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美人[金榜] > ☆、第39章

☆、第39章

2025-04-01 15:49:47

越姬望着楚王的背影,脸色苍白如纸。

大王!大王!她忽而奋力挣开旁人,不顾一切地奔过去,抱住楚王的后腰,妾错了!乞大王勿弃我!勿弃我……她声音带着哭腔,教人听着不稳。

楚王停住,回头看她,双眸却依旧冰冷。

越姬,他说,可还记得你初入宫之时,寡人说过的话?越姬僵住,抬起头,泪水迷蒙的眼睛里透着惶恐。

楚王却没有再说下去,拉开她的手,带着阡陌径自而去,未几,消失在帐篷和火光的那头。

越姬软倒在地上,捂着脸痛哭不已。

小臣符在旁边看着,心里叹了口气。

说来,平日在后宫之中,越姬算是有计较的。

她不像郑姬那样对谁都客气,知道谁要好好笼络,谁讨不讨好都行;也不像郑姬那样对楚王一味柔顺服帖,时不时任性一下,却能拿捏尺寸,倒也过得顺畅。

楚王即位,至今还未满三年,这些越姬入宫也不过一年有余,在去年之前,是从未尝过冷清的滋味。

而楚王罢宴停猎,后宫诸姬一并受冷落,越姬的怨怼倒也不是那么明显。

但是阡陌的出现,犹如水潭里落入石子,平衡打破,再也不复平静。

越姬对别的姬妾一向不假辞色,姿态高傲,如今再这般,却招人嗤笑。

越姬为姬,我等亦是姬,可无人是夫人,日后这宫中行礼,不若以年纪相论。

有人这么意味深长说道。

越姬在后宫中年纪不算大,这般来论,她要给许多人行礼。

越姬恼羞成怒,那些姬妾们却不像从前那样畏惧,嘻嘻哈哈,不拿她当一回事。

此事,小臣符是从后宫里服侍的寺人口中听说的。

未想到,她终是沉不住气,乱了方寸。

从前,越姬对楚王身旁服侍的人打点一向大方,与小臣符的关系也不错,上回楚王路过后宫,也是得了小臣符的通报,越姬才能见他一面。

但小臣符再有心,如今也无可奈何,一个失了宠的姬妾,便如无根之萍,想留也留不住。

楚王没有交代如何处理,小臣符不敢妄为,看着越姬,叹口气。

越姬。

他说,大王也并非无情之人,只是你日后莫再任性,好自为之。

说罢,他交代从人将越姬送回郢,看她仍怔怔瘫坐,不再多说,自顾而去。

*****阡陌一路被楚王拽得手疼,旁人惊诧的望来,她脸上涨热。

大王……大王!她连叫了好几声,楚王才慢下步子,转头看她。

那面容仍带着怒气,却似乎又不全然是怒气。

他看着她的眼睛,目光复杂。

你莫听她胡说!好一会,他才憋出这句话,不知是饮酒太多还是走得太急,火光中,面色透着红。

阡陌很是无奈。

她对楚王和越姬的私事是一点兴趣也没有,更不想掺合进去,偏偏这两人不这样想,她躲都躲不及。

大王!不远处,有贵族举着酒杯,醉醺醺地朝这边打招呼。

楚王没有理会,只看着阡陌,见她沉默,心中着急,正要再说,阡陌却看着他衣裳上的一片污渍,道,大王行宴,还未更衣,我为大王更衣吧。

楚王愣了愣,看着阡陌反拉住他的手,脚步不由跟上,随着她往王帐而去。

入了帐中,阡陌请寺人去盛水来,为楚王换一件外衣,又为他洗手拭面。

楚王坐在榻上,两只眼睛一直盯着她,见她擦干了手,正要转身,一把抓住她的袖子,莫走。

阡陌回头看他,心底叹口气,只得将巾帕放到盆里,在他对面坐下,看着他。

大王会罚越姬么?她问。

楚王有些诧异,却很快反问,你欲寡人罚她么?那是大王的事。

阡陌平静地说,停了停,再问,大王还喜欢越姬么?楚王目光定住。

越姬曾深得大王恩宠,无论后来大王为何冷落后宫,总是曾有恩爱。

阡陌望着他,她今日因一言触怒大王之前,亦是一心为了大王……喜欢?楚王忽而打断,看着她,在你看来,寡人便是那喜怒无常之人,是么?寡人从前厚待于她,如今将她冷落,以失治罪,便是寡人薄情,是么?难道不是么……阡陌心里默默道。

寡人从不曾错待任何人。

楚王说,你或许不信,寡人从未罚过任何姬妾,就算有人曾想鸩杀寡人,寡人也不过是将她逐出了宫。

阡陌不禁一怔,看着他,有些不相信。

为何?她狐疑地问,大王会宠爱每一个人么?寡人无这许多精力。

楚王道,林阡陌,若你是寡人,除了这王位一无所有,甚至连命也护不住。

她们亦是一样,你会去为难么?既然大王不欲为难,又为何冷落后宫许久?楚王的嘴张了张,阡陌却望着他,似乎在等着他回答。

寡人并未冷落,后宫吃用,从未缺短。

他注视着她,所谓冷落,乃是无论人还是物,为寡人所有,必是寡人本心想要,而非他人强予。

又是这个逻辑,阡陌深吸一口气,点头,我知晓。

你不知晓。

楚王打断,双目紧紧逼视,一字一句皆是清晰,林阡陌,这话,寡人也不过近来才能做到。

阡陌望着他,哑然。

那目光里藏着灼灼的热度,就像白天的那原野上被太阳曝晒过的风……她有些不自在,把眼睛转开。

楚王看她又不说话,心中有些着急,正待再说,忽然,外面传来些奇怪的声音。

远远的,好像有谁在吹喇叭。

阡陌也听见了,抬起头,面色诧异。

大王!寺人渠在帐外冒叫一声,野中走来了一群象,在营地边缘游走!大王不是还想猎象么?阡陌听到这话,脑海中忽而灵光乍现,忙道,不能猎!她看向楚王,目光闪闪,那象群,说不定是回来寻幼象的!楚王神色有些奇怪,那又如何?那幼象是你的,赶走便是。

呃?阡陌看着他,感到不可理喻。

大王将幼象赐我,便有我处置,是么?她想了想,问。

你要将幼象放了?楚王立刻察觉,有些不高兴。

大王!子贝兴奋的声音在帐外响起,臣让士卒将象群围了起来,就等着大王过去!阡陌的心更是吊起,恳切地说,大王将幼象赐我,我本当保留。

但我得它,不过是一时喜爱。

若有朝一日,我不再以它为好,或无力抚养,弃之敝之,于我无损,于它却是灭顶之灾。

如今它家人既寻来,何不放归,成其之好?楚王看着她,目光忽而变得意味深长。

这时,子贝又叫了一声,大王!暂且围着,莫动。

少顷,楚王转开目光,吩咐道。

*****火光照耀,楚人们挥舞着火把,击鼓敲板,将象群围住。

象群显得害怕又狂躁,想突围出去,却被火把和噪声吓了回来,叫声惊惶而洪亮。

阡陌的小象也显得十分不安,在听到象群呼唤的时候,不住地叫唤走动,想挣开绳子。

士卒将它牵出来,阡陌走过去,小心地将它脖子上的绳索取下。

楚王让人群让出一条道。

去吧。

阡陌摸摸它的脑袋,对它说。

小象甩了甩鼻子,似乎在确认没了绳索的感觉,似乎知道这是要放了自己一样,未几,迈开腿朝象群跑过去。

看到象群纷纷将小象围起来,用鼻子互相蹭着,并且不再像刚才那样试图攻击过来,楚人们也停住了击鼓和鼓噪。

噫!还真是来寻幼象的!子贝奇道。

楚王没说话,让围拢的人群撤开。

象群慢慢走起,朝远方而去,未几,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众人纷纷散去,寺人渠袖手望着那边,瘪了瘪嘴角。

他见阡陌仍张望着,脸上带着微笑,没好气道,大王苦心将那幼象送你,你倒好,还未留过一晚,便放走了。

他摇头,司衣陌,说你什么好,要是别人,小心地供起来以示大王宠爱还来不及。

阡陌莞尔:大王将它放走,于我而言亦是大礼,这是好事。

真的么?楚王的声音忽而在身后响起。

二人吓了一跳,回头,楚王看着阡陌,双眸映着篝火,却有几分幽深。

阡陌颔首,向他一礼,多谢大王。

楚王不置可否。

林阡陌。

他望着远方漆黑的夜色,道,你可知晓,行猎时,寡人会想什么?阡陌想了想,道,世间万物,性命皆在大王手中。

楚王摇头,看着她,寡人想,万物皆有一死,贤愚无异。

故寡人此生,必不可遗憾。

阡陌觉得这话似别有意味,正当思索,忽而又听楚王道,明日早起,随寡人走一趟。

走?阡陌怔了怔:去何处?楚王却不回答,已经转身而去。

*****天色微亮之时,楚王已经整军,留下仍在狩猎兴头上的贵族们,往南而去。

阡陌坐在车上,不知所以,直到望见水边一字泊着的大船,方才明白,楚王这是又要远行。

她登船的技术已经相当熟练,踏着颤颤巍巍的船板也不再觉得心慌,三两步就走了上去。

舟尹喊着号子,相和声一片。

清晨的雾气被风和阳光冲散,大泽上的水鸟被惊起,展翅漫天。

船队离开岸边,长桨划开水面,汩汩的波涛声中,留下长长的水痕。

阡陌立在舷边上,低头看着水里的鱼群,觉得煞是有趣。

身边站过来一个人,不用猜也知道是楚王。

大王去何处?她问。

楚王却只道,去了你便知晓。

阡陌知道他不想说就不会说,也不再问。

自从昨夜那番似探讨又似争论的对话,二人似乎都有些默契,没有再碰那样的话题。

大船一走就是两三日,待得阡陌再次见到那熟悉的地形的时候,睁大了眼睛。

铜绿山。

近来下过大雨,那条有鳄鱼的河涨了不少水,漫上了她先前割草的山坡。

不过此处水况不明,不能停泊,船队只是路过,仍然驶到了运送奴隶和矿石的那处水港。

阡陌双脚落地的时候,四下里看了看,虽然离开不过数月,却似恍若隔世。

上车。

楚王对她说,让她坐上了自己身后的马车。

仍然是那条路,路上,还有人在运送矿石,牛车满载。

待得铜绿山出现在道路的尽头,阡陌的眼睛几乎无法移动。

密布的矿道,忙碌的人群,就像她上次在这里的时候一样。

只不过,那时她背着竹筐,浑身邋遢,如今,她坐在这被自己日日诅咒的剥削阶级的马车上……想起过往种种,心里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新任的铜山工尹成崇,本来是郢都的左徒,处事比前任细致不少,楚王查看了些文牍,又问了些铜山的近况,成崇皆对答如流。

运往秦国与巴国的铜,都送出去了么?楚王问。

皆已送出。

成崇答道,不过依令尹之命,都是粗铜,只怕运过去,秦人与巴人不晓冶炼。

他们若会冶炼,寡人便不送了。

楚王低头看着一卷简册,淡淡道。

成崇哂然。

还有那些扬越工隶,楚王放下简册,备好了么?成崇忙道:备好了,马上便可登船。

扬越工隶?登船?阡陌讶然。

待得楚王带她到矿区的时候,阡陌睁大眼睛。

只见扬越人足有两三千,聚在空地中,看上去似乎喜气洋洋。

有些面孔她还是认识的,阡陌亲手治好了他们的疟疾。

见到阡陌,那些人也很高兴,纷纷围上来,有一个懂少许楚语的人告诉她,楚王要将他们送回扬越。

阡陌震惊不已,看向楚王,却见他并没有否认的意思。

大王真的要将他们放回去?她惊喜地问。

不放回去不行。

楚王一脸正色,却语带揶揄,自从尔等逃走,剩下的人也不安分,还总弄坏寡人的器具与矿道。

阡陌哂然。

那……他们走了,何人来开矿?阡陌想了想,又问。

楚王瞥她,意味深长,怎么?你为寡人着想了?阡陌忙讨好地说:我为大王做事,自当为大王分忧。

楚王收回目光,道,国中的罪隶及征役者也不少,庸人冶炼之术高超,寡人将一些庸人也迁了来,落户此地,专事铜矿,比这些工隶做得好。

原来是没有用处了啊……阡陌虽这么想着,却觉得楚王能够做到这一步,也算善莫大焉。

楚王却不多理会她,令士卒带领这些扬越工隶离开铜矿,上船去。

*****扬越工隶人数不少,整整载了上百条船。

看到这么大的阵仗,阡陌十分惊诧,这必然是早有准备,楚王这个闷声不出的,若不是带她来看,她还不会知道。

巨大的船队几乎塞满了江面,浩浩荡荡往南而去。

楚王却没有离开,引着楚师押后。

船队穿过了云梦广阔的水泽,阡陌望向四周,只见云水茫茫,唯有大船驰骋,如同海里的巨鲸。

这一走,就是近半个月。

阡陌没有来过,也从未体会过楚国的疆域有这般宽阔。

而水流终于入江的时候,再走一段,据舟人说,这是湘水,再往前,就是扬越的地盘。

湘水。

阡陌望向两岸起伏的山峦,荆湘荆湘,她也曾经坐着轮船游长江,却没想到在这个时代,楚人的船竟可以直通湘江。

楚人在湘水的边上也建了城邑,闻知楚王到来,城中民人纷纷赶到江边,观望行礼。

还有人喊着楚王的名字,抛果子上船来,阡陌的脑门被一只桃子砸中,楚王看着哈哈大笑。

到了扬越,早有人在岸边等候,大船靠岸,扬越人们迫不及待地跑下船去,与亲人相见。

而看到扬越的酋首出现的时候,阡陌终于知道楚王为何而来。

楚王亦下船,与酋首宰牲歃血,互誓楚与扬越无相侵。

见阡陌不明白,寺人渠小声告诉她,先前庸国领头作乱时,扬越也在其中,被楚国教训得惨败。

如今楚王不欲再与周边再兴战事,便亲自送还战俘,顺水推舟安抚扬越。

阡陌了然,再看向楚王,他锦袍高冠,腰佩长剑,在水边祭告,迎风而立,两袖扬起。

那模样,极尽君子之美,却让人不得小觑。

阡陌曾经觉得,一个人的动机若不纯粹,做出来的善事亦是虚伪。

可如今看着楚王,她却转变了一点看法。

史册上有不少殉葬的记载,无用的奴隶,杀掉殉掉,无人会说上一句。

但能作恶而不为恶,而是尽量做成善事,这至少是一种诚意。

正神游间,那边祭告已毕,扬越的巫师执着一杯酒,一边送着楚王一边唱起歌来。

楚王谢过,未几,似乎回望。

目光远远相对,阡陌并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看自己,心中却似落入一滴水,唇边却泛起微微的笑意。

巫师继续唱着,歌声苍老而有力,四周的扬越人亦开口相和,旋律竟是十分悠扬而美好,回荡在山林和河流之间,引人遐思。

唱的什么?有人问寺人渠。

阡陌也听不懂,但是听着这歌声的时候,眼睛却一直落在楚王的身上,没有离开。

她想起了越人的另外一支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作者有话要说:咳咳……还有人在等么?鹅对动物行为木有了解,写湘水这一段也是照着先秦地图掰的,大家哪位知道详细,还请赐教……☆、第40第章楚人的船队浩浩荡荡沿原路而回,天黑时,抵达了最近的一座城邑。

这城邑是新起的,邑人都是楚人,随着戍师从楚国内地迁来,望乡心切。

如今楚王驾临,邑人皆欢欣不已。

许多人自动从家中拿出物品来献给楚王,各式各样都有,鲜果、腌鱼、织物……阡陌盯着几串模样古怪的肉干,听不懂那些人嘴里说的名称,猜测那是某种蜥蜴。

楚王并不嫌弃,统统收下,并让人赏赐米粮钱帛。

他与邑公及官吏父老齐聚堂上,询问邑中诸事,阡陌则在堂后,与从人们分拣那些贡物。

她不敢碰那些奇了八怪的野味肉干,寺人渠等人却似如获至宝,拿在手里,啧啧称赞,讨论着这个怎么做好吃,那个多么稀罕,吃了可以怎样。

阡陌收拾着几匹布料,拿起来,却是觉得有趣。

楚人生于青山绿水之间,爱好缤纷的色彩。

这些织物,虽然用料似乎并不高档,却能看出费了一番心血,配色大胆而绚烂。

有一匹是凤鸟图案,虽然比起宫中见过的各种凤鸟织物,粗糙得多,却自有一番拙朴的趣味。

湘锦,喜欢么?楚王进来时,见阡陌看得仔细,开口道。

阡陌忙将那湘锦放下,向楚王行礼。

楚王摆摆手,在榻上坐下来。

阡陌给他盛了水,放在案上,正要走开,楚王却道,阡陌,你陪寡人说说话。

阡陌僵了僵,只得在一旁坐下。

楚王看着她,奔波连日,眉间已经有了些疲惫之色,却似乎心情不错。

你放了幼象,寡人放了工隶。

他说,在你目中,寡人仍是那手握万千性命而不知体恤之人么?阡陌哂然,忙道,我释幼象,不过怜悯,大王释工隶,则是仁德,岂可相提并论。

仁德?楚王似乎咀嚼着这二字,目光玩味。

林阡陌,他缓缓道,寡人记得你说过,是你祖父教你识字,是么?阡陌颔首:正是。

这二字,也是他教你的?阡陌愣一下,忽然想起来,仁是孔子的招牌,若没记错,这个时代他还没有出世,兴许还没有仁与德并提的用法。

嗯……是。

她只好厚着脸皮说。

楚王的神色意味深长。

寡人并非仁德之人。

他淡淡道,仁德之名,未必是好事。

停了停,他忽而又道,阡陌,此言,寡人只与你说。

阡陌的心动了动,看着他,只觉那目光又变得灼人,自己的脸亦似在隐隐发热……大王。

这时,寺人进来禀报,晚膳已备好,请大王到堂上用膳。

阡陌如获大赦,忙低头退到一旁,请楚王更衣。

楚王看着她,神色无波,起身随她。

*****邑中物产,多是山珍河鲜,虽然在阡陌眼里没有后世的鱼头火锅带劲,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楚人本豪放,湘女则更是多情。

楚王年轻英俊,引得好些女子跑来围观,面带春风地对他笑,给他送东西,还像男子追求女子一样对他唱歌。

歌声在楚王的寝宫外响了几乎一夜,寺人渠等人都挂着暧昧地笑,羡慕不已。

阡陌却没什么心思听,第二天醒来,她觉得头晕晕的,明显是被歌声扰了,一夜没睡好。

楚王一早就去官署中议事了,按照他的计划,今日便要启程。

阡陌和寺人们忙忙碌碌收拾着东西,收拾的时候,有人忽而匆匆前来,问谁人是司衣陌。

阡陌讶然,回答说她就是。

那人已经一亮,看着她,我等听闻,子可治瘴疫?阡陌点头。

那人欣喜不已。

询问之下,那人原来是驻守此地的邑司马,去年瘴疫横行,几乎造成大患。

邑司马来见她,就是要请她传授治瘴疫的方法,以防再出祸事。

寺人渠有些不乐意,说这要等楚王回来再说。

但阡陌知道,楚王回来就要启程,没有多少时间,传授治疫之法是好事,何乐不为。

一再坚持之下,寺人渠只得让步。

阡陌随着邑司马到了驻军之所,细问了那疫病爆发时的症状,确认是疟疾无疑,便让人取笔墨来,亲自将药方写下。

听说来了会治瘴疫的人,许多士卒都走了来。

他们看着阡陌,既又期待又好奇,期待的是这药方真的能治病救人,好奇的是,这样一个年轻女子,竟然会这等奇术。

阡陌写完了几句,提笔添墨,发现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围了好些人,都是些年轻的士卒,看着她,脸上带着笑,目光羞涩而热烈。

她也抿唇笑笑,正要继续写,忽然外面传来声音,说楚王驾到。

众人皆是诧异,连忙让开,跪拜行礼。

只见楚王匆匆地走来,第一眼落在了阡陌的身上。

拜见大王。

邑司马亦是诧异,忙行礼。

楚王看他一眼,未几,却看看四周。

不是说求药方么?怎来了这么许多人?他神色平静,瞥了瞥邑司马。

邑司马身上莫名打了个寒战,不明就里,正待答话,却听阡陌道,我要问疫病症状,方可定论是否瘴疫。

这些士卒,都是经历了疫病,来问话的。

楚王微微抬眉,脸色缓下些。

寡人要即刻返程,写完了么?他走过去问。

阡陌道,还余二句。

说罢,提着笔将药方补充完,交给邑司马,又叮嘱了一些事项。

话音才落,楚王就说还有要事要办,让邑司马好生保管药方,说罢,拉着她走了出去,留□后一群面面相觑的人。

*****楚王近来喜欢毫无遮掩地跟阡陌拉拉扯扯,阡陌已经习惯众人暧昧的目光,叫了几声大王之后,发现没效果,便也由他。

楚王所谓的要事,不过是启程前的祭神。

他们要经过湘水,水边有湘君祠。

各色果品皆不马虎,将神主前的石案摆得满满的,楚王亲自到祠中向湘君祭拜,祈祷来往平安。

湘君,阡陌并不陌生,屈原的名篇里提到过。

湘君是舜死在九嶷山后所化身的神,与舜的妻子女匽所化身的湘夫人是一对夫妻。

湘君与湘夫人,一为山神一为水神,因地所隔,难得相聚,而相聚之时,又总是因为天气变化等原因而错过,关系充满戏剧性。

阡陌望着祠堂中的壁画,彩色的颜料绘制出蛇、凤、云彩,以及各种叫不上具体名字的神兽和神物,中间一位靠山而立的男子,不用猜,便是湘君。

而另一边墙上,一个女子模样的神仙立于水上,大约就是湘夫人。

两面壁画遥相呼应,别有意蕴。

阡陌越看越觉得有趣,离开时,忍不住问楚王,我等乘船,行于湘水之上,为何只有湘君祠,却无湘夫人祠?楚王看了看她,道,祭祀湘君足矣。

为何?阡陌好奇地问。

湘君居九嶷山上,掌握湘地所有,湘夫人亦听命于湘君。

阡陌想了想,却觉得这仍然解释不全,正要开口,却听楚王道,寡人方才祝愿之时,亦提到了湘夫人。

哦?楚王看着她,似开玩笑似认真,寡人祝愿湘君早日追到湘夫人,让她安心度日,莫兴风浪。

阡陌脸一热,哂然,这算什么祝愿啊……楚王领着从人上了船,号角低低鸣起,舟人喊起号子,将大船开动。

两岸青山延绵,林木秀美,在长桨划水的声音中,缓缓后移。

好些邑中的楚人乘着小船和竹筏,沿途相送。

阡陌望着他们,又看看那座城邑,忽然想起来自己还不知道它的名字,不禁问楚王,这是何邑?潭邑。

楚王道,未几,却皱皱眉,此名不好,无振奋之气。

谭邑也不错啊……阡陌心里想着,问:大王欲改名?新名为何?未定。

楚王道,忽而指指那城邑挨着的一块沙洲,你觉得那沙洲如何,长么?阡陌点头。

楚王神色似在思考:以此为名,倒是不错。

长沙,如何?阡陌哑然,心中大震,睁大了眼睛。

她再望向那城邑,只见民人立在水边,朝这里挥着衣袂。

不过身后,树木茂盛,江渚空旷,并无一丝高楼广厦林立的迹象。

阡陌啼笑皆非,正待说话,忽然,她看到近处一艘小船上,掠过两人的面孔,有几分眼熟。

她愣了愣,再看,旁边的船却已经将他们挡住,找不见了。

怎么了?楚王察觉,问道。

阡陌回神,摇摇头,无事。

说罢,她再张望了一会,仍然什么也没有看到,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错觉么?阡陌心里道,收回目光。

作者有话要说:长沙这段有点恶搞,不过长形的沙洲的确是长沙得名的说法之一,嘿嘿……鹅很困了,写不下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