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月。
村子食堂的木台在村民们的协同下搬到了空地上,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去搭幕修台,只等戏班子的到来。
跨年的这些天都是好天气,万里晴空,虽然室外的气温依旧还是在零下。
厨屋的灶台边,阳光透过橱窗洒在切菜板上。
天还未亮,顾涵秋便早早起床开始做年夜饭的饭菜。
丈夫坐到灶炉边生着火,不停的哈欠显然隔夜没有睡好。
在菜板切着肉片的顾涵秋听到他的哈欠声,当场便冷呛道:让你晚上去打牌,我都说了叫你不要打不要打,你倒好,一晚上不着家。
通宵打牌也就算了,你还能输了大几十块钱?哎呀涵秋,我这不是难得打一次嘛,这趁过年,大家伙儿都有时间,坐一块高兴高兴嘛。
徐维颇有些无辜地回应了妻子。
是啊,你高兴了一整晚,所以我让你在这儿磨磨兴奋劲儿。
在饭桌旁的付大娘,看着夫妻二人拌嘴的场景,也是全程被逗得忍不住笑。
涵秋啊,你就让维去睡会儿吧,叫伊伊来帮你烧火。
不行!我叫她监督海海写字呢。
顾涵秋直接否定了付大娘的提议。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小姑子这会儿早已经领着两个小的跑到村子里撒欢去了,根本就没在家。
徐维虽说是咎由自取,但在妻子面前,他还是会免不了发一声牢骚:写个鬼哟,我刚刚出去搬柴的时候,小伊都领着他们俩朝小桥跑过去了,那三个估摸着现在都嗨的没边儿了。
那就让他们在外边好好玩儿,大过年的,也应该出去耍耍放松一下。
妻子随口一句回答,妥妥的双标,至少在徐维眼里是这样的。
不过这时候,三个孩子正巧推开门跑了进来。
哥,嫂子,阿姆。
爸爸,妈妈,阿奶。
小伊走到桌边,倒了杯水喝。
两个小家伙则是跑到了妈妈的身边,各自抱着妈妈的一条腿。
将切好的肉片装在碗里,放到了蒸笼里。
顾涵秋在围裙上擦拭过手,当即抱起了女儿:你们刚刚去哪儿玩了?和福哥哥去爬台子了。
小文静揽着妈妈的脖子轻轻呢喃。
桌子边的付大娘见小伊喝罢了水,连忙拉着她的手吩咐道:伊伊,去帮你哥烧火,叫他回屋睡会儿,他一晚上没睡觉。
有付大娘的出面,顾涵秋倒是没有再坚持,默许了付大娘的提议。
要说感情,付大娘可是对徐维如亲生母子般。
毕竟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徐维,小时候可没少被付大娘照顾,而且两家本就是邻居。
徐维向大娘投去了感激的目光,站起身伸伸懒腰,嘴里还絮叨了一句:哎呀,可算是解放了。
我都说了困,还让我。
他的话音未落,便被妻子一个瞪眼的动作给唬住了。
没办法,他只好和走过来的妹妹叮嘱。
伊伊,哥回屋睡会儿,你帮你嫂子多做些事情,等中午就喊哥起来。
见妹妹点头,他满意地拍了拍妹妹的肩膀,旋即逃也似地开门而去。
看丈夫离开的背影,顾涵秋也是无奈地摇摇头,家里三个小的,还有他这么一个半大不小的。
而后,顾涵秋将女儿放下,又走回了灶台继续做菜。
全天的忙碌,只为年夜饭时团圆和睦,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年夜饭的间隙,主屋里的电话响了,顾涵秋亲自起身去接了电话,是哥哥顾言秋从省城打来的。
兄妹俩互祝新年,聊了些家庭琐事,等她再回到饭桌边时,丈夫已经领着三个孩子到院子里放烟花爆竹去了。
望着他们四个在外边玩得兴奋,坐在堂屋的顾涵秋和付大娘也是全程笑着。
大娘,再喝点儿这汤吧。
顾涵秋将桌上的炭盆关了后,拿起汤勺给付大娘盛了碗冬瓜排骨汤。
刚刚是你爹打来的不?嗯!是我哥打来的,我爸爸也聊了几句,让我给你们传一句新年祝福。
付大娘点头笑笑:好些年没见你爹他们来玩了哇。
嗯,自从海海和静静回来念书,他们就没来过了。
说到这里,顾涵秋突然顿了顿。
她这才想起来,自从几年前自己回省城筹手术费后,她就没有回家看老父亲了。
在她发愣的时候,付大娘也是看似随意念叨了一句:你爹年纪大了,要是不方便出远门,那你得回去瞧瞧他。
这人一老啊,很多事儿都是力不从心的,或许你爹不指望你和你哥多有出息,不图儿女给家里挣多少面子。
但这心里头啊,也是念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再看吧,明年我和维商量商量,一块儿回省城瞧瞧。
注视着院子外的丈夫和儿女,顾涵秋的脑海里也不停地浮现出,小时候和父兄一起过年过节的场景。
当时也是爸爸抱着自己,牵着哥哥在门前看升腾爆燃的焰火。
不经意间,顾涵秋只觉着眼里变得湿润,那些历历在目的过去,满是割舍不去的亲情。
妈妈,你怎么哭了?从院子外跑回屋里的徐文海,疑惑地跑到母亲的身边询问道。
顾涵秋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在这大新年里失态了,她忙不迭的擦去眼泪水:妈妈是想你外公和舅舅了,外公让妈妈和你说,新年快乐!已经十岁的徐文海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不过,他现在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抓着妈妈的胳膊拖拽着:妈妈你吃快些吧,爸爸说要我们去放船呢!等一下,妈妈待会儿要先把桌子收拾一下的。
嫂子,等回来我帮你一起收拾。
待会儿村口就要放烟花了,那里热闹,要是去晚了就看不到了。
小伊从外边跑了进来,催促着嫂子的同时跑进了房间,取来一条毯子盖在了付大娘的身上。
而后,兄妹俩便将付大娘先抬到了院子里去。
顾涵秋也没再多耽搁,到厨屋里取来了牛皮纸,一家人在准备齐全后便出门往石桥赶去。
村子里的人这会儿也陆续出门,纷纷往石桥方向汇聚。
一路上,和碰头的村民们互道新年的同时,也是有得没得聊着家里的新年琐事。
赶到石桥的地方,一家人便和村里的乡亲一样,折叠着属于各自的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