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的第一周,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
周五的晚上,宁筱曦十点半才回到家。
老旧的单元房,前年刚刚装修过,拆掉了原来的隔断,重新划分成了两室一厅。
装修的钱是筱曦攒的,设计方案是她定的,可是整个装修过程,都是宁妈妈打理的,结果房子装修完没多久,宁妈妈就累倒了,不得不做了个腰椎手术,花了小半年才完全康复。
筱曦到了家门口,照例先收拾了一下自己疲惫的状态,才打开门笑盈盈地叫了一声:妈。
我回来啦。
宁妈妈已经迎上来了,接过她的大衣,絮絮叨叨:怎么又这么晚?还以为你换个新工作能好一点,没想到比以前更忙了!你刚去,这公司就这么使唤人啊。
筱曦笑:人家给的工资还高呢。
宁妈妈在一边挂衣服:我缺你这几个钱吗?这么个忙法,恋爱都没有时间谈,身体也迟早得熬坏了……我还没吃饭呢,妈。
筱曦急忙打断,往自己屋里蹿:我洗个手卸个妆先吃饭~~一关上房门,宁筱曦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先瘫在了床上。
虽然知道进入新公司的头一个月会非常辛苦,但是这一周的忙碌和懵圈却还是远远超出了宁筱曦的预期。
第一天,她先花了很多时间认识新团队:除了她一共十五个人,分成了三个小组。
光是初步和每个人聊聊,收集每个人的信息,就搞到了晚上 8 点。
第二天,她决定研究一下业务数据,摸摸业务的底。
结果第一眼看,宁筱曦就三脸懵逼了——很多互联网行业的新名词,和数据新定义,她在传统行业里见都没见过,只能借着和同事讨论问题的时候,心领神会。
就跟参禅悟道似的。
第三天,陈铎生终于有时间了,带着她去认识合作部门的同事。
在外企待久了的筱曦,早习惯了职能清晰的部门分工,并且默认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岗位原则。
所以一开始,她还下意识地想在脑中画个公司结构图,再往每个坑里放上一棵对应的萝卜,啊不,一个新同事。
但她很快就发现了,与外企不一样,本公司的组织架构是……立体乱麻式的。
更要命的是,坑的位置已经如此之乱了,一个萝卜还能同时占好几个坑——总之,部门和职位神马的,在这家公司,看起来不能太当真,基本上就是浮云……第四天,这些东西还没搞明白,宁筱曦就被成堆的邮件给淹没了。
有的是直接发给她要求她回复的,有的,则是抄送给她需要她知情的。
而她现在看这些邮件,就跟雍正帝看奏折似的,只能御笔朱批:知道了。
当然,除了邮件,还有各式各样的会议。
从每天早上的站会,到各种项目的讨论会,再到下午茶碰头会,再到陈铎生的总结会……她像个陀螺一样,被抽得停不下来。
如果这些都还不算什么,那么,头几天里,百忙之中,宁筱曦还得时刻警惕地,高度警觉地——躲着邹峰。
其实,筱曦在入职第二天就发现了,邹峰在这家公司似乎很有人气,跟大部分同事都认识,根本不像个外部顾问。
那天吃午饭的时候,筱曦曾貌似无意地问陈铎生:邹大人跟大家都很熟啊!陈铎生点头:公司的种子和天使他都有份,他算是名副其实的联合创始人。
宁筱曦不怎么明白这个逻辑:我还以为陆翔宇,你和吴凡是创始人……吴凡是负责技术与数据的 CIO.陈铎生失笑:不不,他们仨才是,我和你一样,打工的。
宁筱曦才搞明白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陆翔宇和吴凡是大学本科同学,邹峰则是陆翔宇在美国读书时认识的哥们儿。
而这家公司成立于三年前:产品的想法来自陆翔宇,技术主要靠吴凡,创业的资金则是邹峰提供的支持。
陈铎生,是将近一年前才加入这家公司的,负责获客,产品,运营和品牌。
陈铎生说,陆翔宇和吴凡坚信技术的力量能改变世界,所以这已经不是他们俩第一次激情创业了。
只不过前几次都胎死腹中,连 A 轮融资都没撑到过。
直到邹峰看中了他们这次的想法,两年多前伸出了援手。
而邹峰这个人的最大价值,并不是为团队带来资金,而是弥补了这俩技术男的短板,帮企业在创立初期——明确了价值定位,构建了商业模式,链接了战略资源。
这几个宏大无比的词真是太虚头巴脑,太 PPT 了。
宁筱曦一听就立刻倒足了胃口,觉得自己莫名其妙地找回了高反的感觉——突然就饱了。
她实在没有想到,一个在大山大水中那么稳健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陡坡垭口的人,在现实世界中干的事儿,竟然是这么的虚无飘渺和假模假式。
果然,老驴在山里过的都是另外一个虚拟人生呐, 和山外面的真人完全没关系!现实生活中的邹峰,看起来根本不好动,天天缩在那间办公室里,很少露面。
不像翔宇哥,大胖蛾子似的在职场里天天到处乱飞。
但恰恰因为如此,邹峰每次走出办公室,就总有人跟看见久别重逢的亲人似的,跑到他面前,热情地打招呼:邹大人好!您又回来啦?而他呢,仿佛并不觉得人家唐突,也微笑着颔首回应,声音低沉和蔼地问:你好,最近怎么样?这句话总是问得 na m q 真诚而关切,所以对方往往会借着这个宝贵的机会顺杆爬,自然而然地就向他……倾诉点什么。
一般不聊上个十几分钟不算完。
所以,在工位区走廊上看到他,就成了宁筱曦每一天猝不及防提心吊胆的日常。
不过好的是,这么一来,她也有了很多默默观察他的机会。
几天下来,宁筱曦越观察,就越觉得这个人很陌生。
与山里那个有些随性的云骨不一样,邹峰每天的职场造型其实都很讲究。
也许是为了适应创业公司的风格,大多数时候,他都会穿一件风格亲民的纯色衬衫,搭配简洁利落的牛仔裤或者帆布休闲裤,表面上看起来低调而温和。
但实际上,他的每件棉衬衫都带着 120 支的织造质感,剪裁精良,价格不菲,第一颗扣子总是随意地开着,袖子总是挽到手肘。
裤脚都不长不短落在脚踝上一厘米。
脚上的皮鞋或者休闲球鞋从来都是一尘不染。
而这些合体的衣着,无一例外地,都显得邹峰颀长挺拔,干净清爽,闲散而随意。
他的手表也常换不同的搭配,除了绿水鬼,他还带过沛纳海潜行青铜,和 IWC 星月历。
这是宁筱曦认得出的牌子,剩下的她不认识,但也知道,这些男性配饰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贵。
他身上,也确实有一件东西永远不变,就是食指上的那枚戒指。
宁筱曦偶尔瞥到那枚戒指的时候,心里还是会条件反射的忽悠跳一下。
毕竟,她曾经不止一次被那只戒指硌到过掌心……这种不合时宜的心跳加速,还会出现在邹峰不经意地抬起手臂时。
因为这个动作会扯动衬衫,拉出他紧实的腰线和后背的如弓曲线,透出浓浓的男性力量感,也瞬间勾起筱曦记忆里,那个清冷晨光中溪边的一幕——仿佛在这套职场盔甲下,隐藏着的依然是那个天然又强悍的户外领队,就好像云骨一瞬间借尸还魂似的。
每当这样的时候,宁筱曦就会有种浑身不自在的矛盾感。
但只要忽略掉那枚戒指,不注意这些瞬间,邹峰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陌生人。
一开始,宁筱曦有点不明白,这个人只不过是换了身行头,为什么就让她生出这么大的疏离感呢?后来她才发觉,其实邹峰和云骨最不一样的,并不是穿着打扮,而是神情和气质。
谁能想到呢,都市职场里的他一点都不——冷酷和严厉。
虽然邹峰的话还是不多,但在别人发表意见的时候,他的脸上从没出现过丝毫的讥诮和不耐烦,恰恰相反,他总是专注而诚恳地看着对方,认真倾听。
而当他回应别人的时候,嗓音又低沉而和煦,还带着一点温暖的磁性。
他的遣词用句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在意对方的感受,令人舒适。
可奇怪的是,办公室里绝对没有人敢在他面前随意造次。
恰恰相反,邹峰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是一件让人感到很有压力的事儿。
他越专注诚恳,别人越觉得在他面前要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对自己说的每一个字都要负责。
因为若是邹峰捉住对方一个疏漏,他都不需要开口评论,只微微一挑眉,用睿智的目光表示一点怀疑,就能让对方觉得像个白痴。
但无论如何,在邹峰的身上,筱曦确实找不到一丝一毫云骨身上那种又酷又跩又冷又硬的重铁寒剑的气息。
办公室里的他,有时像一块磁石:稳定,可靠,值得信赖。
不知不觉就把大家都吸引到他身边。
但更多的时候,他更像云霭缭绕的山巅瑶玉,高远而料峭。
他的光芒看似润泽着别人,但实际上却与所有人之间隔着重重山峦,难以触及。
冷眼旁观了三天,宁筱曦决定远远地避开这个叫邹峰的陌生人。
而邹峰,除了第一天那近乎挑衅的动物人格测试,这一个星期,也没来招惹过宁筱曦。
宁筱曦同志表示,很满意。
虽然她到现在还都不理解第一天邹峰为什么要那么孩子气的报复自己叫他孔雀公主这件事,但是,宁筱曦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关心,也不在乎,更不想费劲去琢磨……她才不会如他所愿的为这种小破事儿纠结呐!经过了头几天的战战兢兢,筱曦到了周五终于渐渐地放松了下来,全情投入到了自己的新工作当中。
今天最让她发愁的事,是她手下的两个组长又呛起来了。
好的是,俩人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就事论事呛起来的。
不好的是,这两个组长,陈晶和罗存浩,天天都要就事论事的呛起来。
因为他俩——在任何事上的看法都不一样。
今天早上开团队站会的时候,一个关键运营比率出现了异常。
真要说起来,这个比率的分母归陈晶团队照管,而分子归罗存浩的组负责。
问题是,现在看起来,分母和分子都出现了波动。
陈晶说,她们组的策略近一周都没有改动,所以问题估计出在罗存浩的团队这边。
罗存浩却说,他们虽然上线了一个新策略,但三天前就部署完了,而且,新策略跟这个比率里的分子完全没关系,所以肯定是昨天陈晶这边哪里出了 bug.然后,俩人一起转过头来看着宁筱曦。
宁筱曦:……嘿!他俩这会儿倒是挺有默契的。
息事宁人是不好使的。
在这支年轻而充满锐气的团队里,息事宁人的老板只会被鄙视为和稀泥。
所以宁筱曦沉默了两秒,镇定地说:陈晶,你去把你们昨天,不,最近一个星期的所有监控报表发给我。
罗存浩,你把你新上线的策略也发给我。
我回去研究一下。
周一早站会,咱们再讨论。
两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宁筱曦心理也清楚,其实大家等不到周一。
周五到周一之间,差了 3 天,他们如果不能在今天修复问题,就意味着,要损失 3 天时间,而这个月的指标摆在那里,3 天的损失要花上两周才能追平……宁筱曦温和一笑,强作气定神闲:磨刀不误砍柴功,深入分析,找到根本原因比闭着眼乱试更好。
想了想,她又高深地加上一句:欲速则不达,慢,就是快。
散会的时候,宁筱曦搓着后槽牙想,她这是鬼上身了么!?怎么就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但是,这句话效果真是非常好。
两个组长当时都一副被绕懵了的如坠云雾的样子,点点头,也没再吵,散了。
公司的二层,分成了两个区域,里面是项目攻关区,外面这一半则是一个怒大的休息空间。
放着很多的懒人沙发,两个步行机,几台任天堂和 xbox 的游戏机,还有桌上足球,咖啡机,和装满免费零食水果和饮料的冰柜。
宁筱曦团队的日站会,每天早上十点就固定在这个休息区里开。
今天散了会,其他人都走了。
宁筱曦打开冰柜,心不在焉地拿眼睛扫过饮料,心算着每种饮料的卡路里,最后拿了一瓶无糖的茶饮料,恹恹地一拧。
没拧开。
她咬着牙,加了力气,再使劲一拧,还是纹丝不动。
宁筱曦彻底沮丧了——缓兵之计虽然好使,但她也没有信心周末两天就能找到根本原因啊!因为——她虽然在传统行业里做了六年,可是,互联网模式下的运营逻辑,特么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这就好像,她花了六年费劲巴拉地爬上了梅里的次丁垭口,却突然发现自己现在带队要爬的是哈巴雪山这,前面不是都白爬了吗?!不仅白爬了,而且,和其他人相比,她还要先下山,然后走过漫长的山脚下的深渊和峡谷,再重新开始上山……进入新公司第五天,宁筱曦终于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了。
就这么俩眼一摸黑地加入创业公司,她是不是真的太冲动了?甚至,陆翔宇是不是也看错她了?现在看起来,她过往的经验背景和知识能力,在这家公司里不仅毫无用武之地,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毫不相干。
这可与徒步不一样,她这次,真的有可能拖累团队!就在宁筱曦愣愣地对着那瓶拧不开的饮料发着呆的时候,一只大手突然凭空出现,直接从她的手中抽走了那瓶饮料,食指上是一枚银色的羽毛戒指。
头顶上传来一个低沉而揶揄的声音:劲儿不大,心还挺高。
宁筱曦抬起头,就看见了邹峰近在眼前的脸。
有那么一瞬间,她真的有点恍惚了,以为自己又回到了飞来寺的观景平台上。
但立刻,她就反应过来了。
这里是北京,她的面前,没有那震撼人心的日照金山。
要说有,也只是有隔行如隔山的万丈深渊。
邹峰已经帮她拧开了瓶盖,递给了她,一双眼睛深邃而平静,毫无波澜。
宁筱曦微微一笑,接过来:谢谢。
在想事呢,所以……一边说,一边不着痕迹地向后挪了半步。
客气,温和,礼貌,疏远。
既然避不开,那就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
邹峰颔首,仿佛没有察觉她的疏离,唇边带着一丝温和笑纹,然而,笑意不达眼底。
俩人相对而立,时间仿佛尴尬的不知该往哪个方向流淌。
就在宁筱曦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打破这份尴尬的时候,邹峰突然开口了——有时候,答案在问题之外。
他说。
干脆地说完这一句,他扭身走了。
时间重获自由,向着未来奔腾而去。
宁筱曦愣了下神,才意识到他是在提醒她工作上的难题,看来,他刚才听到了她们开会的只言片语。
筱曦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那瓶水,想,答案在哪里她是不知道。
但这个周末,她人会在哪里,她心里倒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