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房里,刚送走了四姑娘陈纯妍,姚妈妈给靠在美人榻上的大太太捏着肩膀。
大太太松和了筋骨,眉宇间也放松神色,慢慢坐直了身子。
姚妈妈看着大太太一脸疲惫的神色,不由劝道:依老奴说,您还是别太伤神了,大姑娘那里,还不定是个什么样的光景,说不定,普济寺的高僧开两个方子,大姑娘吃了便好起来,也未可知。
大太太想到远在京城,还在等着消息的大女儿,就红了眼眶。
这几年,她的病,你又不是不知道,若是还能好,我又何至于出此下策。
大太太擦擦湿润的眼角,又道:临走之前,你也是随着我过去看过的,瘦的一把骨头样,人都脱了形。
只怕,撑不了多久了。
有哪个当岳母的,愿意给自己的女婿送女人,还是送一个身份高贵的女人!姚妈妈揣摩着大太太的神色,试探着道:那您可看好了这些姑娘,咱们的时间,可是不多。
京城那头,恐怕太夫人已是有了主意了。
大太太眼中顿时添了十分厉色,恨恨道:这事情,无论如何由不得他们,我好好的闺女嫁过去,被他们李家折磨成了这副样子,李家出了位皇后,我奈何不得他们。
可以后由谁来照顾我的外孙子,我总是做的主的!姚妈妈听在耳中,在心里腹诽,自家大姑娘是个什么脾性,自己最是清楚不过,在家里,出门若是遇上别人穿着花色相同的衣服,都非要将自己那件立时脱下来,绞碎了,再烧的干干净净,才能心里舒坦。
嫁到国公府去,遇到国公爷那样的武将,硬顶硬的来。
唉,说到底,这种夫妻之间的事情,又怎能只怨一个。
况且到底是别人家要娶妻纳妾,虽说是岳母,也没有去做李家主的说法。
最后选了谁,终归还是要李家点头才行。
不过,大太太此时正是在气头上,恨得入骨,姚妈妈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找没趣。
就顺着自己先前的话道:大太太看着二房的八姑娘可还好,年岁上大,够懂事,知进退,颜色也好,不愁笼络不住国公爷。
大太太猛的抬起头,瞪住姚妈妈,只看的姚妈妈胆战心惊,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未几,大太太恢复了淡然的神情,转动着手腕上一串佛珠,缓缓道:颜色太好,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太过懂事,就更是不美了。
我今日看了一圈,觉得十三那丫头,倒是很合我的心意。
姚妈妈吓了一跳,太太,十三姑娘,今年可才十三岁呢!五官虽生得好,到底还没长开。
况且,看着怯怯喏喏的样子,还没个一等大丫头有气魄,就是那样子,今后嫁进去,真做了继室,如何坐得稳安国公夫人这个位子,管得住下面一大家子人。
可不成了笑话,丢了陈家的脸面,也让李家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