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灵珠来到老太太院子时,众女眷已经进到里屋。
守门丫鬟正准备给她打帘子,却被她抬手止住。
寿宴之后,老太太像是重新沾染了一些尘世的气息,变得更慈爱还带一丝人情味了。
往日里初一、十五请安,也会与众女眷有说有笑,少了些清心寡欲的样子。
甘灵珠刻意放慢了脚步,只听得屋内传来说话声。
明珠怎么还没到,会不会身子不舒坦?老太太现在一日在鹅卵石地垫上走好几趟,可不就惦记着送礼的甘灵珠。
开始的时候还要别人扶着才能走,每一步都感到某一个空位疼痛难熬,后来请了大夫来问,确定这真的只是过程,就坚持每日走。
三五日后,疼痛感大大减少,每次走完还感觉脚底发热,身子还松快不少,就迷上了走鹅卵石地垫。
现在都不需要人扶着了,每日不走上个三五趟不罢休,逢雨天还着人搬进室内走。
可以说,甘灵珠这个寿礼,真是送人之所需,确实至诚至孝。
可不让老太太日日惦记着她么。
可是接话的人,却不是按她的思路走,说是故意抹黑也不为过。
只听得甘灵雪趁她不在又抹黑她:二妹妹年纪还小,贪睡些也是正常。
下面还有四个妹妹呢,怎么还小。
妹妹们也不见迟到。
甘灵珠没想到,搭大姐姐话的居然会是一向知书达礼、温柔娴贤淑的罗姨娘。
不会不会,灵珠这孩子一向都早到,估摸着今日有事耽搁了。
帮她说话的却是三房的三夫人。
给祖母请安!甘灵珠示意守门丫鬟打开帘子朗声说,喜眉笑脸的模样让人看着就舒心,经过花园看到这枝花儿挺好,于是折了来,祖母自己屋里放着,或者供佛都是好的。
老太太虽是常年礼佛不问世事,但人年纪大了,还是希望别人把她放在心上的,甘灵珠每每送来的东西,都不贵重,却是很显心意。
嗯嗯,真不错,这花还有阵清香。
鸿梅,给我供到佛前去。
老太太接过花枝细细看,花瓣鲜嫩还带着淡淡的香味,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转身让大丫鬟送去佛堂。
甘灵珠毕竟还是个孩子,强装的欢喜支撑不了多久。
心挂母亲,后面的对话就有些心不在焉。
二姐姐,祖母喊你呢。
四小姐甘灵菡离甘灵珠最近,拽了拽她的衣角提醒道。
是孙女的不是,甘灵珠直言道:母亲今日着人来知会不用到她处请安,孙女心中甚是挂念。
如果母亲事务繁忙,想去看 是否有用得着孙女儿的地方。
这是红初六总结出来的,在这个年代,凡事以孝为先。
只要孝字当头,大错化小、小错化了。
你马上就十岁了,也是可以跟你母亲学学管家之事。
今早你母亲没来请安,我心中也甚是挂念,你快些过去看看,有什么事回来跟我说。
老太太是十分满意这个长媳的,把家当得顺顺当当,她才能有如此清闲日子,可以安心礼佛。
甘灵雪听得这话,却暗自在袖子里绞帕子。
她今年都十二了,怎么没人让她学着管家,她心目中也是要嫁到高门大户做主母的。
也许,换个人掌家,她就有机会跟着学学了。
多谢祖母,孙女儿先行告退了。
你要先去哪儿?帘子被再次掀开,走进来一个风尘仆仆、英俊挺拔的少年,来人让人意想不到,却是该在书院读书的甘博翰。
他一进屋,就给老太太跪下,结实地磕了三个响头:不孝孙儿给祖母请安。
毕竟是常年不在家的,跟日常请安不一样。
大哥!甘灵珠惊喜地喊道,其余人也一一与其打招呼。
快快快,快来给祖母好好瞧瞧。
长房嫡孙,又少年成名,这侯府的希望之星,老太太再怎么不问世事,对家庭荣耀还是非常看重的。
怎么这个时候回来?这……好拟援衣假还有一月吧?可是读书太辛苦了?回来歇歇也好。
甘初泰当初也是头悬梁椎刺骨才考得状元的,那时候老太太在做当家主母,自是知道读书的辛苦,自说自话的就想当然觉得孙儿该休息一下。
因着同窗家中有事需要回京都一趟,孙儿就陪着他一块回来了。
只是父亲也真是的,给您摆寿宴这么大的事也不知会我一声。
否则我也赶回来。
这事定得匆忙,这信一来一去你也赶不回来。
你的寿礼到了就行了,难得你在读书还惦记着我。
甘博翰不知道家中摆寿宴,却是记得祖母今年六十整岁,早早寻了根红粟木亲手雕了根鱼头拐杖着人送回来。
红粟木虽不贵重,但胜于轻巧,色泽光鲜,很是实用。
两兄妹不谋而合,都是送得实用、健康的礼物,私下里老太太没少跟丫鬟婆子们显摆。
老太太拉着爱孙的手唠叨了一会,发现孙子面色有些疲倦,这才想起这是大清早的,估计他昨夜都是在马车上睡觉,赶紧下了逐客令。
你看你这一身,先回去换换,等休息好了再来寻我说话。
孙儿昨夜在马车上睡了一宿,确实有些精神不济。
我去给母亲请个安就去歇息。
去吧去吧,刚刚还说你母亲今日没来请安,又免了众人请安,我也担心着她,还让灵珠代我去看看。
这下正好,你兄妹俩一块去。
甘博翰与甘灵珠双双行过礼后,往母亲院子里去了。
俩人一走,老太太屋里别人才有说话的机会,说的最多的竟然是三太太和罗姨娘。
三太太是名门正娶的三房媳妇,除了生不出儿子,老太太对她也挑不出错。
可这个儿媳既生不出儿子,又不给儿子纳妾,太过强势,听她话说得越多,就越得自己小儿子委屈。
罗姨娘是初甘侯府因公外出半年带回来的一个良妾,家中虽是小门小户,但也有些个读书人,家道中落有些穷困,入府后生了儿子,一直也很低调。
三年前罗姨娘家中兄长升了做郴州同知,虽是个小地方,却也是正五品官。
有了娘家兄弟做靠山,这两年开始活泛起来。
老太太内心却颇有些瞧不上,总觉得是小门小户里出来的。
甘灵雪也想凑趣,说出来的总带着一股子酸气。
几个小姑娘有些想亲近,却总是放不开。
至于留在家中的唯一的男孙,罗姨娘的儿子,却是早早行了个礼就借口读书跑掉了。
于是老太太在屋里有一搭没一搭说了一阵子话,也就兴致索然,让大家散了。
倒是离了老太太院子的甘博翰与甘灵珠,一路热热闹闹 、叽叽喳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