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儿女

2025-04-01 08:27:40

事实证明,甘灵珠遗传基因卓越。

外祖父与父亲都是状元,一个是太傅,一个是侯爷,母亲也曾是京都第一才女。

只要她用心,过目不忘不在话下。

佟先生摆出沙漏计时,众人说,在规定的时间内泡出一盏好茶。

甘灵珠并不急于开始,而是先将将茶筅、茶勺、建盏、茶巾一应器具整理有序,端庄地行了一个拱手礼,这才着手泡茶。

而甘灵雪一心想要拔得头筹,直接熁盏,温热茶盏时眼角看到了甘灵珠在行礼,意识到自己的错漏。

一时间心慌,温热茶盏时水竟溢出杯盏,忙拿茶巾去擦却又撞翻个茶盘。

手忙脚乱的样子,看得佟先生禁不住蹙眉,竟然连年纪最小的甘灵兰也比不上。

而甘灵珠心则无旁骛,专注于自己的方寸之地,高贵素雅,纯净自然,完美地呈现七汤点茶全过程。

甘灵雪从未如此狼狈,上午课程结束未等丫鬟收拾好书袋,自己一人步履匆匆离去。

其余妹妹见她离去,无不松一口气,今日可省了课后长姐训导。

二姐姐,你是怎么做到的?第三次点茶,我就感觉手腕使不上力气。

你年龄还小嘛,腕力自然要差些。

先生说了,‘三汤点茶法’也是可以的啊!甘灵兰年纪最小,来学堂不足两月,觉得二姐姐虽然极少来学堂,可是学东西怎么这么快呢,又不像大姐姐那样爱训人,一下子就感觉亲近起来。

甘灵柔也大着胆子请教起来:二姐姐,为什么我的汤花没有你的细密?先生说,四汤时,稍宽勿速,轻云渐生。

你琢磨一下是否这里做得欠妥。

三、四、六妹妹三个,你一言我一语地提问,甘灵珠都不慌不忙且耐心地回答。

红初六与鸿桑在一旁相视而笑,这些日子的辛苦没白费,小姐是越来越有自信,举止从容,嫡女风范尽显。

莫云岚刚刚喝完一碗苦药,鸿春适时递上蜜饯,莫云岚却摆手示意不需要,她要用这个苦提醒自己。

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让女儿经历自己早年失母的痛,她才刚刚学会与女儿亲近,眼见女儿越变越好。

你再把今日明理堂的事说一遍。

于是鸿春把甘灵珠一早准备去学堂开始,到早课结束的始末又说了第三遍。

女儿终于开窍懂事了,这样的事情,她听一百遍也不够,每听一次,就能更安心一些。

让管事往明理堂那个多送点炭火,姑娘们娇弱,冬日里坚持上课不容易。

母亲怎得不往我那里送炭火,我读书也很辛苦呢!甘博翰从门外进来调侃了一句。

莫云岚嗔怪地看了长子一眼:你从小就不叫我操心,如今倒是越活越回去了。

甘博翰从老大夫那里得知母亲身子每况愈下,如若能保持心情愉悦,还能挺个三五年。

如若忧思过重恐怕时日不多。

此次学院冬日援衣假回来,日日来母亲处请安,尽可能地逗母亲开心,多关心妹妹的事,为母亲解忧。

他穿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成年男人的灵魂,要从孩童做起着实太过为难,甚至开始的那几年,看着这个年轻貌美的少妇,他都很难开口喊母亲。

索性从三岁识字起,他就表现出自己异于常人的聪颖,做一个神童,让人忽略他在亲情上的不足。

这种对亲情的淡泊,不只是对母亲,对父亲也是一样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发现,真正亲情淡泊的不是自己,而是父亲。

甘初泰这个男人,后院对他而言,就是一个生儿育女、满足生活需求的地方,对每一个女人本质上都没有差别的。

前此日子突然在苏姨娘那连歇几夜,只因苏姨娘的兄长在军中立了功,入了皇帝的眼得了些实权。

否则一个从五品上的游骑将军,甘初泰根本不会将他放在眼里。

而甘博翰的母亲,名噪一时的京都才女,却只能做他父亲的管家婆。

当他慢慢适应古代的规则时,他才幡然醒悟,母亲的千般隐忍和默默的坚持,都只是为了他们兄妹。

如果没有了母亲坐镇后宅,他和甘灵珠也许早就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了。

三年前他才九岁,就独自一人远赴书院读书,就是想早日考取功名,能够护住母亲和妹妹。

他现在还太弱了,未及弱冠,未有功名,即使他有天才的光环,在别人眼里连一只蝼蚁都算不上。

这个朝代以经义、论、策取士,前世所学几乎毫无用处。

十二岁能考上秀才,是他圆木警枕、悬梁刺骨、寒窗苦读得来的。

母亲,孩儿打算后日启程回书院。

学院的援衣假还没过吧?怎么突然就说要回去了?马上就要过小年了呀。

孩儿知道,可是过完小年马上又是除夕,而后再有元宵,这节都要过的话,还得耽误月余。

甘博翰心中也是挣扎的,可他的计划是三年后就参加科举,目标是一举夺魁,半点懈怠都不可以。

今年假期纪夫子留院,我若能早日回去,还能得他单独辅导课业,于学业很有助益。

甘博翰垂下头,不忍去看母亲不舍的神情。

如果,也好。

莫云岚知道自己劝不住儿子,只能从生活上为他多考虑:还是只带着莫左、莫右去学院吗?带上个妥帖的丫鬟吧?甘博翰信守中庸之道,为此给两个小厮取名为莫左、莫右,这两个人,是外祖父在世时就给准备下的伴读,三岁起就一直跟着他了。

这么多年下来,也都是饱读诗书。

他曾说放他们自由去考个童生,两人却宁死不从,忠心无二地追随他。

丫鬟什么的,除了那个初鱼还比较识趣,其他的……哼!不想母亲操心,他才十二岁!是的,书院都是男子,丫鬟去了也得在外安置,没有必要。

那个初鱼跟初六相熟,性子也好看着也机灵,我不在家期间,让她去妹妹院里帮衬。

原来的丫鬟就做原来的活计吧。

出门在外,该使的银子要使,也要注意莫太打眼,同窗之间,君子之交,夫子看在你外公的份上多有照拂,你也莫要丢了你外公的脸。

读书要紧,也要顾着身子……咳咳……咳鸿春连忙递上一温开水,一边轻抚甘云岚的背。

母亲说的是,儿子离家后,还望母亲少思少忧,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