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拆建新房

2025-04-01 08:28:14

关于购车的问题,当下顾涵秋可还真没有那个想法。

倒是先前方振国有提过给她配辆车,不过被她拒绝了。

因为她自己不会开车外,同时也是不舍得花那笔钱。

傍晚时候,顾涵秋才从县城回了家。

经过纺织厂的时候,她还特意到院子里转了转。

她看了眼表,时间正好是在五点钟,正好是打饭的时间。

从楼上下来的王芳,正巧碰见了刚进院子的王芳,她手里端着个碗准备去食堂打饭的。

涵秋姐,你回来啦。

是啊!你快去打饭吧。

没事儿,不急。

涵秋姐,电力局那边的审核通过了吗?见王芳盯着自己手里的公文袋,顾涵秋也将里面的几份手续文件取了出来。

两人走到旁侧的一处架子边,将文件翻与她看。

现在就差这里再补一个乡里和村里的敲章,还有一个新的表格填完盖上公司的章,这两个事情办好了。

下次去电力局的时候把所有手续一次性交上去,差不多一两个星期,就能给我们增加供电量和电压了。

那就是涵秋姐你还得再跑一趟咯!王芳的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悦。

真是麻烦,办个增加供电量的事儿还要奔波七八趟,跑那么多部门去敲章签字的。

早知道这么麻烦,当时搞帮扶工作的时候,就应该让县里把电力供应问题给一块儿解决了,现在搞得要涵秋姐你来回跑。

听着她的吐槽,顾涵秋仅以一句‘当时也没考虑到这个情况’结束了这个话题。

行了,你快去打饭吧。

我就先回去了,还要给陶书记送剪刀过去呢。

和王芳道别后,顾涵秋便去了陶书记家里,小院里正忙着洗菜的金杏嫂,没见到陶书记的影子。

涵秋来了哇,吃饭了不?要不搁这儿吃晚饭吧。

不了婶儿,我就过来给陶书记送剪子的。

回应着金杏嫂的邀请,顾涵秋也将袋子里的理发剪,和几把梳子取了出来。

四下张望了一番,没见陶书记的身影。

陶书记还没回来么?谁晓得呀,他每天都是没个定点儿的,天知道他这会是不是在回来的路上。

对于陶书记的早出晚归,金杏嫂似乎压了一肚子的火。

他现在呀,比以前做村书记的时候还忙活儿。

成天到晚的,拎着个袋子在外边瞎晃悠,也不知道他是图啥。

听到金杏嫂对老伴儿的行为有很大的成见,顾涵秋除了尴尬,同时也没忍住笑意:哈哈婶儿,话也不是这么说的嘛。

陶书记本就是那种忙惯了的人,这退了休也不是说非要闲在家里的嘛。

找点事情做做,也无可厚非的。

好了婶儿,我就不等陶书记回来了,剪刀和梳子先搁到桌子上。

我就先回去啦。

和金杏嫂道了别,顾涵秋便朝家赶了回去。

刚到家,却意外地看到丈夫正在厨屋里烧着晚饭,两个儿女趴在桌子上做功课。

你们今天回来的这么早啊?妈妈,今天是星期五,两点半就放学了。

小女儿回答了她的疑问。

顾涵秋拍了拍额头,难为情地笑了笑:哎呀,看妈妈忙得连日子都记不清了。

涵秋,你喝些水先歇着吧,我再做个菜就能开饭了。

我来帮你烧火吧。

她也没有闲着,喝了口水就走到灶炉边坐了下来。

切着菜的徐维也没有多说话,但他欲言又止的样子,好似藏有什么心事。

而顾涵秋并没有留意到丈夫的异样,她的注意力都在做着功课的儿女身上。

等到饭菜做好后,一家人坐到餐桌前时,徐维也向妻子提出了自己由来已久的想法。

而他所想的,就是想把老房子拆了,建一栋三层的新式小洋楼。

盖新房子?顾涵秋也显然被丈夫的这个提议给惊吓到了。

没等她多说两句,徐维便起身走到橱柜边,从第二个抽屉里取出了一张存折。

其实我之前就有想过盖新房子,不过这些年你忙着公司里的事情,所以我就暂时没提出来。

在和妻子解释着自己的想法时,徐维也将手里的存折放在了桌子上。

以前呢,你叫我把工资攒着,家里的开销都是你在出。

这里边呢,是我教书十来年的工资,六千多块钱,今天全都给你吧。

顾涵秋打开存折看了一眼,看到上边6289的数字,先是一愣,转而又平静地放下了那张存折。

见妻子没有表态,他也不好去催促,摸摸鼻子,看似随意的口吻和妻子补充道:你看咱们结婚也好些年了,海海和静静也不小了,你看小伊也长大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她回家,也是住着不方便。

而且咱们要是盖了新房子,爸爸和大哥他们来玩的时候,住的也能方便些,你说是不!他把盖新房所能想到的好处,都说了出来。

顾涵秋先是看了眼两个孩子,两个小家伙也是一脸期待的望着自己,盖新房这个事情,估计爷仨早就背着自己讨论过了。

她也没有考虑多久,便点头接受了丈夫的建议:既然这样的话,那就盖吧!涵秋,那你是答应啦!盖个三层半,要多少钱?我估摸着大概十万块钱吧,里里外外也不用装修的多好,就刷个墙,简单一点儿。

丈夫的回答,让顾涵秋愣在了原地。

或许他也猜到了妻子的心思,为了达到盖新房的目的,徐维提了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我知道这钱要花的很多,如果钱不够的话,咱们先建个两层,等以后再存些钱,咱们再往上盖第三层?盖新房子的话,应该也要到县里边儿办手续的吧?她疑惑地追问道。

要的要的,我们学校里不是有个老师家在盖新房子嘛。

我就找他问了一些,他说在村里填个申请报告,敲个章再到县城的土管局和住建局提交审核就行了。

听了丈夫的回答,顾涵秋也没有再接话,而她也陷入了沉思。

这些年下来,每次公司账面上的资金出现短缺时,都会悄悄地把自己分红的钱给投进去。

现在她手里攒的钱,也仅仅剩下了三万多块钱。

相比较大多数家庭而言,这个家的条件并不算差,只不过是多年来看似无尽的投资,让顾涵秋存下来的钱没有达到过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