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确定的方向,廖云锦行动起来。
她先看看提神茶,还剩多少。
噢,还有好几盒,够了!她拿出白色没写过的草稿纸,裁剪成一张张长方形纸条。
裁了六十八张,刚好一人一张。
刚裁完上课铃声就响了。
这节课没有老师坐镇。
廖云锦站起身。
从桌底抽出刚让系统放出来的几盒提神茶。
刚好4盒。
她走到黑板前,没等她敲桌子让大家安静。
光看到她站讲台上,整个班顿时静了下来。
廖云锦:……就很尴尬……她清咳一声开了口:大家帮个忙,我弄个调查。
大家帮我在纸条写上,家里需要些什么东西?或者你们需要些什么东西?或者家里有什么东西容易坏的,都可以写。
看大家一脸懵看着她,她不确定地问道:听懂了吗?听懂了!老大我们需要钱!李见书在第一组笑嘻嘻喊道。
滚!除了钱!其他都可以写!什么杯子啊笔盒啊手套啊袜子啊只要缺的都可以写。
说着廖云锦走下讲台,在每一组的第一桌放下一沓纸条。
示意第一桌的人依次往下传。
大家也不敢不应。
甚至都不敢表现不满。
只在心底暗骂不知道校霸想搞些什么。
爱好学习的也骂,浪费他们学习时间。
廖云锦接着把她刚刚放讲台上的茶盒打开。
教室一共4组人,她一组放一盒:我廖云锦也不白白让大家帮忙,把这茶分了,一人5片,多的传我桌上。
赶紧写哈,写完陈年、李见书,你两一人两组帮我收下。
说着就回她座位上去了。
老大你要干嘛?陈年看廖云锦走近问道。
壮士你要卖东西吗?莫远野结合刚刚廖云锦问他的,直觉她是要开店了。
到时你们就知道了。
廖云锦避而不答。
陈年觉得他们老大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过了一会,看大家都停笔了,廖云锦喊:阿年,见书,收收!好嘞老大。
陈年李见书应道。
李见书在第一第二组收着。
陈年在第三第四组收着。
陈年收的时候,终于看清班上人的脸,他才来没多久,还没跟几个人打过招呼。
偶尔有个同学还在写,他也在边上等。
那女同学赶紧刷刷结束,很不好意思地递给他。
陈年莫名有些羞涩。
等收完回来坐下,廖云锦纳闷问道:年哥,脸咋红啦?热吗?陈年偷偷地:老大,上学挺好的,好久没跟女孩子接触过了。
廖云锦:你们老大我不是女孩子吗?陈年瞪大眼,哈?廖云锦:……习惯就好!习惯就好!!!她深吸口气,一张一张看起了纸条——冬天准备到,妈妈说可以拿我那件小了的针织毛衣改成弟弟的毛衣和袜子了,所以是缺毛衣还是袜子?上次从邻居妹妹碗里挖上一口面条吃,真香!缺面条!漱口杯被拿学校来了,家里老跟妈妈共用一个,不喜欢!缺漱口杯!洗菜盆又坏了,老是买到脆脆的那种,缺好盆!……看完廖云锦沉默了,主要同学们家里缺的太多了!她有些纳闷,缺的这些,是因为没钱买,还是镇上卖的少,还是卖的太贵?不管怎样,有缺的就好。
她琢磨了一下,比如盆啊碗啊这种,再怎么样也得家家备上,这种属于什么呢?日常生活必须品?而面条大米属于消耗品?哪种更好卖?不清楚。
她琢磨起系统那个赚钱锦囊,90年代民众渴望时尚?时尚这个词,是否只能运用在衣服、饰品上?不,按照她这个穷学生的理解,时尚应该是好看的,就像她从头到脚都觉得莫远野好看。
而好看,自然不止运用在衣服饰品造型上。
她觉得,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上次那女同学为什么炫耀自己的笔盒?她还特意瞄了眼,那笔盒跟镇上卖的不同,那笔盒外形漂亮,不再只是方方正正的铁盒子,它外表印花,盒子构造也变化了些。
打开之后,不像他们镇上买的一分为二。
而是中间有个衔接处,就像贝壳一样,随意打开盖上都连着。
不用刻意像他们这种,还得小心翼翼对准盒子密封。
对比起来,城里笔盒时尚,好看又好用。
所以说,时尚也可以运用在今天的各个商品,若是再加上一些加分的属性就更好了。
想想如果同一个商品,价格差别不大,任谁都会选好看的吧?她又看了看纸条,发现有很多因为质量问题,而经常坏的日用品。
在这方面,是不是也可以多注意?如果有质量好,又不贵太多的,镇上的人应该乐意买吧?不过她们镇上离市里那么近,没道理镇上跟市里卖的差别大啊?拿笔盒来说。
应该要么就是去市里进货太贵,店家觉得卖不出所以进货少或者干脆不进货了。
要么就是他们市里也是刚出现这些新型笔盒,还没卖到镇上。
如果是后者,市里的笔盒是从别的市进货来的吧?没道理别人能从其他市进货,她不能啊。
就算是前者,她一样能自己找进货渠道,反正有市场就行。
隔壁的深市听说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会不会就有更多新鲜的东西还没传过来?她觉得不管是什么商品,物美价廉才是王道。
所以哪怕是今天镇上有的,但消耗快的,只要她能找到物美价廉的进货渠道,应该能卖得出去吧?在这一年,车那么少,他们各个村里到镇上都靠走路,镇上去市里也靠走路,信息差必然很大。
这样一想,其实想卖东西赚钱并不难啊?当然这些都是她凭空想的,还得亲自看看才能知道。
不过,既然系统都能说今天民众渴望时尚,那么,说明大家物质水平跟上了。
像她家原先那样家里断粮的还是少之又少。
至少跟村里人对比,她家都是底层的。
所以,按购买力来看,不能拿她自己去对比。
她翻翻纸条,有几个同学说家里缺面条缺鸡蛋之类的。
都有钱买面条鸡蛋了,再不是只能啃红薯了,这还不够说明什么吗?她又看看,班上虽然大多数同学的衣服也有打补丁,但补丁比起几年前已经越来越少。
也不再是只有那么两套衣服来回换,比起小时候差别已经很大了。
想七想八,她脑子有点乱。
心底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但又不太确定。
北北啊,书呢?廖云锦觉得,她理论知识太少,全靠瞎想,还是看看书再说。
【宿主主动跟同学们打交道,奖励:《商品学概论》、《精益创业》。
】于是,廖云锦手上捧着纸条,其实已经沉浸在脑海里看书。
她其实想捧在桌面看来着,但经常这样容易惹人怀疑。
一晚上,廖云锦都在琢磨赚钱和看书中度过。
看完她也才知道,卖东西原来有个高大上的说法叫创业,她记得前几年叫投机倒把来着。
那会投机倒把是禁止的,现在放开了,都是她的机会啊!这次看书,她大致了解了商品的品种和质量,确定商品价值。
看完,感觉大致的方向又更清晰了。
至少知道,有些东西再好卖也不能碰。
比如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再比如开个名牌加盟店的想法过于天真,首先她的原始基金就不足,那些进货太贵的她只能干看着。
她这5000块看着好像挺多,但真正在创业上,大的版图就不要想了,至少原始基金没翻几倍前是不能想了。
她只能从小生意开始,商品价值不太高的,进货价不太高的,最好是留一部分资金备着,万一失败了呢?当然,廖晚了解完也只是有了个初步的概念,她得亲自去做个市场调查才能确定到底如何做。
晚上睡觉,廖云锦做了个梦。
梦里她挣下了钱,盖了栋大房子,她和奶奶和杨天他们一人一间屋子还有不少剩余。
黑暗里,廖云锦不知不觉嘴角咧了一晚上,早上醒来感觉脸有些僵。
她像个河豚一鼓一收活动了一下脸庞。
啊,舒服。
学习间隙,廖云锦抽空看了一下昨晚没看完的纸条。
发现几张字条统一写了:想看碟子、漫画。
她一看,写这几张的同学,都是家在镇上,生活条件较好的。
不过,碟子漫画这些却是每个青春男女都爱看的。
而碟子受众更广了,家里有影碟机的这会可是很多,谁不想租个碟子看一下港星电影。
不过廖云锦想了想,镇上是有租碟子的店铺的,碟子这种东西,有一家就没必要有另一家了,除非能弄到跟那家现有的不一样的碟子。
但碟子又不是批量生产的,火的就那一些,观众爱看的就那一些,店里大部分都是有的,或许新出的没有,但她总不至于单独去卖那新出的吧?也卖不动啊,影碟看一遍看过了就完了,大家现在都是租着看,谁会去买啊。
倒是漫画这东西,这年头真是奢侈品了,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机会看。
但她们良顺镇有钱人都会跑市里去买,所以就算镇上没有卖的,这生意也做不起来。
这一项立马就被廖云锦否决了。
她叹了口气,原来创业这么不容易啊。
没钱的时候得想办法赚初始资金,有钱之后又得考察什么能赚钱。
她看书上一些例子,有些没看准的,带回货来砸在手中,一下就赔光了。
唉,太难了!必须慎重啊,眼光一定要准。
她还在发愁的时候,忽然听班长安排什么期中考试的座位?廖云锦:???什么时候期中考?她怎么不知道???她一脸懵看向边上的莫远野。
莫远野看过来,眼神在问:怎么了?咱们要期中考了?廖云锦还是不敢置信。
算算时间,也确实该期中考了。
对啊。
莫远野道。
啥时候?廖云锦问。
这周周四周五,上周自习课老师说过了,还以为你听到了。
莫远野似乎突然就到了变声器,声音有微微沙哑,不过还是好听的。
就是廖云锦有点不习惯,忽然,身边的少年就开始长大了,她记得书上说,变声也是长大成熟的一个体现,是处于青春期。
她记得没错的话,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比较叛逆?她忍不住多看了莫远野几眼,白白叛逆起来会是什么样?厌学?情绪暴躁?想摆脱父母管束?好像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些期待白白变坏。
不然她总觉得她跟白白就是两个极端。
虽然她现在也看书学习了,但就是没有白白的那种,给人感觉是从内心散发出的,自然而然的那种喜爱。
她一天到晚看起来那么努力,实际上都不是真正的热爱才去做的。
在她看来,两人有很明显的差别。
每次看白白这么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书本里,她都自愧不如。
看廖云锦看着他没反应,莫远野摆了摆手,微微沙哑喊道:壮士,壮士,回神啦。
噢~廖云锦坐正身子。
想到考试,生无可恋。
差生最怕什么?考试啊!……为了这个考试,廖云锦赚钱的事都抛在脑后了。
因为系统发布了任务:【请宿主期中考试进入年级前五百名,奖励:200元!】廖云锦都有些不可置信,奖真的钱?嗖嘎,这个奖励她太喜欢了!这个数额她太喜欢了!多200块的话,她可以一人买件衣服给那几个崽子了!他们不用几人轮流穿同一件新衣服了!就为这个钱,在这几天她也要努力再努力啊!她恨不得废寝忘食地努力!可惜晚上教室不开灯,蜡烛太暗了不好学习,风一吹还会晃。
她探头问前桌的张燕:咱年级有多少人来着?嗯……大概900人。
张燕没那么怕廖云锦了,说话镇定许多。
900人,那就是成绩差不多要到中等水平才行咯。
她今天初一的内容都学完了,但初二压根一点没看呢。
初二的没看,初三又晚来一个半月。
断层了这么多内容,她忽然有些不自信起来。
但一想到自己还是有优势的。
她记忆力强!大不了这三天她把这半个学期需要背诵的知识全背下来!她相信这个难不倒她!为了200块!拼了!。