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谢府的小厮就过来回复,说可以,事情就这样尘埃落定了下来,袁氏也知道,逼急了谢氏,最后不一定是谁不好过。
第二日袁氏一府除了袁想易和袁琪琪被送到了谢府,其他人都已经搬迁东西回了汝南。
因为马上谢沉修要与崔清和成婚,袁琪琪一事,谢氏要瞒着,定然不会让他们住进谢府,在外面找了一处宅邸安置两人。
还特别贴心的找了侍女和小厮给两人使用。
祁袁欣和王安许听到这里,不由笑道,袁裴氏这般也不知道袁明忠知道会不会气死,既然谢氏不想他知道,那么何不找人告知他。
如今袁明忠关押之地是在刑部大牢,而刑部尚书正是王氏的人,王安许想递话进去可太简单了。
何况他们都不认为谢氏这么简单的放过他,不让他亲眼看看怎么得行,王安许又下去叫人去安排。
当晚就不经意地把消息传到袁明忠的耳朵里,大佬整晚被他在里面嘶吼吵闹不停,两人都知道,送他出去面圣也没有丝毫作用,倒不如把这事让他憋着。
隔日便是袁明忠的流放之日,不管如何袁氏两个嫡出子女还在帝都,两人定是要去相送。
隔着城门大道站着,看着昔日风光无限的父亲,袁琪琪本就委屈的泪水一直不停的落下。
她明明是十大世族的嫡出姑娘,不说嫁给皇亲国戚,至少也是世族的嫡出少爷,如今却去给别人做妾。
这几日所有人的冷暖只有她自己心里知道。
她走过去扑到了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几十岁的父亲身上,即便闻到全是馊的味道,也没有一丝嫌弃。
身后袁想易一脸嫌弃,看官兵想阻拦,还是给了一些银子:让我们好好与父亲拜别,还望两位爷通融。
那官兵一脸鄙夷,接过银子:快点。
这些官兵最是狗眼看人低,此刻只有银子才能让他们多照拂,袁想易忍下心中的不爽。
好孩子,委屈你了。
袁明忠此刻也不由落下了一行泪。
他看着子女,从胸口的衣裳里拿出一封血书,递给了袁琪琪,说得特别大声:记住,这封血书定要保管好,交给一个你们信任之人,若你们有性命危险时,叫那人把这封血书给叶茂中!袁琪琪一脸心惊接过仿佛沉甸甸地血书,哭泣地点点头。
他看着儿子,心里有些感叹,还以为能庇护他,便什么都没有好好教导,如今他的这般模样,到底是单纯了。
袁想易看着父亲看自己,开口道:父亲放心。
袁明忠知道此刻再说什么也是白费,点点头,摆摆手,示意两人走吧。
拖着沉重的步链慢慢前行,身后两人看着,心里都有一股子心酸,袁想易是心酸自己,而袁琪琪是心酸父亲。
他此次流放的目的地在最边的地方,徒步要走起码大半年。
护送他的是十名官差,对于这个昔日里朝廷一品官员,十大世族的族长,这些官差心里全是嘲笑。
如今还没有他们混得好,至少他们吃饱穿好。
行驶了三日,到了外面一个郊外,天上下着雪,袁明忠实在是冷得厉害,身上不过一件单薄的袍子。
那边的官差生着篝火,坐着烤肉,他慢慢走过去:几位爷,我实在厉害,可以稍微坐近一些吗?官差的领头看了他一眼,一脸嫌弃:你身上臭死了,走远点,还以为你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一品大员吗?袁明忠心里一肚子火,却什么都不敢说,坐了回去。
此刻他手无缚鸡之力,这几个官差都是练家子,他即便再闹下去,也不过是自取其辱。
他只能靠在后面的树旁,想让自己睡过去,这样就不饿不冷了。
到了后半夜,那些官差都已经躺下,而袁明忠却怎么也睡不着,他身上的锁链和铐子的钥匙都在那个领头官员手中拿着。
突然,耳边传来了一阵树叶滑动的声音。
袁明忠立刻睁开了眼睛,一群黑衣人拿着剑朝着他刺来,那些官差全部被惊醒,袁明忠立刻跑到了那些官差身边。
你们是什么人!领头官差一脸警惕。
那些黑衣人一日对视一眼,继续朝着袁明忠刺来,这些官差哪里是这些黑衣人的对手,三下两下全部给他们杀了。
你们是谁派来的?此时就剩下袁明忠一人,他心里害怕,今夜来刺杀他的人,定是想要他死的人。
否则刺杀流放之人,若是被抓到,那是灭族之罪。
他心里有了猜测:谢氏的!那些黑衣人没有说话,慢慢朝着他走来,袁明忠慢慢后退,害怕地跌到了地上,知道今日定然逃不过了,不由大骂:谢东华你个王八蛋,我今日的下场都是你照成的,如今这般模样,你还要干净杀绝。
你做的那些坏事迟早有一日谁也保不住你。
看着黑衣人的剑刺过来,他闭上了眼睛,耳边传来一阵当的声音,他没有想象的刺痛。
睁开眼睛,一群人从一旁站到了他面前,抵挡住了黑衣人的刺杀。
如今两边人马打得热火朝天,他不知道这群救他的人是谁,不过此时只能更相信他们,害怕的躲到了他们身后。
那群黑衣人没有这群人厉害,对视一眼,知道今日定然不能成功,集体离开撤退,这群人还想追,一道声音喝止了他们:不用追了。
那人转过头看向他,袁明忠没见过此人,但是他的眼光却带着寒意。
袁大人倒是碍着谢大人的眼了,流放千里都不曾放过。
那男子冷笑道。
袁明忠瞪着眼看着他:你是谁?我是谁不重要,你只要知道,没有我们今日谢氏的人已经给你送到黄泉地府了。
说着一挥手:把他带走。
你们要带我去哪里,我可是流放犯。
袁明忠此刻多么想好好的去流放,不想落到这群明显更恐怖的人手中。
我家主子要留你,日后你便知道。
说着众人带着袁明忠走了,这里仿佛只留下了刚刚一场打斗的痕迹。
认为是有人挟持走了袁明忠,不会知道发生了两场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