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儿来啦,快来试试这身衣裳。
奶奶饱经风霜的脸舒展开,两眼笑弯成月牙状,满满都是慈祥和爱意。
奶奶,你怎么又动针线了?我在侯府里当差,衣裳都是有规制的。
红初六在原主的记忆中得知,奶奶因为眼睛不好,早在遭难前好几年就不动针线了。
咱们家日子现在过起来了,过年的时候每人都做了两套新衣裳,你虽然不在家,但也不能少了你的。
奶奶拿出衣裳在她身上比划。
这不,给你做的里衣,外边该穿啥穿啥,一点不碍事。
这套衣裳奶奶做了两个月,一直是慢慢做的,不费眼。
瞧,正合身!我寻思着你在候府里会长个儿,特意给你预长了一寸,你自己把这条边放下来,又能穿半年。
还说不费眼呢,一件里衣而已,你还给我绣了这样精细的绿柳。
红初六轻轻摩挲着里衣胸口处的那几根柳枝,心里一阵暖乎。
不绣啦,不绣啦!我的手艺都传给你娘啦,以后让你娘绣。
祖孙俩说了会闲话,红初六再次提起让五松上私塾的事。
红家不能白受人恩惠,虽说这半年家里日子好太多,也只存下三两银子,咱家交不起学费啊!虽说你拿回些纸墨笔砚,但我听说书很贵啊!一本只有三个字的经,就要一两银子。
奶奶一脸肉痛的样子。
奶奶,那叫《三字经》,不是一本经书,里面可不止三个字。
唉,我不懂,反正就是贵。
红初六特别能理解,古代穷人家要供出个读书人,砸锅卖铁事小,卖儿卖女的也都有。
正因为难乎其难,范进成为了古往今来最著名的一名举人。
奶奶,你说为什么先生宁可不收学费也要收小弟进私塾?这还用说,你小弟聪明啊!奶奶给了红初六一个看傻子一样的白眼。
我听说这一带有六个村子、七八个庄子,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也愿意孩子多识字,所以有两个私塾。
而这两个私塾都是蒙馆,主要就是教孩子识字的。
既然有两个私塾,就会存在竞争。
咱小弟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耳闻能诵,这位先生得了咱家小弟做弟子,在他手里要是考上个童生,那他可就扬名了。
既然他有利可图,咱们就算交一半的束脩,我觉得他还是占我们家的便宜,毕竟像小弟这样的人,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奶奶心下松动。
您看,夫人跟我签了契约,小姐出嫁时我就能得自由身。
小姐出嫁得要十五岁以后,那时我十八九岁。
按照侯府的规矩,也是能够赎身的,夫人都是算好的。
在侯府里,我吃的好穿的好,跟着小姐我还能到家塾上课,这半年打赏都有二两银子。
小姐又不是个难伺候的主,府里规矩大没有那些腌脏事,所以我在侯府里也挺好。
再好也不能待一辈子,你可千万不要去想那些有的没的富贵。
那是,这点必须听奶奶的。
红初六见奶奶已经快要同意,赶快送上一个马屁。
其实,弟弟去先生那儿,起码先把字都识了,读不读书将来再说,还能让他学了回来教几个妹妹,女孩子也识一些字总是好处多的。
那……咱们就先按先生说的,先付他对半的束脩,以后咱们家里宽裕了,再补上?嗯嗯,奶奶想得周全。
唉,你是不知道啊!咱们家里看着赚的银钱比过去多,却是花的也多。
咱们以前在村里,一年赚不到一两银子,现在半年就能存下三两,可是太不经用了,哪哪都要钱,哪哪都贵。
就说这私塾吧,你说还只是个教识字的蒙学馆,一年束脩却要六两。
以前咱们县城里一年才二两银子,去的人也不多。
红初六听着奶奶这么说,想一想,目前的状况确实如此。
其实跟前世是一样的道理。
年轻人都想到大城市里去发展,觉得机会更多,但实际上生活成本也高。
如今红家已经选择到大城市生活,哪怕是郊区,生活成本也比以前乡下要高。
这样就得开源,否则浪费了这么好的市场。
光靠节流,省不出什么。
第二天红初六睡了一个大懒觉,奶奶什么时候起床的,她完全感受不到。
回到家全身心放松,完全地放飞自我。
柳儿,来吃早膳,试试二桃的手艺,这是她做的鸡蛋烙饼。
唔,好吃!二桃手艺真好。
二桃今年也才十岁,在厨房里已经能独当一面了,红初六想想,觉得有些惭愧,好像自己除了嘴皮子利索,没什么特长呃。
李儿、杏儿、松弟呢?李儿、杏儿去打猪草了。
咱家新买了三只小猪仔,她俩爱得不行,说明年过年给你做肉干带回府里吃。
松儿带着白小哥进山找木头去了,说要做把小木剑。
你奶跟你爹下地清杂草了,这个时候杂草最爱乱长了。
初六娘索性一口气把所有人的行踪都做了个汇报。
红初六:……全家就只有自己一个闲人了。
娘,我吃好了,我帮你洗碗。
都快洗好了,你边上玩儿去吧。
她可是长姐,每个人都有活干,却叫她去一边玩去……好丢人有木有。
小弟他们往哪个山头去的?她想了想,还是上山去吧,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其他赚钱的渠道。
应该是西边有寺庙的那个山头,你小弟最爱往那边去,那庙香火还挺旺。
你小弟说在那儿结交了一个和尚,你爹还担心他要去落发做和尚。
寺庙!红初六脑子里什么东西突然一闪而过,又没有抓住。
临走时随口问了一句,得知被小弟称为好友的和尚叫明元。
从姚家村走到西边山脚,竟然花了半个多时辰,有十几里的路程。
果然是看山山近,走路路远。
山路并不难走,显然是附近村民经常上山的缘故,有一些特别陡峭的地方还做了石阶。
路上碰到三两个妇人上山敬香,与她们攀谈起来,方知道这座寺庙名作慈元寺,而这条路并不是去寺庙的主路,这里对接的是寺庙的后门,要从正门上去绕着山脚还得走十里路。
山中幽静,清风徐徐,空气清新。
原生态的大氧吧让红初六的脑子清醒起来,让她捕捉到之前一闪而过的灵感了:如若这个寺庙香火鼎盛,就是一个赚钱的好地方。
原来!刚才的卡点在这呢!越想越兴奋,上山的步子越走越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