继续查看文牍。
仆人来禀告,说一个司会府的女子来见他,伍举抬起头,很是诧异。
待得仆人引进来,只见果真是阡陌,伍举忙起身迎接。
她面带微笑,向伍举一礼,阡陌冒昧而来,叨扰大夫。
贵客临门,何言叨扰。
伍举温声道,说着,还了礼,请阡陌入内。
阡陌望着他,笑笑,把荷叶包放在案上。
这是何物?伍举问道。
今日做了些小食,请大夫尝尝。
阡陌说着,把荷叶包打开。
香气飘来,伍举讶然。
再看向阡陌,只见她笑眯眯的,两眼晶晶地望着他。
伍举不知她为何如此,却不禁兴趣起来。
他谢过,用箸夹起一块,放入口中。
不料,竟是十分美味。
如何?阡陌瞅着他,有些紧张。
甚美味。
伍举颔首,微笑,你亲手所做?正是。
阡陌笑笑,颇有些得意。
说罢,她鼓起勇气,伍大夫,我今日来,是想与你谈一桩买卖。
伍举闻言,停住。
买卖?正是。
阡陌想着自己一路上准备的措辞,道,伍大夫,可否借我些钱物?借钱?伍举哂了哂,多少?二十只羊,及五百钱。
伍举愣住,看着这个女子,不知借钱做甚?阡陌也不隐瞒,将自己打算买下那逆旅的想法说了出来。
不过,她知道伍举为人重义,解释的重点,是叙述荚一家多么可怜,多么需要善心人士救苦救难。
荚的祖父亦是士人,不料家道败落,又逢恶人欺侮。
阡陌见伍举似乎并不抗拒,紧接着说道,若得这笔钱财,将逆旅易下,他们便可还债返乡。
伍举道:如此说来,我若不借,实在与恶人无异。
我并非此意!阡陌忙道,认真的说,大夫若肯借,我愿立契,以三年为期,加利二成归还!看着她着急的模样,伍举笑了笑。
阡陌。
他亦认真,借钱的是你,你要买下那逆旅,是么?阡陌见蒙混不过,只得点点头,是。
何要?伍举问,你还要卖给别人么?阡陌摇头:我要自己经营。
伍举有些不可置信。
他沉吟片刻,没有追问,意味深长地看着她,你要求助,为何不去高阳宫,却来求我?阡陌怔了怔,苦笑,我若能向大王开口,当初便不会入官署。
伍举哂然。
听说了她的事,虽不知细节,却隐约能从近日楚王郁郁寡欢的神色中看出些端倪。
许多人说阡陌已经不得楚王欢喜,但伍举并不这么觉得。
看看这个倔强的女子,再想想楚王,他心中啼笑皆非,却有些淡淡的怅然。
借钱无妨,但有一事。
伍举看着她,目光深邃,你来见我,可有人跟随?*****游聃父受楚王的款待,宴后,又与楚王交谈一番国事,宾主皆欢。
他是成周王子游之后,在樊国辅佐多年。
樊君体弱,公室不振,游聃父为司徒,又出身王室,乃是首要的重臣。
樊国与楚国临近,国小而弱。
游聃父闻知了楚王联合秦人巴人一举灭庸的事,断定这位国君必不是碌庸之辈,于国于私,都应交好为上。
于是,择了时机,亲自来拜见。
楚王好美人,名声远扬,故而此番来到楚国,游聃父除了送来了樊君的国礼,还有自己的私礼——几位美人。
礼物都是楚国掌管外事的连尹接收的,今日见楚王盛宴款待,游聃父安了心,道是这些礼物合了楚王的意。
不料,等他回到馆舍,连尹却跟着来到,送回了那些美人。
大王有令,不收美人。
连尹抱歉地说。
游聃父十分诧异。
他处事圆润,让从人取来金帛赏赐连尹,却私下问他,为何楚王不收美人。
论理我不该多说,但说也无妨。
连尹笑了笑,道,上卿不知,大王停宴罢乐,今年都未曾踏足后宫。
且大王将要娶妇,上卿这些美人,实在送的不是时机。
游聃父谢过了连尹,将他送走之后,抚须沉吟。
司徒,从人走过来,为难地说,这几位美人……都带回去。
游聃父神气平和地挥挥手,说罢,转身走入庭院之中。
高阳宫里,楚王坐在榻上,看看案上的残羹,懒懒倚在凭几。
与方才宴上笑意盎然的样子截然不同,他冷着脸,没有一丝表情。
美人。
他拈起一颗杨梅,放入口中。
清甜的汁液沁出,心脾舒畅,楚王却仍觉得心情不好。
从继位开始,每个人都盯着他的后宫,这个送美人,那个送美人。
从前,楚王虽反感这些馈赠背后的企图,但他一向不怀疑自己的魅力,觉得自己享受这些是理所当然。
可是现在,他开始感到索然无味。
……你会有许多人陪伴……他时常想起阡陌这句话,愈加觉得意味深远。
她是说,他不缺她一个是么?他从前也这么觉得,但现在,他有些迷茫。
他的人多是多,可还是少了那么一个人,见不到的时候,他总会忍不住去想,抓心挠肝,这叫不叫缺?她承认她是喜欢他的,就在刚才,楚王恶念浮起,真想让连尹将那些美人留下来,再把那个女子叫过来,让她看着自己左拥右抱,好让自己也瞧一瞧,她是不是跟自己一样,会失落会难过……但他终究无法做出来,该说的话,那日已经说完。
他一直让自己冷下来,对她不闻不问,如她所愿。
她除了那个怪异的包袱,什么也没有,他唯一的关照,是让人在官署里给她留一间木屋,寺人都不住的那种。
但据观察的寺人回来禀报,她似乎过得不错。
她自己收拾,每日像个属吏一样在那司会府里做枯燥无味的活。
她跟几乎所有人的关系都不错。
还跟那个叫荚的毛头小儿出宫……楚王越想月觉得心堵,随手再拿起一颗杨梅接着吃,刚咬一口,登时皱起眉。
谁人挑的……他忙将杨梅吐掉,恼火道,这般酸!寺人们连忙将水呈上,收拾了。
楚王连喝了两杯水,起身来,神色不悦地去后殿看简牍。
简牍里的事琐琐碎碎,大部分都不那么让人愉快。
什么地方的府库失了窃,哪国的人又开始跟晋国眉来眼去,楚王看着,眉头皱得深深。
夜渐深,寺人照例呈上些小食和羹汤,开盖之后,楚王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不禁抬眼。
却见一只小食盒中,放着两段物什,像是肉段,里面却有骨头。
鸭颈?楚王认出来。
正是。
寺人渠走过来,回答道。
拿走。
楚王冷冷道,继续看简牍。
寺人渠道:大王,这是阡陌做的,小人好不容易才拿了些来……楚王听到阡陌两字的时候,已经讶然抬头。
她做的?他的目光微亮,再次落在那食盒中。
寺人渠笑眯眯地说:正是。
她说这是祖父传下的美食,司会府中的人吃过,都赞不绝口。
还给人煮食……楚王心里又一阵不快,片刻,却朝那伸出手。
他拈起一块,拿在面前犹豫地看了看,又嫌弃,又好奇。
过了会,他终于送入口中,试探地啃一小口。
香料的味道,与肉味结合得恰到好处,舌尖触碰,而后,香辛的味道占满口中,带着甜咸恰到好处的酱香,楚王尝着,目光骤然大亮。
一块吃完,他很快又吃掉了另一块。
心中惊艳又诧异,他吃完之后,看看盘上的碎骨,意犹未尽,再去取些来。
寺人渠却是为难。
大王,他说,今日鸭颈不多,小人也就得了这么两段,其余的,司会府的人都吃完了。
什么?楚王愣了一下,脸色登时变得难看。
作者有话要说:我……我明天战八千字!完不成是小狗!立此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