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笑道:偏你是个急性子。
毋青竹问:黄昭仪可好,你送去的吃食,她可满意?知琴喘着气说:娘娘,您还是亲自过去看看,昭仪娘娘恐是要生产了。
尚未足月,怎么就要生了?叫御医和稳婆了不成?知琴说:喜儿一个人哪里照顾得过来,有两个老嬷嬷说,黄昭仪是难产之相,奴婢想着先回来禀报娘娘……毋青竹忙吩咐蔷薇去请御医,自己带了两个年长的嬷嬷去了静蓉院。
黄昭仪的喊声是那般撕心裂肺,那头上浸出的全是豆大的汗珠。
毋青竹忙抓住黄昭仪的手,安慰道:别怕,别怕,太医和稳婆很快就来了……毋青竹哪里见过这阵势,那黄昭仪更是面青舌黄,乃是母死子活之相。
毋青竹实在不解,自己三五日便来探视黄昭仪,每次必定替黄昭仪把脉,前日并未见有何不妥,怎么又出现难产之症?不出一刻,黄昭仪已经昏死过去。
太医探视后,只说:娘娘体力已然不济,恐有胎死腹中只弊。
毋青竹问:可有办法救活黄昭仪?太医毕恭毕敬的说:若是娘娘无法,微臣就愈加莫可奈何了。
毋青竹便对身边的嬷嬷说:速拿参片续命!服了参片后,黄昭仪幽幽的醒了过来,微微睁眼,一面抓住毋青竹的手,一面又说:娘娘,我是不是不行了……只说了几句,黄昭仪再度晕厥过去。
一旁的稳婆说:昭仪娘娘使不上劲儿,皇子的性命恐是不保,望皇后娘娘定夺……毋青竹完全没有了主意,外面传来一声:太后驾到!毋青竹忙出去迎接,太后只问:孩子是否生下来了?毋青竹诉明现状后,太后当即定夺:速速保住孩子。
太医无法,最后只得剖腹取子。
孩子刚从娘胎里出来,太后就带着那孩子走了,毋青竹知道:太后是去‘滴血认亲’了。
此刻孩子的母亲,正合目躺自傲床上,太医那双手,犹如一个手法生疏的屠夫,将黄昭仪的腹部开了个粗糙无比的大口子。
现在那个大口子里面血肉模糊,那床上沾满了鲜血,看起来是那般的触目惊心!毋青竹呆呆的站在床前,半日不曾言语……喜儿扶在黄昭仪那满身是血的身上,痛苦不已。
毋青竹含泪道:你家娘娘,素喜洁净,你还不去打水来,给你家娘娘净身?你要叫她带着这般摸样就走……黄昭仪生下的孩子,经过那所谓的滴血认亲后,被确定是皇子。
就在当晚,太后亲自将那孩子送到毋青竹手上。
自此,毋青竹成为了一个孩子的母亲。
因这孩子生在正月初一,太后赐名元喆(一说是玄喆,本书取名元喆,此子后被立为太子),并赐经验丰富的乳母两名,嬷嬷十名,宫女二十名,专为照料孟元喆的生活起居,因为这个孩子,庄宜宫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