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心静则事简

2025-04-01 08:26:39

萧府内萧亭说道;世子,孟嘉礼带来了!萧隽一坐在书房内,面色淡定,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平缓地语气说道;带进来!孟嘉礼有些无奈,刚出安王府便被请到这来。

萧隽一抬眸看了一眼孟嘉礼,半年不见倒是变得不人不鬼的了。

孟大人,可还记得我!萧隽一说道。

孟嘉礼长叹一声,说道;费尽心思把我从暗室里弄出来,世子又想做什么?萧隽一笑了笑道;自然是需要孟大人帮助!孟嘉礼两手一摊,自嘲道;看我两袖清风,又如何帮你!萧隽一手上动作停了下来,桃花眼一眯,轻声说道;孟大人是青州刺史,掌管过青州三郡,对青州了如指掌!想必大人应该能猜到,我要什么!孟嘉礼淡淡地说道;三郡的图纸我没有!萧隽一从木抽屉里拿出一枚吊坠,轻轻地放在桌上,往孟嘉礼面前一推。

孟嘉礼瞳孔一震,原来这东西在他这。

萧隽一轻声说道;我知道你没有图纸,但是你一定记得!我的要求不高,你把脑中记得的都画出来便可!孟嘉礼看着桌上的吊坠久久不语。

萧隽一身体微微往后一靠,似乎在等着他的回答。

半晌后,孟嘉礼拿起桌上的吊坠,轻声说道;我只能画个大概!萧隽一点头,足够了!萧亭为孟嘉礼搬来桌上,摆上笔墨纸砚。

孟嘉礼一手攥着吊坠,一手执笔缓缓地在纸上画了起来。

半柱香后,一副三郡布防图便出来了。

孟嘉礼放下毛笔说道;大概是这样!具体的情况,在太后接手后也许有微微改动!萧亭把画好的图,拿到萧隽一面前。

萧隽一看了一眼,挑了挑眉头,这幅图和他拿到的的确不一样。

多谢孟大人了!萧隽一说道。

孟嘉礼则是想快些离开,京都城中的弯弯绕绕,权谋斗争实在是厌烦不已。

能离开了吗?孟嘉礼说道。

萧隽一收好图纸,语重心长地说道;太后已经发现你离开暗室。

孟嘉礼早猜到了,手中的紧紧的捏着吊坠。

萧隽一又道;我会让人送孟大人离开,今夜卯时!孟嘉礼没有作声,心思飘向了远处。

放榜这日,比入贡院那日还热闹,学子们携着家眷一并在青虎墙处等着放榜。

此次科举可谓是高手如云,京都城中颇有盛名的才俊豪杰,都参加了这一场科举考试。

加上从各地一路考上来的学子们,让人都十分期待。

终于放榜了,青虎墙前挤满了人,纷纷在看自己的名次。

此次考过会试的只有四十人。

孟嘉礼离开后,萧亭又把上榜了的名单一一念了一遍。

世子,我们安排的有十二人!皆入围了!萧亭说道。

萧隽一说道;宋叙知那边怎么说?萧亭把宋叙知地话转达了一遍,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萧隽一听完,讥讽一笑,好看的桃花眼中带着几分寒意,宋叙知此人不简单。

一句话便挑明了立场,又得了他的协助。

同许大人说,宋叙知这个人,我很看重!萧隽一说道。

是!萧亭领命。

萧隽一心中冷笑,那就看这个宋叙知,能走到哪一步了。

宫中,太后已经知道了孟嘉礼不见的消息。

石海半跪在地上,请求太后责罚。

太后脸色疲惫,眼底毫无波澜,听到这消息也是轻嗯一声带过。

主子您若是生气,属下甘愿受罚!石海说道。

太后偏头淡淡地看了石海一眼,起来吧!石海依旧是半跪在地上。

自从和李怀瑾闹僵后,她便彻底不想再谋划,费尽心思还讨不到好,反倒是她的错了。

许久后,太后才幽幽开口问道;当年六皇子府的事,查到了吗?石海摇摇头,还未曾!当年的人几乎都被人暗地处死了!太后点点头,也是都过去二十多年了!查不到便算了!太后轻声说道。

石海不语,在他心里太后吩咐去做的事情,一定要完成。

属下已有些眉目,顺着线索查下去,一定会查到!石海说道。

太后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并不作声。

石海接着说道;萧侯府侧妃,已怀有身孕。

太后笑了笑,这丫头算开窍了?穆芊儿这一枚棋子,太后自小让人养着,送她入苗疆可是没少帮她的忙!她在萧府的这些年,太后都觉着这枚棋子想必是废了,不曾想穆芊儿又让自己活了。

传话给她,让她养好胎,看住萧府!太后说道。

是!还有事?太后见他还不退下。

石海点点头,说道;还有事未说!说吧!太后揉揉眉间。

石海说道;会试结束,此次入围四十人!您看是不是要做些什么!石海暗有所指,以往来说,每次科举考试都会拉拢有潜力的学子,提拔他们为自己所用。

今年却不一样了,太后和李怀瑾闹僵了,一点都不想掺合朝廷的事。

不必了!不想操这份心!太后轻声说道。

石海此刻看到太后伤神的模样,对李怀瑾十分不满,李怀瑾就是活脱脱的白眼狼!石海自太后还在苗疆时,便跟在太后身边,一直至今日。

太后对李家这对兄弟,可谓是尽心尽力,该做的都做尽了。

为他们扫去障碍,谋得皇位,夺下大商的掌机之权。

太后看出了石海内心的活动,说道;世上最难琢磨的是人心!即使做的再好,只要牵扯到了他的利益,那么你就是错的!太后那日和李怀瑾争吵过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开始就不该做的那么好!做一个恶毒的母妃似乎更好!石海回道;您一直做的很好,属下都看在眼里!太后站起身来,往外走去,看着满宫的山茶花。

她没有做过母亲,也不知道该去怎么做母亲,想着母亲都会为自己的孩子铺路,她亦是如此。

但毕竟他们始终不是自己生的,对于他们而言少了那份生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